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1)~推薦!

作者:《巴黎評論》編輯部
譯者:苗煒/等譯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6/10/0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60元

ISBN:9789863870838
叢書系列:LINK
規格:平裝/200頁/25k正/14.8x21x1.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巴黎評論》編輯部


  「作家訪談」是美國文學雜誌《巴黎評論》最持久也最著名的欄目,自1953年創刊號中的E.M.佛斯特訪談至今,從未中斷此當代重要作家的長篇訪談,最初以「小說的藝術」為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評論的藝術」等,迄今已有三百多篇,「作家訪談」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也奠定此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歷時數月甚至整年,足跡進到作家的書房、工作室、客廳……遍及歐洲、南美、亞洲……全球各地,聽聞作家在熟悉的環境聊著個自的寫作習慣、怪癖、修改方式、困頓時刻、文壇祕辛……真實有趣且極具生活化、現場感,亦為「作者論」的重要文化史料,可謂為「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對話活動」。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附有作家珍貴手稿圖片。

  幾乎從我記事起,我就被《巴黎評論》的訪談所深深吸引。把它們匯集在一起,構成了對「文學是怎樣的」這一問題最好的、最現成的探究,從許多方面看,問文學是「怎樣的」比問「為什麼」更有意思。──薩爾曼‧魯西迪

  《巴黎評論》的訪談總是從最佳的視角切入大作家的內心和寫作倫理。獨自坐著專心閱讀,就能獲得藝術碩士(MFA)創意寫作課程的訓練。──戴夫‧艾格斯

  應該在酒會、朗讀會、婚慶宴會、狂歡派對等各式各樣的熱鬧場合分派《巴黎評論》訪談集。它們也非常適合從高中到藝術碩士課程的各級學校使用,事實上,我曾用這些訪談開設整整一個學期的創意寫作課,別的地方哪裡還能讓我找到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和他們說過的智慧、荒唐、憤怒言論?這些訪談精彩紛呈、令人激動、不可或缺。──科倫‧麥凱恩

  海明威:我總是用冰山原則去寫作;冰山露出來讓你看到的部分,是因為有水面下的八分之七。你所瞭解的那些東西儘可刪去,這會加厚你的冰山。

  亨利‧米勒:藝術家是什麼?就是那些長著觸角的人,知道如何追逐空氣中宇宙中湧動的電流的人。我們無非只是一種讓空氣裡的某些東西變得有用的媒介。

  納博科夫:亨伯特是一個虛榮、殘忍的壞蛋,卻讓自己看上去很「感人」。我自己創作出來的人物,怎麼可能將他「貶低」成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呢?

  厄普代克:在寫作的過程中,必須有一種超出意志之外、無法被預定的「幸福感」,它必須歌唱,必須自然順暢。

  馬奎斯:寫東西幾乎跟做張桌子一樣難。兩者都是在與現實打交道,素材正如木料一樣堅硬。基本上很少有魔術,倒是包含許多苦工。

  瑞蒙‧卡佛:當你把自己的生活寫進小說時,你必須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必須有足夠的膽量、技巧和想像力,並願意把與自己有關的一切都說出來。

  米蘭‧昆德拉:第一,徹底去除非必要之物,第二,「小說的對位法」,第三,明確具小說格調的隨筆。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歐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
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
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ISBN:9789863870838
叢書系列:LINK
規格:平裝/200頁/25k正/14.8x21x1.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米蘭‧昆德拉
──克利斯蒂安‧薩蒙(Christian Salmon),一九八三年
 
本次採訪,是一九八三年秋天在巴黎和昆德拉幾次會談的產物。我們在他靠近蒙帕那斯區的頂樓公寓見面,在一間昆德拉當做辦公室的房間裡工作。裡頭的書架上滿是哲學和音樂學的書,有一台老式打字機和一張桌子,看上去更像一間學生宿舍,而不是世界知名作家的書房。其中一面牆上,兩幅照片肩並肩掛著:一張是他父親,鋼琴家;另一張是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他非常喜愛的捷克作曲家。
 
我們用法語進行了幾次自由而漫長的討論;沒有用磁帶錄音機,而是用了一台打字機,剪刀,還有膠水。漸漸地,去蕪存菁並經數度修改後,這個文本現出其形。
 
昆德拉的最新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出版即暢銷,本次採訪就發生在這之後不久。突然而至的名氣讓他很不自在;昆德拉一定同意洛瑞(Malcolm Lowry)的說法,「成功就像一場可怕的災難,比一個人家裡失火還要糟。名聲將靈魂的歸所都吞噬。」一次,當我問及媒體對他小說的某些評價時,他答道:「我只在乎自己的看法!」
 
大多數的評論者,傾向於研究作家,還研究作家的個性、政治立場及私人生活,而不是作家的作品。昆德拉不希望談自己,似乎是對這一趨勢的本能反應。「對必須談論自己感到厭煩,使小說天才有別於詩歌天才。」昆德拉對《新觀察家》雜誌如是說。
 
因此,拒絕談論自己,是將文學的作品與形式放在注意力正中心,聚焦小說本身的一種方式。這次關於創作藝術的討論,正是為此目的。
 
《巴黎評論》(以下簡稱「評」):你曾說過,在現代文學中,你覺得自己比較接近穆齊爾(Robert Musil)與布洛赫(Hermann Broch)這兩位維也納小說家,更勝於其他任何作家。布洛赫和你一樣,認為心理小說的時代已走到盡頭。相反,他信奉他稱之為的「博學小說」。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ISBN:9789863870838
叢書系列:LINK
規格:平裝/200頁/25k正/14.8x21x1.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

►GO►最新優惠► [書籍]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117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Ι 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ΙΙ 紐約客故事集I:一輛老式雷鳥 江文也傳:音樂與戰爭的迴旋 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 小鎮書情 



arrow
arrow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