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가끔은 격하게: 외로워야 한다)~推薦!

作者:金珽運
原文作者:김정운
譯者:黃筱筠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出版日期:2016/10/1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65元

ISBN:9789865661892
叢書系列:好讀
規格:平裝/352頁/14.8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金珽運


  文化心理學家,曾任大學的研究所所長,研究許多五花八門的問題。

  畢業於高麗大學心理系,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心理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離開教職後,前往日本京都嵯峨藝術大學短期大學部學習日本畫,於2015年畢業。最後這張畢業證書,是他最引以為豪的學位。

  2012年,滿50歲的新年第一天,帶著「從現在起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的計畫前往日本,開始投入夢想已久的繪畫生活,並埋首於創作活動。短短4年,出版了《編輯學》,翻譯《美と造形の心理学》等書,預計還要推出《李御寧研究計畫》、《包浩斯》(暫定名)等。

  《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這本書回顧他在日本生活的4年,從起始寫到結束,是在極度孤獨之下的結晶。作者的夢想是2016年到麗水籌備一間畫室,養兩隻珍島狗,過著寫文章和作畫的生活。

譯者簡介

黃筱筠


  畢業於政治大學韓文系。升大學時因誤打誤撞闖入韓文的世界,隨著與韓文接觸時間的增長,已由單純的學習昇華為興趣。現為專職譯者。
 

►GO►最新優惠► [書籍]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大叔的真情告白:
既然寂寞免不了,還是孤獨好。

  拋棄「抽象的安慰」,丟掉「逞強的勇氣」,
  面對崩壞的自己,
  只有熟悉孤獨,才不孤獨。


  12年的教授生涯,他認真做研究,主持計畫,發表論文,
  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創立學會,舉辦活動。
  在學校,他的課總是受到學生的歡迎,
  只要一發出選課公告,幾分鐘後就會額滿。

  直到取得退休保障之後,
  他才領悟到自己並不喜歡教書。
  他發現自己利用孩子們,
  維持「教授」這個受到社會認同的職業。
  於是不顧朋友的阻攔,立刻提出辭呈,辭去教職。

  年過50的他,從頭開始學日語,搬到日本,一住就是4年。
  這四年來,他拿到一個短大的藝術學位,
  比當年在德國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還興奮;
  出版了4本書,在報紙上寫專欄,自己畫插畫,
  還可以翻譯1本日文書。
  這些都是孤單換來的成果。

  所以他說:
  孤單就是「存在的本質」……
  越是孤獨,就得更孤獨。
  那可以是藝術的投入,或是宗教的冥想,啊!也可以是「伏地挺身」。

本書特色

  別人也許看不出來,其實你自己很清楚,你是──
  ◆一個人在家、害怕「無緣死」的三年級生,
  ◆看年輕人不順眼卻又深怕被定義為老頑固的四年級生,
  ◆頭髮越長越少、小腹越來越凸、心事越來越重的五年級生,
  ◆對現有工作不滿卻沒有勇氣回頭轉業的六年級生,
  總而言之,你的內心害怕孤獨。你害怕:
  ◆在臉書貼文無人按讚,
  ◆朋友看到你的訊息已讀不回,
  ◆這個世界變了,社會變了,朋友變了,唯獨你沒變,
  ◆是世界拋棄了你,而不是你甘願獨處,
  所以──
  ◆你一有空就到處看別人的臉書狂按讚,
  ◆半夜在網路上尋求認同,
  ◆假日出門吃個飯也要在路上抓寶,
  然而這樣做終究無法那股深不可測的空虛感。
  這本書教你:
  ◆認識孤獨,
  ◆投入孤獨,
  ◆與孤獨相處。
  ◆找到具體而可靠的幸福

韓國書市暢銷100,000冊,至今仍在暢銷書排行榜上

  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       
  阮慶岳  作家‧建築師‧元智大學藝設系教授
  林義傑  SUPERACE創辦人  
  周志建  故事療癒作家‧敘事私塾主持人
  祁立峰  作家‧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游乾桂  臨床心理師
  彭樹君  作家‧自由時報花編&閱讀版主編
  鴻 鴻  詩人‧導演

  感動推薦

►GO►最新優惠► [書籍]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

PART 1 擔憂使人看不到樹林

十五下伏地挺身便萬事解決
女人化妝不為男人
曆法、透視法與心理學
再睡一下吧,早報晚點才會來
擔憂使人看不到樹林
這個秋天,通俗或孤獨

PART 2 被別人改變是很痛苦的
一年開始的真正理由
被別人改變是很痛苦的
無法具體化就是假的
我們必須買「往後靠的椅子」
幸福百分百是音樂性的
盡量多去看看
別取笑模仿這回事

PART 3  禁止禁止
禁止禁止
大韓民國是「嫉妒社會」
二分法是不好的
伊底帕斯、阿闍世王與洪吉童
啊!日本應該分裂
軍隊足球、德國足球和韓國足球
你的步調快嗎?
幹麼跟爸爸一樣!

PART4 意義是如何產生的?
人類因出生時不成熟而偉大
搭上火車後,我們變得不幸
夜裡對著鏡子猜拳
意義是如何產生的?
免治馬桶、衛生紙與滑鼠
我以為「瑪姬」是「鯰魚」
繼續學習
幸福極其緩慢!

|結語|突然有了養馬的必要
 

►GO►最新優惠► [書籍]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


  1

  我們都「不正常」,因此,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

  當汽車開上非鋪裝道路一、兩個小時以後,可能會出現螺絲鬆脫、漏油的情況,許多地方都需要維護。連鐵製的汽車也是這樣,更何況是擁有一顆纖細的心,度過了數十年艱辛時光的我們,憑什麼相信自己的身心是正常的?

  身體每年接受定期檢查,喝下幾公升令人作噁的水後照大腸鏡,提心吊膽地等待結果,萬一數字出現了一點變化,就緊張地追著醫師跑。我們對身體細微的變化如此關心,怎麼會覺得自己的心是健康的?為什麼我們會魯莽地這麼認定?

  以為自己過得很好的人,其實越是崩壞。我幾乎碰過所有大韓民國的成功人士,他們大多是不正常的,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用我們既有的常識想想看吧!要到達那個位子,他們以前該活得有多瘋狂?他們是怎麼咬緊牙關苦撐下來?又是怎麼打敗眾多競爭者,坐上那個位子的?然而,他們沒有察覺自己的身心正在崩毀,但周圍的人都知道,只是礙於他所擁有的金錢和權力,才不說罷了。就這樣,他們總是在眨眼之間衰敗。

  那麼,好不容易才撐過一天又一天的一般人呢?

  也許是因為這樣吧?即使是「逞強的勇氣」也好,他們熱中於精神導師「抽象的安慰」,並且認真傾聽陌生的心理學家所說的話。然而,問題沒有這麼容易解決。

  孤單就是「存在的本質」,因此我們有時候必須處在強烈的孤獨之中。越是忙得昏天暗地,就越是應該找出時間和自己面對面。還有,我們必須減少和人見面。我們活得太忙碌,並且認為那樣才是成功的人生,常常舉行聚會。其實,這是錯覺,事實絕非如此。越是忙碌,心靈只會越空虛。

  這樣的現象,源自我們害怕面對崩壞的自己。不論再怎麼忙於生計,也別忘了找時間和自己相處。渴求推特的「轉推」或臉書的「讚」這類廉價的認同,也是相同的道理——期許藉由他人的關心,忘卻自己內在的傷口。然而,這種方式是無法療傷的。

  當身體出現小傷口,連較為低等的動物也會經歷一段漫長的孤獨時光。動物受傷時,在病癒之前,牠們一動也不動、不進食,就只是靜靜待著,蜷縮身子不停舔拭傷口,直到傷口癒合了,才會慢慢開始行動。

  還有另一個原因,使我們必須面臨強烈的孤獨,那就是人類活得太久了。如某個廣告所說,「要是沒有外星人侵略或冰河期再次到來」,現在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活到一百歲。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相當驚人的事態。

  有錢能生存下去,不代表孤獨就會消失;休閒活動、家庭連帶(family solidarity)、社會保障制度,也不一定能讓我們支撐下去。退休以後還要活30到40年,你有自信能好好度過,不感覺被冷落,不變得憂鬱嗎?

  除了體悟「人類是不得不孤單的存在」以外,別無他法。只不過,要認清這個事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此我們才選擇逃避。

  當你覺得孤獨,只管去承受。「反思(與自身的對話)」以及「和他人的交互作用」兩者之間的心理學結構是相同的,因此,感到孤獨,才能引發反思;習慣孤單,才能和其他人產生真正的交互作用。熟悉孤獨才不孤獨,這就是孤獨的弔詭之處。

  2

  「從現在起,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2年1月1日,我在日記的第一頁寫下這段話。精確來說,這樣的決心是50歲以後開始萌生的。雖然我也知道實際上很難辦到,但還是想這麼做。過去50年,雖然不得不過被壓抑的生活;但剩下的50年,我希望能過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就這樣,沒多久我來到了日本,而今,時光飛逝,在日本的生活已經4年了。

  雖然我坐在房間的一角,下了很大的決心,但說真的,其實我不曉得自己究竟想做什麼。我對自己非常失望,明明高喊必須活出自我,卻沒有做任何準備。最近,許多人表示很羨慕我能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但當我問:「你想做什麼?」他們都慌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頂多就是出國旅行。

  因為想做的事情不明確,才會過著飄蕩和憂鬱的生活;因為拿「維持生計很困難」當藉口,忽視了人生最根本的問題,才會這樣不耐煩地生活。憂鬱和躁鬱出現在心理狀態不正常時,於是,我決定反向思考,擬一份討厭的清單——絕不見不想見的人;不早起;不寫我不想寫的稿!

  到這裡都還沒問題,我又想到了一條。

  不教課!

  啊!一想到這點,我頓時感到震驚。原來我最討厭的事是「教學生」,這是之前全然沒有意識到的事實。

  因為歷經千辛萬苦才當上了教授,所以我很困擾。講師時期,教一整個月的課只能賺大概80萬韓元,每次沒成功被錄聘為教授,我不知道有多挫折和絕望。輸給那些我認為實力跟資格都不及我的人,簡直讓人快要發瘋了。這時,我就會到漢江橋下釣魚平撫心情。漢江的魚很多,有時要是抓到了手臂大小的鯉魚,便能得到一點支撐下去的力量。

  12年的教授生涯,我認真以待,不只寫了許多論文,也是校內做最多研究計畫的教授;此外,我積極參與政府事務,經手過大部分的大韓民國休閒政策;並且創立「韓國休閒文化學會」,舉辦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在學校,我的課很受學生歡迎,發出選課公告後幾分鐘就會額滿。然而,教導學生是我最討厭的事情,這也就說明了我對學生沒耐心的原因。原來,我對教學是非常厭惡的。

  老實說,至今我從未想過要跟誰好好學習,就連上高爾夫課,也一直對教練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所以從小到大,教我的人都覺得我讓人很不愉快。要從來就不想跟任何人學習的我來教學生,實在太不像話了。這事實一直到我成為正教授,得到退休保障後才領悟。我太晚才明白了,想要挽回,已經太遲了。

  從某個瞬間開始,我因為突如其來的自責而飽受煎熬,覺得自己為了維持「教授」這個受社會認同的職業,正在利用孩子們。我和身邊的人認真商量關於辭去教授的事,大家都試圖阻止,說我好歹因為是教授,才能以這種「爛個性」在社會上生活;也有人說,只要再忍個幾年就能得到薪資保障,就忍到那個時候吧。

  因此,我更氣了。聽起來就像是要我為了自己的社會地位,繼續過著欺騙孩子的生活。氣頭上的我,立刻提出了辭呈。現在回想起來,怎麼會這麼「蠻幹」呢?要不是趁空檔年(gap year)獨自到日本生活過,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本書的最後一章將會詳細敘述我當時的心情。

  3

  「金教授,那些都是唬人的!想要學左巴就要學得徹底一點!真要自由自在,得把老婆和孩子也都拋下啊!怎麼能不離婚,光是辭掉教授呢?」

  一提出辭呈,當時明知大學的俞榮九理事長馬上連絡我,要我趕快回首爾。他是沒有任何大學願意雇用我時,唯一一位認可我的人。理事長很不是滋味,問我怎麼能沒跟他商量過就下這種決定。進大學以後,我頂撞過一些教授,好幾次惹出了問題。偶爾有些教授沒有任何學問方面的能力,但想當系所院長或校長,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懂得利用那個位子的權力做一些不公平的事情。

  每次出問題,俞理事長就會找我過去,陪氣呼呼的我一起吃飯,一邊大聊棒球。多虧理事長的信任和認可,我度過了許多危機,因此直到現在,我依然對他感到很抱歉。挨了好一陣子的罵,當我轉身出來時,理事長說:「因為你現在已經昭告天下要辭職,所以也沒有別的辦法了,但等一段時間過去,我們一定要再一起工作!」我真的很感謝他的心意。但我不會再當教授了,因為我真的不是當教授的料。

  在日本的4年,我過得十分孤獨,卻得到了更多收穫。首先,我從京都西邊的京都嵯峨藝術大學的短期大學部畢業,拿到了一個很不搭嘎的學位。現在,我的最終學位是「專科大學畢業」。我原本想學漫畫,畫一些老人的成人漫畫、變態漫畫。韓國人太固執於「正常體位」,所以生活才會這麼無聊。

  情色的想像力豐富,文化也會變得多樣化。不過,我的指導教授北村正己在看過我的畫後,說我畫得很好,要我學學看日本畫。因為覺得漫畫隨時都可以畫,但是以後可能不會有學習日本畫的機會了,於是我聽從教授的推薦,決定專攻日本畫。

  我在2015年的3月畢業,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想要好好學習。我以這個專科大學的學位自豪,而且它也比得到德國的博士學位更令人開心。因為那是我真的喜歡才學的東西。10年後,我要成為世界級的畫家。這本書的封面也是我畫的,每次看總覺得非常驕傲。

  我也寫了幾本書。這四年來,包括這一本,我總共寫了3本書,並翻譯了《美と造形の心理学》,這是一本說明美術與心理學之間的關係的日語書籍。過去一年,我準備了《李御寧計畫》一書,預計明年出版,也正在翻譯另一本日語書籍,同樣是明年出版。也就是說,我在日本的四年,總共出版了6本書,是我人生中最多產的時候。我不曾如此興味盎然地學東西過,這些都是孤單換來的成果。

  年過50以後開始的日語學習,我也樂在其中。以前只聽得懂「気持ちいい」的日本動畫和AV,現在很多台詞都能聽懂了。有了能讓別人掏錢購買的能力以後,我對往後的生計也有了信心。在語言這方面,我變得從容自得。除了以前就會的英語和德語,50歲以後習得的日語閱讀理解能力,帶來了莫大的喜悅。用不同的語言查詢同一個單字時,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若將這些內容相互比較,便會產生許多有創意的想法。

  4

  開始學美術後,我也開始在朝鮮日報連載專欄,圖文都由我包辦。聽到連圖片都由我來畫之後,當時擔任專欄所屬頁面負責人的部長——資深記者李漢雨(Lee Hanu)急得跳腳。他說我才進美術大學不到一個月,這麼做未免太逞強了,我則告訴他,文章和圖片必須互相連結,才能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聽我解釋好一陣子,他同意了,並且告訴我,若是出現對不夠純熟的圖片的任何批評,責任由他來擔,要我好好表現。就這樣,那個專欄持續了將近3年。這本書滿滿的文章和圖片,完全得感謝李漢雨資深記者。對於將大篇幅的版面割愛給我,忍耐那些未達水準的圖片的報社編輯部員工、讀者們,我內心無限感激。

  21世紀圖書的室長申柱榮(Shin Juyeong)與科長南延亭(Nam Yeonjeong)真的很辛苦,他們大概是第一次遇到我這麼龜毛的筆者。特地來到京都拍出精彩照片的攝影師金春鎬(Kim Chunho),設計出我很喜歡的封面和內頁的「金牛座」美編,我要向他們表達感謝。多虧他們,這本書刊登許多照片,也有條不紊地收錄了我的畫作。此外,同志社大學商學部的「美女與野獸」崔永勳(Choi Yonghun)教授,讓我得以在過去一年擔任同志社大學的客座研究員,特此表達謝意。

  希望各位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能感到津津有味。如果你們覺得這是五十歲中半的大叔,把自己一無是處又淫穢的想法寫成文章和畫成圖畫,那麼我可是會很難過的。在你們的身邊,像我這樣想的大叔非常多,比方說你的兄弟、爸爸、老公、上司。大韓民國之所以糟糕,就是因為有這些大叔。就算只有一點也好,期許本書能減少各位與他們相處時所感受到的荒唐。

  我十分喜歡這本書,擁它入睡了好幾天。
  誠摯感謝與我共享這份喜悅的讀者們。


等待著2016年的新年
寫於京都嵐山
金珽運

►GO►最新優惠► [書籍]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


ISBN:9789865661892
叢書系列:好讀
規格:平裝/352頁/14.8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孤獨死

這是新造詞,意指脫離家人與朋友生活,獨自寂寞地迎接死亡。大部分都是死後很長一段時間才被發現。屍體被發現後,常發生家人現身為遺產分配爭吵的景象,顯示了高齡化社會淒涼的一面。在日本,孤獨死大多發生在獨居老人身上,但是在韓國社會,「候鳥爸爸」的孤獨死則時常成為話題。

由於孤獨死並非法律用語,所以目前沒有孤獨死發生頻率相關的精確統計,但根據與孤獨死概念最相近的「無緣死」的標準來推斷,大韓民國無緣死的男性比例大幅高於女性,其中又以50多歲的男性占最大比重。孤獨死最常發生在年屆退休前後的男性身上,這樣的事實十分耐人尋味。對於人際關係局限在公司或工作的男人來說,孤獨死絕非事不關己的問題。

從目前家人各自分散,獨居人數增加的趨勢來看,孤獨死在幾十年後將會變成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當大家都能活到100歲以上,孤獨死就不再是生活條件差的人專屬的命運了。現在起,我們也該認真為獨自死去的狀況做準備了。

被別人改變是很痛苦的

從事帶有教導、指示性質之職業的人,退休後大部分都會這樣,例如:高層公務員、教授、公司高級職員、將軍、政治人物。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已經因為生命脈絡不同而改變,還是一直重複以前掛在嘴上的話。這意味著生命的完形崩壞,我們絕對不能讓自己變成這樣。

想改變生命的完形,大致上有3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改變「人」,不要總是和同一群人見面、聊同樣的話題。同學會、登山會這類的聚會是非常「致命」的;接觸新的人,傾聽他們的故事,生命的完形才會越來越健全。

第二個方法是改變「場所」。隨著場所不同,思想和態度也會出現變化。我在日本生活了幾年,發現確實是這樣。最近我比兒子還要懶惰和髒亂,看來退伍後的那小子的確是我兒子沒錯。

最後一個方法是改變「關心的事物」。對未知的世界產生興趣後,人會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它。認識並體驗全新的事物,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也是正面的完形轉換。這三個方法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改變關心的事物,因為一旦關心的事物變了,人和場所也會改變。

總之,我們都必須能自己達成完形轉換,否則就會被別人強制改變。啊!那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了。

ISBN:9789865661892
叢書系列:好讀
規格:平裝/352頁/14.8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其實,你可以這樣生活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121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隨書附贈暖心明信片1組4張) 人生無言時讀老子:在人生轉捩點,老莊思想給你的40則新指引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II:先替自己勇敢一次,再為對方堅強一次! 孤獨的力量:即使不被理解,仍要面對真正的自己,才能真正富有與自由。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紅布朗》風味堅果5穀漿(500g/罐) 才不是魯蛇:錢少事少、周休五日的快樂人生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孤獨的價值 不夠好也可以:女人的趣味 Let’s picnic!野餐料理用容器輕鬆做:玻璃罐、保鮮盒、紙杯、小鑄鐵鍋,40道料理輕鬆帶著走 



arrow
arrow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