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Zhu Yi Li Jiao Xiang Le : Yun Yong Yin Le Huo Dong Gai Shan Hai...]~推薦!
作者:蕭瑞玲,孟瑛如 ISBN:9789861917382
|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
作者簡介
蕭瑞玲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美國維吉尼亞州Shenandoah大學音樂治療學士
現職:行動音樂治療工作者
經歷:新竹市啟能生活照顧中心音樂輔療
財團法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音樂治療師
社團法人新竹聲暉協會音樂治療師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紀念醫院音樂治療師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講師
高雄市私立中華藝校音樂治療講師
唐氏症家長關懷協會高雄分會音樂治療師
財團法人心路基金會高雄左營啟能中心音樂治療師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親子團體音樂治療師
專長:音樂治療
譯作:《音樂治療的經營管理方針:行政管理與領導力》(合譯)
孟瑛如
學歷:美國匹茲堡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美國匹茲堡大學教育輔導碩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專長:學習障礙、情緒行為障礙
►GO►最新優惠► [書籍]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
無論是在學業學習、人際關係、職場工作,或是整理家務上,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且是取決於個體能夠接收資訊、進而理解所得到訊息的第一道關卡。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範例解說,讓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讀者,能輕易理解書中多元及生活化的音樂活動,甚至是親子活動的延伸,並提供實務上可立即運用在現場教學的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教案。
本書特色
‧ 注意力問題不是只發生在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者,所以需要知道誰可能是隱藏著注意力問題的對象。
‧ 要找到問題才能設計適當的活動,所以就必須要了解注意力與持續專注度的不同及其相互關係,也需要了解感覺調節與自我控制對注意力的影響。
‧ 本書不教樂理,所以不用害怕不會教;本書不背樂理、不背和聲,所以不用害怕。音樂是工具,不需要有音樂訓練背景也可以利用音樂元素和樂器設計活動,因此讀者可先了解本書所依據的音樂治療和音樂元素之相關理論。
‧ 本書提供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教案和學習單,兩者皆可相互配合,又可獨立使用。
‧ 擔心不知道該怎麼做嗎?本書在課程教案中有完整說明活動進行的步驟,並在步驟中詳細說明要注意、要等待和要觀察的方向。
►GO►最新優惠► [書籍]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
前言
第一篇 注意力的探討
第一章 什麼是注意力
壹、注意力的定義
貳、注意力理論
參、注意力的發展歷程
肆、注意力與認知雙重處理系統
伍、注意力問題的影響
陸、注意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 感覺處理和注意力
壹、感覺處理能力
貳、感覺調節能力
第三章 有注意力問題的對象
壹、學習障礙
貳、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參、智能障礙
肆、自閉症
伍、中樞聽覺處理異常
陸、聽力損害與聽力障礙
第二篇 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
第四章 音樂能夠改善注意力的原因
第五章 了解人類音樂行為的發展
第六章 音樂心理學介紹
壹、節拍、小節線與拍節
貳、節奏
參、力度
肆、速度
伍、音程
陸、旋律
柒、和聲
第七章 音樂治療介紹
壹、音樂治療等於古典音樂嗎
貳、音樂治療概論
參、音樂治療學派
第八章 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說明
壹、訓練課程理論依據
貳、音樂治療技巧說明
參、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的設計概念
肆、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的活動項目與內容
伍、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的各項活動
陸、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柒、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的範例說明
捌、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的紙本範例說明
玖、大家一起玩遊戲
第三篇 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教案
第九章 課程教學注意事項
壹、課程流暢性的重要
貳、課程安排
參、適用對象
肆、時間長度
伍、彈性調整
陸、正體字與灰底字
柒、指令需清楚明瞭
捌、時間長度與順序調整的彈性
玖、引導者與個體之間的互動
拾、感官的運用
拾壹、活動的持續性
拾貳、分開練習的必要性
拾參、歌詞提示
拾肆、增強物
拾伍、引導者的觀察、分析與教學同時並行
拾陸、環境提供正確的練習方式
拾柒、穩定速度和音量調整
拾捌、調整與行為觀察
拾玖、眼睛必須看著圖卡逐字敲奏
貳拾、數字圖卡的準備
貳拾壹、敲奏鐵琴的調整
貳拾貳、團體中的個別化
貳拾參、補充篇
貳拾肆、建議
第十章 十二堂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教案
課程一
課程二
課程三
課程四
課程五
課程六
課程七
課程八
課程九
課程十
課程十一
課程十二
第十一章 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活動(補充篇)
活動一:敲鈴鼓、拍鈴鼓
活動二:大家一起敲敲敲
活動三:樂器中行進
活動四:顏色遊戲
活動五:音樂木頭人
活動六:顏色配對遊戲
活動七:樂器練習
活動八:來跳舞
活動九:身體動一動
活動十:跟著聲音敲鼓之一
活動十一:跟著聲音敲鼓之二
參考文獻
►GO►最新優惠► [書籍]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
作者序(一)
南韓棋王李世 與Google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的「世紀之戰」是最近受人矚目的新聞,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李世 所說的一段話。他表示:「機器不同於人的是,人需要時間適應與不能鬆懈的全然專注度,且心理情緒不易受到影響」,這段話清楚道出注意力的持續度和全然的專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開心這次能有機會藉由這本書介紹音樂治療,也可以讓大家了解善用音樂本身的優勢來設計活動是可以協助個體的注意力問題,而過程中是有趣的、歡樂的和沒有壓力的。希望藉由此書的介紹,讓讀者感受到音樂並非難以親近,就如同創造性音樂治療中心的思想: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音樂兒」(music child)。在這本書中,不教樂理,所以也不要求一定要將所有的音樂術語和樂理背起來,只要懂得速度有快有慢、音量有大有小,以及聲音有高有低,外加會走會跑會跳,就已經具備基本能力了!
這本書緣起於我的碩士論文,而最初始的題目與對象是希望以學習障礙學童為主,但是因緣際會下的一個選擇,修改了自己的論文題目,迎接我的卻是「狂風暴雨」。論文題目在計畫口試後再度調整方向,2015年的過年與寒假就在修正中渡過,這樣才能趕上預定的研究進度。回想自己的研究過程並不順利,許多非預期中的事情接續發生,因此題目和研究對象就必須做改變,且研究過程也需要調整。相對的,孟教授也針對相關狀況做出建議與調整,也陪著我一起在驚濤駭浪中完成了論文。
在寫這本書時,我想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有它的原因,就看自己要如何面對與解決。也因為種種狀況,孟教授和我需要做很多的思考與調整。倘若沒有上述的驚濤駭浪,自己不會往另一層面去思考與調整,也就看不到這也可以是一種介入模式。轉個方向、換個方式,原來不僅是操作性活動,我也可以把它發展為紙本活動。如果沒有發生的所有事情,也就沒有這一本書。由衷感恩指導教授孟教授給予機會,與我合作此書,讓我完成心中的一個夢想;也很感謝孟教授一路的指導與協助,最為感謝的是暑假期間孟教授的一段話讓我豁然開朗,想通了很多事情。
從1995年改變主修轉為音樂治療起,無形中似乎有一把鑰匙讓我去打開不可預知但應該會很精采且具有挑戰的門。「就這樣嗎?」、「我永遠只要面對一台鋼琴嗎?」1993年冬天,正在練琴的我抬頭看著前方唯一的一扇小窗,學校琴房外面正在下著雪,腦海中卻浮出了這樣的想法。
原先到美國念書是主修鋼琴教學(keyboard pedagogy),但一次想法的轉變,於是在1995年轉學到母校改攻讀音樂治療。從第一堂課就經驗不同於過去的課程,心情非常雀躍,也覺得轉為主修音樂治療是正確的選擇。音樂治療讓我與過去的世界告別,進入新世界、開啟新視野,讓我有機會接觸更多不一樣的領域。母校的音樂治療課程很著重實務,還有獨立思考能力,也以最嚴格的方式訓練學生。理論的學習需要立即能運用在實務上,每學期與學長姐合作到獨立帶領,從概論課程的二分鐘開始直到獨立三十分鐘的課程,從二分鐘短活動到一學期獨立帶領個別與團體課程,這是很難忘記的經驗。記憶猶新的第一學期小考就是在班上,但是第二學期的期末考就到學校附近的長者安養中心應試。看似名為看書考試(open book)和提早給考試大綱,但是每一個考試都是一場硬仗,都會讓我頭皮發麻。所謂的「書」是在眾多音樂治療期刊選一本就考試的題目做申論,且這過程必須不斷連結實務操作過程。因此,考試過程都讓我痛苦萬分、精疲力盡,但是每次考完試都收穫滿滿,是一種煎熬,卻是快樂開心的。
攻讀音樂治療最大的收穫是我自己,音樂治療改變我對自己的看法,也讓我看到原來自己有很瘋狂的一面。我很喜歡和服務對象一起開心的玩音樂,因為在這過程中最開心的是自己。對我而言,音樂治療是一座在服務對象和我之間的橋梁,讓我們能互相幫助,互相變得更好。
後來,卻開始對多年的職場生活有些疲憊,疲憊於音樂治療推廣所遇到的人事物,尤其腦海裡有太多的問題希望得到一個答案。原來這一切與自己想的不一樣,許多事情並不是自己積極與盡心盡力就可以的。某一年到美國參加年度研習,遇到大學教授,腦海裡開始思索,所以再度離開,回到母校。原定是希望修得音樂治療碩士學位,又因故而必須放棄,雖然只有一年的時間,卻讓我得到喘息與充電的機會,而這一年我所獲得的收穫卻遠遠超過自己的想像。
我想,在這充滿變化的選擇歷程裡,每次的變化都會帶來另一種緣分。就如同走在路上,突然轉個彎,出現在前方的道路可能險峻,但景色卻是迷人的。雖然所做的一系列決定都讓我遇到更多的挫折,相對也必須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是也因為如此,所得到的卻是讓自己滿心喜悅。
就如同因故需要放下學位而回國,但也因此有機會認識陳寶珠主任而到新竹工作。當我要到新竹教育大學念特殊教育研究所時,也因為寶珠主任的引薦,我才有機會成為孟瑛如教授的指導學生。以後種種也才能讓今天的我有機會完成心中的一個夢想 將十四年的工作生活做個總結。
當然,一個段落的結束,不會是永遠的結束,而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因為我已經知道我要繼續往前走去的方向!
認識寶珠主任要回到2006年這一年,休學回國前正借住在同學家思考下一步時,突然閃過的一個想法是讓我在六月底於人力網輸入資料找尋工作,也就這樣遇到了寶珠主任。在臺灣要有一份專職的音樂治療工作並不容易,在E-mail和電話往返過程之際,也到網站搜尋相關訊息,為把握住機會就決定先回國到新竹與寶珠主任見面。這樣的機會也開啟自己能夠在和醫院不一樣體制下的社會福利機構工作,為自己增加工作實務經驗的視野。
很幸運能在財團法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工作的六年生活中,有機會一直處於自由的空間,而能夠思考要如何運用音樂治療到各領域,想要知道它的極限。從中累積的不僅有音樂治療實務,還有行政經驗的學習。從創辦人葉神父到景神父到現在的董事長,新竹仁愛基金會一直秉持尊重專業,不會任意干涉,從執行長、寶珠主任到卉君組長都願意給予提醒、協助和支持。寶珠主任最常問我的就是「音樂治療不能只是在教室內有用,音樂治療要如何能夠類化到生活層面」。確實,音樂治療不能只是在教室中執行,離開音樂治療情境之後的服務對象,要如何能夠運用在音樂治療情境所習得的或是所產生的行為於日常生活中呢?這句話是一個很好的思考點。
自己在仁愛的工作過程中發現,原來我也不是個很乖的音樂治療師,總是試圖找尋體制外的可能。自己常在想:「真的某一種治療方法只適合某一種狀況嗎?如果我把它用在另一種狀況,就沒有用嗎?」所以,自己會借用其他理論到另一種診斷類別的服務對象,例如:將運用於聽損兒的理論協助自閉症兒童的聽知覺問題。而也因為這樣,能夠看到服務對象的能力表現。
我比較不喜歡說我在做音樂治療,而比較喜歡說:「我在玩音樂治療。」我不喜歡告訴小朋友「我要你必須怎麼做」,我喜歡小朋友告訴我「他們想要做什麼」和「為什麼要這麼做」。自我決策的能力也是音樂治療的評估項目之一,不管個體在哪個年齡,他們都有做決定的權利,縱使他們是2歲或3歲,相信他們有這能力,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表現。我也希望在音樂治療的情境中能讓服務對象習得獨立思考能力,唯有能獨立思考,才能看見自己。所以,音樂治療不是我的工作,它是我看這世界的工具,也因為這樣,我喜歡上許多不同的課程,這樣我才可以知道如何讓我的工具變得更多元,而我所服務的對象也可以玩的很快樂,例如:在仁愛工作期間有機會參加藝術治療研習,讓我學習到不同媒材,也有機會思考並發現可以融入音樂治療活動的介入點。
也因為有機會參加藝術治療,記得當時講師說了一段話:什麼是「專業?」治療師們是看到「人」,我們陪伴、傾聽和接納。我們是治療師,但不是偵探,不是老師,是友善的,但不是朋友。身為一位治療師,必須要清楚「承認懂」和「自以為懂」之間的不同。一位真正的大師級治療師不會讓人覺得他/她厲害,而是治療師讓個案覺得自己厲害。我也很喜歡講師提到:承認自己不懂,承認自己有限,看到自己的渺小。因為唯有謙卑,縮小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自己的渺小、自己不是全能的,自己才能更積極的求知找方法,不斷的尋找答案。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不承認自己懂的少,人會變得自以為是和自大,我們應該讓受傷的人提出他們的需要。當然,有人會說:他們怎麼有能力判斷?因為不相信,所以就認為他們沒有能力,若是我們沒有細心觀察,就會忽略我們所服務的對象正在告訴我們「他們想要什麼?」我們究竟是陪伴者、傾聽者、支持者和接納者?還是我們把自己設立在保護者的角度呢?角度和心態不同,給予的也就不同。以上這些話也一直放在我的心中,提醒自己在音樂治療這一條路上要謹慎,時時保持客觀而不主觀,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和努力方向。
在表達性藝術治療裡,包括舞蹈、視覺藝術和音樂等治療。視覺藝術治療和音樂治療有同樣的信仰,視覺藝術治療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藝術家」,而音樂治療相信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音樂兒」。不管是藝術家或是音樂兒都等待著被喚醒,只要你/妳願意,就做得到。音樂和視覺藝術在大家眼中是一門很難的科目,大家都覺得要有良好的技巧才能表現音樂和視覺藝術。就像許多怕音樂的人一樣,我也很怕美術之類的項目。從小我的作品就很不理想,但經過藝術治療研習的洗禮,自己也覺得「視覺藝術」可以很簡單,它一點也不可怕。音樂也是如此,隨性自在的創作,不用怕音高是否準確,管它拍子、管它速度,在自己的空間內就讓自己自在。我也很贊同講師所說「藝術很簡單,最難懂的是人心」。所以,有機會參與相關研習或課程時,就好好沉浸其中,不要害怕,而音樂治療領域中最美的事情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音樂兒」。
因此,我不期許自己成為一位大師,而縱使不是一位大師,我都可以讓服務對象覺得自己很厲害,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不是家長們與服務對象成就我,而是我藉由我的專業成就服務對象和家長們。
在不算短的十四年工作生涯裡,接觸過很多家長,而這些家長都讓我在工作上有所成長。最為感恩的是,家長們在工作上的支持、鼓勵與信任。身為一位協助者,卻受惠於這些家長很多的鼓勵,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想身為音樂治療的一分子,最感激的還是這些家長們願意深入了解何謂音樂治療,懂得其中差異。
在音樂治療專業上很感謝怡欣和綺慧。認識怡欣十年間,無論自己任何時候需要協助和傾聽時,她總是願意騰出時間給我,並提供音樂治療上的建議。綺慧,我的好同學兼室友,從我們在美國認識,在音樂治療這一條路上,十多年來一直都互相鼓勵與支持。我喜歡她的樂天知足,有一顆感恩的心;除了音樂治療外,綺慧給我許多人生話語所出現的時機點總是恰到好處。當然,還要感謝的人很多,像是譽齡、婷婷、文姿、歆敏、釗雯和又瑄等等,都是音樂治療上的良伴與良師。而音樂工作路上的好友,十多年的相識從沒有因為任何難題而離開,仍然幫我渡過難關,也因為她們,自己才能走到今天,謝謝怡伶、惠琪和芸如。
最後,謝謝讓我有機會到美國念書的父母,對於從鋼琴教學執意轉到音樂治療的我,因為不同領域,在不能完全抵學分的狀態下,幾乎要重新開始,也必須要離開原本的學校。但是,雖然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大學學位,超乎預期卻也支持我,讓我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蕭瑞玲 謹識
2016年3月25日
作者序(二)
我一向很喜歡收非特殊教育科系畢業的研究生,因為他們總能帶給我不同的視野,所以我曾經請會計系畢業的研究生探討特教經費運用的合理性、請資管系的學生作無障礙環境的APP、請資科系的學生做資訊融入特教領域教學,或者請數學系、英語系、中文系、物理系或化學系的學生,做學習障礙的各領域補救教學策略等,更喜歡看到這些學生與我們特殊教育系的畢業生一起工作,在特教領域實現科際整合。每位學生都帶給我很大的驚喜,他們就像一塊塊璞玉,有著勇敢的心,希望帶我走向全世界;雕琢的過程是辛苦的,要忍受無數學術孤寂與溝通的時刻,但當他們終於閃閃發亮,成為寶石的一刻,每每讓我激動不已!
多年以來,在各領域間的轉換,如同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轉換般,好像不同的自己在輪流工作,又輪流休息一樣,流轉替換間總是讓我充滿能量。2013年新竹仁愛啟智中心的陳寶珠主任,一位令人尊敬總是無私付出的特教工作者,打電話要我在當年考上的研究生中一定要空出缺額擔任指導教授,收一位音樂治療專業的研究生,於是瑞玲來到了我的生命中!
藝術、遊戲、園藝、動物、音樂治療等都是特殊教育所常運用的媒介與整合的領域,她自己又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原本應該一帆風順,但不知怎麼了,像老天爺在開玩笑似的,瑞玲在寫論文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不能預期的事,讓她備感挫折,但我總在想:「已經有這麼多壞事,好事就快來了吧!」、「比賽看最後,只要我們一直往前,就會脫離原先的壞環境!」、「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在最重要!」
2013年,我正與簡吟文老師整理我們自2005年以來所累積的注意力訓練理論與教材,合作撰寫《孩子可以比你想得更專心:談注意力訓練》一書,以及搭配一本實務取向,可讓孩子自行練習操作的《孩子可以比你想得更專心:我的注意力遊戲書》,同時決定編製一套「電腦化注意力診斷測驗」(Computerized Attention Diagnostic Assessment,簡稱CADA),希望能篩選出誰需要接受注意力訓練,再配合撰寫的注意力訓練書籍,期待每位孩子都比父母和老師想得還要更專心!瑞玲也表達了對此主題的高度興趣,我也很樂於看到瑞玲將音樂治療的因素注入注意力訓練中。2014年,注意力訓練的書籍及「電腦化注意力診斷測驗」都由心理出版社出版了,但瑞玲卻因許多事情的發生不斷卡到各種瓶頸,當時焦頭爛額的我們只想著穩定心情與解決問題,沒想到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情形下,因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血,瑞玲寫論文的過程有了質與量的重大變化。
口試過後,我們兩人覺得既已付出許多心血,決定運用原先寫論文時所發展出來的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將它合作寫成一本書。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與修正,我們在第一章先討論什麼是注意力?但延續我一貫研究的主題,較偏向處理認知問題部分的注意力;第二章則討論感覺處理和注意力導入音樂模式,在增進感覺處理與調節以提升注意力的可能性;第三章探討特教領域中有注意力問題的學習障礙、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智能障礙、自閉症、中樞聽覺處理異常、聽力損害與聽力障礙等六類學生的注意力問題之特質,以及運用適性音樂模式提升注意力的可能性;第四至七章則專注介紹音樂模式可以改善注意力的理論與原因、人類音樂行為的發展、音樂心理學及音樂治療介紹;第八至十章則說明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課程教學注意事項,以及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教案,提供現場實務工作者參考,同時為讓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更多元及生活化,我們也在第十一章提供了音樂遊戲的設計供參考。另外,本書的學習手冊更提供實務上可立即在現場教學採用的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紙本學習單。
透過此書,音樂治療融入注意力訓練不再是那麼理論與遙遠的事,若能對教育現場有些許貢獻,影響一些人與事朝正向發展,這會是我和瑞玲最有成就感的事。很高興此書終於付梓,更感謝心理出版社的再次協助,也謝謝在此書撰寫過程中無私協助的「有愛無礙」研究團隊成員們!
孟瑛如 謹識
2016年4月4日
►GO►最新優惠► [書籍]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ISBN:9789861917382
叢書系列:障礙教育
規格:平裝/328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親子教養>教育現場>特殊教育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教育類>特殊教育
►GO►最新優惠► [書籍]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
ISBN:9789861917382
叢書系列:障礙教育
規格:平裝/328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親子教養>教育現場>特殊教育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教育類>特殊教育
►GO►最新優惠► [書籍]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62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