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博客來BOOKS - 2017國際書展 (一年一度「折扣最大、品項最多」線上書展。包含中文、外文、簡體、雜誌、MOOK、CD/DVD,史上最強,6萬種參展商品3折起!滿999再現折100元!)

目前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10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Confucianism 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enlarged edition))~推薦!

作者:李明輝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11/2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63501954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41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增訂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哲學>中國哲學>儒家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李明輝


  德國波昂(Bonn)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廣州中山大學長江講座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儒家思想在現代中國》(德文)、《儒家人文主義──跨文化脈絡》(德文)。譯作有康德的《通靈者之夢》、《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未來形上學之序論》及《道德底形上學》等。
 

►GO►最新優惠► [書籍]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儒家思想究竟是中國現代化歷程上的阻力還是助力?
它能否在經過轉化後,繼續維持生命力?

  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有逐步崩解的危機。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儒家傳統如何因應現代化之要求,並且在現代社會進行自我轉化,便成為現代儒家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長期致力於詮釋並重建儒家傳統的工作,本書展現他從跨文化的視野對儒家思想之現代意義所作的省思。本書所收錄的十一篇論文,都是作者在特殊的機緣下針對當代學者的觀點而發,內容廣泛涉及儒家倫理學、儒學與民主、科學的關係、內聖外王、內在超越性等重要議題。附錄中討論哈伯瑪斯對康德倫理學的批評與重建,間接為思考上述問題提供有意義的參考架構。
 

►GO►最新優惠► [書籍]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初版序言
增訂版序言
儒學如何開出民主與科學?──與林毓生先生商榷
當前儒家之實踐問題
論所謂「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
論所謂「儒家的泛道德主義」
歷史與目的──評陳忠信先生的〈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一文
儒家思想與科技問題──從韋伯觀點出發的省思
《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章中的倫理學問題
再論儒家思想中的「內在超越性」問題
「內聖外王」問題重探
關於「海洋文化的儒學」與「法政主體」的省思
附錄:獨白的倫理學抑或對話的倫理學?──論哈柏瑪斯對康德倫理學的重建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GO►最新優惠► [書籍]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初版序言(摘錄)

  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有逐步崩解的危機。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終於激化成全面性的反傳統運動,首當其衝的便是儒家思想,傳統儒學成為眾矢之的。在一片「打倒孔家店」聲中,梁漱溟先生首先挺身為儒家思想辯護。幾乎在同時,張君勱、馬一浮和熊十力三位先生也起而闡揚儒家思想,再加上抗戰時期的賀麟和錢穆兩位先生,一個以重建儒家思想為職志的保守主義思潮已蔚成氣候,足以與當時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其他兩個思想方向──鼓吹英、美議會民主的中國自由主義和以俄國革命為師的中國馬克思主義──鼎足而立。但自1949年中共在大陸奪得政權後,馬克思主義憑藉中共的勢力,成為大陸上獨尊的思想方向,迫使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勢力轉至臺灣及香港兩地活動。因避共禍而流亡到香港的錢穆、唐君毅、張丕介諸先生懷著顧炎武所謂「亡天下」之痛,結合同道,在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赤手空拳建立了一座以弘揚中國文化為宗旨的新亞書院,並且與當時在國外講學的張君勱先生和在臺灣任教的牟宗三、徐復觀兩位先生相呼應,使保守主義的命脈得以在臺、港及海外延續下去。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儒家思想還能繼續維持其生命力,以至於今日。近年來,海內外的學術界多以「當代新儒家」或「現代新儒家」來稱呼這個以維護儒學命脈為職志的思想方向。

  當代新儒家透過長期的學術研究,在臺、港兩地的學術界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也奠定了他們在當代中國思想史中的地位。但由於內在與外在的種種因素,其影響力大致局限於特定的學術領域(主要是文學、歷史、哲學的領域)。及至八十年代,隨著臺海兩岸政經情勢的演變,當代新儒家的觀點在兩岸的文化界與知識界引起了廣泛的注意與討論。在中國大陸,隨著開放政策而興起的「文化熱」使儒家思想(尤其是當代新儒學)在知識界成為爭議的焦點。在臺灣,經濟發展的傑出表現使一向瀰漫著反傳統情緒的知識界開始反省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 1864-1920)關於儒家思想與資本主義的理論,而興起一股「韋伯熱」,連帶地也使當代新儒學的基本觀點受到知識界的特別注意。

  在這股文化反省的熱潮中,傳統儒家與當代新儒家的若干基本觀點也受到不少批評和質疑。批評者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在內部理論方面,他們質疑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尤其是「內聖外王」的思想;在外部影響方面,他們質疑儒家思想(尤其是當代新儒學)的功效和實踐力。就內部理論方面而言,他們往往強調:儒家思想的基本格局有其局限性,故不能適應多元化的現代社會。筆者並不否認傳統儒學在內部理論方面有其局限性。但問題是:這種局限性是否意謂我們必須放棄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難道我們不能透過重新詮釋來消除這種局限性,同時也保留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當代新儒家對傳統儒學的局限性有極深刻的反省,但是他們希望透過儒家思想的轉化,使之適應現代化的要求,同時保留其基本精神。在此,經常引起爭議的問題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或本質何在?依筆者之見,儒家傳統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傳統者在於:它將一切文化活動視為人類精神生命之表現,而以道德價值為其他一切價值之共同根源或基礎。按照傳統的說法,這就是「內聖外王」的思想。當代新儒家對「內聖外王」思想所作的重新詮釋,為林毓生先生所謂「創造的轉化」或傅偉勳先生所謂「批判的繼承」提供了一個極佳的例證。傳統儒家基本上要求由「內聖」直接開出「外王」,最明顯的例子是〈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當代新儒家一方面要繼承傳統儒家的內聖之學,另一方面則要突破傳統儒家在外王方面的局限性,故將由內聖通往外王的關係解釋為一種間接的辯證關係,即以「曲通」取代「直通」。此即牟宗三先生所提出的「良知的自我坎陷」之說。但是此說也引起不少批評和質疑。就傳統儒家「內聖外王」思想之轉化而言,「良知的自我坎陷」說即使不是唯一可能的理論,至少是筆者迄今所見到的最適切的理論。因為只有這套理論能使「內聖外王」的思想在經過轉化之後與現代化的要求相接合,而仍保持儒學的本質。傅偉勳、林毓生等人要求放棄「內聖外王」的思想,實不足以言傳統儒學之「轉化」或「繼承」。因為這等於放棄其本質,焉能言「轉化」或「繼承」?要求儒家放棄「內聖外王」的思想,無異於要求基督徒否定「三位一體」及耶穌的象徵意義。

  其次,就外部影響方面而言,臺灣學者常強調當代新儒學在近四十年來臺灣現代化的過程中並無顯著的影響力,大陸學者則往往強調「儒家思想為馬克思主義所擊敗」的事實,以證明儒家思想已為歷史法則所揚棄。他們也由此推斷儒家思想在理論方面必有缺陷或不足。如上所述,筆者並不否認傳統儒學在理論方面有其局限性。但筆者要強調:一套思想本身的真理價值無法完全決定它在現實層面上可能造成的影響,反之亦然。從理論層面評估一套思想的真理價值是一回事,而從現實層面去考察其功效和影響力則是另一回事。因此,當我們評估儒家思想的真理價值時,後一種考察頂多只有附帶的意義,甚至可能是完全不相干的。這個道理至為淺顯,並不難明白。但在我們這個時代中,一般學者卻往往忽略這個淺顯的道理,其中實有更深一層的心理背景。

  據筆者的觀察,在這類批評背後可能隱藏著一種「權力崇拜」的意識。簡單地說,這種權力崇拜的意識即是俗語所謂的「以成敗論英雄」,在學術討論中即是根據一套思想或理論在現實領域中的成敗來衡量其價值。這種態度在今天的大陸學術界尤其常見,因為它已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所合理化。根據歷史唯物論的觀點,一切思想或理論的真理價值只能放在其所由形成、且為確定不移的歷史法則所決定之歷史情境中去衡量。按照這種邏輯,一套思想或理論在現實領域中的成功自然是其真理價值之最佳證明。大陸學者經常說:「歷史實踐已證明某某思想是行不通的」,即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運用這套邏輯。姑不論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在理論上能否成立,這種權力崇拜的意識將使一切學術辯論失去意義。因為任何有意義的學術辯論必須預設:一個超乎特定歷史情境的客觀的真理判準可能存在(姑不論這個判準為何,亦不論我們目前是否已掌握了這個判準)。一個因接受歷史唯物論而否定這項預設的學者並無必要參與學術辯論,因為歷史法則已決定了一切(包括真理)。即使他參與了學術辯論,其目的亦僅在於說服對方,而非讓其觀點接受理性的檢驗;因為他自信他所掌握的歷史法則可以決定真理,因而「超越真理」──亦即不必接受理性之檢驗。在一場學術辯論中,如果有任何參與者抱持這種態度,必然使這場辯論失去其作為溝通行為的意義。要反駁這類的馬克思主義信徒,我們只消按照他們的邏輯反問他們:近年來東歐各國(甚至蘇俄)之迅速非共化豈非證明馬克思主義是行不通的?劉述先教授曾表示:從現實上來看,孔、孟在當世均是失敗者,當時誰能料到其思想會對後世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呢?對於那些質疑當代新儒學的實踐力且急於為之蓋棺論定的人,這句話或許不無參考價值。筆者認為;這種權力崇拜的意識極有礙於我們思考儒學的未來命運和評估當代新儒家的成就。

  儒家思想究竟是中國現代化之阻力還是助力?它能否在經過轉化之後繼續維持其生命力?我們應當如何評估當代新儒家在儒學重建的工作方面的成就?這些問題均有待海峽兩岸的學術界與思想界作進一步的探討。筆者撰寫這幾篇論文,不敢自許能對這些問題有所論定,只是有感於儒家思想在當前常遭受的誤解與批評,心有不安,不得已而加以辯駁或澄清。開宗立說固須有正面的論述,但在今天這種價值規範日益分化、價值意識漸趨模糊的時代,為維護自己所信守的思想和價值,反面的辯駁與澄清或亦有其積極的意義。此所以筆者不辭譾陋,輯為此編。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GO►最新優惠► [書籍]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ISBN:9789863501954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41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增訂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哲學>中國哲學>儒家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論所謂「儒家的泛道德主義」(摘錄)

「泛道德主義」一詞不知始於何時何人,一般人在使用此詞時亦未必有確定的意指。在「道德主義」一詞前加個「泛」字,大概是仿照「泛靈論」(“panpsychism”)、「泛神論」(“pantheism”)、「泛理性論」(“panlogism”)、「泛目的論」(“pantelism”)之例。在希臘文中,pan這個字意謂「世界」或「一切」,以「泛」字來譯,兼顧音義。故泛神論是指將神視為遍於一切事物、甚至與宇宙同一的觀點。泛理性論者將世界視為理性之體現。泛靈論者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均視為有生命和意識。泛目的論者則依目的論的觀點解釋一切事物。由「泛」字的這些用法可知:它大體表示一種整體論的(holistic)世界觀,原來並不含任何褒貶意味。如果我們依照這個意義而說儒家的「泛道德主義」,亦未嘗不可。因為如上文所述,儒家是以道德意識為核心,來說明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之意義。在這個意義之下,「泛道德主義」一詞自不含任何褒貶意味,我們不妨稱之為「泛道德主義之描述義」。

但是一般人在談論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泛道德主義」時,並不限於這種意義。他們往往由「泛」字的描述義引申出「泛濫」、「越位」等貶義。據筆者所知,將這種用法表達得最清楚的莫過於韋政通先生。他有〈泛道德主義影響下的傳統文化〉一文,可說是對「泛道德主義」的這種貶義作了最完整的說明。他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寫道:

所謂「泛道德主義」,就是將道德意識越位擴張,侵犯到其他文化領域(如文學、政治、經濟),去做它們的主人,而強迫其他文化領域的本性,降於次要又次要的地位;最終極的目的是要把各種文化的表現,統變為服役於道德,和表達道德的工具。中國過去因為道德意識太強,它瀰漫在傳統文化的各方面,也籠罩了其他的文化領域,使各方面的思想,始終處於道德奴婢的地位,缺乏健全的發展。結果,不但使各領域的文化遭受了惡劣的影響;即是道德的本身,亦因越位的關係,一面企圖以道德壟斷一切,竭力作虛妄的擴伸;另一面事實上只能封閉在,甚至可以說僵化在個體上,而沒有一條落實的途徑,使個體的道德精神通向客觀的廣大面去。

ISBN:9789863501954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41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增訂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哲學>中國哲學>儒家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20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沈宗瀚先生年譜 在一起 世界史哲學講演錄:1822-1823 權威全譯本 而你,沒有回來 內外科護理學筆記(三版)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沈宗瀚先生年譜(Chronological Biography of Mr. Tsung-han Shen)~推薦!

作者:黃俊傑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11/2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863501909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488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朝代史>民國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人物史/傳記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沈宗瀚先生年譜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黃俊傑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新加坡儒家倫理小組顧問。現任臺灣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近年獲得學術榮譽:教育部國家講座(2013)、教育部學術獎(2011)、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通識教育終身貢獻榮譽獎」(2011)、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2010)。著有《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韓譯本2011由成均館大學校出版部出版,日譯本2014由ぺりかん社出版)、《東アジア思想交流史──中國•日本•台灣を中心として》(藤井倫明等譯)(東京:岩波書店,2013)、《東亞儒家人文精神》(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s(Bielefeld: Transcript Verlag, 2010)、Taiwan in Transform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4)、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Göttingen and Taipei: V&R Unipres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個人網頁:huang.cc.ntu.edu.tw
 

►GO►最新優惠► [書籍]沈宗瀚先生年譜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本書不僅涵蓋沈宗瀚先生的一生,也是一部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史。

  沈宗瀚先生(1895-1980)是20世紀中國農業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從一個貧寒出身的農家子弟,苦學奮進,接受西式農業高等教育,畢生獻身於海峽兩岸農業的現代化工作。本書依據沈宗瀚先生所藏檔案及相關公私文獻史料,將其事跡編成年譜。年譜前的導論,綜述了沈先生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具體看法,並分析其農業改良思想的特質。年譜後的附錄,第一部分是沈先生的著作繫年,第二部分則是採取沈先生所藏具有時代意義,足以反映當時中國大陸及臺灣農業發展狀況之史料,依時序編次,以供治史者參考。
 

►GO►最新優惠► [書籍]沈宗瀚先生年譜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許序   許倬雲
增訂新版自序
新版說明
導論 沈宗瀚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看法:理想與現實的交融
一、序論
二、從傳統式農業到現代化農業:沈宗瀚對發展中國大陸農業的看法
三、技術創新與制度改革:沈宗瀚對臺灣農業發展的看法
四、沈宗瀚農業改良思想的特質
五、結語
年譜
上篇:克難苦學時期(1895-1926)
中篇:建設大陸農業時期(1927-1948)
下篇:發展臺灣農業時期(1949-1980)
附錄
一、沈宗瀚先生著作繫年
二、資料選輯
第一期 民國三十八年以前
一:How Can America Best Help China?
二:改進西北農業應取之程序
三:小麥雜糧緊急措施綱要
四:赴山東省洽商戰時糧食生產事宜報告
五:全國各地小麥麪粉數量及價格
六:最近小麥麪粉運銷市況及調整之途徑
七:改進貴州農業計劃
八:食糧生產之增進
九:推進小麥雜糧生產案
十:抗戰期中的食糧生產問題
十一:小麥工作報告
十二:中國糧食問題
十三:田賦徵收實物及政府徵購糧食須稻穀與小麥雜糧並收案
十四:中國戰後麪粉業之設計
十五:My Observations of 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e During War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十六:Exchange of Letters Between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and President Chiang Kai-shek Rela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China-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Mission, 1946
十七:Text of Notes Exchanged August 5, 1948,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Providing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ino-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1948
第二期 民國三十八年以後
一:臺灣農業四年計劃
二:讀尹仲容先生〈對當前糧食政策之意見〉一文後之商榷
三:從最近米價趨勢談到臺灣糧食問題
四: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Fertilizer and Rice Bartering System in Taiwan
引用書目
 

►GO►最新優惠► [書籍]沈宗瀚先生年譜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許序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固然工商業也有過幾度飛躍的進展,但是農業始終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面貌。自從秦漢大一統以後,土地私有制下的小農耕作成為中國農業的基本生產方式。即使中間有過幾種其他的方式,終究還是變回了小農制。中國人口多,可耕地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往往不夠,因此土地所有權的分配成為嚴重問題。在儒家人本精神的理想下,國的社會改革,總是以均土地為一個大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的變亂,土地分配不均亦為主因之一。治亂相尋,土地問題成為一個重要關鍵。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口號中,平均地權出現很早,足見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中國歷史上均田的嘗試也有過好幾次。可是每次都不能成功。只有在廿多年前在臺灣進行的耕者有其田成功了。這次土改的成功,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以技術改進與地權重新分配同時進行。

  中國的精耕農業,發展甚早,在漢代即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此後精益求精,成為極高產的農耕方式。精耕制要求大量的投入勞力,而且每一階段都不能掉以輕心。為此之故,農夫必須有強烈的工作動機,才能充分的發揮精耕制的長處。中國的小農制可能是精耕制的必然條件。只有在農夫覺得自己的收穫歸自己的情況下,精耕方能真正有用。

  臺灣實行的耕者有其田,正是強化農夫生產動機的惟一途徑。不過,若是農夫仍照傳統的耕作方式生產,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傳統的耕作方式已到達潛力的極限。突破這個極限必須借助於現代科技的成果,例如使用化學肥料及殺蟲劑;科學的選種、育種;農業機械的使用,和以現代的設備儲存運送。臺灣的農業在本世紀初期即接受了現代農業技術的第一次洗禮。廿多年前進行土地改革時,農復會的同仁們以其專業知識與技術,幫助新獲耕地產權的農夫,完成了更上層樓的技術突破。我個人以為,這次土改的成功,既實現中國自古以來嚮往的平均地權的理想,也承認了精耕農業看重技術的傳統,實在是中國邁向現代而又與傳統接榫的最佳成就。由此可見,走向現代,並不一定要與過去切斷,更不必一定要對過去「革命」。

  餘姚沈宗瀚先生,是中國農業史上的重要人物。沈先生由農家子弟,接受現代農業教育,以其所學,奉獻給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工作。沈先生自己的育種工作為中國找到了優良麥種;他的推廣工作,使中國農夫接受了現代農業的成果。他在農復會參加了土地改革的大事,也主持了農業推廣,使這次土改不是單純的分配土地,而兼顧農業技術的提昇。沈先生的遠見,可以肥料換穀一事覘見。當時反對這個政策的人很多,但沈先生堅決的為這個政策辯護。由今回顧,這個政策在實施初期使農夫在作物未收穫前,可以不必「貴青苗」。幾千年來,中國農夫在「貴青苗」上吃盡大虧。而肥料換穀的政策使農夫終於可獲得現代科技的裨益,而不必擔心一時負擔不了這筆肥料款。這一環節的突破,農夫不必因舉債而再度面臨喪失土地的危險。沈先生的功勞又豈僅在為社會確實的掌握餘糧,以穩定糧價來安定社會一端而已。

  沈先生一生奉獻給中國的農業,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過程與沈先生的一生事跡殊不可分。臺灣大學黃俊傑先生把沈先生的事跡編為年譜。這本書的內容不僅涵蓋沈先生的一生,而且也是一部中國現代農業史。此稿尚未付梓,而先生竟歸道山,從此不能再在他左右請益,悲夫。然而,先生的遺惠當永在臺灣農友心中,長誌不忘。


許倬雲(中央研究院院士)

增訂新版自序(摘錄)

  這部《沈宗瀚先生年譜》的初稿完成於1978年秋間,其後續有修訂,而於1981年八月印行初版。

  這部書稿的撰寫,初非有意為之,它基本上是我的農業史研究的副產品。自從大學時代開始,我對農業與農村問題就產生極大的興趣,常到臺大農學院旁聽楊懋春先師所授的「鄉村社會學」等課程,希望從學術立場為我所熟悉、所關懷的臺灣農村,找尋一條出路。從1975年開始教書以來,我開始有系統地蒐集近代臺灣農業史的相關論著與史料。就在這個時候,我逐漸發現了宗瀚先生在現代農業史上的重要性。他和他所領導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與戰後臺灣農業與農村是分不開的。為了更深入地釐清這一段所謂「臺灣經驗」,我開始從長期所蒐集的史料中,挑出有關宗瀚先生的部分,加以整理排比,撰成年譜長編初稿。到了1978年夏間,《年譜》初稿長編已近殺青階段的時候,我才獲緣拜見宗瀚先生。

  記得初次拜見宗瀚先生大約是1978年五月間的某一天午後。他的親切誠懇和藹可親,解除了見面前我的侷促與緊張。侍談之際,宗瀚先生告訴我,他自民國十六(1927)年任教金陵大學開始,所寫大部分的檔案、報告、公文、論文、筆記等都有留有副本。他並引導我參觀置於他辦公室,裝訂成冊的手稿和文件。我當時的欣喜若狂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就利用這批資料,將《年譜長編》初稿很快地增訂成為定稿。在爬梳這批資料的過程中,我對沈先生一生治事為學那種一絲不苟,實實在在的風格,開始有了最親切的體認,衷心欽佩。

  在我所親炙宗瀚先生的風範,以及在他逝世之後細讀他留下的大批史料之中,使我最敬佩的另一點,是他堅守農業心繫農民的心志。宗瀚先生從少年時代立志學習,一生奉獻中國與臺灣農業,這是人人共知的事實。正因為他堅持此志畢生不渝,所以,他在二十世紀農業史上,所留下的腳印是紮實而深刻的。近年來,我的研究工作轉到農復會(1948.10.1-1979.3.16)的歷史。我愈深入農復會的歷史,就愈瞭解沈先生所代表的其實正是早期農復會的工作精神──「以農民為主體」的精神。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農業問題的看法,至少有四個比較明顯的流派:第一是「農業派」,認為中國農業的根本問題是生產力的提昇的問題;第二是「平教派」,認為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在於平民教育水準的提高;第三是「分配派」,認為中國農業的落後乃是由於帝國主義者、資本家和地主對農民的剝削;第四是「折中派」,認為農業技術創新必須與制度改良同時並進才能解決中國農業問題。這四種意見,取徑固然有所不同,或從農業技術創新入手,或從農民教育著眼,或主張以地權分配為要務,或以技術與制度並重;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他們對「農民主體性」都同樣地加以肯定。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都承認只有農民才是農業發展的主體,農民生活的提昇是一切農業技術改良的最終目的,而土地改革正是從制度面根本保障農民之不再受剝削。由於這項基本認知,所以,當1948年10月1日農復會創立,綜合以上四派見解時,「農民主體性」就特別受到重視。蔣夢麟曾特別強調農復會工作的根本原則就是以農民為依歸,他說:

  「自地方及農民處瞭解彼等需要,而非教導彼等何者乃彼等所需要。因彼等所需,彼等自身瞭解最清楚也。由此一方針,故本會工作常在進步中,常從農民處獲得新的經驗。吾等不以先入之觀念推行工作,但虛心自農民處學習。此乃本會方針所以不斷進步之一重要因素。不問吾等之意向如何良好、計劃如何健全,倘不為農民所需要,吾等無法勉強使之實行。」

  所謂「自地方及農民處瞭解彼等需要」,正是早期農復會最根本的精神之所在。沈宗瀚先生的一生所展現的正是這種以農民為主體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今日特別值得我們懷念,並發揚光大。遠在1979年,著名的經濟學家Erik Thorbecke回顧戰後臺灣農業發展的歷程,就指出1970年代末期的臺灣農業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未來何去何從,有待於明智的抉擇。十一年後的今日,臺灣農業仍在這個十字路口徘徊,但隨著1987年解嚴以後整個大環境的急速變遷,國內農民的政治自覺日益提昇,農民的主體意識日益成熟,他們勇於走上街頭,爭取最起碼的經濟人權;另一方面,來自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壓力,卻又日甚一日,美國三○一條款的夢魘,像一隻貪婪的蒼鷹始終盤旋在臺灣的上空;來自中國大陸的走私入口農產品,則嚴重的打擊臺灣農民已經江河日下的農業收益。1950年代臺灣農村的風和日麗,滿園春色,凌夷至於今日,已經變成雪冷霜嚴,秋聲蕭瑟。三十年前臺灣農村所見的幾點鷺鷥,一雙鸂鵣的景色,在今日的工業污染之下,已經轉變為枯井頹巢,磚臺砌草。如何在這種臺灣農業的困境中走出一片蔚藍的天空?這是我們當前努力的方向。所謂「述往事,思來者」,我衷心期望這部書稿的再版,能使我們在臺灣農業的道路上走得更正確、更紮實!
 

►GO►最新優惠► [書籍]沈宗瀚先生年譜


ISBN:9789863501909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488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朝代史>民國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人物史/傳記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沈宗瀚先生年譜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導論╱沈宗瀚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看法:理想與現實的交融(摘錄)

技術創新與制度改革:沈宗瀚對臺灣農業發展的看法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臺灣,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亦於是年遷臺北。這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也是沈宗瀚一生從事農業建設的轉捩點。民國三十八年九月十九日沈宗瀚飛抵臺北,從此與大陸隔絕,而專業於臺灣農業之建設矣。

臺灣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較大陸農業為早,遠在1920年代化學肥料即已開始施用於臺灣農田,農會組織的建立也為農業人力資源的運用奠下了初步的基礎,相對安定的社會秩序也為穩定的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臺灣農業的現代化奠基甚早,基礎亦佳。例如:自1930年起臺灣稻穀產量大增,約為1900年之三‧四倍,全島稻田面積與每公頃產量亦增加一倍,1938年稻穀產量已達日據時期稻穀生產之最高點矣。但日本殖民地政府發展臺灣經濟乃為補充日本經濟之需要,故努力增產稻米,以應日本國內需要及彌補外匯赤字。所以,臺灣農業發展之形態不僅與大陸農業有所不同,其所面臨之問題亦因之有所差異。

沈宗瀚初到臺灣之時因農復會工作尚未展開,所以用較多時間研究臺灣農業文獻,與同事赴各地農業試驗場、農會及農村考察,並常與臺灣省政府農林廳顧問磯永吉實地考察臺灣農村,對日據時代之農業政策做深入之瞭解,作為此後建設臺灣農業之基礎。抵臺以後的工作,不僅使沈宗瀚一生事業臻於巔峰時期,也對近三十年臺灣農業發展有直接之影響。沈有關農業的重要論著也都發表於這個時期。

ISBN:9789863501909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488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朝代史>民國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人物史/傳記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沈宗瀚先生年譜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19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金色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 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 在一起 而你,沒有回來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3Q Xing Fa Zong Ze - Po Ti Shu -2017 Si Fa Te Kao . Guo...]~推薦!

作者:紀綱
出版社:新保成
出版日期:2016/11/1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50元

ISBN:9789864810543
叢書系列:3Q破題書
規格:平裝/592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考試用書>公務人員考試>高普考>題庫試題
本書分類:考試用書>公務人員考試>司法特考>題庫試題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紀綱


  律師高考及格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適用對象
  本書定位的構想是體系與解題雙效的考試用書,不管是有讀過或沒讀過的讀者都很適合使用

  適用時間
  無期限

  使用功效
  藉由體系與每章架構的建立,不斷複習體系架構,並依照解題步驟一步一步的熟悉實例題的作答,熟悉解題架構

  改版差異
  全新書

本書特色

  在「四等三等化」的趨勢裡,司律考題與四等考題距離越來越接近,司律不能只練習司律的考題,而四等的同學當然更不能只作以往簡單的題目,本書從四等到司律,包含了考點少與考點多的解題方法。此外,由這幾年所教授的同學所拿的分數,應該可以驗證解題內容,不用大量的名詞也能對於國考考生在分數上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一、 從100年司律考試新制開始,「四等三等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等與三等之間差距越來越小,甚至有些考題司律還沒考過,其他的考試已經率先起跑出現在國考場合,簡單來說,目前的國考上,區分三等與四等的實益已經變小,目前兩者的差別不在考試深度,而在於考點多或考點少而已,所以本書題目上從四等到司律的題目都有,適用於考生的範圍也當然及於各個層級的刑法國家考試。

  二、本書特色:

  本書設定的戰場是國考,既然是國家考試,實務見解如果沒寫,分數一定不高,因此,如果涉及到爭點,解答上不會偏向只以學者見解為主,而是實務與學者見解併呈,而本書盡量將實務見解白話版,讓考生比較好吸收(完整的實務見解則附在解題下方),學者的意見上也會只將核心概念寫出,以配合能在國考有限的時間內寫完。而解題上都有附上字數,這些字數都是加上標點符號計算,所以,只要考點熟悉,應該都能在時間內解完題目。本書的部分內容是集合多年來題庫班的解答,從考上同學的分數(105年高考法廉、四等書記官、執達員三個榜首)應該可以印證這樣的解題內容是可以從國考上拿到高分的。
 
  解題中畫底線的部分,有些是抽象檢驗標準,一定要常練習,有些則是白話版理由的交代,理由的交代往往是高分所在,但請大膽用白話文寫出精準、到位的理由。

  區分考點多與考點少的解題方法,當考點少的時候,內容上當然可以先寫法條內容,再做理由的交代,但一旦考點多時,這樣的寫法往往無法在時間內完成,因此,這類的解題內容上,往往直接點出爭點後,只將法條條號寫出,就直接交代理由了,否則,將會面臨時間不夠用的窘境。

  若是只考刑法總則部分的同學,實例題涉及到刑法分則的概念時,可以跳過直接看總則概念就好。
 
  ~最後,謹以這本書送給我父親。


紀綱2016年11月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


ISBN:9789864810543
叢書系列:3Q破題書
規格:平裝/592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考試用書>公務人員考試>高普考>題庫試題
本書分類:考試用書>公務人員考試>司法特考>題庫試題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保成>

ISBN:9789864810543
叢書系列:3Q破題書
規格:平裝/592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考試用書>公務人員考試>高普考>題庫試題
本書分類:考試用書>公務人員考試>司法特考>題庫試題

►GO►最新優惠► [書籍]3Q刑法總則-破題書-2017司法特考.國考各類科-題庫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42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3Q刑法-破題書-題庫-律師.司法三等.研究所.各類考試<保成> 行政學百分百(命題焦點暨題庫解析)(高普考‧初等考‧三、四、五等特考‧升等考考試專用) 3Q刑法總則-破題書-高普地特.各類特考<保成> 與民事訴訟法有約解題趣-2017司法四等.高普特考<保成>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推薦!

作者:Hardy F. Schloer,Mihai I. Spariosu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英文

定價:550元

ISBN:9789863501923
叢書系列:Reflectionson(In)Humanity
規格:精裝/220頁/15.5x24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Hardy F. Schloer


  Hardy F. Schloer is an ICT Scientist and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Consultant who is currently based in Germany and Malaysia.

Dr Mihai I. Spariosu

  Dr Mihai I. Spariosu is Distinguished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in the United States.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Drawing extensively on the current critical state of affairs at the global level, this book highlights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systemic thinking and integrated, transformative knowledge in bringing about a paradigm shift from fragmented, linear ways of thinking to holistic ones, based on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web of life. It offers a comprehensive vision and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of our planet, combining traditional wisdom with advanced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high-end, state-of-the-ar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for the planetary wisdom we so deeply need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 present global crisis into an opportunity for further human development.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Part One.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Chapter 1. What is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Chapter 2. Why is Quantum Relations Quantum?
Chapter 3.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as Computational Tool
Chapter 4. Quantum Relations Theory :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Part Two.
The Quantum Relations Technology: Global Applications
 
Chapter 5.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the Quantum Relations Technology : The Interactive Search, Analysis and Transaction Environment
Chapter 6. The Global Value Exchange: Managing Commerce in the 21st Century
Chapter 7. The Global Healthcare Exchange: Managing Human Services in the 21st Century
Chapter 8. Planetary Network of Intercultural Centers for Integrative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Managing Global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
 
In Lieu of Conclusion
Brief History of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Preface

  The world is in turmoil all around us.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nation-states have been on the move, realigning their political orientations, associations, and systems of values and beliefs. At an increasingly fast pace, old countries and empires are collapsing, and new societies and nations are born. Unfortunately, war, ethnic and religious cleansing, torture, social and political injustice, unfair or oppressive commercial competition and irresponsible financial behavior on a global scale have also become part of this process of radical change.

  Perhaps at no other time in human history have local and global leaders been more challenged than now to find the right path to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humankind. The lack of clean and affordable energy, the diminishing supply of clean water, the imminent global collapse of the food supply to a vastly expanding human population, the fast growth of pollution due to the increas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large nations, climate change issues, ever-sharpening conflicts due to the unequal access of many communities to natural resources and affordabl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and the impasse of philosophical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ll of these are factors that decision-makers are called on to accept as reality and, therefore, find solutions to.

  To compound the problem, the effectiveness and speed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public media allow local and global leaders little time to catch their breath and carefully consider their actions. Momentous decisions must be made almost instantaneously, in real-time, often with unforeseen,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for humanity. This escalation in speed and volume of flawed polit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has produced an avalanche of global instability and uncontrolled change, which has led, in turn, to more turmoil and confusion at all levels.

  And yet, this global crisis can also be seen as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further human development. Because several important shifts are now occurring simultaneously, they are creating a perfect time storm, so that current and future human actions can be radically transformed.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lone, we have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devising new,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technologies and novel methods of applying traditional ones. Biology, physics, chemistry and medicine lead this progress, side by side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We have all the tools at our fingertips to transform this planet into a sustainable global community.

  We need to act now, however, and must be willing to develop and use these new tools not only in an intelligent, but also in a wise manner.We can no longer get by with partial patchworks of fixes and need to begin thinking in terms of interrelated and integrat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ies to repair the negativ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the modern 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Above all, we need to embr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ools for our higher, ethical development, instead of abusing them for destructive, competitive, and selfish or greedy purposes. In other words, we need also to be willing to undergo a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a radical change in our present mentality.

  We need not only to become educated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decisions, but also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complicated interrelations and hidden dependencies of global reality. This complex, fast-moving reality requires a fully committed approach and willingness to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issues at hand, across all ideologies, philosophies, societies, and nations. Thus, the world in all its facets must become intercultural and transdisciplinary. This is as true for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realities, as it is tru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tudies of problems, decisions, and implementations of policy need to be carried out through an integrated and transformative global partnership, based on full global awareness.

  In short, we need to refocus and look at our planet as a multilevel, integrated system. Our global community needs to start functioning as a harmonious whole, much like a very complex super-organism, perpetually in a learning mode and flexible enough to make the vital adjustments and changes necessary for its continued wellbeing. Two previous books, Global Intelligence andHuman Development (Spariosu 2005) and Remapping Knowledge (Spariosu 2006), have laid out the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collective actions needed to set us on the road to building an intelligent planet. The present book, which can best be rea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other two, continues to describe the kind of conceptual and technological tools needed to further human development toward global intelligence. We define global intelligence a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respond to, and work toward what is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and will benefit all human beings and all other life on our planet. This kind of responsive understanding and action can only emerge from continuing intercultural research, dialogue, negotiation, and mutual cooperation; in other words, it is interactive, and no single national or supranational instance or authority can predetermine its outcome. Thus, global intelligence, or intercultural responsive understanding and action, is what contemporary nonlinear science calls an emergent phenomenon, involving lifelong learning processes.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is precisely such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and technological tool, designed to move us, humans, one step farther not only toward global intelligence, but also toward planetary wisdom. In Part One of the book, we lay out th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QR for short). QR creatively combines the insights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quantum mechanics, general systems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cognitive and social science, in order to bring together, in transdisciplinary fashion, the study of physical phenomena with that of mental and social phenomena. In computer science, QR is a revolutionar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suring tool that allows us to take into account, simultaneously, the experiences of multiple observers (humans and/or machines) of the same event or series of events. It helps us build dynamic models of reality that can measure the interactions of mutual causality among various observers and can make reasonably accurate assumptions about how they may behave and affect each other in the future.

  In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Part One, we outline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s of QR in relation to quantum physics an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From quantum mechanics we borrow the idea of quanta (the smallest units or “elementary particles” of observed reality that cannot be further reduced within the theory),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uncertainty, extending them to the human mind and social phenomena. From 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we borrow the idea that objects carry their own frame of reference with them, and that their interactions (making a measurement, for example) are determined by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ose frames of reference. Thus, QR theory provides a description of the elements, structur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objects as they evolve over time. The crucial difference fromquantum physics and relativity theory, however, is that in Quantum Relations objects need not be physical. They can also be concepts, relationships, or sets of mental, emotional, and social objects. QR attempts to derive, for each such set,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objects in
the set,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sets.

  In Chapter 3 we describ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mputation and the main computational features of Quantum Relations. QR revolves around two fundamental concepts that can equally be translated into the mathematical language of quantum mechanics and constitute the cornerstones of any technology platform based on the QR principle. These concepts are “data fusion objects” (DFOs) and “frames of reference” (FORs). Data fusion objects or DFOs can be defined as mental quanta or elementary particles. They interact according to well-defined rules, and the result of their interaction can equally become a computed function. DFOs arise withinmultiple FORs. Each FOR can be represented as a metric space, i. e., as a set of DFO elements, with one or more functions. Furthermore, a FOR can also be a DFO and vice versa, depending on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in the hierarchic space structure. Thus, a DFO can be an elementary particle in a higher-level FOR. In turn, this FOR can be a DFO of another, higher-level FOR structure, and so forth.

  The DFO/FOR model has many technical advantages, including self-adaptability : it will automatically search for the best method and the shortest path to accomplish its goal. Even more importantly, the DFO/FOR model is capable of self-organization, because data and functions are implemented as sets of hierarchical objects. A FOR containing many DFO structures can also contain rules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DFO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ts DFO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functions between smaller DFOs, including the creation of new objects that embody certa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smaller DFOs. Thus, DFOs and FORs provide a natural model for general parallel computation. Since DFOs and FORs are discrete objects, they can be implemented on multiple processor systems, and calculations can be performed in parallel.

  Furthermore, the DFO/FOR model is both modular and extensible. This means that a set of computations on one data se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nother data set and used by the second data set to define a third set of new functions, translating the preceding FOR into the new one. In addition, a FOR can contain rules for logical inference and deduction that operate on its component DFO objects. The fact that FORs are also considered DFOs for higherlevel frames allows lower-level frames to define data properties. DFOs could equally be used to pose queries on other DFO frames. It can thus translate and incorporate any software program or computer language into its database, thus solving the currently intractable problem of systemic compatibility and interchangeability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In addition, the DFO/FOR model is compact and adaptable, expressly designed to handle extremely large quantities of data, on the scale of gigabyte and terabyte sets, and to provide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them through parallel processing systems. The model can handle data storage, recuperation, and processing with great flexibility and practically no data loss. It assumes that no piece of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 from its database can ever become obsolete, because it may always turn out to be relevant in a different DFO/FOR configuration
or correlation between data sets.

  Finally, in the last chapter of Part One, we place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in a larger philosophical context and point out its global ethical implications. QR shares the theoretical advantages of general systems theory and its offshoots, the theories of complexity and self-organization, over their scientific, reductionist counterparts, especiallywithin a global reference frame. The DFO/FOR model is based on the “web of life” (Capra 1997) in its most diverse and complex aspects, including human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Unlike most reductionist scientific theories, QR implicitly acknowledges diversity and alterity as the very conditions of existence. It can take into account and process widely different cognitive perspectives, including linguistic, philosophical, cultural, sexual, and other observer-dependent variables.

  Like other contemporary strands of systems theory, QR acknowledges that hierarchies as modes of organization are best understood not as “centers of command and control,” but as reference frames or levels of complexity embedded or nestled within each other and engaged in constant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raction. QR thus supports and enhances a cooperative, symbiotic view of our universe, in which all living and nonliving components of the global system and subsystems depend on each other for their well-being and in which each perspective needs to be acknowledged and respected as potentially valuable for the common good.

  Another theoretical advantage of QR within a global reference frame is that it shares the nonlinear views of the ancient tradition of wisdom, or the philosophia perennis as Leibnitz called it. We briefly examine such concepts as mutual causality or dependent origination, amplifying feedback loops, resonance, and the web of life as they first appeared in early Buddhism and Daoism and are now shared by the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process and general systems theory. Thus, these concepts constitute an excellent philosophical and scientific meeting point not only ofWest and East, but also ofNorth and South, because they can be found, in one form or another, virtually in all known civilizations on our planet. They have gained great relevance in our age, because the planetary framework of globalization implies different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interaction, which need equally to be remapped and reorganized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levels.

  Furthermore, human evolution itself has revealed the wisdom of the old sages who advised the rulers of their time to move from a warlike mentality and violent competition to mindful, peaceful and innovative coexistence with one another and with all other beings on our planet. The QR principle is in full consonance with this mentality of peace, which also implies a second-order ethical system. Unlike first-order ethics, in which one accord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one’s own group, be it family, tribe, nation, religion, etc., the second-order ethics is based on the Golden Rule (treat all human and other being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 yourself) and is, therefore, the most appropriatemode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adopt within a planetary reference frame.

  In Part Two of the book, we propose concrete, QR technology-supported, global solutions, in line with the QR principle and the ethical precepts of the philosophia perennis, in four essential fields: big-data mining and processing, commerce, healthcare, and global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 Chapter 5, we describe one of our most exciting QR applications, an interactive content search and delivery engine, which we have called Q-Search and which renders obsolete the current Google and Yahoo/Microsoft search and transaction technologies. Indeed, it can revolutionize the whole field of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ntent in real-time.

  Q-Search is a problem-solving technological platform that operates broadly in three domains relevant to search issues. It excels at: 1) real-time content acquisition; 2) sophisticated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with an emphasis on linguistic content analysis; and 3) on-demand query, computation, and delivery. In addition, Q-Search offers advance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tools to keep data centers aware of and provide flexibility in information, product and content offering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novation of Q-search, however, is that it moves far beyond text and numbers. Unlike current search engines, which are text-based and still mostly static, Q-search can, for example, store and retrieve a moving image, a sound file, or a sequential recording of behavior, as a computable object through its QR time-series representation (that is, representing data as a sequence of objects over some time base). The ability of storing and retrieving such data as computable objects, rather than as fixed images or character strings, completely transforms the browsing experience.

  The “browser”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virtual world in which the user searches, finds, manipulates, and transforms objects, and not a simple text-based, data retrieval system. Q-Search technology can easily build the platform for this virtual world of content search, delivery and consumption models. Even more importantly, Q-Search can remember, preserve and dynamically track and record user-based frames of reference in order to reproduce the “world of the user” inside computers and databases, including the user’s unique behaviors and interactions with his or her environment. By continuously estimating the users’ future behavior and comparing it against their actual interactions, the QR-based search system becomes highly predictive in relation to the individual user, as well as to the totality of all recorded or known users. This feature will give us very early knowledge of unfolding trends, conditions, evolutions and potential risks, both individually and systemically. Most importantly, a user may be a person, group of persons (even temporarily constituted), machine, network of machines, and any combination thereof. In other words, Q-Search incorporates the full effect and advantage that QR provides from an ontological, epistemological, ethical and practical vantage point.

  We employ Q-Search technology in the next three QR global applications that we describe in the remaining chapters of our book. Thus in Chapter 6, we propose a fully automated, global, commercial transaction-space.We have called this space the Global Value Exchange (GVE), because all of its operations and transactions are based on actu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exchanged at their real value on all the levels of commercial participation. The GVE system will be the first enabling technology that potentially unites all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any product and service, anywhere in the world, in one single, standardized, transaction space.

  The main goals of the GVE are: 1) to reintroduce, in the emergent global economy, the fair exchange of actual goods and services of real value; 2) to create stability through the precise calibration of economic units and to remove different currencies or instruments that have different values in different places; 3) to remove the highly speculative edge and unnecessary intermediaries that charge exorbitant interest, leverage between creditors and debtors, and are generally oriented toward usurious practices. In this sense, the GVE automatically adopts and applies som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ommerce, based on fair and mutually advantageous trading and honestly earned profit.

  In addition, GVE reduces economic inefficiency to a minimum and, therefore, produces the fairest value,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of the elements that unite a product or service offering with its consumer. Most important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human history, the fundamental ethical principles belonging to the second-order ethics, which are the most appropriate within a planetary reference frame, will be inbuilt as automatic features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This system will be based on a truly free market, without governmental or any other outside intervention, and will be impervious to fraud, corruption, and abusive manipulation. It is self-organizing, self-governing and self-policing for the equilibrated benefit of all.

  Thus, the GVE system can be seen as a result of a long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constitutes a new stage in human development, viewed within a global reference frame. Within the GVE system, the cre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ll become a co-evolutionary process, governed by natural feedback loops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he GVE system will therefore generate a symbiosis between those who produce actual goods and services and those who ultimately consume them. With the help of this system, not only commercial transactions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but also all other human interactions will be symbiotic and based on mutual benefit, rather than on greed, exploitation, and enslavement. While the GVE system will help prevent flight of capital, tax evasion, market protectionism, and abusiv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practices in general, it will also help eliminate social conflict, including labor union and management disputes. It will naturally promote lucrative and wise investments of local and global capital, based on Real Value of goods and services, as well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lidarity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urn, in Chapter 7, we describe the rationale and architecture of a fully automated and interactive center of medical diagnostic and genetic data on-line,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at the planetary level. The center uses real-time, health-record data, together wi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data, as data stream, to continuously seed and energize its computational environment. Its technological medical platform, which we have called Zoe, will gather, process, and redistribute, under fully securitized conditions to protect individual privacy, medical knowledge produced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millions of patients and genetic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thousands of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laboratories throughout the world.Much has been done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many disconnected projects all over the world in terms of capturing electronic healthrecords. But, Zoe integrates all of thes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a globally arranged base, or prerequisite electronic environment, and builds up fromther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requires the sustained, long-term effort of intercultural teams of researchers in fields such as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genetics, bioinformatics,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social science, ethics, statistics, health care, intercultural stud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so forth, to assist in collecting, evaluating, and organizing medical and genetic data from doctor’s offices, hospitals, genet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laboratories, medical libraries, national health-record offices, and so on. Once the system is fully implemented, it will greatly advance medical and genetic research, and it will also detect and address outbreaks of epidemics and/or bioterrorist attacks at their incipient stages.

  In consonancewith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Zoe’s data and methods of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re based not only on the assumptions and practices of Western, allopathic medicine, but also on those of the major schools of so-called alternative medicine. Above all, Zoe is oriented toward preventive instead of “repair” medicine and places healthcare decisions in the hands of the individual patients, offering them the most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treatments.

  Finally, in Chapter 8, we propo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lanetary network of Intercultural Centers of Integrative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ICIKs, for short). These centers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and are fully capable of developing and operating the kind of global projects that we have described in this book. The overall mission of the ICIK network is to help re-orient the planet toward a peaceful human mentality and, consequently, toward healthy and prosperous, consensusbased communities, through introducing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ies of globalization.

  In line with its mission, the ICIK network will: 1) train ethically and socially responsible political, business, cultural, and civic leaders and entrepreneurs for a global age; 2) promote intercultural research, learning, and dialogue in a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context; 3) explore, propose and implement ways of devel- oping new transdisciplinary and transcultural knowledge by integrating the latest research in scientific, humanistic and artistic fields and reorienting such knowledge toward hands-on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olving and creative innovation in the major domains of human activity ; and 4) help enhance the contributions of each ICIK’s regional communities to the global market by identifying the best ways of translating newly generated knowledge into economic, societal and cultural value. To fulfill its mission, the ICIK network has five categories of activities: intercultural research, education, consultancy, training and exchange.

  The ICIK network has two main components: the Global Learning and Research Centers (GLRCs) and the Integrated Data Center (IDCs). These two components are closely linked and continuously coordinate their activities in a mutually reinforcing, symbiotic manner. Each ICIK will choose its own administrative chart and its own research, learning, training and other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ature and character of the region inwhich it is located. Nevertheless, its activities must be in keeping with the general mission and objectives of the network and will be closely coordinated with the similar activities of the other ICIK members, in order to avoid duplication and ensure maximum effectiveness.

  Once the initial, basic grid is built, other ICIKs or similar centers will emerge as nodes in a worldwide, self-organizing network that will cover the entire planet.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hat these centers should be politically and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they must not be run by any single government 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lthough they will cooperate with all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regardless of their ideological or political platforms, as long as such platforms will not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expressed mission and objectives of the ICIK network.

  We should emphasize that all of the QR-based technology that we have described here is available and fully implementable today. Indeed, we are already using it actively in many complex applications in fields such as big-data news analysis, geopolitical and macroeconomic models, forensics, and dynamic investigations of holistic transdisciplinary relationships in “in–motion models.” Naturally, we prefer to use supercomputers, super-cloud environments and massive parallel database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power of 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 But we can add substantial benefit by just using a pencil and paper to chart out a certain problem in QR terms. As Part Two of the present book will show, we begin by “writing down” the problem in QR conceptual language and diagrams, before we actually feed it into a supercomputer.We can thus gain superior knowledge and insight about a complex problem even before resorting to a machine to obtain a definitive solution. In our daily interactions with cli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e demonstrate how consulting work can be successfully structured around the QR methodologies.

  We must also emphasize, however, that our methodologies cannot be fully implemented on a massive, global scale without the intelligent, collective effort on the part of the networked global community and a great deal of vision and political will on the part of local, regional and world leaders. It is chiefly for this reason that we propo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etary network of Intercultural Centers of Integrative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deed, it is our dream and most fervent hope that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known to future generations as the Age of Global Learning, when humanity has finally renounced violent competition, greed, enslavement, and war and has taken the first, but decisive steps, toward planetary wisdom.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ISBN:9789863501923
叢書系列:Reflectionson(In)Humanity
規格:精裝/220頁/15.5x24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ISBN:9789863501923
叢書系列:Reflectionson(In)Humanity
規格:精裝/220頁/15.5x24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The Quantum Relations Principle:Managing our Future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15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超級智能時代:智慧革命中,前2%的人掌握世界,其餘98%將被淘汰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社群分享經濟的力量:把分享打造成新型態的購買,推特、臉書、Linkedin、Instagram、Youtube的人本分享術 在世界的盡頭說:我願意 竟然這麼簡單的經濟入門書!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That Missing Cloud: Collected Works of Li Yu)~推薦!

作者:李渝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50元

ISBN:9789863501947
叢書系列: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550頁/15x23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研究>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李渝


  一九四四~二○一四,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博士。曾任教於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擔任香港浸會大學駐校作家與台灣大學白先勇文學講座。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躕》、《賢明時代》與《九重葛與美少年》;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小說與藝術評論《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行動中的藝術家》和《拾花入夢記》;畫家評傳《任伯年》;翻譯《現代畫是什麼》、《中國繪畫史》。

編者簡介

梅家玲


  台大中文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兼括中國近現代文學、台灣文學與漢魏六朝文學。曾先後擔任捷克查理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客座教授。著有《從少年中國到少年台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等。

鍾秩維

  台大政治系、台大台文所碩士班畢業,目前為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訪問研究員。研究興趣:台灣文學、現代主義、華語語系研究、文化研究與媒介研究。

楊富閔

  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文學寫作與教育、台灣文學史料。二〇一〇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新秀作家、二〇一三台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二〇一一、二〇一四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休書──我的臺南戶外寫作生活》、《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透過蒐整小說家李渝未集結的珍貴文章,
將她的生命遭逢、文學觀點與美學理念,一一輯錄其中。
文字以寬宏視角體察人間幽微,包容生命悲喜,
一如月印萬川,酣靜綿長。

  李渝是二十一世紀華文小說最為傑出的作家之一,然小說出版之外,李渝同時也撰寫散文雜文、人物傳記、文學與電影的評論,惟因不曾結集,這些作品至今仍鮮為人知。

  本書編者透過一手文獻的蒐整,將李渝散見報刊雜誌的文字匯結成冊,全書共分:「那朵迷路的雲」、「重獲的志願」、「莽林裡的烏托邦」、「視者的世界」、「尋找一種敘述方式」等五輯,依序帶領當代讀者,理解李渝文學不可撼動的經典性。

  從本書討論女性意識與學生運動的意見,以及有關翻譯與創作、電影與文學、現代與古典的辯證,能讓讀者對於李渝小說的獨特觀點,乃至她所奉行實踐的文學理念,有更具縱深且遼闊的認識。

名家推薦

  白先勇(文學家、臺大講座教授)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柯慶明(臺大中文系所及臺文所名譽教授)
  陳怡蓁(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蘇偉貞(作家、成大中文系教授)
  林俊穎(作家)
  童偉格(作家)
  楊佳嫻(作家、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李渝跟她先生郭松棻曾經是《現代文學》的撰稿者,深受「現代主義」的影響,她以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著名,這部小說集敘述早年從大陸飄零來台知識分子的命運,應該在台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14年,李渝不幸逝世,她在台灣大學的學生同事楊富閔、鍾秩維以及梅家玲教授,為了紀念她,遍搜各大圖書館,將李渝未結集的作品輯成《那朵迷路的雲》,這是對一位傑出的作家一份禮敬。──白先勇(文學家、臺大講座教授)

  李渝散文有如天光雲影,造像萬端。溫潤有時,沉鬱有時,超拔有時。
  雲彩不曾迷路,只是永不休止。雲彩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不回來。──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圖輯
導讀  無限山川:李渝的文學視界  梅家玲
 
那朵迷路的雲──小說
〈那朵迷路的雲〉
〈返鄉〉
〈簷雨〉
〈六時之靜〉
 
重獲的志願──散文隨筆
〈我的志願〉
〈五月淺色的日子〉
〈華盛頓廣場〉
〈女明星.女演員〉
〈五個東歐婦人〉
〈女性的故事〉
〈並非敗者〉
〈重逢〉
〈娜拉的選擇〉
〈永遠不失去希望〉
〈六月是花開的季節〉
〈追憶似水年華〉
〈禮物〉
〈來自伊甸園的消息──女動物學家和猩猩的故事〉
〈忘憂〉
〈風定〉
〈交腳菩薩〉
〈寫作外一章──怎麼活過來的?〉
〈飼虎〉
〈胖妹,妳在哪裡?〉
〈美豔校長〉
〈春深回家〉
〈美好時代〉
〈戰後少年〉
〈重獲金鈴子──向聶華苓老師致敬〉
〈敬念高居翰老師〉
 
莽林裡的烏托邦──民國的細訴
〈漢奸和共匪的情史──多情漢子汪精衛和楊虎城〉
〈美人和野獸──張學良的幽禁/悠靜生活〉
〈父與女──抑鬱的陳布雷與叛逆的陳璉〉
〈戒愛不戒色──張愛玲與她筆下人物〉
〈在莽林裡搭建烏托邦──中國才子瞿秋白〉
〈以浪漫的自豪走過歷史橋樑──梁思成和林徽因找尋中國古建築〉
 
視者的世界──文學與電影評論
〈童年雖然「愚騃」也永遠存在──評影片《城南舊事》〉
〈又荒唐.又蒼涼──從馬奎茲到台灣鄉土文學〉
〈童年和童年的失落──影片《童年往事》看了以後所想起的〉
〈童年的再失落──電影評論的多元性〉
〈月印萬川──再識沈從文〉
〈宮闈電影的聯想──歷史與個人〉
〈夢的王國梁山泊──女性和夢在《水滸》裡的位置〉
〈夢歸呼蘭──談蕭紅的敘述風格〉
〈文藝失憶史〉
〈情愛豪豔〉
〈呼喚美麗言語〉
〈多一點想像力就多一些傳奇〉
〈葛蒂瑪的《朱利的族人》和她對「女作家」的看法〉
〈跋扈的自戀──張愛玲〉
〈被遺忘的族類〉
〈抖抖擻擻過日子──夏志清教授和《中國現代小說史》〉
〈悄吟和三郎──蕭紅與蕭軍的情愛和文學生活〉
 
尋找一種敘述方式──李渝文學教室
〈翻譯並非次等事〉
〈模仿與獨創〉
〈尋找一種敘述方式〉
〈敘述觀點新奇的小說〉
〈翻譯比創作更重要〉
〈莊嚴〉
〈創作無疆界〉
〈漂流的意願,航行的意志〉
 
附錄一  「小說閱讀和書寫」課程及「文學與繪畫」課程
附錄二  李渝創作.評論.翻譯年表初編
 
後記一 啟引 鍾秩維
後記二 季節交換的時候 楊富閔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導讀

無限山川:李渝的文學視界(摘錄)


  根據年表資料,可看出李渝其實很早就有志於文學創作。中學時期,即在父親主編的《中國一周》「青年園地」發表多篇文章。她畢生的文學志業及人生關懷,似乎在早年的〈我的志願〉一文中,便可見端倪:

  一個人既生存世上,就不能不有一個對於將來的希望,以發揚生命的光輝,充實生命的意義。

  我的希望是將來成為一個女作家。

  假如說人生是一片荒涼的沙漠,那麼文學便是我尋覓的綠洲!是它滋潤了我枯乾的心靈,是它為我帶來生命的曙光。

  成為「女作家」,意味著致力於文學寫作的同時,意識到了自己「女性」的性別身分;而它又與「發揚生命的光輝,充實生命的意義」互為表裡。《李渝文集》雖依文章性質,分為「小說」、「散文隨筆」、「民國的細訴」、「文學與電影評論」、「文學教室」等幾個不同專輯,但綜觀全書,女性、寫作,以及以文學為人生之寄託與救贖的觀點幾乎無所不在。正是三者的相互呼應,彼此生發,共同開顯出李渝的文學視界。

  一、女性的故事

  眾所周知,李渝的「現代主義」書寫開始於大學時代,當時文學中的性別意識還並不明顯。其後,她因投入保釣運動與從事中國美術史研究與評論,一度中輟寫作;十餘年後,才又重新提筆,回到文學。她的女性關懷,也同時出現於各類書寫之中。一九八○年,她重返文壇的第一篇小說〈返鄉〉在復刊後的《現代文學》刊出,小說女主角「純子」早年投身海外學生運動,歷經情感幻滅、學業挫折,最後學成返國,選擇赴台灣偏鄉從事教育工作。一九八三年榮獲時報文學小說首獎的〈江行初雪〉,藉由玄江菩薩與幾個不同女性的故事,投射對歷史與人類命運的反思。這兩篇小說中的各類女性形象,雖然多少來自於李渝自身之所聞見,然所呈顯的女性觀照,其實正相當程度地反映了李渝的女性(主義)意識。

  八○年代之初,台灣女性主義思潮方興未艾,身為女性作家的李渝,同樣就此發表不少論述。所觸及的論題,從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到女明星女演員;從談女動物學家和猩猩的故事,到娜拉的選擇;多元豐富,不一而足。值得注意的是,她從西蒙.波娃《第二性》出發,強調「女性意識」必得奠基於「存在意識」。念茲在茲的,不是性別之間的對抗,而是超越昇華。她期許女性「不但要從卑屬奴從於男人的處境裡脫身,達到兩性平等的地位,更要把自己當做一個『人』,由自由的意志從而建立自己成為一種更好的個人」。也因此,「更有效的婦運的命題,也許要從男女平等昇進到女性的自由選擇權利――不是以男性,而是以更好的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遠景為指標,為自己的存在做出自由選擇的權利。」

  落實在對於各女性人物的具體評論上,她會很自然地安慰離婚的友人阿惠「既非輸家,更非弱者」,因為這將會使她「獲得一個從來不曾有過的認識自己的機會;以自己的力量重建生活,再肯定自己」。她認為大家讚揚法國女演員珍.蒙若,「不僅只是認可她的藝術成就而已;這讚揚裡還包涵了她作一個個人,作一個上進的女性的敬意。她以行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就了今日的地位。在她從演而導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女性的努力。」當然,談到女作家,她便以獲得諾貝爾獎的南非作家葛蒂瑪為例,強調她雖然寫政治小說,卻不讓政治干涉小說,脫離了政治小說;雖然寫南非,她不黑白二分,超越了本土觀和地域性,達到了評論家們所讚揚的「人類的幅度」。因此,在身為女作家方面,她也走出了「女」作家的局限,表現了她反抗意識的另一面成就。

  但更饒有興味的,應是她對於《伊甸思絮――我在婆羅洲與橙色猿生活的年月》(Reflections of Eden: My years with the Orangutans of Borneo)一書的評論。該書作者比魯特.葛爾荻卡斯(Birutė Galdikas),是一位是祖籍立陶宛的女性類人猿學(Primatology)家。她在一九七一年獲得原始人類學名學者路易.李奇(Louis Leakey)的贊助,來到印尼的原始森林,就此和猿群以及原住民生活下來,不只調查研究,還「成為猿群們的一分子,作孤兒猿的代理媽媽,受傷和受危害者的看護,把牠們養育成長後再放回森林裡去」。她以謙卑的態度對待猿群,與牠們建立「熟悉而親昵」的友誼,後來成為類人猿學著名的三位女性學者之一。這本書視原始森林為伊甸園,它寫橙色猿,也寫自己的生平。橙色猿(Orangutan)是生長在南亞洲的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長臂猿,毛為棕紅色,中國大陸譯為「印度尼西亞猩猩」,或「橙色長臂猿」。姑不論此一「橙色猿」是否即是《金絲猿的故事》「金絲猿」之所本,通過這部被李渝視為「女性主義書籍」的作品,她其實想說的是:傳統科學向來由白種男性主持,穿上雪白冰涼的白色研究衣,冷靜又嚴峻。男性科學家注重客觀歸納思考分析,有具體的假設和先論,規則的過程,數據決定結論,指數、籌碼、電腦化一切,高高在上。他們懷著強勢者的態度和征服目的,要自然就範,御為人類的隸屬。然而「女性科學」卻不是這樣的,女性在人類史上本來就是受欺壓的弱勢者,「從自己的經歷而知道同情和愛護,用弱者的謙卑親和來呵護,用自己的身體去接觸、撫摸和擁抱」。正是此一具有女性氣質的科學研究,「宇宙和生命才能和睦綿延悠長」,因為,它的特質是:介入的,親身感受的、移情的、給予的、承受的、人化的、和自然共處共分同享的、抒情的。

  事實上,對於李渝而言,「親身感受的」、「人化的、和自然共處共分同享的、抒情的」態度,遠不止於女性科學研究而已,它同時是李渝的夫子自道。經由此,我們乃得以進一步深入她的創作理念與文學人生。


梅家玲(台大中文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

後記二

季節交換的時候 (摘錄)


  二○一○年九月,季節交換的台北,因文學院白先勇文學講座,妳應聘回母校授課一學期,開設「文學與繪畫」「小說閱讀和書寫」課程。前者最初課名是「從羽人到旅人──中國古典文學和繪畫」,係屬研究生專業課程;後者設成大學部通識,初選人數高達一千三百人,只收十五人。

  美術我完全外行,小說也是門外漢,作為妳的助教我實在不夠聰穎,我的絕活大概是逗妳開心。一次繪畫課,妳隨機問了在座學生:中國四大美女是誰?幾乎沒有思考我橫空接了一句是李渝。妳笑了將近三分鐘,妳說富閔嘴最甜。

  台文所口譯教室聽妳談畫,談漢代壁畫中的羽人、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與〈女史箴圖〉、趙幹〈江行初雪〉與徽宗〈瑞鶴圖〉;我們也到故宮看畫,妳就著展示中的夏圭〈溪山清遠圖〉說,經過幾百年時間,畫作仍浮泛著光絲。我跟著妳彎腰看光在哪裡?我沒有慧根,真的不夠用功;也談到任柏年系列名為〈關河一望蕭索〉的畫作,尤其要我們注意水邊、漠地、山徑的一旅人一馬匹,天與地之間,踽踽行者的回首,到底看到了什麼?

  新生大樓五○四教室,每週三早上十點聽妳講授小說:〈一顆簡單的心〉、〈在斯萬家那邊〉、〈紅葉〉,學期進行一半,課綱從西方急轉五四:(妳是選在五四那天離開的嗎?)魯迅的〈在酒樓上〉、〈影的告別〉,沈從文的〈靜〉,施蟄存的〈將軍底頭〉,蕭紅的〈手〉、〈生死場〉,妳想提升學生的歷史感,對當前文學生態妳的感觸是架空。

  課中妳帶我們一句句析讀沈從文〈丈夫〉,我翻出當時課堂錄述的筆記──小說家同情筆下人物,氣氛布置好了,形容詞要配合;把尖銳給磨掉、細節細節、層次層次。妳常說:人一墮落文字跟著墮落,拔昇很難,墮落是over night的事。

  妳從不站上講台說話,只為與學生平起平坐;妳進教室一定彎腰道聲早,多麼親切nice的老師。五○四教室後方窗外生著一成排菩提樹,陽光落在菩提樹、陽光落在一張張青春稚嫩的少年臉側,本是提升創作風氣的課程,妳老是提醒大家:寫小說很辛苦──

  教與學的過程寫成〈那天,椰林裡有小金絲猿〉,已發表在二○一一年七月號《文訊》,又本該全程錄影存檔的兩門課,都因妳覺得沒必要成為憾事,僅有的一次我恰好請假,影音中不熟機器操作的妳,瞇眼在螢幕前移著滑鼠、尋找播放投影片的杯狀按鍵。聽到妳說:啊!富閔今天不在。多想再聽一次妳叫我的名字。

  那時我到台北滿一年,從中文到台文學科轉換調適並不OK,身與心承受的壓力來到極限,灰心之餘將自己封鎖在史料文獻,常常在圖書館二樓碰到忙於掃描紅樓圖錄的妳。

  肅穆的、挑高的台大圖書館,一陣風似、我總衝到妳面前大叫:「老師,妳在幹嘛!」發現妳操作儀器碰上困難,不等妳回話、挽起袖子:「別擔心,我來!」其實我也不會使用那些高科技,只是製造混亂、站在妳的身邊當妳的定心丸。半年的相處,漸漸我感覺除了課堂的互動,日常各個方面其實妳都需要幫忙。

  有天在圖書館外邊的飯廳巧遇妳正晚餐,妳吃簡單的自助餐,且快吃完了,只是路過的我,因著妳一句:「吃了沒?」、妳還說:「我等你吃。」我匆匆忙忙去點餐,搖搖晃晃很快端回一碗香菇雞湯,妳又說:「只喝湯,吃太少!」其實我是怕點太複雜的食物讓妳等太久,以及心理迫不及待要跟妳一同共食,飯中的談話環繞在我的起居與作息,太瘦、都吃拉機食物;我想跟妳談心,又怕增加妳的負擔,那是唯一一次與妳單獨吃飯,飯後本要陪妳走回宿舍,我說:「妳會迷路。」妳想了一下:「反正沿圍牆走到辛亥路就對了。」我也不知對不對,第二年了在台大我仍會走失,而現在校園地景地貌畢竟也與四十年前大不相同了。目送妳走向燈照不足的校路,我多想跑向前說:還是陪妳吧!


楊富閔(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ISBN:9789863501947
叢書系列: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550頁/15x23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研究>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月印萬川──再識沈從文(摘錄)

近數年沈從文的地位從被誤解誣衊埋沒而至重見天日,甚至直入中國小說和世界小說上的最高位置,高齡八十五歲的作家能夠親眼見到這變化,猜想晚年的心情是安慰的。讀者的我從完全不知作家是誰,隨環境的改變和年齡的增長而一步步認識,回想這很長的過程,其實無非也就是慢慢地明白了一些文學是什麼的過程。這裡或者可以把因沈從文的去世而一時間湧上來的比較個人的思索作一整理,再識一次作家的意義吧。

在台灣時的我是從來沒有看過沈從文的作品的。愚蠢的政治為了自身的利益硬把傳統截斷,使在台灣長大的人有三十餘年的時間,竟連自己有什麼作家作品都不知道。五四運動促生了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現代文學上的第一代,可惜還沒有盡情發揮潛力,這第一代就被局勢分割成了兩半。來到台灣的部分,如果以作品論成就,要比留在大陸的差一些。可是對五○、六○年代的少年來說,這是中國現代文藝的唯一現實了。記得幼年時也並不是不愛看中文著作的;父親在文化界工作,經常帶回家來當時的文藝雜誌或書籍,家裡走動的父親的朋友們中也有不少是文人。但是這些出版的內容(張秀亞的散文或許是個例外)和老一輩文人的「風範」不但從來沒有打動過白紙般的稚幼心靈,反而使它對自己的背景反感起來,以至於以後越發遠離,竟要等待一連串古怪的外國作家的名字來啟蒙,而啟蒙以後更越發憎恨起自己的傳統了。

時間沉澱心情,帶來鑑識的能力,也許今天重看台灣一九五○年代文學會對它有比較中肯的了解,會看出它的成就,認識出它對文學史也有一樣重要的貢獻。然而在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渴望著的年輕的心的確曾經不滿足過,這或許是所謂「盲目西化」底下的真相之一吧。

所幸以後終於看到了魯迅。記得當時的禁書為了傳閱安全常撕去封面,看了五○作品再來看沒有作者名字的〈影的告別〉和〈狂人日記〉,驚奇之下,還以為是外國翻譯過來的小說呢;所幸在更以後又看到了沈從文。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ISBN:9789863501947
叢書系列: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規格:精裝/550頁/15x23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研究>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GO►最新優惠► [書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18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花甲男孩 時間之門 下雨的人(隨書附贈下雨的人空白手抄本)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A Collection of the 18th NTU Literature Award-winning)~推薦!

作者:沈冬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11/1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40元

ISBN:9789863501916
叢書系列:台大專書
規格:平裝/448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散文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文化/藝術>文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主編簡介

沈冬


  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藝文中心主任
 

►GO►最新優惠► [書籍]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這些作品讓我看到新一代的文字能力與感知深度,以及視野──時間的,空間的,想像的……

 

─陳育虹

  臺大文學獎由國立臺灣大學藝文中心主辦,文學院、學務處課外活動組協辦。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主題為「喧囂裡的寧靜」,或許是想喚醒大家對「書寫」這件事的記憶,讓每個曾執筆伏案的寫作者,都能記起他們第一次握筆時靜定寫字的力道,或那由筆尖輕輕劃過紙頁的聲音。在這眾聲喧嘩的世界裡,或許只有文學能帶來某種撫慰、滌淨的力量,使人得以在幾經沈澱後擺落世間紛擾,尋回內心的平靜和盼望。

評審講評

  本屆詩作,平均水準整齊,題材多樣,包括社會詩、生活抒情、歷史與當代的對話、情詩與同志書寫等等,顯示校園詩作亦能跨越到各種入世題材和各層面的思索,誠屬難能可貴。 ──李進文(詩人)

  本屆小說獎決審作品議題多元、內容充滿奇想,寫手們在今昔與真幻之間交錯敘事,切換畫面的手法相當純熟。 ──石曉楓(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授)

  此次非常欣喜見到傳統戲曲的劇本類中,編劇對文字意念的雕琢和鋪陳都越見成熟精緻,尤其幾個跨領域的作品中,我們看見現代與古代的場景交織對話,文言與白話相互映照,不僅沒有突兀之感,還相輔相成。閱讀起來深入淺出,絲絲入扣。 ──蔡柏璋(臺南人劇團藝術總監)
 

►GO►最新優惠► [書籍]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出版緣起
序/楊泮池
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活動寫真

新詩組
你下了床後/蔡喬安  
 講評:林婉瑜
如果這是一場遊戲/楊劭楷
 講評:陳育虹
春日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尤尊毅  
 講評:陳育虹
失靈/童韋禎
 講評:李進文
飢餓藝術家/林欣曄  
 講評:林婉瑜
終於你的獸消失以後/黃冠儒 
 講評:李進文
總評

散文組
白色角落/梁逸歆 
 講評:胡金倫
雲海PM2.5/危哲憲
 講評:柯裕棻
在復健室/詹佳鑫
 講評:蔡珠兒
孩子/王思婷     
 講評:柯裕棻
按摩/葉霑
 講評:胡金倫
慶生者/胡芷嫣           
 講評:蔡珠兒
總評

小說組
灰色指甲的人/黃冠維
 講評:陳雪
他的肖像畫/蔡岳宏
 講評:石曉楓
他那麼硬/李蘄寬
 講評:吳明益
1999:2011/黃麗霙
 講評:陳雪
幸福的鬼/黃冠儒
 講評:吳明益
單飛鳥/郭寶婷 
 講評:石曉楓
總 評

劇本獎
四月雪/林孟寰
 講評:丘慧瑩
極月山莊/張宜菁
 講評:汪俊彥
爛柯戲夢/馬雋
 講評:丘慧瑩
婚姻諮詢/鄒和坤
 講評:蔡柏璋
年夜飯/蔡志擎          
 講評:汪俊彥
關於青春,我想說的其實是……/馬藝瑄
 講評:蔡柏璋
總 評

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活動紀錄
後記
 

►GO►最新優惠► [書籍]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臺大文學獎邁入第十八屆,與往年不同,這次將徵件、評審程序改至上學期舉辦:從九月底的徵件、十至十一月的彙整稿件及初複審,再到十二月的決審和頒獎典禮。此中唯一不變的,是來自各系所的青年學子,依舊帶著他們對文學創作的熱情,誠懇地用文字記錄他們的青春。

  現代社會人與人間的關係疏離,過去的「紙筆傳情」已被臉書、LINE等更為便利的通訊科技取代,大部分的人已不再有親自執筆書寫的習慣。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主題為「喧囂裡的寧靜」,或許是想喚醒大家對「書寫」這件事的記憶:讓每個曾執筆伏案的寫作者,都能記起他們第一次握筆時靜定寫字的力道,或那由筆尖輕輕劃過紙頁的聲音。在這眾聲喧嘩的世界裡,或許只有文學能帶來某種撫慰、滌淨的力量,使人得以在幾經沈澱後擺落世間紛擾,尋回內心的平靜和盼望。

  祝福每一位即將翻開頁面的讀者,能在這部作品集所收錄的詩、散文、小說或劇本中,跟隨作者寫字的聲音,一探那深藏在喧囂底層的寧靜。


楊泮池(臺灣大學校長)

►GO►最新優惠► [書籍]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ISBN:9789863501916
叢書系列:台大專書
規格:平裝/448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散文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文化/藝術>文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散文組首獎╱白色角落(摘錄)

梁逸歆/臺大腫瘤醫學研究所博士班一年級

這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大部分人不會在角落駐足,甚至經過了也不曾在心中留下波紋。

醫院的角落,不例外的總是種滿鮮豔花草。進到醫院的人,多認為自己只是流寓院內。身是流,心是寓,流寓之處,朝朝有旋反之期。然而,有些人卻再也沒有機會離開,他們會在明亮清爽的病房裡,望向遠方。他們的眼角映著醫院周圍角落裡的植物,吸取著臺灣四季和煦陽光,生意盎然的花草日夜蓬勃。而屋內分秒枯槁的肉體,一步步連眼神都渙散,選擇性不願看見這些精心規劃的景觀。

七月流火

兩個月的時間,對放暑假的年少學生來說,猶如一眨眼。但對她跟我來說,每天都是掙扎與考驗。

口腔癌術後,接受同步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多麼標準,多麼一成不變的組套。而這場以生命為答案的考試,卻從不是只要寫完亙古不變的考古題,就能拿到理想分數的。才剛結束治療,立刻就復發,一復發就多發轉移。轉移的腫瘤如流火般漫燒侵蝕,在她身上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洞。我們只能跟在腫瘤後面逐洞彌補,於是她身上被插入了一根又一根管子。兩根胸管引流管、一根鼻胃管、一根心包膜積液引流管、一根尿管、一根中心靜脈導管……。其實我心裡知道,現代醫學對於插管子在人體身上絕對沒有極限,只要不喊停,還可以繼續插更多的管子進去。但,這對整體病情無濟於事,人可能不死,卻也絕對不可能活回來。所以,我還是跟她的家屬談了安寧緩和治療。雖然當中延宕甚
久,最終他們還是答應了。

我必須承認我對她的家屬有些不能諒解,他們總是不出現,一出現後對我問的問題,總是天馬行空,彷彿身處平行宇宙跟我對話。對於我的建議與治療家屬總是聽不懂,希望家屬做的決定總是拖延很久。雖然我知道家屬也有家屬的困難,因為離婚後她在臺灣只有自己一個人,唯一的兒子不知為何被通緝,逃亡海外不能出現。這些家屬是她的兄弟姊妹,但也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對他們來說,要他們決定生命的終結,太過沉重。

ISBN:9789863501916
叢書系列:台大專書
規格:平裝/448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散文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教育學習>大學出版中心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文化/藝術>文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喧囂裡的寧靜: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15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下雨的人(隨書附贈下雨的人空白手抄本) 我為你灑下月光: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七日讀 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歲月如歌:百褶裙的花季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Gong Ye An Quan Yu Jin Ji Ying Bian Gai Lun]~推薦!

作者:蔡嘉一,陳珊玫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6/11/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680元

ISBN:9789571182810
規格:平裝/632頁/19x26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專業管理實務>工業管理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工程類>工業工程與運輸管理

 ►GO►最新優惠► [書籍]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蔡嘉一


  現職:
  國立中山大學環工所副教授
  國立聯合大學環安系副教授
  台灣重大工業意外防治協會理事長
  行政院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

  學歷:
  俄亥俄州阿克倫大學環工博士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北工專講師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省環境衛生實驗所研究助理、技士、技正
  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技正
  加拿大聯邦政府環境部廢棄物管理工程師、環境緊急應變官
  Scientific Authority of the National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Program-1990 Phase,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
  Waste Reduction Program Leader,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
  工作場所有害物質資訊系統講師
  經濟部與環保署聯合工業減廢輔導小組顧問
  台加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專長:
  化學災害緊急應變系統規劃、廢棄物管理、工業安全評估暨危害性物質分析、災害法規、CBRN(核生化)恐怖行為因應技術、工業減廢

陳珊玫

  現職:
  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老師

  學歷:
  淡江大學水資源暨環境工程學系學士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博士候選人

  經歷:
  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專案工程師
  元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理及計畫經理
  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講師兼國際事務處發展策略組組長

  專長:
  工業安全、水資源規劃、環境教育、生態保育

  證照:
  環境教育人員
  ISO14000輔導工程師
 

►GO►最新優惠► [書籍]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為數眾多的化學物充斥於市場內,其種類日新月異、五花八門,往往令人摸不著頭緒,儘管大部分的化學物皆有自身的用處,但同時也具有潛在危害性,因此做好這些化學物的管理,以及重視管理人才之培育更顯急迫。

  近年來六輕火災、高雄氣爆、八仙樂園爆燃,以及近期的維冠大樓震災等災難,造成重大社會成本和悲劇,不僅顯露工業安全之重要,更揭露了台灣對於環境及工安問題的準備與理解之不足。期望藉由本書能提升讀者對於工業安全的理解,並能將緊急應變概念靈活運用,創造安全、和諧的工業環境。
 

►GO►最新優惠► [書籍]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1 章 化學物生命週期與責任照顧制度
1.1 一般說明
1.2 化學物生命週期
1.3 責任照顧制度

第2 章 危險物品分類與特性
2.1 名詞沿革與界定
2.2 危險物品的分類
2.3 危險物品特性分析
2.4 易燃液體之分類
2.5 危險物品特性排序
2.6 危險場所之分類

第3 章 重大危害設施與安全距離
3.1 一般說明
3.2 重大危害控制系統
3.3 重大危害設施的界定
3.4 危害設施安全距離
3.5 重大危害評估

第4 章 工安評核制度
4.1 一般說明
4.2 評核的意義
4.3 工安評核作業

第5 章 危險物包裝容器
5.1 一般說明
5.2 非大型包裝容器
5.3 大型包裝容器
5.4 危險物容器與包裝
5.5 IMO包裝規範

第6 章 化學儲槽
6.1 一般說明
6.2 化學儲槽種類
6.3 儲槽設計規範
6.4 儲槽安全間距
6.5 儲槽相關消防安全設備
6.6 靜電危害與雷擊之對策
6.7 儲槽檢查
6.8 儲槽清理

第7 章 工廠製程單元危害評分法
7.1 一般說明
7.2 工廠設施單元之分類
7.3 火災爆炸指數和毒性指數之決定
7.4 物質係數
7.5 一般製程危害
7.6 特殊製程危害
7.7 危害分類等級

第8 章 危害評估
8.1 一般說明
8.2 危害評估技術
8.3 檢核表(Checklist)
8.4 初步危害分析(PHA)
8.5 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HAZOP)
8.6 後果分析
8.7 危害性工業運作指南
8.8 都市與工業危害評估指南
8.9 毒性氣體之氣雲影響

第9 章 物質安全資料表之沿革與應用
9.1 一般說明
9.2 物質安全資料表的內容
9.3 物質安全資料表之危害特性資訊
9.4 物質安全資料表之其他內容
9.5 ISO物質安全資料表
9.6 GHS 系統之MSDS

第10 章 化學槽車
10.1 一般說明
10.2 公路槽車胴體的種類
10.3 公路槽車安全特點
10.4 非壓力式化學槽車(MC306/DOT406)
10.5 低壓化學槽車(MC307/DOT407)
10.6 低壓腐蝕性化學槽車(MC312/DOT412)
10.7 壓力式化學槽車(MC331)
10.8 冷凍化學槽車(MC338)
10.9 槽車靜電控制
10.10 槽車意外因應
10.11 駕駛員資格與訓練

第11 章 貨櫃槽體
11.1 一般說明
11.2 貨櫃槽體型式
11.3 附屬配件
11.4 危險品貨櫃槽體之存放
11.5 外洩因應

第12 章 洩漏與氣體擴散
12.1 一般說明
12.2 洩漏
12.3 氣體擴散與擴散模式
12.4 煙流氣體模式
12.5 噴流氣體模式
12.6 煙流/噴流危害寬度
12.7 電腦模式

第13 章 緊急應變計畫
13.1 一般說明
13.2 緊急應變規劃
13.3 緊急應變計畫
13.4 緊急應變計畫的基本內容
13.5 緊急應變計畫的格式
13.6 事故管理系統(IMS)
13.7 工廠元件可能外洩點

第14 章 外洩因應與滅火措施
14.1 一般說明
14.2 外洩因應步驟
14.3 現場初步評估
14.4 外洩控制技術
14.5 外洩截流
14.6 填塞與貼補技術
14.7 滅火措施
14.8 散裝氣體船外洩、火災控制要點
14.9 化學船外洩、火災控制要點

第15 章 個人防護裝備
15.1 一般說明
15.2 呼吸危害
15.3 呼吸防護具
15.4 防護面罩
15.5 防護衣
15.6 防護具的等級
15.7 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

第16 章 化災現場環境偵測
16.1 一般說明
16.2 環境偵測的種類
16.3 可攜帶式直讀監測器
16.4 直讀式儀器之限制
16.5 空氣採樣
16.6 氣象條件
16.7 海面油污遙測技術

第17 章 去 污
17.1 一般說明
17.2 去污注意要點
17.3 去污技術
17.4 去污等級
17.5 事故現場管制
17.6 救災安全作業守則
17.7 去污步驟範例

第18 章 國內外化災案例
18.1 國內化學品重大事故
18.2 英國Flixborough事件
18.3 印度波帕爾事件
18.4 美國East Ohio事件
18.5 貨車氯容器外洩
18.6 火車車槽氯外洩

第19 章 專題討論──化災規劃與案例分析
19.1 毒氣釋放
19.2 易燃物外洩
19.3 氨氣外洩
19.4 擴散模式
19.5 外洩危害區域
19.6 瓦斯外洩
19.7 初步因應模擬—─運輸意外

附錄1 廠區危害物質緊急規劃評核表
附錄2 歐盟危險化學物恕限值
附錄3 荷蘭危害風險評估技術
附錄4 物質安全資料表範例
附錄5 加拿大危害化學物恕限值
附錄6 工廠安全檢核表範例
附錄7 美國空氣清淨法化學意外預防條款所列管之化學物
附錄8 OSHA 之PSM 指南
工安國考題目──高考與特考
參考資料
索 引

 

►GO►最新優惠► [書籍]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


ISBN:9789571182810
規格:平裝/632頁/19x26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專業管理實務>工業管理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工程類>工業工程與運輸管理

►GO►最新優惠► [書籍]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

ISBN:9789571182810
規格:平裝/632頁/19x26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專業管理實務>工業管理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工程類>工業工程與運輸管理

►GO►最新優惠► [書籍]工業安全與緊急應變概論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11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小企鵝搭火車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鱷魚愛上長頸鹿 5:好忙好忙的聖誕節 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小小人兒來幫忙:耶誕節來了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四健將:羅家倫傳[Wu Si Jian Jiang : Luo Jia Lun Chuan]~推薦!

作者:陳明珠
出版社:思行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60元

ISBN:9789869273619
叢書系列:歷史大人物
規格:平裝/342頁/18x23x1.7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朝代史>民國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人物史/傳記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陳明珠


  北京大學文學碩士,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出版過《雙重束縛》、《哲學之詩》等譯著。在《求是學刊》、《浙江學刊》、《古典研究》等發表過十多篇論文。現為浙江省社科院文化所副研究員。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羅家倫,他是典型的士人,有濟世救人的熱忱;有服膺真理的勇氣;有尊前提後的德行,是近代重要教育家,文化運動的先驅。

  本書徵引許多關於傳主的研究資料與著作,以成長啟蒙開端,接求學歷程及良師益友,後寫執掌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的教育生涯,銜續入國民黨時的從政日子,最後綜括一生的學術成就。許多引述的段落,詳實記錄出傳主事蹟,如入其境,實屬難得。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章 成長啟蒙
童年生活
復旦公學

第二章 時代弄潮
北京大學
師友往還
蔡師楷模
良師胡適
益友孟真
《新潮》編輯
五四旗手
學問政治

第三章 遊學海外
留美歲月
遊學歐洲
忘年之交

第四章 教育生涯
儒將風流
打造清華
執掌中大

第五章 黨政官員
考察邊疆
駐印大使
出任史官

第六章 學術成就
文學業績
史學業績

羅家倫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後記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ISBN:9789869273619
叢書系列:歷史大人物
規格:平裝/342頁/18x23x1.7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朝代史>民國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人物史/傳記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ISBN:9789869273619
叢書系列:歷史大人物
規格:平裝/342頁/18x23x1.7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朝代史>民國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中國史地>人物史/傳記

►GO►最新優惠► [書籍]五四健將:羅家倫傳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10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心的自由就是海闊天空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Yi Liao Yu Zhang Zhao Zheng He : Da Zao Quan Ren Zhao Gu Ti Xi...]~推薦!

作者:王懿範,邱文達/等著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6/11/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571188584
規格:平裝/41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社會與社工>社會福利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醫藥衛生類>護理

 ►GO►最新優惠► [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亭貴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臺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臺灣吞嚥障礙學會副理事長
  學歷: 美國紐約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研究員
  美國紐澤西醫學院復健科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科住院醫師

王祖琪

  現職: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護理研究所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系學士
  經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長期照護發展中心主任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任技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護理部主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護理科主任

王懿範

  現職: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及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中心臨床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訪問學者
  學歷: 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麥克斯韋爾公共事務學院(School of Maxwell Public Affairs and Citizenship)公共管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碩士及博士
  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護理學院學士及社區衛生管理碩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及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期照護與醫療服務資訊整合研究計畫」計畫總顧問
  北京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老人研究中心及公共管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美國班傑明羅斯(Benjamin Rose Institute)研究中心策略發展主管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及聖瑪格麗特紀念醫院老年學中心主任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美國密西根大學 政策及社會研究中心美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李玉春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公共衛生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學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
  衛生福利部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研究中心陽明分中心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行政院衛生署長期照護保險籌備小組總顧問
  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保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所長
  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規劃小組支付制度組召集人

李孟智

  現職: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院長
  世界家庭醫師會亞太地區(Wonca APR)主席
  醫策會教學醫院評鑑暨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委員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疾病管制署顧問
  國民健康署顧問
  學歷: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2015公共衛生學院傑出校友獎)
  中山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 臺灣家庭醫學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
  臺灣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榮譽理事長
  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
  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

林依瑩

  現任: 臺中市副市長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學士
  經歷: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行政院行政院長期照護保險推動小組第7屆委員
  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暨「培力就業計畫」審查委員
  臺中市政府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第2屆委員
  臺中市長期照顧服務推動小組第3屆委員

林金立

  現職: 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
  財團法人長泰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自立支援學院執行長
  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委員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學士
  經歷: 全方位照顧實務聯盟召集人
  臺日高齡福祉推動協進會召集人
  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副理事長
  社團法人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常務理事
  社團法人台灣高齡照護暨教育協會監事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學系兼任講師

邱文達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美國AHMC醫療集團(Garfield, San Gabriel, Monterey Park, Greater El Monte, Whittier, Anaheim, Alhambra Hospitals)聯合總執行長/顧問
  Visiting Professor, Tufts University, U.S.A.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外傷防治暨災難醫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董事
  學歷: 日本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博士
  美國匹茲堡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神經外科研究員
  中山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部長
  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
  NIH, USA, Guest Researcher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臺北醫學大學署立雙和醫院院長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所長
  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系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外科教授兼主任

洪燕妮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副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合聘)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衛生政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醫務管理)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學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和信治療中心醫院企劃部副組長
  萬芳醫院醫事室門診組組長

范雅渝

  現職: 衛生福利部國際合作組研究助理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部長室專員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研究助理

孫茂勝

  現職: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特助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副院長
  體系醫療照護整合推動中心執行長
  臺灣醫策會評鑑委員
  臺灣醫策會諮詢專家
  臺灣內科醫學會理事
  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臺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
  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實地訪查認證委員
  臺灣醫院協會「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認定計畫」訪視委員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

涂心寧

  現職: 社團法人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總幹事
  社團法人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
  行政院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訓練品質系統評核委員
  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第10屆理事
  桃園市政府第1屆長期照顧推動小組委員
  衛生福利部長照保險資訊系統之需求規劃專家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照制度實施成效檢討與評價計畫工作小組委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銀髮顧問團顧問
  學歷: 天主教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研究所修業中
  致理商業專科學校五專部國際貿易科畢業
  經歷: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終身學習推展委員會第1~2屆委員
  新北市政府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委員
  行政院勞動部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從事跨國人力仲介服務品質評鑑委員
  基隆市政府辦理照顧服務員訓練/居家照顧服務暨日間照顧審查委員
  澎湖縣政府老人福利機構/居家服務評鑑委員
  新竹市政府居家服務評核委員
  嘉義縣政府居家服務評鑑委員

涂明香

  現職: 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附設橫溪恩主公護理之家督導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所博士候選人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學士
  經歷: 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附設橫溪恩主公護理之家資深專員
  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護理長
  臺大醫院心臟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

張博論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合聘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整合性健康照護研究中心主任
  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科技組召集人
  臺灣醫學資訊學會理事長
  臺灣護理資訊學會顧問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校區(UW-Madison)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健康系統組(Health Systems)博士
  經歷: 任職於衛生署負責國家疫苗研發自製與產業發展政策規劃,並參與公共衛生與醫務管理教學工作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護理學院兼任教授
  美國威斯康辛州護理學院訪問教授
  美國HIMSS資訊科技導向教育改革基金會(TIGER)國際委員
  美國護理資訊聯盟(ANI)臺灣護理資訊學會代表
  全球護理信息大會(NI 2014)主席

張耀懋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院碩士(LLM)
  東吳大學法學院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局長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EALS中心訪問學者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TAKEME PROGRAM研究員
  聯合報/民生報醫藥新聞組組長

莊美如

  現職: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祕書
  嘉義市長照管理中心主任
  學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博士候選人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衛生政策與管理組碩士
  臺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學士
  經歷: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代理副局長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醫政科科長
  嘉義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衛生資源組組長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企劃科科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療品質管理委員會組員
  中央健康保險局臺北分局門診費用組課員
  勞工保險局住院費用組八等辦事員

許碧珊

  現職: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學歷: 東海大學EMBA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教育訓練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社區醫學暨健康部主任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繼續教育訓練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衛生署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再晉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臨床教授兼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主任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醫學教育及國際醫療執行長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兼法規會主任委員/兼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
  行政院衛生署技監/參事兼中部辦公室主任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保健處處長
  臺北市立和平醫院/臺北市立慢性病防治院院長

陳秀玫

  現職: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科長
  學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
  經歷: 行政院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科長
  行政院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技正
  行政院衛生署醫事司技士

陳珮青

  現職: 臺北市立大學衛生福利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學士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

陳惠姿

  現職: 臺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
  天主教長期照護機構協會常務理事
  天主教健康照護聯盟理事
  學歷: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h.D.
  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 MSN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學士
  經歷: 行政院長期照護保險推動小組委員
  臺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常務監事
  財團法人輔仁大學副教授兼系主任
  財團法人輔仁大學老人學程主任
  輔英技術學院副教授兼系主任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護理科股長/科長

陳逸卉

  現職: 亞洲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護理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護理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學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陳適卿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醫學系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教授/主治醫師
  學歷: 日本東北大學醫學博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臺大醫院復健部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國家復健輔助科技中心規劃計畫主持人
  臺灣復健工程學暨輔具科技學會理事長
  臺灣復健醫學會常務理事/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
  臺灣ICF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楊文達

  現職: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內科科主任/教學研究部主任
  臺中醫院醫務祕書兼全人整合計畫工作召集人
  中國醫藥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疾病管制署顧問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 行政院衛生署臺中慢性病防治院慢性病科/胸病科主任
  行政院衛生署臺中慢性病防治院胸病科主治醫師
  臺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監事

廖妙淯

  現職: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高年科主任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生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學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美國Emory大學失智中心研究員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繼續教育委員會委員
  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專科醫師訓練委員會委員

熊昭

  現職: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所長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及統計研究所合聘教授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博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學士
  經歷: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所長
  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國科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第7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衛生署三等衛生獎章(2004年)

鄧世雄

  現職: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臺灣天主教長期照顧機構協會理事長
  世界華人地區長期照護聯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 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
  天主教耕莘醫院副院長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院長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副院長
  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鄧素文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肄業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學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
  行政院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鄧復旦

  現職: 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暨長庚醫院體系復健科總教育訓練負責人,並選為長庚體系玉山學者
  國際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臺灣復健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國際義肢裝具學會臺灣分會理事長
  國際復健醫學會執行委員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 美國德州休士頓貝勒醫學院研究員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協助長庚養生文化村及護理之家成立
  臺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臺灣義肢裝具學會理事長
  第2屆亞洲和大洋洲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第5屆國際康復醫學會副理事長

賴仲亮

  現任: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副院長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肌痛學會理事
  臺灣復健工程暨輔具科技學會理事
  臺灣復健醫學會副祕書長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復健科主任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中臺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韓德生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學士
  經歷: 臺大醫院復健部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苗栗大千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簡慧娟

  現職: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士
  經歷: 內政部社會司司長
  內政部參事兼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執行祕書
  內政部兒童局局長
  內政部移民署移民事務組長
 

►GO►最新優惠► [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全球衛生照顧體系致力進行整合以提供普及、公平、高效率及永續的全民全人服務。全人照顧需要醫療與長照的無缝接軌與整合。本書是臺灣第一本討論整合的書,集產政學研先進,以全球化的思維配合臺灣政策及實務,提出臺灣因應整合所面臨的機會、挑戰與未來發展剴切的建言。在長照2.0的推出及健保改革同時走向整合之際,作者群切中時弊的分析與論述,提供了政府及產學界在宏觀及實務面發展整合的原則、途徑和模式。

►GO►最新優惠► [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篇 概念模式
第一章 整合照顧概念及模式的引導   
壹、前言與背景
貳、整合照顧概念
參、整合照顧的架構與機制
肆、各國整合模式介紹
伍、日本社區整體照顧體系
陸、小結
柒、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政策導向
第二章 我國的長照策略及醫療整合的全球發展趨勢   
壹、衛生與社會福利的整合—臺灣長期照護的最重要基礎工作
貳、長照規劃與衛生福利
參、當年臺灣的長照政策原規劃
肆、長照服務法實施的七個策略
伍、長照保險法草案的原規劃
陸、醫養整合的啟動
柒、醫養整合的整體規劃與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藉財務支付制度促進醫療長照與社區服務體系之整合   
壹、背景
貳、現況分析
參、結論與建議
肆、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我國長照制度及未來的發展與整合   
壹、我國長照制度之發展
貳、我國長照服務及資源建置概況
參、我國長照發展之挑戰
肆、我國長照服務之未來發展
伍、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推動老人照顧政策整合與創新   
壹、背景說明
貳、服務模式
參、現況分析
肆、面臨之挑戰
伍、建議未來發展重點
陸、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篇 整合主題
第六章 照顧管理導入整合的機制   
壹、前言
貳、模式介紹
參、現況分析
肆、建議及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人力資源與整合照顧   
壹、前言與背景
貳、模式介紹與討論
參、人力資源之現況分析
肆、建議與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健康照顧整合與長期照顧服務立法   
壹、前言與背景
貳、相關法規介紹
參、醫療與長照法規之競合
肆、結語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長期照顧資訊化的設計與整合發展考量   
壹、廣大的照顧需求和特殊照顧模式
貳、整合性照顧模式與周全性評估系統
參、我國長期照顧體系現況與資訊化需求
肆、開發有效易用之周全性評估資訊系統的經驗
伍、急性後期的支付改革示範—利用評估及管理工具進行整合
陸、在資訊的導入上利用雲端科技
柒、反思與建議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實務分享
第十章 臺灣急性後期照顧現況與展望   
壹、背景
貳、臺灣急性後期照護之發展與成效
參、未來建議與展望
肆、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自社區基層及社會參與看整合照顧   
壹、前言與背景
貳、模式介紹—老人觀點的整合照顧
參、現況分析

第十二章 社區、政府與照顧的整合   
壹、前言
貳、模式介紹—嘉義市
參、實施概況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以全人整合醫療照顧模式實現論人計酬政策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醫院與整合照顧   
壹、臺中醫院整合醫療照護緣起與宗旨
貳、住院全人整合醫療照護
參、跨領域團隊整合照護—以急性後期照護病房為例
肆、門診整合照護
伍、社區整合性照護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從醫院到社區:以醫院為基礎之長期照護整合模式
壹、前言
貳、天主教耕莘醫院體系發展長期照護的緣由
參、醫養融合—醫療與長期照護的結合
肆、永續發展
伍、建言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整合型在地老化體系:從健康促進到照顧管理   
壹、目的
貳、整合照顧的行動綱領與架構

第十七章 照顧服務整合的啟動:日間照顧與居家照顧   
壹、前言
貳、現況分析
參、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全人自立支援照顧的臺灣實踐   
壹、自立支援照顧,重新建立照顧意識
貳、日本從社會性住院走向以人為本照顧的歷程
參、臺灣自立支援照顧的發展
肆、自立支援照顧的整合性服務
伍、自立支援照顧的臺灣實證成果
陸、結語
參考文獻
結 語 整合照顧的國際趨勢及系統建立的考量

►GO►最新優惠► [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引言

  整合照顧是一種提供服務的管理原則,目標在於改善病患接受照顧的經驗,並使服務更有效率並達到最高的價值。整合照顧的指引原則是以「人為中心」。隨著社會的高齡及少子化、疾病的慢性化、服務的專業分工化及照顧體系的複雜化,目前世界整合的重點特別矚目於醫與養的雙向結合,也就是以人需為核心無縫銜接醫療照顧、長期照顧及生活照顧。

  整合及嘗試整合並不是新的觀念,例如:1960年跨多專業的照顧模式;1970年的合作夥伴;1980及1990年代的疾病管理及臨床途徑;2000年的照顧管理及轉銜管理。從2000年起,醫療之家、支付改革及全責照顧模式在美國實行。英國發展出整合照顧途徑及合作醫療,日本的整合式社區照顧和中國大陸列入中央十三五規劃的以醫帶養、以養促醫的「醫養結合」,無論其照顧資源來自稅收、保險或市場機制,這些都是不同國家依循整合原則以不同模式配合各自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試圖整合的實例。目標都是為了能提高照顧的全面性、可近性、持續性、高品質、高效率度高價值。

  臺灣醫療體系已全民化但面臨經費局限,長照體系正在急速發展中但財源人力不穩,然而服務體系已顯出各層面,包括醫療與長照、社政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醫院與社區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政府與產業之間等各自為政及服務不協調、資源浪費,甚至是相互的衝突競爭。幸見蔡英文總統及陳建仁副總統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性,而於2015年在「長照十年2.0」的政策主張中明確提出整合衛生、社會福利、退輔等部門服務,發展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service user centered)服務體系,排除部門各自為政的弊端,「長照十年計畫2.0規劃」於2016年8月推出,明定其實施策略為建立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體系,並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型服務中心。整合照顧是提升健康、改善品質及控制費用刻不容緩的對應,也是臺灣衛服體系目前最大的機會和挑戰。與美日不同之處,臺灣有機會在建立長照及改革健保體系的同時加入整合的觀念,更快地規劃一個公平、可近、有效率、有持續性,並能滿足人民需求的全民福利體系。整合是必需的,而且整合是隨時都要進行的。每個系統各自做得愈多,愈不容易整合。反之,若愈早進行則愈容易成功。

  照顧整合是發展國家解決服務體系支離破碎的手段。以美國為例,過去長照與醫療系統是各自進行,至今20多年仍未成功整合,主因是在服務體系建立時未導入「整合」的概念。2011年美國政府根據「可負擔照顧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在聯邦政府下專設單一醫療及照顧系統的協調機構(Medicare and Medicaid Coordination Office),藉著鼓勵國家資料的使用,政策衝突的協商、福利的協調、示範計畫的驗證、給付的調整、品質的監控、照顧經驗的提升及委外整合照顧發展中心的設立,全速推動全國系統性的改革和成功模式的複製。

  臺灣醫療照顧政策整合的第一步是「衛生福利部」的成立。在當時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的領導下,衛生署及內政部社會福利相關單位分成七組,自2011年開始進行整合。經過兩年的緊密協商,在2013年1月完成了衛生福利部組織法,並於2013年7月23日正式成立衛生褔利部,建立了中央政府醫養整合的基礎,因而得以加速推動2014的急性後照顧的示範、2015年5月長期照顧服務法的立法通過完成長照保險的初步規劃。

  整合是一個長期及複雜的工程,除了需要政府及業者對全人照顧的承諾,還需要模式工具及明確的整合藍圖。邱文達部長在推動衛福部內部整合的同時,進而在2014年6月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臺北醫學大學及陽明大學合作「長期照護與醫療服務資訊整合研究計畫案」,引進產業、民眾及學者的參與,利用國際交流及模式分析在8個月內以創新思維、符合國情為導向,提出臺灣整合照顧的啟動方案。並研擬「整合照顧政策研發中心」之基本規劃,以內推外輔並進加速全人照顧在臺灣的落實。這個計畫的建議在簡報後蒙受蔣炳煌前部長及林奏延部長的支持。

  出版此書是尊崇邱文達前部長在臺灣衛福及醫養整合的貢獻。

  最要感謝的是臺北醫學大學及閻雲校長的支持和鼓勵,閻校長是此書的倡議者。閻校長在他的新書《雲淡風清》中說道醫學始終來自於人性。醫者,應具備悲天憫人、痌瘝在抱的情懷,擁有解除病人痛苦、撫慰病人傷痛的熱忱,更進而關懷社會大眾健康,改善人類生活品質。也就是緣於這種對臺灣的關懷和情愫的認同,在陽明大學梁賡義校長和國家衛生研究院龔行健前院長諄諄不倦的支持引導下,作者有機會和臺灣及國際產學研政界擁有同樣信念的同儕們攜手合作,專注於臺灣整合照顧的啟動並持續日後的推動。

  推動照顧系列整合的關鍵是對「人為中心,價值為導向」的承諾和堅持。在不同的服務體系的衝突中、政策的折衝間和資源的限制下,能把持原則加上創新的思維在各自不同的崗位逆流而上,以實際的行動支持體系的循進改善是本書作者團隊的共同特質。作者以最虔誠的心感謝他們自政策(如邱文達前部長任內衛福部的成立,李玉春前次長以財務推動整合)創新模式(如彰基的論人計酬、臺中部立醫院的PACE試辦)至全人性化照顧(林金立執行長提倡自立支援)等前瞻性的貢獻和分享。

  誠心感謝陳惠姿老師協助文章的覆閱編輯,感謝助理趙于賢小姐盡心的協調文稿的整理,以及在幕後默默支持的林進修組長在出版及行政上的耐心指導。

  這是臺灣第一本有關整合照顧的文獻,在許多方面都有改善的空間。我們共同的期望是藉著經驗的分享、知識的傳播及國際的交流互動,基於健保的卓越成績及長照十年計畫2.0的啟動,進一步推動臺灣的醫療照顧整合,以實踐一個公平、可近、穩定、有效率、永續性並能滿足人民需要的全民福利體系。
 

王懿範    教授
Ye-Fan Wang Glavin, PhD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
School of Medicine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
衛服部「長期照護與醫療資訊整合
研究計畫案」計畫總顧問

►GO►最新優惠► [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ISBN:9789571188584
規格:平裝/41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社會與社工>社會福利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醫藥衛生類>護理

►GO►最新優惠► [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壹、前言與背景
 
「整合照顧」一詞經常用於對健康及照顧系統的改革,但因應用的環境、目標、對象及機制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分析綜合不同的定義後,建議整合照顧的操作面的定義(working definition)為「經由服務的提供和管理,使個人能夠根據本身的需求,跨時間及跨不同照顧程度的體系,得到由預防至治療連續性的服務」。
 
系統整合支持衛生照顧體系的改革、改善病患的經驗、提升服務品質、有效控制資源的運用,並支持醫療照顧體系的永續發展。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點來看整合照顧應用的最高層次,則是解決全球性的議題,譬如缺乏照顧的可及性、服務體系的片段及分布不均、欠缺服務體系之間及時的銜接、醫療服務品質的懸殊及失控的醫療照顧費用。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率相繼增加,民眾的需要已經由單純的急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延伸至對慢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和對慢性疾病所引發生理及心理失能的調適和支持,服務範圍及種類也應對民眾的各種不同需要和科技的快速發展而漸趨專業化、特殊化及多元化,並由急性醫療照顧延伸至長期照顧及社區照顧。政府部門及政策的介入亦相繼增加而漸趨複雜化,在窮於應付民眾的多重及複雜的需要和經費局限下,造成機構彼此之間的不協調,甚至衝突和競爭。民眾在尋求適當的照顧過程中,也因而造成使用上的困惑及挫折,經常無所適從,進而在醫療及服務的使用上造成延遲、誤失及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甚至因無法得到及時干預而導致情況惡化,演變成原本可以避免的急診、住院、死亡、長期失能及昂貴的醫療照顧費用。
 
無論是歐洲的社會主義模式、日韓的介護保險制度、或是美國的公私體系接合,「整合照顧」成為全球現象,趨動全面醫療及服務體系的改革,加強醫養政策與服務的協調以對應醫療、長照、社福支出不斷攀升及迅速人口老化的問題。

ISBN:9789571188584
規格:平裝/41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社會與社工>社會福利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醫藥衛生類>護理

►GO►最新優惠► [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10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台灣長照資源地圖:長期照顧實用指南 決勝平台時代:第一本平台化轉型實戰攻略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Du Hai Bai Yun Guan Gu Jin : Huang Jun Bi . Huang Xiang Ling Zuo...]~推薦!

作者: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集古齋/編著
出版社:中華
出版日期:2016/11/1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070元

ISBN:9789888420568
規格:盒裝/180頁/8k/26.5x37.9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繪畫>各類繪畫>國畫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


  由黃湘詅創立,致力於推廣黃君璧的藝術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此套畫冊共分兩冊。《黃君璧作品集》精選知名書畫家黃君璧先生創作的山水、靜物及書法精品;《黃湘詅作品集》精選黃湘詅作品,包括繼承父親黃君璧先生風格的典型黃氏山水畫以及反映黃湘詅女士個人獨特風格的熊貓、魚樂、四時景色、花卉等作品。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黃君璧的藝術成就與貢獻

  
  一九六七年,黃君璧先生榮獲教育部頒發「畫壇宗師」匾額,奠定了他在藝壇的領導地位。綜觀他一生的藝術成就,除了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入研究、探討、實踐、革新與發揚光大,便是終生奉獻於美術教育,在臺灣師大任教近四十年以來,作育英才無數,更因為蔣宋美齡私人國畫老師的身份,而被尊稱為「國師」,是鼎足於臺灣國畫界的重要旗手。
  
  黃君璧一生專注於繪畫創作,他深入傳統,潛心臨摹並精研古畫,又自成一爐,在創作中將諸多傳統皴、染、點、描技法融合運用,深刻展現出傳統筆墨之功力。不僅深研傳統,黃君璧又強調創新,他相當重視寫生,且適切地融入西洋繪畫技法,至一九四九年渡臺後,更自創獨特的雲水畫法,突破中國傳統繪畫的框架,創新國畫的形式語言。黃君璧在畫作取景上,往往採用西方風景畫的構圖,以遠山瀑布為主景,松石林木為近景,並利用固定視點和光影明暗之變化,呈現山石林瀑的質感與層次,使其畫作筆墨蒼勁渾厚、氣勢雄壯磅礡,中國繪畫思想中所謂「氣韻生動」即是如此。
  
  黃君璧作畫喜用大山馬筆,且經常以一枝筆「橫掃」到底,在畫面上大膽揮灑,痛快淋漓。筆者回憶黃師在臺灣師大課堂上示範技法時,時常一進教室,便胸有成竹地走到畫紙前,隨即下筆如有神,同時進行或潑寫,或鉤勒,或挑筆,或皴、擦、點、染,一氣呵成,使得站在一旁觀摩學習的學生,油然生起一種「興酣落筆搖五岳」之感。此外,黃君璧的山水畫多使用赭石、花青、藤黃等顏料設色,並以精妙的渲染技法,一層又一層地敷色,使得畫面呈現出深沉高雅、雄渾蒼茫、温潤典雅之境界。
  
  黃君璧直到晚年仍在世界各地旅遊寫生,創作不斷,足以作為吾輩之典範,筆者於一九八八年在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辦個展後,遍遊中國名山大川,寫生作畫,正是效仿黃師寫生不輟之精神。
  
  除了致力於繪畫創作,黃君璧長年從事於美術教育,他常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作為藝術內涵和修養的核心理念,並一以貫之,終生實踐,也將此精神無私地傳授給學生們。筆者在臺灣師大求學時期,有幸接受黃君璧老師的教導,他相當重視臨摹和傳統筆墨的養成教育,大學新進學生的國畫課程,便從臨摹開始學習,黃君璧不僅在課堂上把自己的作品給學生當畫稿,更向臺北故宮購買一套唐代到清代的「故宮名畫」複製品,讓學生臨摹。通過臨摹的基礎訓練後,進一步則有寫生和山水課程,黃師除了在課堂上教導學生每天速寫風景,也鼓勵學生走出戶外,師法自然造化,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廣見聞後方能創作的道理,體現「士先器識而後文藝」的核心精神。
  
  在臺灣師大任教近四十年以來,黃君璧以宏大之遠見和心胸,延聘知名畫家如溥心畬、林玉山、吳詠香、朱德群、孫多慈、廖繼春、李石樵等進入臺灣師大,造就臺灣師大人才濟濟、學風鼎盛,而當今臺灣具海內外聲望之畫家或是美術研究學者,大都受到黃師之教誨,可謂桃李滿天下。
  
  整體來看,黃君璧從一九四九年接掌臺灣師大美術系主任以來,多方面充實教學之軟硬體設備,不僅應聘名師、創立研究所、興建美術大樓,退休後更將所藏圖書全部捐給臺灣師大美術系所,成立「君翁圖書館」,並設立「黃君璧獎學金」,資助清寒優秀的學生。此外,黃君璧又熱心公益,一生曾多次捐畫義賣,資助弱勢團體,甚至在一九八七年九十歲高齡之際,完成一項在百天內創作共兩百幅字畫的愛心計劃,並將全部作品捐出,展示於當時的臺灣省立博物館義賣,開幕當天作品立即銷售一空,所得全數作為資助孤老貧弱的基金。不僅如此,黃君璧也捐了自己收藏的二十二件古畫給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慷慨捐贈之善舉為人所津津樂道,傳為美談。
  
  一九五○年代,國民政府力倡復興中華文化,加上臺灣師大美術系所之傳承、創新與推廣以及黃君璧老師在藝壇的聲望,使得中國水墨畫得以取代日治以來臺灣畫壇主流的東洋畫(膠彩畫),在臺灣美術界大放異彩。
  
  換言之,在黃君璧的領導、傳承、推動與發揚國畫下,不僅深遠影響臺灣師大美術系所的發展,更改變了二十世紀臺灣美術的面貌,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黃君璧」,也就無「臺灣師大美術系所」,沒有「臺灣師大美術系所」,就更無「臺灣美術」了。
  

  江明賢(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暨研究員)


 
黃君璧──記臺灣美術教育的扎根者

  
  時下,黃君璧先生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渡海三家」的其中一位大師;然而對於臺灣美術教育界而言,君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臺師大美術系歷史悠久,創立至今已六十餘年,可說是臺灣美術教育的濫觴,其成長與臺灣美術的發展進程息息相關。君翁於創系第三年時接任美術系主任一職長達二十年,為任期最長的一位,不僅替本系奠下良好完善的教育基礎,在整個臺灣畫壇更有着引領前瞻的作用。
  
  君翁的辦學方向相當地自由、不侷限教師與學生的發展,鼓勵師生體會藝術的博雅深廣。於其任內,系上除了延攬眾多來自大陸的菁英人才擔任教職,如溥心畬、孫多慈等名家;亦啟用本地新秀如席德進、何明績等人;臺灣西洋繪畫的重要畫家如廖繼春、李石樵等大師,亦於同時期受聘於臺師大美術系。其對不同藝術風格休休有容的寬懷胸襟,使師大美術系於中西畫領域皆有百花齊放、人才濟濟的氣象;臺師大美術系也因此聲名遠播,成為菁英養成的搖籃。至今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界、藝術行政等領域之諸多優秀人士,皆出自於本系,此一現象仍可溯及當年君翁扎根之舉。而最讓人感念的,還是他對教學與創作的不遺餘力。教授課程時的親力親為、創立系統性的教學方法;大力倡導寫生、將中國傳統技法與西洋繪畫方法並用、不吝鼓勵學生找尋自己的風格……其種種貢獻,改善了臺師大美術系教育與創作的環境,更為戰後臺灣的藝壇,帶來嶄新的氣象。
  
  其藝術教育的理念正是己身習藝歷程的反映。君翁早年雖然居於講求「折衷中西」之嶺南畫派發源地的廣東地區,卻沒有因此走上強烈的「國畫革命」的道路,反而加入以研究國畫、振興美術為宗旨的「癸亥合作畫社」(「國畫研究會」之前身)。這個選擇,正可驗證君翁於治學、創作上海納百川的理念與態度。
  
  觀君翁之創作,一眼即能領會到,他對中西繪畫技法的內化融合是自成系統的。因家學淵源,君翁自幼便積累了深厚傳統中國繪畫的功力,臨摹古人前賢,勤奮不懈;然而對於西方繪畫技法,君翁並不排斥,亦下紮實的功夫學習。於是君翁的創作,在濃厚的國畫韻味中,仍可見其將西洋繪畫技術匠心獨具的轉化運用。以其最著名的瀑布題材為例,有別於國畫中常見的「散點透視」,他將「定點透視」運用其中。當他要強調遠方之瀑布奔流的壯闊之貌時,畫面宛如相機鏡頭般鎖定中、遠景,並將描繪的重點擺在瀑布向下俯衝之壯闊氣勢、湍急水流觸碰岩體所激起的水煙霧氣。而在繪寫瀑布本身時,君翁以其獨創的「抖筆」、「倒人字形」筆法,使整體氣勢極為磅礡大氣,觀者被畫面震懾之餘,耳邊彷彿也傳來巨瀑的轟然巨響,是視覺、聽覺效果皆俱的絕妙創作。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君翁對於國畫與西畫的態度為:追求自然融合,不一味地西化,也不過分地固守傳統。只要是有助於畫面視覺表現的技法,都會妥善加以使用──一如他在美術教育辦學上的寬容大度。黃君璧先生對於臺灣藝壇與本系之卓越貢獻,絕非三言兩語可道盡,謹以此序,感懷君翁其人與藝術成就。
  

  程代勒(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系主任、教授)
 
黃湘自述
  
風雨、寧靜、和諧
  

  我的父親黃君璧教授,1898年清末出生於廣州,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渡海赴臺,1991年以94高壽逝世於臺北,走過非比尋常的一生。他不但以獨步的水墨筆法,寫出令人讚嘆的中國水墨畫,也在很早之前,就成為全球華人社會公認的「畫壇宗師」。父親開創了千年以來中國水墨藝術的新境界,即便在他去逝後,他的作品仍然「日新又新」地影響着下一輩的中國水墨畫家。
  
  父親以至誠、至愛的心靈,與罕有的天賦涵養,寫出了一幅幅意境深邃的畫作,遺愛芸芸眾生、紅塵世界;讓我們這樣的後代,更增景仰與無盡思念。世人多認為,父親最經典的成就,是擅用飛瀑、流泉及白雲,營造出蒼勁有力的氣勢氛圍;在凝讀畫品、細細咀嚼後,觀畫者還會在心裏迸出雄偉、奔放的畫面,而背後其實還有一片「寧靜與和諧」的真境界;這是父親藝術偉大獨特與無人能及之處。父親去世後的數十年來,我一天一天賞讀他遺留下的珍貴畫作,就一天比一天更能讀到父親畫作的藝術魅力。這個特別的感受對我而言,是一種微妙的「心靈成長」,也是某種難得的「靈魂救贖」。這個反思的過程,也很像在父親走後,我所曾經走過的風雨路,正在雲開月見地轉變着。
  
  一生一世和父親在一起,一生一世得到父親的疼愛呵護,但我卻從來不覺得「寫畫」應該是我的志業。今日將我列入「畫家」之列,實在有「忝居」其位之感。不過,或許是「機緣成熟」了吧!拾起筆,靜下心;用心、用真誠去寫我自己的畫,才慢慢體會到父親的恢宏與偉大;也透過自己寫畫的過程,認識到畫作藝術可以帶給自己與別人「無與倫比」的心靈感動;這是我所謂的「靈魂救贖」。因為,惟有拾筆寫畫,才能讓我更靠近、更觸摸到我日夜思念的父親。說實在的,從小我就伴着父親作畫,水墨根本是我生命的全部,也可以說是生成之「根」;只要一拾筆,我瞬間可以成畫;但這些都是偶而為之,也僅止於遊戲之作;我一直深深覺得,父親是中國水墨畫的一代宗師,身為女兒的我,更是極大的壓力。
  
  大約是在2004年,我在臺北設了個人畫室,「比較像樣」的開筆寫畫,當時只是想藉此來化解思念父親的苦楚,也藉此來找尋和父親心靈溝通的渠道。卻「因緣際會」在2007年被深圳畫院聘為客座畫家,這一來,我的寫畫就出現了性質變化。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壓力」,不持續寫出新畫來,似乎沒辦法對自己和許多對我有期待及關心我的摯親好友們交待了。
  
  以前寫畫是「為自己」,現在寫畫除了「為自己」,還多了「為別人」,因為愈來愈多人對我有期望,並給予我關懷及鼓勵,我也就很惶恐地更加努力去創作,漸漸我從玩票進入「畫家」的領域中了。
  
  談到我的畫,我寫「九寨秋景」,用寶藍、桃紅鋪陳出水墨畫少見的歡快情致;被人讚為畫出了「樹在水中生,水在樹中流」的新境。也有畫評指出,我的畫是「運用倒影的西洋寫生手法,記錄下一幕幕美景」。而倒影的寫生手法,其實是跳脫了父親的影子。熊貓憨態可掬,本是罕有的題材;我寫熊貓,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永不嫌累,自己也覺得永遠可以畫出新意。貓熊,備受呵護,甚愛睡覺,簡樸無欲,傻憨可愛;只要「傻」在那裏就是國寶。看看熊貓的圓臉,笑意盈盈,和天真熱情的模樣,有時候幻覺,其實自己就是熊貓。四川大地震發生後,我畫出許多「熊貓圖」,各有特殊神韻,作品有些捐給慈善機構,有些被獨家運用在生活用品上,為慈善機構募款。許多人喜歡我的「熊貓圖」;有人跟我說:「實在愛不釋眼」。寫熊貓,讓我快樂,讓身邊人快樂,讓世界更多的人快樂;就是我從寫畫中所得到的「心靈成長」。另外,黃山一系列的題材,更是我以新的筆法嘗試,黃山景致的大氣壯觀,令我十分震撼,尤其站在黃山看到峰峰相連,雲海貫穿之美,更是令人盪氣迴腸、美不勝收,總使我久久忘神!所以我特別想寫下黃山給我的感動!
  
  小時候,父親要我讀《中庸》,有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如果能夠「致中和」,就可以達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理想。這些年來拾筆寫畫,讓我對《中庸》有更多的體會。我想,一個人透過寫畫或者賞畫,不但可以「致中和」,其實也可以「致和諧」。也許你我在現實生活中,或者心靈世界中,都曾經遭遇到不同性質的「風雨吹打」的窘況與困境,不知如何是好。我的水墨之路,讓我找到新的認識。那就是:
  
  原來寫畫、觀畫,是可以引領每個人走出風雨,從寧靜步向和諧的。
  
  感謝這些年來許多好友對我的殷殷關切,也祝福每一個人平安,遠離風雨;祝福我們的社會更和諧,世界更美好。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ISBN:9789888420568
規格:盒裝/180頁/8k/26.5x37.9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繪畫>各類繪畫>國畫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ISBN:9789888420568
規格:盒裝/180頁/8k/26.5x37.9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繪畫>各類繪畫>國畫

►GO►最新優惠► [書籍]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70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星空吟遊 《J.K羅琳的魔法王國:珍奇異獸百寶箱》立體書J.K. Rowling’s Wizarding World: A Pop-Up Gallery of Curiosities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The Original Screenplay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電影原著劇本 ╳!為何我又站在雪地上 克萊兒’s透明水彩畫畫課(2016新創作):夢幻森旅行&優雅日常靈感小練習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Yi Shu Zhi Liao Gong Zuo Fang : Mei Cai Ying Yong Yu Chuang Zuo Zhi...]~推薦!

作者:吳明富,徐玟玲
編者:吳明富
出版社:洪葉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66001840
叢書系列:心理學叢書
規格:平裝/400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諮商/治療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心理>一般心理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吳明富


  現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專任副教授
  
  學歷:
  美國聯合大學跨域整合研究藝術治療博士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士

  專長領域: 藝術治療、個別與團體督導、悲傷輔導、攝影治療、藝術教育

  教授課程: 藝術治療專業實習、臨床藝術治療(兒童、青少年)、臨床藝術治療(成人)、工作室藝術治療、藝術治療媒材應用、團體藝術治療、悲傷藝術治療、藝術治療評估、藝術治療專題研究、藝術心理學專題研究、藝術治療概論、藝術教育與藝術治療

徐玟玲

  現職:
  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藝術講師
  杏羽藝術事業有限公司總監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
  台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創作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專長領域: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與心理分析、藝術創作、社區療癒系藝術營造、藝術賞析與教育、品牌與平面設計、室內設計與實務

  教授課程:藝術治療媒材運用、藝術治療歷史與理論、悲傷繪本治療、藝術治療工作坊、藝術心理學、藝術鑑賞與視覺文化、美術教育、色彩學、視覺傳達設計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藝術治療是從使用媒材開始。因此,認識和理解藝術媒材的屬性與特質,並學習如何因「材」施「療」將媒材應用於諮商輔導和心理治療情境中,以及如何將媒材活用建構出具療癒性的處遇介入和團體歷程,是藝術治療師的基本素養與重要專業知能。

  本書內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透過文獻探討和反思論述來介紹藝術治療媒材應用的概念與理論;第二部分是根據作者帶領工作坊和課程教學的實務經驗,有架構地整理出各類及不同主題的媒材應用方式與創作活動方案;第三部分則將媒材準備和收納、藝術治療空間安排與設計,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加以統整,做為其他藝術治療專業的借鏡。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第一部分:藝術治療媒材概論
第一節 概念
壹、媒材與創作
貳、媒創藝術育療
參、藝術治療工作室參訪省思
肆、時間、空間與媒材的關係
伍、媒材種類
陸、媒材品質
柒、媒材特質
捌、選用媒材要點
第二節 理論
壹、關係美學
貳、社會建構
參、跨文化藝術治療
肆、媒材量度變數
伍、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
陸、存在藝術治療
柒、藝療視框

第二部分:媒材應用與創作活動方案
第一節 平面媒材
壹、線畫
貳、繪畫
參、拼貼
肆、布料
伍、數位攝影
陸、版畫
第二節 立體媒材
壹、陶藝
貳、塑型
參、雕刻
肆、摺紙
伍、複合拼貼
方案範例
1. 塗鴨敘事
2. 寄給自己的明信片
3. 懷念:火柴畫
4. 酷卡配對
5. 創傷人
6. 糾結毛線牽
7. 沙遊曼陀羅
8. 旅途:看見路上風景
9. 無常:彩繪心靈卡
10. 門與盾牌
11. 憤怒三部曲
12. 靈魂拼貼
13. 蛹與塚
14. 動物襪娃
15. 攝影九宮格
16. 攝影日記能量卡
17. 向左向右看出口
18. 初談放「輕」鬆
19. 保護元神
20. 涵容湖:燭船啟航
21. 我的臉
22. 我的家
23. 放心盒
24. 鋁線人偶
25. 雙重人格面具
26. 改造書盒
27. 彩染拼被

第三部分:媒材準備與藝術治療空間規劃
第一節 如何取得創作媒材
壹、自然界資源
貳、居家現成物
參、工業產出媒材
第二節 如何準備行動媒材箱
壹、媒材箱種類
貳、媒材箱收納示例
第三節 如何規劃藝術治療工作室空間與媒材管理設施
壹、藝術治療工作室空間需求
貳、藝術治療工作室媒材管理設施
參、針對特殊需要兒童所設計的藝術治療工作室
第四節 結語

附件一 :藝術治療媒材應用與創作活動方案表格
附件二 :團體藝術治療活動方案計畫表格
附件三:冥想引導語
參考文獻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作者序

  藝術治療是從使用媒材開始。因此,認識和理解藝術媒材的屬性與特質,並學習如何因「材」施「療」將媒材應用於諮商輔導和心理治療情境中,以及如何將媒材活用建構出具療癒性的處遇介入和團體歷程,是藝術治療師的基本素養與重要專業知能。

  我常跟藝術治療學生提醒,準備和收拾媒材不要怕麻煩,應用和操作媒材不能太死板,因為這是藝術治療師臨床工作的核心之一,也是我們發揮創造力和呈現專業獨特性的舞臺。藝術治療強調其「非語言」(non-verbal)或「超語言」(meta-verbal)的力量,這個力量要被最大釋放出來,需要靠「媒材」(media &materials)。或許無法斷言,精確穩當地掌握媒材就能造就出絕佳的藝術治療成效;但我們能夠真心說,輕忽及胡亂地使用媒材,將會導致負向的藝術治療效果。

  身為藝術治療教育工作者的我,隨著教學經驗的累積,逐漸深知「做」藝術治療與「教」藝術治療是不同的專業。如何將自己於個別和團體的直接服務中所見證到媒材作用,以及規劃藝術治療活動的實戰經驗,轉化為教育課程、操作技術及訓練方法,是我一直努力摸索和精進的學習。《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這本書可說是我這幾年來在「藝術治療師」和「藝術治療教師」兩種身分來回轉換下做、教、學的梳理與統整。

  2006年自美國返臺工作後,陸續被各級學校、社福機構及諮商中心邀請至各地演講上課和帶領藝術治療工作坊,距今已十年整。此書亦是個人將這十年來在學校、社區和醫院推廣藝術治療的授課內容,以及在臺北市立大學教授「藝術治療媒材運用」、「團體藝術治療」、「臨床藝術治療」、「藝術治療實習」、「悲傷藝術治療」和「畫室藝術治療」等課程的活動紀錄與心得感想加以集結,再加上過去自己的著作《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和與學生一起撰寫的文章中,摘錄一些與媒材有關之文獻論述並修訂部分內容,匯整出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能提供從事教育和心理相關之助人工作者參考的操作指引。

  本書內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透過文獻探討和反思論述來介紹藝術治療媒材應用的概念與理論;第二部分是根據作者帶領工作坊和課程教學的實務經驗,有架構地整理出各類及不同主題的媒材應用方式與創作活動方案;第三部分則將媒材準備和收納、藝術治療空間安排與設計,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加以統整,做為其他藝術治療專業的借鏡。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完成,要特別感謝學生徐玟玲的合作撰寫,才能讓本書更具實用性和參考價值。

  另外,也要感謝幾位曾經一起進行研究和撰寫文章、書籍的學生:何韻屏、游鈞淳、林正寰、陳妍慧和黃傳永。本書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一些內容重新修訂或重點摘錄了之前共同的研究和論述,包含「醫療院所內藝術治療工作室空間設計之研究」、「拼貼媒材在藝術治療的運用:以臺灣藝術治療師的經驗為例」、「存在藝術治療夢工作」和《藝樹園丁:失落與悲傷藝術治療》等文獻。這幾位優秀的學生過去在學術研究上的投入,間接供給了本書誕生所需的養分,在此特別表達謝意。

  最後要提醒,本書的活動方案撰寫採用較結構的條列方式呈現,除了有利於讀者閱覽理解外,也希望能有系統和組織地去整理操作步驟,更清楚的引領大家設計、執行與體驗藝術治療活動。然而,治療是門藝術,而藝術又充滿許多的創意、想像及變數,因此本書第二部分的方案設計,僅冀望帶給實務工作者些許啟發,並做為新手助人者和有心創作者的入門指引,而非期待讀者完全依樣畫葫蘆的照表操課,畢竟任何的媒材應用與活動規劃,都要因人、因時、因地予以彈性調整,才能揮發最大的藝術探索、藝術關照,進而藝術療癒的效用。
 

吳明富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ISBN:9789866001840
叢書系列:心理學叢書
規格:平裝/400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諮商/治療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心理>一般心理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ISBN:9789866001840
叢書系列:心理學叢書
規格:平裝/400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諮商/治療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心理>一般心理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69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多元場域應用實務 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 精油蠟燭與擴香座的手作時光:完全圖解,來自芳療師的精選配方 藝樹園丁:悲傷與失落藝術治療 小企鵝搭火車 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 擁抱不完美:野生藝術治療師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She Hui Tuan Ti Gong Zuo : Ling Dao Zhe Yang Cheng Shi Wu]~推薦!

作者:黃聖桂
出版社:雙葉書廊
出版日期:2016/11/0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90元

ISBN:9789865668631
規格:平裝/33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工作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社會與社工>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GO►最新優惠► [書籍]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黃聖桂


  現職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學歷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組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組學士    

  經歷
  東海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勞作教育處指導長
  嶺東科技大學副教授、諮商與潛能中心主任
  救國團「張老師」
  93年諮商心理師及格證照    

  專長
  社會工作直接服務

►GO►最新優惠► [書籍]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社會團體工作是社會工作三大重要方法之一,儘管團體對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然而以團體作為助人方法對初學者仍是抽象的。本書除了借用隱喻的技術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並循序漸進引導讀者認識社會團體工作的相關理論、計畫與執行社會團體工作的具體做法,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期望藉此作為讀者將社會團體工作視為助人平台的入門磚。

►GO►最新優惠► [書籍]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01社會團體工作的基本概念
壹、團體的構成要素
貳、社會團體的分類
參、「社會團體」作為助人工作平臺
肆、結論

02社會團體工作的歷史發展脈絡
壹、社會團體工作的歷史發展
貳、社會團體工作專業化發展
參、學習成為社會團體帶領者
肆、結論

03影響團體運作的重要理論
壹、符號互動論對人際行為的詮釋
貳、場域理論對人際行為的詮釋
參、交換理論對人際行為的詮釋
肆、結論

04團體動力的側寫素描
壹、團體動力
貳、團體動力註記與呈現
參、結論

05團體動力的縱向發展
壹、團體發展階段之相關理論
貳、團體的開始階段
參、團體的中間階段
肆、團體的結束階段
伍、單次團體的縱向動力
陸、結論

06學習撰寫團體計畫書
壹、團體的預估
貳、學習撰寫社會工作團體計畫書
參、結論

07團體單元活動設計
壹、行為轉化的理論基礎
貳、結構式經驗團體的設計
參、團體單元設計的要領
肆、結論

08社會團體工作中團體領導的樣態
壹、領導的定義與內涵
貳、社會工作中團體領導權的樣態
參、結論

09團體帶領的基本技術
壹、助人者的基本素養
貳、觀察團體動力的線索
參、繞圈發言與配對的技術
肆、結論

10深化團體的帶領技術
壹、催化成員投入團體的技術
貳、深化對問題與自我覺察的技術
參、採取行動邁向改變的技術
肆、結論

11任務團體的領導技術
壹、召開會議
貳、腦力激盪
參、結論

12撰寫社會團體紀錄的方法
壹、撰寫紀錄的意義與目的
貳、過程式紀錄的用途與做法
參、摘要式紀錄的用途與做法
肆、結論

第13章 評估團體成效的理論與做法
壹、團體方案評估的相關理論
貳、團體方案評估的執行現況
參、結論與建議
肆、練習與討論

►GO►最新優惠► [書籍]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


ISBN:9789865668631
規格:平裝/33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工作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社會與社工>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GO►最新優惠► [書籍]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

ISBN:9789865668631
規格:平裝/33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工作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社會與心理類>社會與社工>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GO►最新優惠► [書籍]社會團體工作:領導者養成實務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58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第三餐盤 後悔當媽媽 在世界與我之間 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顴鼻匯[Quan Bi Hui]~推薦!

作者:李英才
出版社:圓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1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890元

ISBN:9789621460677
規格:軟精裝/49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命相/命理>姓名/手面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李英才


  廣東電白縣人,沉醉術數,雅好琴箏,自稱「相琴兩癡」。八四年開始在社區設班公開教授掌相風水,學生人數為全港之冠。所設課程,相理、心理、哲理、情理共冶一爐,課堂上生動活潑,為全港唯一一位最專業而細緻、實例最多的術數老師,並為傳媒爭相報道。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坊間面相書極多,但沒有逐一專論五官之著作。李英才稱著於相學,在行內已成一家之言,能有條件著作五官專論書。圓方之前已出版他的論眉專書及論眼專書,此次乃論顴鼻。英才平生所知者詳盡記錄在此書之中,目的是希望將正確的相法弘傳後世,更願習者在研究相學時不忘初衷,以人為本,以心為鑑。

  顴主權力,鼻主富貴。本書詳盡介紹六十一個鼻相、二十個顴相所代表的性情、父母兄弟、事業、財帛、婚姻、子息,配以相關插圖;再加上由基本至深入的詳細論顴相鼻方法,讀者按圖索驥,可以自問自答,相己相人,無往不利。

  ★ 配圖量多,更易理解文意。
  ★ 內容覆蓋全面,包括鼻形、格局、氣色、相理。
  ★ 專文介紹女性顴相和鼻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一——二十六年的師徒綠
序二——春江水暖鴨先知
序三——三軍可奪帥而不能奪志
自序——從術數演算量化的人生
 
百歲流年圖   
 
第一部分  鼻相心鑑
第一章  鼻譜
(1)長鼻 (2)長直鼻 (3)短小鼻 (4)豐大鼻 (5)勻配鼻
(6)圓厚鼻 (7)貫印鼻 (8)有樑鼻 (9)根陷鼻 (10)仰露鼻
(11)反吟鼻 (12)伏吟鼻 (13)棱節鼻 (14)高鼻 (15)準尖鼻
(16)泄反鼻 (17)露灶鼻 (18)墜鼻 (19)段鼻 (20)獅鼻
(21)象鼻 (22)虎鼻 (23)龍鼻 (24)狗鼻 (25)牛鼻
(26)獐鼻 (27)鹿鼻 (28)蒜鼻 (29)鼻毫 (30)酒糟鼻
(31)三角鼻 (32)猶太鼻 (33)希臘鼻 (34)伏犀鼻 (35)截筒鼻
(36)盛囊鼻 (37)懸膽鼻 (38)胡羊鼻 (39)偏凹鼻 (40)劍脊鼻
(41)插蘇鼻 (42)猿鼻 (43)猴鼻 (44)猩鼻 (45)鯽魚鼻
(46)孤峰鼻 (47)孩子鼻 (48)羅馬鼻 (49)拱鼻 (50)繼室鼻
(51)二奶鼻 (52)馬鞍鼻 (53)秀峰鼻 (54)露脊鼻 (55)雄鷹鼻
(56)雌鷹鼻 (57)老鷹鼻 (58)嫩鷹鼻 (59)病鷹鼻 (60)禿鷹鼻 (61)假鷹鼻
 
第二章  鼻之意義
鼻之基本定義
鼻在相學上的定義
鼻相部位名稱
鼻相部位分析
 
第三章  鼻相詳解
鼻相三維分析
鼻之格局
鼻之基本形態
常見鼻形相法
鼻子相理總論       
女性鼻相專論       
 
第二部份  顴相心鑑
第四章  顴譜
(1)顴高 (2)顴低 (3)顴闊 (4)顴窄 (5)骨顴
(6)肉顴 (7)厚顴 (8)尖顴 (9)圓顴 (10)扁顴
(11)削顴 (12)大顴 (13)細顴 (14)鴛鴦顴 (15)顴紋
(16)顴痣 (17)顴斑(雀斑) (18)顴斑(悶斑) (19)顴斑(老人斑) (20)顴瀉
       
第五章  顴之意義
顴之基本定義
顴在相學上的定義
顴相部位名稱及分析   
 
第六章  顴相詳解
顴骨之基本形狀
相顴捷訣
顴骨相格總論
女性顴相專論
 
第七章  鼻顴氣色論吉凶
氣色的意義
面相氣色訣   
 
後記──天下術數,本是一家
附錄:課堂金句摘錄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自序

從術數演算量化的人生

  
  進入序言之前,英才先與讀者分享一個小故事,看看大家讀後有何感覺──
  
  很久以前,有兩位好朋友,一位叫「聰明」,另一位叫「誠信」。某天,二人相約乘船出海耍樂,不幸遇上風浪,正當面臨危難的一刻,「聰明」為求自保,第一時間將「誠信」推落大海,獨佔了救生艇逃命。
  
  「誠信」被大浪沖至一個荒島的岸邊,雖然能夠大難不死,但卻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在荒島孤獨地過了一段日子。直至有一天,「誠信」在岸邊遠遠看見「財富(鼻)」駕船經過,他拚命呼叫:「你可以載我上船嗎?」
  
  「財富(鼻)」冷笑一聲,答:「當然不可以!我的東西(財富)得來不易,若載了你(誠信),以後必定減少很多很多。」說完便揚帆而去。
  
  再過數天,「誠信」看見「權力(顴)」駕船經過,但「權力(顴)」同樣拒絕他:「我的世界若有了你,我便什麼也做不成,我不能因為你的存在而令自己失去可以擁有的特權。」「誠信」又一次失望地遙望着船隻從海上消失。
  
  過了不久,他又遇上一艘「合作號」船隻,船上其中一人正在與「自私」一起密謀,打算奪取「合作」號上的一切財富,當他看見「誠信」正在求救,便冷笑着表示:「我們不能讓你(誠信)上船,若接載了你,我們的財富可能就會大幅減少,我和我的朋友(自私)都認為不能有你存在。」
  
  「誠信」聽後,痛哭了很久很久。流落孤島這段日子中,他獨個兒拼搏生存,每天面對風雨(經濟)打擊,早上被霧水(傷痛)洗滌,白天承受烈陽(孤獨)傷害,晚上被黑夜(失眠)侵擾,使他明白了過去生活所擁有的一切皆是身外物,其實可有可無。這數年間,「誠信」變得更成熟、更能看透人性。
  
  幸好,「誠信」一直將「相學」保存在身邊,令他心理上有所依靠、有所頓悟,故能稍覺安慰。不過,島上的生活着實不好過,每天受着各種各樣的煎熬,五年來令他消減了超過七十磅,視力變得模糊,以往的童真逐漸泯沒,但他仍然一個人堅持着生活,或者更準確地說─堅持着生存。
  
  「誠信」在荒島上常夢見「理想」和「希望」兩位朋友,他們不斷鼓勵他積極面對困難,不要被「財富」和「權力」打敗,並語重心長地勉勵他說:「『財富』沒有『誠信』在身邊,生活絕對不會安心;『權力』沒有『誠信』的提點,只會以權謀私,終必自焚;『合作號』要拆夥,拒絕與『誠信』同行,只求保障自己,這樣只會換來虛偽,縱然富有,卻只餘『自私』作伴,實在得不償失。」
  
  在夢中,「誠信」苦笑着回應:「我傍身之用的『相學』亦教曉我人性的優劣點,我自然明白你們所說的道理,但人非草木,放不下就是放不下。」
  
  隨着日子過去,「誠信」終於失明,雙眼再也看不見東西,但相學卻更深刻地留在心坎處,陪伴他過每一天、每一刻。
  
  直至某天,「誠信」在岸邊聽見「快樂」和「開心」在船上呼喊:「島上是不是有人呀?我們來接你回去啊!」可惜,「誠信」已看不見「快樂」,又懷疑「開心」可能是假冒,他不相信自己如此幸運能遇上救星,所以選擇藏匿在暗角不現身;他懷疑,「快樂」和「開心」真的會載他回到以往的生活嗎?也許,失明的「誠信」被朋友背叛所留下的陰影太重,又或者他已變成驚弓之鳥,畢竟,「誠信」已經接近耳順之年,害怕受傷害也是無可厚非的。自此,「誠信」將「相學」這東西更加珍而重之地放在心裏,陪伴他度過每一天、每一夜、每一分、每一秒。
  
  「誠信」在荒島上生活了五年,深深感受到一癡一貪可化煙雨,一貧一富仿似浮雲,拈花入世,微笑隨緣,情愛可靜,塵俗可清,一切繁瑣,皆是虛妄,放下俗念,心安是家。
  
  時至今天,「誠信」仍未變質,但在荒島的生活經歷帶給他的影響實在太大,縱有一天回到從前的世界,相信對於很多事物已有不同感覺,事物的價值高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聰明」、「財富」、「權力」、「合作」、「快樂」、「開心」已有着全新的體會,而「相學」五年來的陪伴令他更加了解人性,明白到世上無一永恆,一個人來到世上,最後仍是一個人離去;此外,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挫折感,他深深理解到,本來無一物,世事萬物、恩怨情愛有來自然有去,有始自然有終。
  
  其實,「誠信」被遺棄荒島的際遇,在他生命中已經是第二次,該看透的東西都應該看透了,該明白的道理也應該明白了,誰又能怨誰呢?在以後的歲月裏,他將携我(相學)走我路,笑看人生路。(故事完)
  
  相由心生,「心」的養分正是迂迴人生的際遇,研究人「心」的人,若一生平坦幸運、榮華富貴,名利讚賞盡在身邊,又如何得知眾生是怎樣悲?怎樣苦?
  
  英才自一九九四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開始,已經強調金錢並不代表成功,名望和權力也不代表優越。如果以八字學理分析,金錢、名望和權力都屬於先天性,就好像電影一樣,任何演員都離不開劇本裏角色的際遇;但至於用何種態度去演繹,用何種層次去表達?英才卻認為並不是注定的。英才試以「辰辰自刑」為例──
  
  若八字命盤中地支辰土兩現,其人一生必然擁有以下十九項鐵一般的命運:
  
  (一)走路急速、急趕。  
  (二)飲食速度比一般人快,不論什麼原因,本性使然。  
  (三)消化機能較弱,多見腸胃疾病,難醫難治。  
  (四)身上長期有濃厚的汗味及體味,嚴重者有臭孤問題。  
  (五)對雞皮、豬皮之類的食物極之喜愛。  
  (六)十分喜歡吃肉類,有「食肉獸」的稱號。  
  (七)成長過程中,尿床的行為維持至十多歲,比一般孩童較長。  
  (八)生性固執及主觀,近乎頑固,且帶傲氣,不輕易佩服他人長處。  
  (九)性格好強、好勝,不甘屈居人下,不愛看他人面色或受他人責罵。  
  (十)性格緊張,每當情緒不安時,不期然咬指甲。  
  (十一)辰多好爭,婚姻、戀愛、工作、生活永遠處於競爭局面,一生是非極多。  
  (十二)有抓頭的習慣,尤其在無聊之時。  
  (十三)與生俱來有皮膚敏感症。  
  (十四)不喜歡收拾雜物,居住環境亂七八糟。  
  (十五)喜歡收集東西,對喜愛的物件都極為珍惜收藏。  
  (十六)家中牆壁常常無緣無故出現破裂或裂縫。
  (十七)家中經常有水患或漏水的問題,例如水喉常常淤塞或破爛。  
  (十八)凡養魚必然無故死亡,任何魚類也難逃此劫數。  
  (十九)凡經手的電器容易有壞掉或失靈的現象。
  
  以上純椊是英才牛刀小試,英才根據三十年見客經驗,為客人推算八字,有九成以上都準確。至於八字論命與相學之別,就在於前者的準確度足以令你驚嘆萬分,而相學則可以讓你了解本身性格所引出的人生問題。
  
  八字學的概念
  
  英才現將「辰辰自刑」的概念進一步深化──
  
  假若日主為「木」,「土」便為財,財在八字命理中可代表男命的太太和姑母、女命的父親和叔伯,亦為男女的固定財源和一切不動產。辰既屬土,若命盤中出現兩辰,辰辰自刑,則以上的關屬便會有所破壞,至於應在何方?很多時連八字研究者都一頭霧水。
  
  英才記得在兒時師傅曾經說過,當年有南袁北韋兩派八字高手,再加上當時在上海極負盛名的徐樂吾前輩,三位對於同一個生辰八字均各持己見,當時得令的袁樹珊前輩、三代命理傳人韋千里前輩及精於批算的徐樂吾前輩,各人所算的用神各有不同、各有見解,而這個命局用神至今仍未有定論。
  
  事實上,在推斷八字時,若不能得到命主過去的資料輔助和補給,在演算過程中便大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因為在八字命理的世界中,十神的代表可謂包羅萬有,例如印星可以是母親、老師、祖父、貴人,同樣可以是家庭、公司、文昌,也可以代表聲譽、涵養、面子、氣質、自制力,因此,命局印星受沖理當如何判斷便有多種說法了;若再配置「辰」為「土」及八卦所屬的特性,便會出現更多的可能性破壞;還有印星剋食傷,當中附帶的聯繫更是千絲萬縷。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在推論八字的過程中,若要非常準確預測未來人和事的發展是十分困難的,命師必須要令客人極度相信自己的技術,再以絕對的宿命權威來主宰問命者的意志和選擇,才能根據以上的可能性讓對方服從指引。可是,若客人提供的資料有誤,又或日子、時辰不正確,又或有心誤導,又或疑心猜忌,又或守口如瓶,任何一個以上的原因都可能令資深的八字前輩出錯。
  
  八字學就是如此「具彈性」。基於這個道理,命師在演算時一定要對客人的將來提出極權威的宿命論,而非讓對方相信一切皆可以由人所控制。請放心!世上的確有一些抱着極端宿命思想的人,他們相信未來的一切皆可以透過生辰八字演算出來,不論貧富、貴賤,也包括感情、修養、選擇、態度、行為,以至父子、夫妻、朋友等人倫關係,也可以憑量化計算出結果。因為相信就是力量,所以他們必然「心想事成」,自然會對號入座,跟隨命師「預測」之安排而行。我們不妨認真思考一下,究竟誰是因?誰是果?是八字控制着你,還是你選擇捨棄了自己的意志而依照八字的安排去生活?這真是天曉得!
  
  相學的意義
  
  相學與八字術數不同,它的關鍵在乎「心」,在乎「選擇」。相由心生,就是這個意思,這亦是英才三十多年來對相學不離不棄的原因。如果「心」沒有了「誠信」和「選擇」,試問又如何能稱得上是「好相」呢?眾生一體,萬物相連,貧與富是比較,苦與樂是比較,殘與缺同樣也是比較。人具靈性,我們絕對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主動調改本身缺點,令自己更加優秀、更加成功,而非被動地走進宿命世界,聽從他人的安排,執行他人的指令。在現今世界裏,財富、權力導航一切,很多人吹噓着如何致富?如何顯貴?但又何曾想過,人相的真正富貴在於「態度」,人若只擁有物質而沒有自主權,這種富貴也算是真實嗎?
  
  某些術數大師時常以表面層次的相法去解讀一個人,往往忽略了立體的人性視野,就好像讀書一樣,只看見華麗的封面包裝(五官形相),但忽略了書本的內容(人品心性),其實觀人與看書無異,都要以時間耐心、虛心和細心閱讀。
  
  在英才眼中,無所不相。此書雖為顴鼻作專題分析,但仍謹記「相不獨論」的原則,況且,高手論相,切忌置身在榮譽、富貴保護當中,否則不僅無法了解眾生之苦,更容易忽略了深層次的人性相法。篇首故事雖是虛構,但萬法歸一,這就是相的真正養分,亦是習相之人必須秉持的戒條。
  
  每個人天生都有一種惰性,總希望少吃些苦,少走些路,少做些工作,但卻想得到最多、最大的收穫。可是在人生中,有些修為、有些磨練是無法由他人代替自己經歷,更無法讓他人代替自己感受,若生命中缺少了這些歷程,凡事避重就輕,不管你的成功如何超卓,你的精神和心田依然只是一片荒蕪。學問的修養、成功的快樂、收穫的滿足,這些都須要從艱難中獲取的。英才認為,金錢與財富並不是人生奮鬥的最終目的,人生的價值在於拼搏的過程;人生要走的路,要自己一步一腳印走出去,世上無人可代替完成。在篇首的故事中,「誠信」雖然獨居於荒島,但他的經歷絕對可以令他成就另一個高峰,這就是中國傳統相法的核心價值──正能量。
  
  人生的意義
  
  人之為人,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欠缺誠信、良知的人,說得難聽一點,只是聰明的動物而已。缺乏誠信的人,無論其八字命格如何了得、財運如何亨通,亦不能容於正義之地。相學一直傳承着人民教育的工作,「相由心生」不僅指向成功或財富,更重要的是提升人的品格,「品」若壞了,富貴又如何?《顴鼻匯》一著,表面上只論人的富貴及權勢,但讀者細讀此書,必可留意到英才仍以「人品」為一切價值觀之優先,而並非教導如何「嫁個有錢人」、「找一個愛自己多一些的人」等等。
  
  人生在世,金錢固然重要,但不應該依靠旁門左道或循歪路而得到,我們應該要保持奮鬥心、上進心、誠信及德行,才能活得最有尊嚴;貪婪是真正的貧窮,滿足才是實在的富貴。習相的目的是要了解自己,這比了解旁人更加重要,相法是研究人的本性和品格,而並不是用一條數學公式去看人生。沒有缺點的人生、沒有跌宕的命運,這些只是童話劇情;英才常常在課堂上訓導學員:「承認並非錯,認錯並非輸。」事實上,一個人死不認錯才是大錯,同樣,一個輸不起的人才是輸得最慘;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師,一個人要成長就要面對挫折,這是鐵一般的道理。所謂「山不爭高入雲來,水不拒細匯大海;人不自大成俊才;心不忐忑福自來」,做人應要謙虛,心中應要坦然。
  
  「相」就是要令一個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現今世代的年輕人以為知識、學歷可以代替經驗,但當他們年長之時,就會明白到經驗其實比知識更重要、更有用,尤其做人處世的經驗更加寶貴;可是,這個道理又有多少年輕人明白?
  
  對於術數界現今仍停留在太歲論、富貴論、好命論這些層次上,英才不禁扼腕三嘆。李某談不上清高,但敢問天下術數人,成就與財富當真可以超越誠信及良知嗎?在術數的領域中,研究宿命論的八字學及紫微斗數的人數總比鑽研面相和手相的人多,前兩者更極受坊間歡迎和追捧,但卻只有少數師傅輩願意投入大量時間去深化相學的層次。理由何在?英才估計,道理可能很簡單──有供自然有求。在市場學的邏輯中,商品只要能夠滿足顧客需要,自然受人愛戴,尤其欲念上的追求,例如名譽、利益、權力、情色等,試問誰個不要?況且,問命者既毋須着意提升個人品德,亦不用改變陋習或進行自我反省,只須依照八字或紫微的規則趨吉避凶,運用得宜,不犯任何衝突命理之錯,便能心想事成、求財得財、求富得富,這個交易自然得到坊間高度認同。
  
  命中注定?
  
  八字命術和紫微斗數的演算目的,就是對個人運勢的掌握,例如:避免凶年的影響,緊扣着吉年的助力;在刑沖會合中,不談個人恩怨情愛的感受,順隨運勢便能步步高升,問命者既不須接受任何修養輔導或教育,也不用培養待人處事的胸襟,而只須跟對自己有利的人和事進行互動,這樣的指引,自然深得俗世人的支持,所以,五花八門的吉祥物、吉慶物、吉兆物便應運而生,價錢各適其適,但這些做法卻與正確處世之道背道而馳。
  
  一直以來,相學以「相由心生」的大道理教育眾生。在論相經驗中,我們必然會遇上一些唯利是圖、是非不分或心術不正的人物,他們以為付出了金錢便可以天從人願、夢想成真,可惜,「品」差的人從不覺本身有問題,「心」歪的人又豈會了解得到名利之後的代價?
  
  英才做過一個詳細分析,讀者們不妨認真想想,以下的人物生前都是活在富貴之家,又或極享尊榮,但他們卻英年早逝,這是八字命運還是個人選擇造成?
  
  林黛:一九六四年開煤氣及仰藥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樂蒂:一九六八年仰藥昏迷自盡,終年三十一歲。  
  白小曼:一九七五年服毒自盡,終年十九歲。  
  林鳳:一九七六年服安眠藥自盡,終年三十六歲。  
  翁美玲:一九八五年開煤氣自盡,終年二十六歲。  
  鍾保羅:一九八九年跳樓自盡,終年三十歲。  
  陳百強:一九九三年服食過量藥物致死,終年三十五歲。  
  陳寶蓮:二○○二年跳樓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張國榮:二○○三年跳樓自盡,終年四十六歲。
  
  以上都是過去娛樂圈中的偶像人物,論富貴絕不下於任何人,但對於他們的心理障礙、情緒管理及個人選擇,是不是都可以用八字的宿命來判斷?八字能否決定他們的結局或生死?決定他們的死因?決定他們的選擇?假如歷史可以重演,他們仍會選擇同樣方式去了結自己的生命嗎?八字命學以公式計算人的際遇,惟全球人口超過七十億,單以中國大陸就不下十三億人,真的都能以天干、地支準確計算出他們的命運嗎?
  
  以六十甲子年計算,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十二時辰,另加閏十五日(每四年閏一日,六十年共十五日),那麼,八字命盤總共只有二十六萬二千九百八十個組合。以香港七百萬人口而言,平均每二十七人便有相同八字命盤,換句話說,他們的命運相同,妻財子祿運也相同,讀者們不覺得奇怪嗎?從另一個角度看,每逢農曆大年初一總有三四名嬰兒出生,有些相差不過是幾分鐘,且性別相同,那麼,他們的人生又是否一樣呢?
  
  老實說,紫微斗數的論命模式比八字命學更死板,像死數一樣,照背照讀人的際遇、人的關係,但卻不提人的選擇、人的修養、人的更新。更可笑的是,近二十年間術數界竟然流行起太歲論,動輒便說某人犯太歲,動不動又要攝太歲!這些真的是中國傳統學問嗎?英才不敬,敢為天下在二十年前的著作中已強調這是迷信,並不是真正的術數。可惜,徒然癡人說夢話,沒人相信。奈何!奈何!
  
  相學與八字
  
  至於相學的宗旨,就是要求人不斷地認識自己,不斷地學習如何去更新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裏發掘更多的未知數,這些才是一個有為的人生、有為的生命歷程中所應該要做的事,而並非指示人去依照既定的劇本,做一個沒有靈魂的生命,這就是相學與八字命學的重要分別。
  
  縱使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唯各人有各人的成長背景,學識和見識自然有所差距,以致修養及人生的價值觀亦大大不同。心態左右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培養性格,性格影響命運。綜合來說,心就是命運,只要能教育好人心,必然可以撥亂反正,這就是相由心生的最終心法。知識是從學習而來,能力是經磨練而得,修為和境界也是藉培養達成的。西方故事《浮士德》就是要提醒世人,不要將自己的靈魂賣給魔鬼,否則縱然得到世間財富,最終只能活在地獄之中。同樣道理,如果人將一切交予一條公式,做人會快樂嗎?可以擁有真正的成功嗎?
  
  《顴鼻匯》一書中,雖常常提及財富和權力的關係,但英才同時強調,在追求金錢與權力的同時,必須更新及調改本身性格上的缺憾。英才自十多歲開始習相至今四十餘年,深深明白到,瑕疵偶現才算是真實人生,遺憾眾生才可稱為生活,真正的人生總有意想不到、事與願違的際遇,這就是精采人生的序幕,時間讓所有生命去體會得而復失的過程,去感受失而復得的喜悅。春夏秋冬的更替,新陳代謝的交織,這就是成長的過程,這就是生命的明證,也就是「相」的過程,生、老、病、死、憂、悲、苦、怨、憎、惡、愛、別、離、恨的交替,讓你明白「相」是變化、「相」是表達。「相」,是在得失中不斷尋找真我,具體的方法是,先了解面上每一個先天特質,再配合適當的後天選擇,最後造就一個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都知道,生命只是一段旅程。顴主權力,鼻主富貴,兩者也都是短暫人生的身外物。生命中,路經的不過是景,擦肩者不過是客,相遇的不過是緣,回憶只是念,夫妻情愛只是債;相識就是開始,相交就是過程,相知就是欣賞,相愛就是肯定,相分就是結束。花隨風落,雨伴雲晴,過客匆匆,名利權色只是過眼雲煙,人生亦不過如此而已。所以,「相」化萬象,豈是用數學或物理公式所能計算出來?若然人生一切都在計算中,做人還有什麼情義可談?做人還有什麼道義可講?人的成熟,不在於你度過了多少歲月、多少時光,而在於你在長久的歲月裏感受過多少起伏和承擔,萬物皆為我所用,但偏偏又非我所屬。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堅強是培養出來的,而非注定,更非由計算而產生。
  
  人生的選擇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化為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風起時,笑看花落;風停時,淡看天際。人一生,有三件事一定要作出正確選擇:
  
  其一、做正確的行為。不論本身是學識淵博也好,是才疏學淺也好,只要在一個適合而自己又喜歡的平台上,抱着正念、正見、正知而行,則一生便不枉過。謹記,人與環境有着千絲萬縷的微妙關係。
  
  其二、建立正確的朋友網絡。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你能影響他人,你亦受他人影響,重要的是,你受什麼人影響。在潛移默化的催眠之下,你相交的人是誰,你的事業、婚姻和價值觀就跟你相交的人相近。
  
  其三、選擇正確的配偶,這是影響你一生至大至深的事情。良好的配合,枕邊人能教育你建立正面的思維、高尚的價值觀及積極的人生理念,當你遇到挫折時,對方會鼓勵你、支持你、維護你,與你携手並肩經歷你的一切喜怒哀樂。
  
  以上三點,說明努力與選擇相輔相成,甚至後者比前者更為重要。若不了解自己的本質,只懂按他人的安排去做,縱使目標達到,也不能享有真正的快樂。「相」就是深入關注每一個人的「根」、每一個人的「心」,而並非承認命運皆注定,一切皆宿命。「變」就是「相」的核心價值,只要問命者能夠虛心、誠意地看清自己的缺失,便擁有改變自己的能力,這亦是英才的天職所在。
  
  世上不會有不勞而獲,更沒有天生的成功,只有認真努力過、盡力過,才有資格談論運氣的好壞。紮根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它能隨着歲月漸漸累積,使人生慢慢壯大。可惜的是,現今的社會追求快捷和急速,就連學習術數的人也希望能夠速成、速學,三數年間已經急不及待以此謀生,他們恃着幾分聰明和口才,再利用網絡的推銷,便成為了所謂的大師。這是所因何事?此無他,錢作怪也!這就關係到篇首故事中所談及的「誠信」問題。社會趨勢如是,英才慨嘆不已之餘,仍堅持守好自己的本分,一步一腳印去教導學員,腳踏實地做好培育的工作。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世上沒有一個完美的「相」,也沒有一個完整的「命」。香港一位姓李的富豪,他的先輩三代從未為商,他的成功亦並非單純是命運安排。由出生背景的起跑線開始,他不斷累積經驗、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升品格,才能攀上今天的位置,但偏偏很多人疏忽了他的努力和堅持,以為他只是備受命運之神眷顧,得到不同的奇遇和幸運,所以便達致今天的成就。
  
  《顴鼻匯》一書並非教授致富致貴之道,而是讓你了解自己的長短處,從而調整及改變自己。六十一種鼻形、二十種顴相,將英才平生所知者詳盡記錄在此書之中,目的是希望對師門償願,將正確的相法弘傳後世,更願習者在研究相學時不忘初衷,以人為本,以心為鑑,勿忘「誠信」才是做人的基本態度。

  
李英才
丙申‧立春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ISBN:9789621460677
規格:軟精裝/49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命相/命理>姓名/手面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ISBN:9789621460677
規格:軟精裝/49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命相/命理>姓名/手面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顴鼻匯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69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2017開運大預言&金雞報喜開運農民曆(隨書附贈【富貴妍華招財存摺套】、【丁酉年招桃花吉祥春聯】、【十二生肖鴻運日隨身年曆卡】) 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作品集 簡易改名法(簡體書) 21天美字計畫白金套組:《21天美字計畫》+《寫字的日常》(加贈日本白金Preppy本格鋼筆+新款Riviere典雅鋼筆) 算病II:算體質,知病根,健康不求人(附算體質APP)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發展月刊第527期(105/11)[Ke Xue Fa Zhan Yue Kan Di 527 Qi (105/11)]~推薦!

作者:科技部
出版社:科技部
出版日期:2016/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20元

ISBN:30015441
叢書系列:期刊
規格:平裝/80頁/21x29.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科技發展>科學研究

 ►GO►最新優惠► [書籍]科學發展月刊第527期(105/11)


ISBN:30015441
叢書系列:期刊
規格:平裝/80頁/21x29.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科技發展>科學研究

►GO►最新優惠► [書籍]科學發展月刊第527期(105/11)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科學發展月刊第527期(105/11)

ISBN:30015441
叢書系列:期刊
規格:平裝/80頁/21x29.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科技發展>科學研究

►GO►最新優惠► [書籍]科學發展月刊第527期(105/11)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48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知識份子與社會 這樣讀出你的最高分:圖解東大榜首教你最有效率的學習法 科學發展月刊第526期(105/10) 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劉仲敬點評近現代人物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ompanion to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理解生命 Musculoskeletal Physical Examination: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Diagnostic Imaging: Pediatrics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Min Shi Su Song Fa : Tong Chang Su Song Cheng Xu ( Xia )]~推薦!

作者:李淑明
出版社: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680元

ISBN:9789862558096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民事程序法
規格:平裝/6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民法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法政類>法律>民事法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李淑明


  經歷
  司法官特考及格
  律師高考及格

  學歷
  臺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畢業
  臺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民商法組畢業

  著作
  民法總則
  債法總論
  債法各論
  民法物權
  民法入門
  民法基礎五講
  原來~答案要這樣寫-財產法
  財產法(I)-契約法
  財產法(II)-侵權行為法.物權法

  論文
  美國反傾銷制度損害要件之研究(碩士論文)
  物之瑕疵擔保與不完全給付之競合
  代客停車,把車弄丟了,該怎麼賠?
  抵押權人之次序權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這是一本讓民法、民訴變成摯友的教科書!

  ・體系架構:按訴訟進行流程,循序為階段式說明。如果您對民事訴訟法的認識,仍然只停留在「點」的觀念、沒有「線」的連結,本書為您將零散的觀念,依序串起。

  ・案例解析:以訴訟法爭點為主軸、民法實例為藍本。如果您看到實例問題,總是找不到爭點,本書透過大量案例解說,為您示範如何將民事訴訟法抽象的觀念,化為具體的實例解析步驟。

  ・全真考題:收錄國家考試經典試題,詳實解說破題要領。如果民事訴訟法是您通過國考門檻的致命傷,本書嚴選並收錄歷年經典試題,透過詳實的解說,民事訴訟法將成為幫助您跨過門檻的利器。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言

第一講 通常訴訟程序(下)

【第三階段】民事訴訟之審理
第五章 證據調查程序
案例21/3
第一節 「證據調查程序」之體系位置/4
一、爭點整理程序vs.證據調查程序/4
二、「證據調查程序」之體系總覽/5
第二節 證據調查程序/13
一、證據調查程序之指導原則/14
二、證明之客體──要證事實/15
三、聲明證據與摸索證明/21
四、證據之取捨/25
五、人證之調查程序/28
六、物證之調查程序/39
第三節 舉證責任論/52
◎步驟一:舉證責任思考流程/54
一、「主觀舉證責任」到「客觀舉證責任」/54
二、本證vs.反證/57
三、當事人之陳述與舉證責任/58
◎步驟二:舉證責任分配法則/59
一、規範說(特別要件說)/60
二、其他實務見解──消極事實、變態事實/68
三、消極確認之訴之舉證責任/80
四、行為責任說/83
◎步驟三:舉證責任之減輕/84
一、基本觀念之釐清/86
二、舉證責任減輕之法基礎/86
三、舉證責任減輕之類型化/87
四、起訴前~舉證責任之減輕/88
五、起訴後~舉證責任之減輕/90
◎步驟四:舉證責任之轉換/94
一、什麼是舉證責任之「轉換」?~談思考步驟/95
二、舉證責任轉換之法基礎/96
三、舉證責任之轉換──法律別有規定/97
四、舉證責任轉換──契約責任/102
五、舉證責任之轉換──醫療責任/105
第四節 自由心證主義/110
一、什麼是「自由心證主義」?/111
二、心證形成過程/117
三、自由心證主義之限制/120
四、自由心證主義之擴大/136
第五節 證據保全程序/150
一、從制度的緣由談起/150
二、聲請保全證據之要件/152
三、聲請保全證據之程序/154
四、證據保全程序之進行與效力/156
五、證據保全協議/156
第六章 特殊訴訟型態之審理原則
案例22/161
第一節 共同訴訟之特殊審理原則/162
一、普通共同訴訟/162
二、必要共同訴訟/165
第二節 訴訟擔當之特殊審理原則/170
一、簡述「訴訟擔當」/170
二、被擔當人之訴訟實施權/171
三、訴訟擔當人之訴訟實施權/172
第三節 訴訟參加之特殊審理原則/174
一、主參加訴訟/174
二、輔助參加(從參加)/175
三、獨立的輔助參加/178

【第四階段】民事訴訟之變化兵不厭詐──千奇百怪的訴訟招數
第一章 訴之合併
第一節 訴之主觀合併/189
案例24/189
一、共同訴訟/190
二、主觀選擇合併/191
三、主觀預備合併/194
第二節 訴之客觀合併/201
案例25/201
一、概 說/201
二、單純合併/204
三、重疊合併(競合合併)/207
四、選擇合併/210
五、預備合併/216
六、訴之客觀合併之新定位/220
第二章 訴之變更追加
案例26/231
第一節 訴之變更追加之意義與態樣/232
一、從「紛爭集中審理主義」談起~/232
二、態 樣/233
第二節 訴之變更追加之要件/236
一、客觀之變更追加/236
二、主觀之變更追加/248
第三節 訴之變更追加之發動、程式與裁判/251
一、訴之變更追加之發動/251
二、訴之變更追加之程式/253
三、訴之變更追加之裁判/254
第三章 反 訴
案例27/259
第一節 反訴之意義與性質/259
一、再從「紛爭集中審理主義」談起~/259
二、意義與性質/260
第二節 反訴之要件/261
一、形式要件/261
二、實質要件/261
第三節 反訴之發動、程式與裁判/270
一、反訴之發動/270
二、反訴之程式/270
三、反訴之裁判/270

【第五階段】民事訴訟之終結曲終落幕──該是揭曉勝負的時候了!
第一章 裁 判
第一節 總 說/280
第二節 判 決/281
案例28/281
一、Why~When~What~/282
二、判決之種類/285
三、判決之成立與生效/315
四、有瑕疵判決之救濟~談判決之更正與補充/317
第三節 裁 定/323
一、Why~When~What~/323
二、裁定之效力與救濟/324
第二章 確定判決之效力
第一節 總說──確定判決具有哪些效力?/328
一、判決什麼時候確定?/328
二、確定判決之效力──羈束力/329
三、確定判決之效力──確定力/330
四、確定判決之效力──形成力/330
五、確定判決之效力──執行力/333
第二節 既判力(實質上確定力)/337
案例29/337
一、什麼是「既判力」?/338
二、時間範圍(遮斷效)/343
三、主觀範圍/348
四、客觀範圍/384
五、綜合整理與評釋/400
第三節 爭點效(判決理由中判斷之拘束力)/405
案例30/405
一、談「爭點效」之源起/406
二、爭點效之要件/407
三、爭點效vs.爭點整理程序/409
四、爭點效之法律效果/412
第四節 反射效/416
案例31/416
一、談「反射效」之緣起/416
二、「反射效」之意義、性質與範圍/418
三、重要 案例研究/421
第五節 對參加人之效力/429
案例32/429
一、輔助參加(從參加)/431
二、獨立的輔助參加/442
第三章 訴訟上和解
案例33/449
第一節 訴訟上vs.訴訟外和解/449
一、先從民法和解契約談起/449
二、次談訴訟上和解之意義與性質/452
第二節 如何達成訴訟上和解?/456
一、程序要件/457
二、實體要件/459
三、訴訟上和解之啟動/460
第三節 訴訟上和解之效力/462
一、羈束力/462
二、確定力/462
三、形成力?/463
四、執行力/464
五、對第三人及訴訟標的外之法律關係的效力/464
第四節 訴訟上和解之救濟/465
一、基本觀念解說/465
二、訴訟上當事人之救濟方式/467
三、訴訟外第三人之救濟方式/471
第四章 訴之撤回
第一節 概 說/477
一、訴之撤回之意義/477
二、訴之撤回vs.捨棄vs.認諾/477
第二節 如何撤回起訴?/478
一、任意撤回/478
二、擬制撤回/480
第三節 撤回起訴之效力/481
一、訴訟法之效力/481
二、實體法之效力/482

【第六階段】 案例綜合討論
題型1 因「合夥」而生之訴訟/487
題型2 因「公寓大廈管委會」而生之訴訟/505
題型3 一部請求(一部訴求)/517
題型4 代位訴訟/528
題型5 撤銷詐害債權訴訟/541
題型6 因「共有」而生之訴訟/553
題型7 因「連帶債務」而生之訴訟/591
題型8 因「保證契約」而生之訴訟/619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序言

~新的挑戰之再接再厲篇~


  「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上)」,那本樓梯響了很久、總算在今年七月問世的小書,得到讀者們非常熱情的迴響和支持;有了這份肯定,筆者真的是~傾注了「洪荒之力」啊,繼續焚膏繼晷,絲毫不敢懈怠的完成這本小書~「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回頭看看這些年來的心血,總算可以捧在手心裏,這樣的真實感,真好!

  為什麼民事訴訟法,總是名列法律人最畏懼科目的第一名呢?「文人相輕」的現象,大概在民事訴訟法領域裏,最為顯著。十位學者大概有八種不同的看法,而這八種不同的看法,全都是抽象的理論說明,看完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說明,實在不知道~如果將這些不同的理論放在實務案例裏,究竟有何不同呢?

  還有,坊間教科書大多載滿了非常形而上、挑戰法律人閱讀能力的理論說明,卻總是少了點實務案例的印證;就算有實例解說,也多停留在相當制式、又嫌太過簡略的例題說明。單單是「甲向乙借了新臺幣100萬元」、「甲請求乙拆屋還地」這樣簡單的例子,就可以從「管轄權」直達「既判力」;就算讀者們辛辛苦苦讀完全書,大概除了這些在實務上幾乎不可能發生的簡單例子之外,遇到其他實務案例,還是只能繳械投降!

  於是,筆者在寫了一整套民法教科書之後,開始著手撰寫民事訴訟法教科書,並同時發下宏願:要寫,就要寫最好的!這必須是一套能清楚說明民事訴訟法的基本概念、又能完整囊括百家爭鳴的學說見解、還要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學說差異,更重要的是~要能與民法相互呼應,兼容各種實務案例解析的教科書。希望您在看過「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上)、(下)」兩冊之後,會以肯定的語氣告訴筆者:以上看似不可能的「宏願」,這兩本小書都作到囉!

  本系列叢書的撰寫架構及風格,是筆者在您翻到第一頁之前,必須趕緊說清楚、講明白的,因為啊~這些設計和巧思,可以幫助您以最輕鬆的方式學習民事訴訟法喔!

  一、按訴訟進行流程,架構本書的體系

  如果您已經讀過「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上)」,應該已經了解~民事訴訟法的學習,不能按照條文編排順序,更不能按章按節的就每一個條文予以說文解字。民事訴訟法乃是程序法,學習和思考的方式,怎麼能不按照訴訟程序實際進行的順序及流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循序了解每一個階段的重要觀念、學說爭議、實務見解等?

  為此,筆者將通常訴訟程序分成五個階段,上冊已經從起訴前的準備工作(第一階段)到訴訟程序正式開始後的審理原則(第三階段),依照程序的進行,清楚的說明每一個階段特有的議題。本書則是再接再厲地從言詞辯論程序的重頭戲──證據調查程序開始談起(第三階段),次談民事訴訟程序的變化(第四階段),最後在第五階段則以大量的案例說明最為重要的確定判決之效力。

  直到第五階段結束,筆者已經將整套民事訴訟程序,完整的說明完畢了!但筆者想說的故事還沒有完喔!第六階段再來一個「大結局」。第六階段選錄了八個您不可以不會的案例,從起訴要件談到判決效力作連貫式的說明,務求您對這八個案例有完整的認識。

  二、以近千個案例,說明民事訴訟規範的運用方式

  大多數法律人學習民事訴訟法的難處是~這些抽象的理論,該怎麼用啊?不同於多數教科書之例題太少、太過簡單或制式化的缺點,筆者在每一階段均設計了大量的例題,用以解說~倘若原告這樣主張、那樣聲明,會產生什麼樣的訴訟法上的效果?法院這樣判決、那樣認定,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有了這些案例解說,相信民事訴訟法之於您而言,是套有生命力又實用的社會科學。

  三、以全真考題,驗收學習成果

  相信許多正在翻閱這本小書的您,都有著通過國家考試的理想。儘管筆者將本書定位為教科書,但收錄全真考題作為練習題,不但能驗收您的理解程度,還可以讓讀者們對於可能出現的考題,心裏有個底,相互為用、事半功倍。

  民事訴訟法,範圍極廣,筆者擬以四本書完整的呈現。希望您在看完這本小書,還有它的姐妹作「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上)」之後,您會以不一樣的態度、截然不同的學習方法,重新面對、認識「民事訴訟法」。


李淑明
2016年9月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ISBN:9789862558096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民事程序法
規格:平裝/6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民法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法政類>法律>民事法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ISBN:9789862558096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民事程序法
規格:平裝/6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民法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法政類>法律>民事法

►GO►最新優惠► [書籍]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下)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31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民事訴訟法:通常訴訟程序(上) 債法總論(八版)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喬漢娜的聖誕節(Johanna’s Christmas: A Festive Coloring Book)~推薦!

作者:喬漢娜‧貝斯福
原文作者:Johanna Basford
譯者:吳琪仁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6/11/3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ISBN:9789573279167
叢書系列:創藝館
規格:平裝/80頁/25.5x25.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繪畫>禪繞/曼陀羅/著色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喬漢娜‧貝斯福(Johanna Basford)


  喬漢娜‧貝斯福(Johanna Basford),是一位熱愛用筆畫畫的插畫家。她細緻美麗的手繪作品深受全世界數以千萬的讀者喜愛,已出版《秘密花園》、《魔法森林》、《迷幻海洋》、《奇幻叢林》。

  喬漢娜畢業於蘇格蘭鄧迪大學的藝術設計學院。她特別喜歡有花卉圖形的茶杯、牡丹花和大黃蜂。

  想要知道作者最新動態,可以上Johannabasford.com,或是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聖誕樹、薑餅人、雪花、馴鹿,
《祕密花園》作者邀請你一起來過聖誕節!

 
  掛滿各種小裝飾品的聖誕樹、用美麗的冬青與長春藤纏繞做成的聖誕節花環,還有堆成像山一樣高的禮物!《秘密花園》作者在這本最新作品中,歡迎大家一起來為這個美麗的節慶增添繽紛色彩,帶來聖誕節的溫馨氣氛。
 
  從緩緩飄落的細緻雪花,到精心裝飾的薑餅屋、柺杖糖,還有馴鹿拉的雪橇,本書邀請各位拿起自己的色鉛筆或畫筆,來為聖誕節的物品塗上色彩,讓它們栩栩如生,一起來慶祝美好的聖誕節。
 
本書特色

  ★ 全書使用170磅德國進口美術紙,不會滲色
  ★ 特別附有試畫頁面,可以先在上面試色
  ★ 每頁都可單獨撕下,塗色後即成為獨立的作品
  ★ 收錄各種聖誕節的圖案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前言

  請大家一起用繽紛的色彩,來慶祝這個美麗的節慶!從五彩奪目的聖誕樹裝飾,到看起來就覺得美味可口的薑餅屋,以及各種忍冬與藤蔓裝飾的聖誕節花環,本書有各種關於聖誕節的圖形可以讓你塗色、潤飾,還有分享。
 
  這裡共有37張美麗的圖畫,可以單獨撕下,當做聖誕卡片問候親朋好友,也可以裝框裱起來喔!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ISBN:9789573279167
叢書系列:創藝館
規格:平裝/80頁/25.5x25.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繪畫>禪繞/曼陀羅/著色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ISBN:9789573279167
叢書系列:創藝館
規格:平裝/80頁/25.5x25.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繪畫>禪繞/曼陀羅/著色

►GO►最新優惠► [書籍]喬漢娜的聖誕節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96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奇幻叢林(《秘密花園》第四集,作者簽名版)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SKB樂趣色鉛筆24色(紙盒裝) 忽遠忽近(精裝限量贈品版) 1分鐘隨手畫出北歐風:1000個讓插畫家也驚呆的超簡單小塗鴉! 超可愛圖文隨手畫10000例大全:萌翻你的手帳&生活無極限 漫畫圖解英語通:時態・假設語氣用法超速成!(400萬冊暢銷名師的大熱賣英語學習書) ESTEE LAUDER雅詩蘭黛 特潤超導修護露(50ml)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Yan Lun Zi You Yu Ming Yu Quan Zhi Zhe Chong : Li Lun Yu Shi...]~推薦!

作者:俞百羽
出版社: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ISBN:9789862557112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公法-憲法
規格:平裝/19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法政類>法律>總論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俞百羽


  現職
  蔚理法律事務所律師

  學歷
  台大法學碩士

  經歷
  星能電力公司董事長特助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言論自由」這個詞彙,在台灣已被廣泛濫用!「言論自由」是憲法位階的權利,代表舉證責任的減輕,此乃為促進動態民主,不得不然的選擇,然非任何言論皆具憲法保障的價值。言論自由與名譽權間這條線,應要有清楚分際,此即本書論述主軸。

  釋字第509號對言論自由之保障有其貢獻,然對言論自由及名譽權間之劃界卻有未盡其功之憾,本書嘗試對相關爭點進行釐清:

  1.「真正惡意原則」與「合理查證原則」,何者於我國法制上始為正解?
  2. 民、刑事「實體法」與「訴訟法」之基本結構不同,在實務操作上如何能達到追求言論自由且兼顧名譽權保障之目的?
  3. 本書嘗試對言論自由及名譽權勾勒出清楚之界線,並對相關案件擬定類型化之操作方式。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呂榮海
推薦序/胡大民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暨問題提出/4
一、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調和方法/4
二、民事事件上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調和問題/8
三、釋字第509號釋示之適用應否更為類型化區分?/14
第三節 研究範圍暨研究方法/15
第四節 文獻回顧/16
第五節 本文架構/17

第二章 釋字第509號解釋之解構
第一節 基本權衝突問題/20
一、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基本權衝突/20
二、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位階問題/22
三、刑事誹謗罪之新詮釋──限縮與重劃刑法誹謗罪之適用範圍/25
第二節 訴訟制度面上之問題/28
一、誹謗罪特殊舉證責任與無罪推定原則之調和/28
二、職權進行主義至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之推移/29
第三節 法條結構面之問題/31
一、真實抗辯條款之定性未明──由客觀基準偏移到主觀基準/31
二、「確信真實原則」之定性為何?/37
第四節 將言論區分為「事實」與「意見」是否妥適?/40

第三章 民事訴訟上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調和問題
第一節 概 說/49
第二節 現行實務見解之分析/51
一、釋字第509號作成前之情況/52
二、釋字第509號作成後之發展/67
第三節 民、刑事法律之基本結構差異分析/77
一、實體法上之不同/78
二、訴訟法上之不同/84

第四章 言論自由與名譽權調和方式之類型化區分
第一節 我國實務見解/95
一、釋字第509號解釋/95
二、釋字第656號林子儀大法官意見書中之類型化區分/98
第二節 比較法上之類型化區分/103
一、概 說/103
二、公眾人物之公共事項──真正惡意原則與雷諾茲特權/108
三、一般私人之公共事項──過失責任/120
四、一般私人之私人事項──無過失責任/124
五、公眾人物之私人事項──採真正惡意原則之疑慮/130
第三節 被告身分是否應予區別/139
第四節 我國學說上之類型區分/142

第五章 結論
一、「公眾人物」原告涉及之「公共事項」/151
二、「一般私人」原告涉及之「公共事項」/154
三、「一般私人」原告涉及「私人事項」/156
四、「公眾人物」原告涉及「私人事項」/158
參考文獻/165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律師執業凡三十餘載,深有所感,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邇來讀書,發現北宋文豪蘇東坡也曾為文論法:「夫人勝法則法為器;法勝人則人為備位,人與法並行而不相勝,則天下安」(《應制舉上兩制書》),講得真好!點出了人與法間的微妙互動關係;蘇東坡又進一步舉例:「昔者漢唐之弊,患法不明,而用之不密,使吏得以空虛無據之法而繩天下,故小人以無法為姦。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所欲排者,有小不知法,而可指以為瑕。所欲與者,雖有所乖戾,而可借法以為解。故小人以法為姦」(《策別課百官三》),顯見其更深刻之體悟,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有賴於人的執行,同樣地,執行,也會反過來影響法律,法與人,其實是密不可分的一體兩面關係,是以「人與法並行而不相勝,則天下安」,自有其道理。對的法律固然重要,對的人亦屬難能。

  俞律師百羽君,隨我任事多年,但覺其人多思善疑、正直敢言,今欣聞其著作《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出版,觀之結構分明、論證嚴謹,吾心甚慰。
  
  本書清晰地揭示了問題意識:希能重新建構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站在理論的基礎上並兼顧實務之運作,以調和言論自由與名譽保護兩項基本價值。百羽才思敏捷卻思慮縝密,尤以本書所涉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問題,學界討論已久,要推陳出新不易,且此乃一橫跨憲法、刑事法與民事法等法領域之問題,要處理頗有難度,然其面對此一嚴肅艱澀之挑戰,卻能深入淺出,以淺顯易懂之文字與圖表,表述闡明艱深之學術問題,顯示出其治學之勤勉。

  釋字第509號乃是實務上對於言論自由一個極重要之解釋,然百羽卻於本書第二章「釋字第509號解釋之解構」,將該號解釋抽絲剝繭,指出其美中不足之處,並以整合實體法及訴訟法之觀點予以解析,企圖心很大,但亦證明其有相當之駕馭實力。

  於本書第三章「民事訴訟上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調和問題」,其提出並解析數則本土案例,並挑戰實務行之多年之見解,諸如:「名譽有無受損害,應以社會上對其評價是否貶損為斷」,而提出上開見解之盲點所在,即無法處理當「社會評價」高過「事實真相」之時的問題,「社會評價說」實際操作下來會比「真實抗辯原則」還要嚴格,蓋商業社會中沽名釣譽者眾,「真實抗辯原則」只要行為人能證明其言論符合事實即可免責,但在實務的「社會評價說」操作之下,縱然行為人言論符合事實,但卻可能造成沽名釣譽之原告的社會評價貶損,最後形成行為人仍須負賠償之責的不盡合理情況。由此可見筆者之觀察敏銳、洞見犀利,並能融入社會現況,其文中亦不時可見憂心社會現象之文人胸懷。

  在本書第四章「言論自由與名譽權調和方式之類型化區分」,百羽不但比較了美國法上之案例,並且同時提出英國之「雷諾茲特權」與澳洲之「朗伊特權」,甚至是歐洲人權法院之案件,而與本國實務見解相互參照,作廣泛而深入之探討,在以我國法制為基礎下提出實際上可行之修正見解,洵屬難得!

  在第五章之「結論」中,百羽總和前述各章內容一氣呵成,將所涉議題分作民刑事共八個面向一次簡要敘明,自成一家之言!綜觀本書內容,其由本土性出發而兼具創造性及統合性,應已為本議題之研究作出貢獻,頗值一觀。


法學博士
呂榮海
2015年9月於台灣鵝湖書院

 推薦序

  吾友俞百羽律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法學素養深厚不在話下。其最近準備將其著作《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付梓,並邀本人作序。既被賦予此一殊榮,敝人即花了甚長時間,將百羽兄投入數年心血所完成之嘔心瀝血大作,仔細研讀完畢,深覺架構完整、內容豐富,蒐羅了許多相關的國內外判決,並取其精華,加以深入之剖析,對相關學者之見解亦能夠綜整、比較,進而提出自身的意見,甚至自繪比較圖、象限圖圖表,加以闡釋說明,確已達到徹底融會貫通的境界。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百羽在第五章結論部分,自行繪表分門別類、明確地表達其對此議題之獨獲創見,誠然勇氣可嘉。法律係社會科學,難免有仁智之見,但其毫不閃躲的表達意見後,正可提供其他法律學者作為進一步論辯之基礎。單就此而言,俟本文正式付印出書後,百羽對社會大眾所關心之問題,例如釋字第509號解釋本身、該號解釋與刑法條文間之關係、言論自由與名譽權如何取得平衡、刑事與民事程序如何區隔、公眾人物與一般私人是否該適用同一標準、國外法院判決之原則如何適用於國內……,其已作出了具體之貢獻,該書日後必將為國內眾多習法者所引述、討論,敝人深感敬佩。

  誠如百羽在文中所述,按我國刑法之誹謗罪原採所謂「真實抗辯原則」,即行為人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須能證明其言論內容為真實,始得豁免刑責。然前揭釋字第509號解釋將「真實抗辯原則」放寬,使被告僅需證明自己「有相當理由確信其所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為真實」,縱使其後查證所言確非真實,亦得免於同條第1項之「誹謗罪」刑責。是前揭釋字第509號解釋乃以從、解釋「真實抗辯原則」,縮小刑法第310條第1項「誹謗罪」的適用範圍為方法,嘗試兼顧憲法對於「誹謗言論」與「名譽權」的保護。前述所引,即為本文討論之基礎所在。

  其後百羽討論到美國案例法上所謂之「真正惡意原則」(actual malice)「真實抗辯原則」、「雷諾茲特權」(Reynolds Privilege),再討論到釋字第509號解釋是否適用於民事侵權行為,當然不免涉及不同之學說。再加上民、刑事訴訟法上舉證責任本有不同,「指涉對象」、「指涉內容」又有不同之處理標準,均使本文之法理分析所涉龐雜,駕馭不易,但百羽卻能夠清楚剖析,自成一家之言,足可見其法律學養之深厚。

  當然本文也不免觸及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基本權衝突、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位階等高層次問題,本文並就釋字第509號解釋理由書詳加剖析闡述,並旁徵博引摘述了諸多國內外相關判決,百羽對判決內容且均提出了其專業的看法。當然,看法妥適與否,不免有仁智之見,但起碼可作為後續討論之基礎。吾等均知,釋字第509號之解釋客體是針對刑法規定作出,其意旨是否能夠貫徹在民事名譽侵權訴訟中?「合理查證原則」是應該類推釋字第509號之意旨於民事訴訟中作為阻卻違法事由?抑或是作為判斷過失責任成立與否之輔助判準?而這區分兩者間差別之實益何在?百羽就此等問題提出了大哉問,並就民事訴訟之誹謗案件提出質疑,原告是否要就誹謗性言論之「消極事實」負舉證責任?尤其,在我國侵權行為採「過失責任」的架構下,是否宜基於憲法價值考量,針對侵權行為的過失責任架構進行有限度的合憲性調控?似值得有識之士進一步之剖析與釐清。

  綜上所述,仔細拜讀百羽之大作後,我有數點感想,謹供各界先進參考:

  第一,本文中蒐集了許多美國、澳洲、歐盟之相關判決,百羽就案件事實、法院判決、判決理由逐一詳細剖析,再提出自身之意見,頗具參考價值,更讓我想起當年在美國撰寫案件摘要(brief)之辛苦過程。

  第二,百羽在當學生時,一定是很會做筆記,他在本文中特別喜歡繪圖和製表,讓爭點所在,綱舉目張,一目瞭然,讓所有閱讀者都能夠輕易聚焦、掌握重點,連我這個對於此領域頗為陌生之門外漢都能夠有了粗淺的理解,本文確已達到法律知識宣導、傳播、討論之神聖目的。

  第三,從本文論述過程中,可清楚得知,言論自由與名譽權如何取得平衡(依本人淺見,此名詞似較折衝為佳,更符合原意),又涉及民刑事法律本質上之差異,以及「公眾人物」、「一般私人」身分上之不同,牽扯複雜,因此之故在大法官、學者丶法院判決間都有仁智不同之見解。百羽在本文中所表達之個人意見亦非絕對真理,亟盼有興趣之學術界、實務界飽學之士,能夠競相參與討論、提供意見,讓法律界能逐漸形成共識,導引出更明確、可資遵循之一致性處理原則,以免因判決結果不一,難以預測,導致社會大眾「恐龍」之譏。

  最後,百羽所選擇研究之題目,恰好是近幾年來社會大眾非常關心矚目的問題,因誹謗所引發之民刑事訴訟案件繁多,例如「三億男」案、「特殊性關係」案、「假學歷」案……,此時確須儘速建立一致性、可預測、公平合理之處理原則,以維護司法獨立、超然、公正、客觀之形象。本文順利付梓後,雖不必然會洛陽紙貴,但一定會引發法律界之高度關注。再加上,百羽現係執業律師,未來在代理處理諸多誹謗訴訟案件時,自然能夠將理論與實務充分結合。所學能夠化為所用,並對法律界做出實際貢獻,誠然是世間一大樂事也!
 

星能電力公司董事長、法學博士
胡大民
2015年9月

 自序

  北美十三州在兩百多年前要脫離英國殖民而獨立之倡議,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危險的言論,但正因這種危險的言論,造就了後來美利堅合眾國的創立,言論自由之於政治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在受到同樣歷史背景的影響下,若無武裝的民兵又怎能與英軍作戰而獲得最後獨立的成果?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從而賦予人民武裝的權利,但也因此造成當前美國嚴重槍枝氾濫的問題,足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事物由不同角度觀察,體會自有不同,這也是法學辯證過程之興味所在。

  大法官作出釋字第509號解釋,誠然為我國法制上言論自由保障之里程碑,惟對於言論自由與名譽權間界線之劃分,仍似有未竟其功之憾。該號解釋之原因案件皆涉及「公眾人物」,而大法官在作出該號解釋時行諸抽象文字,並未特就言論所侵害之對象係公眾人物或一般人作出區隔,導致部分實務見解於被害者係一般人之案件時,亦採酌該號解釋意旨,以致於被害者敗訴而致應有權益受損。

  於現今網路時代,資訊不似過去言論閉塞時代,實際上已不虞匱乏,反而是過多之虛假資訊參雜其中,資訊非患寡而患不實,致使大部分忙碌之現代人怠於求證下而信之,又急於在通訊軟體上分享,往往造成以訛傳訛,網路之資訊流通反使被害者損傷無限擴大。

  揆諸言論自由保障之目的,毋寧在於廣開言路,使公眾人物及公共事務得以為一般國民所檢視,間接促進動態之民主;在這個目的之下,資訊之流通閥得以被適度的放寬,而使之投入公眾論壇而使真理越辨越明。

  但討論一般私人的事務卻無法達成上開目的,相反的,在這資訊極度流通的時代,虛假未辨的資訊更會造成被害人名譽受損,因為該等事務並不會引起社會大眾對於與公眾事務討論同等之重視,也沒有所謂真理越辨越明的傾向,反而是一般人入耳後會對被害者產生難以抹滅的刻板印象,而被害者若為一般人,亦無類似公眾人物般的忍受義務與澄清能力,此時若言者未經查證,卻讓該等言論流入言論市場,造成被害者名譽受損,不似言論針對公眾人物時尚有言論自由保障,於此應優先保障被害者之名譽權。

  易言之,「言論自由」這個詞彙,在台灣已經被廣泛的濫用了,我們必須先搞清楚一點,「言論自由」是憲法位階的權利,受到言論自由保障,代表的是舉證責任的減輕,這是為了廣開言路,促進動態民主目的下不得不然的選擇,所以不是什麼言論動不動都可以扯到言論自由來護航,而忽視民法名譽權、刑法誹謗罪之規定。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釐清,對什麼人做什麼指控的時候,你有言論自由,對什麼人做什麼指控的時候,你是侵害了他的名譽權。這條線應該要有個清楚的分際,這也是寫作本書的初衷。

  言論自由應緊扣「政治性」這個要素,缺乏「政治性」的人物,縱然是影視紅星,在法律上亦不應認為其屬於公眾人物,討論某某明星的私生活對於促進動態民主有何助益?

  同樣的,言論自由中所謂「公共事務」亦應釐清,關涉到政治性的程度與「公共事務」有相互影響關係,譬如重大公共工程的採購案,花了幾百億的稅金,這時候指控當中有誰收回扣,更可促使一般民眾注意,加強各界對政府的監督,引進多元意見,使民間意見與政府意見匯流,促進對話性的動態民主,這才有動用憲法階層的言論自由保障的價值;然若是一個社區管委會的公設工程,指控某管委會委員收受回扣,卻無限上綱說因為這是公共事務,享有言論自由,名譽權應退讓云云,無端減輕言者之舉證責任,顯然模糊了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界線。

  事實上,指控某社區管委會的委員收受廠商回扣,與指控某政務官收受廠商回扣,其審視標準應否一致?本書主張,言論自由目的在於促進動態民主,導致名譽權之壓縮也是不得已之結果,因為我們在討論的是政治議題,舉證責任應從寬,始能廣開言路,傾聽到多元意見;然而管委會委員有無收受回扣與政治議題何干?有促進社會公益辯論之效果?抑或僅屬管委會「議會自律」的「內控」問題?此類型的「公共事務」顯與政治性並無關涉,具有動用到憲法階層的言論自由保障的價值嗎?本書認為,顯然沒有!所以必須要回歸適用民法名譽權及刑法誹謗罪之規定。

  以「收回扣」為例,對於他人名譽的傷害具有不可逆性,易言之,把人抹黑容易,抹黑之後再洗白則難矣!對一般人而言更是如此,因為一般人不似公眾人物立於權力場域、有接近媒體的機會去澄清,一旦被抹黑,洗白就更難,所以對於一般人的誹謗,通常不適用言論自由,不應該減輕誹謗者的舉證責任,而應著重名譽權之保障。至於其他特殊情況,如公眾人物的隱私領域,及一般人亦有可能涉及公共事務等,詳見本書內文。

  本書主張言論對象及言論內容應予區分,而各有言論自由及名譽權之考量,就此不可不辨。觀察現今部分實務見解,對於「公眾人物」及「可受公評之事」的認定標準浮動,造成言論自由及名譽權間之界線分辨不清,以致淘空了被害者名譽權之保障,實為遺憾!故本書期能在此資訊流竄之時代,為此議題略盡棉薄之力。
 

俞百羽
2016年4月19日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ISBN:9789862557112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公法-憲法
規格:平裝/19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法政類>法律>總論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ISBN:9789862557112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公法-憲法
規格:平裝/19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法政類>法律>總論

►GO►最新優惠► [書籍]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折衝:理論與實務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30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刑事法實務熱點問題剖析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略亞洲:區域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Zhan Lve Ya Zhou : Qu Yu An Quan De Guo Qu 、 Xian Zai Yu...]~推薦!

作者:Thomas Mahnken,Dan Blumenthal/主編
譯者:高一中
出版社:國防部政務辦公室史政編譯處
出版日期:2016/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ISBN:9789860504095
叢書系列:國家大事紀
規格:精裝/375頁/15.5x21.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國際/國防/外交>國防軍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戰略亞洲:區域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本書是美海軍戰院研討會論文集,內容聚焦於區域安全。亞洲正崛起成為國際體系的重心,而美國未來挑戰也可能來自亞太區域。鑒於亞洲的戰略重要性與日俱增,因此要了解亞洲,就必須探討地理、政經、歷史及文化等相關面相。

►GO►最新優惠► [書籍]戰略亞洲:區域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ISBN:9789860504095
叢書系列:國家大事紀
規格:精裝/375頁/15.5x21.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國際/國防/外交>國防軍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戰略亞洲:區域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戰略亞洲:區域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ISBN:9789860504095
叢書系列:國家大事紀
規格:精裝/375頁/15.5x21.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國際/國防/外交>國防軍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戰略亞洲:區域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31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九份二山的歷史痕跡與自然演變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變應萬變(Die Veränderungs-Form:Aus Problemen Chancen machen)~推薦!

作者:伊里亞・葛雷奎茲
原文作者:Ilja Grzeskowitz
譯者:林欣蓓
出版社:稻田
出版日期:2016/11/1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ISBN:9789865949747
叢書系列:大眾知識叢刊
規格:平裝/400頁/14.6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伊里亞・葛雷奎茲(Ilja Grzeskowitz)


  企業家,演說家,商學院畢業,擅長在變化及發展中把握機遇,著有《態度:透過正確的行動獲致成功》(Attitüde: Erfolg durch die richtige innere Haltung)等書。

  他的信條:只有人改變,公司才會改變。十多年的管理經驗中他不斷探索內在態度的力量,利用成功的心理策略和變化帶來的機遇。這位前高級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在任何行業都是用的簡單原則:審慎評估,結合現狀,強大的執行力,將問題轉化成機遇。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當普羅大眾都喊著『嘿』的時候,您就得要有勇氣想著『哈』。」

  注意!想安於現狀當溫水青蛙,或寧可成天埋怨、懷著受害者心理的讀者,這本書可能不適合你!

  世界正在加速前進,劇烈的變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未來是充滿危機、還是轉機,全在一念之間,誰能在這場變化之中作出最好的準備,誰就能成為贏家。

  作者伊里亞以自身的經驗和實例告訴我們,唯有改變,才能帶來機會;唯有跨出舒適圈,才能應對種種而來的變化。他提出一套公式,透過選擇(Wählen)、意願(Wollen)、勇氣(Wagen)、反覆(Wiederholen)四個步驟,可以讓「改變」變得簡單,將問題轉化成機遇、願望和夢想,成為成功道路上的基石。

  成功的變革取決我們的態度,而行動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這本書獻給身為夢想實踐者、遠景規劃者、冒險家、創意家的你,以及所有企圖改變的企業家、領導人、職員和不甘於平庸的人。

  「要是您不打算對現在的生活做出任何改變的話,那麼您未來依舊會凝視著這張和從前一模一樣的面孔。」

各界好評

  本書絕對可稱得上一部相當實用導向之作,內容涵蓋了許多祕訣與小撇步,讓每位讀者都能夠全然應用於自身的生活之中。「未來最重要的貨幣,會是絕佳且具獨創性的點子」是本書其中一個核心要旨,而該如何把這個點子化為現實的箇中要領——作者會在書裡詳加敘述。人生就是一場遊戲,而您是遊戲的玩家,每天都該制定屬於自己的遊戲規則,否則就會有其他人代勞。──Amazon書評

  伊里亞•葛雷奎茲是個說故事的高手,一位真正的說書人。其中所有敘述與描摹,都是出自於他的親身體驗,也就是本書之所以能直搗人心的關鍵。他從開始便一路精彩鋪陳,一步步帶出改變公式的那四個步驟:選擇-意願-勇氣-反覆。用字絕妙,敘事簡潔的各種小故事,再加以一目了然的書寫邏輯,這就是本書傑出之處。──B2B電台書評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言 規則已然改變

第一章 讓改變變得更簡單
您無法改變他人
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改變,掌握在您的手中
這世界不存在灰色地帶

第二章 現狀不可能維持
赤裸裸的現實
行動的動力
對勝利的渴求
如果是祖克柏,他會怎麼做?

第三章 現狀不可能維持
蝴蝶效應
問題就是問題
自由是新的安全感
最後的百分之一

第四章 負責任的勇氣
困乏還是充裕?
未來屬於批判性思考的人
擺脫受害者心理
跳脫是全力為理所當然的思維

第五章 開發全部的潛能
不要再妄自菲博
成為獨一無二,但絕非叛逆的人
經典老爺車效應
改變的四個步驟

第六章 改變的第一個步驟:選擇
不是漢莎航空的問題
提高您的標準
即時做出選擇
沒有什麼是偶然

第七章 改變的第二個步驟:意願
沒有所謂的祕密
往下跳,或是現在放棄
終於不必再「必須做什麼事」
牛仔之路

第八章 改變的第三個步驟:勇氣
第四十件上衣,也只有口袋而已
「不錯」是「更好」的敵人
計程車上的眼淚
老鷹的自由

第九章 改變的第四個步驟:反覆
第一次總是不如預期,第二次就在預料之中
小兵立大功
請把起司蛋糕吃掉吧
改變公式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第十章 唯一不變的即是變
請期待出乎意料之事
革命萬歲
改變的世代
改變的陰陽兩極

後 記 重要的是
致 謝
關於作者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序言

  無論這本書是如何因緣際會來到您手中,或許是您正為了某個艱困挑戰而買,或許某個朋友將它送給了您(可能單純是因為他希望您有一本,或者是他想為您指點一下迷津),我們都會透過瀏覽整體或是檢視細節,一起從各個角度認識改變的本質。容我在此向您介紹我推演出來的改變公式,這個公式由每個簡單達成改變的必要步驟所組成,跟著這步伐走,您的人生也能抵達這樣的目標。我會給您許多答案,但我也相對有些要求,希望您在這段課程當中也能提出一些問題。畢竟,改變最主要就是奠基於特定的思維模式之上,一旦具備這樣的思考方式,您便能夠自信迎接未來的挑戰。

  不管您現在身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正在與什麼樣的問題搏鬥,或是正往什麼樣的目標前進,請您將這本書帶給您的動力當作是我給您的見面禮。我想要讓您產生改變的動機,並將實用的工具交付到您的手上,這樣一來您便能夠即刻上手。

  最重要的是,我想讓您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勇氣,然後對您呼籲:「您當然可以從小事情開始做起,不過千萬記得,要有勇氣作大夢!」大部分的改變其實根本沒有您想像中的難,只要您在心中自問:「如果這樣的話呢……?」接著必然能夠跟著這個思維繼續演繹想法,通往快樂、成功以及圓滿的大門,便隨之敞開。

  不過為了避免您稍後讀到怒髮衝冠,在這裡想請您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我會直指您犯的過錯,偶爾還會揭揭瘡疤,直言不諱。溫柔的言語就像是教堂裡的禱告聲一樣,這些聽起來冠冕堂皇的措辭,可能會讓您感覺相當良好,不過卻無法協助您達成目的。然而這才是我的目標,我想要讓您能夠自信的面對生命的挑戰,最終完成您夢想中的成就。

  為了讓您能把本書價值發揮到最大,在這裡我想交給您幾個建議,好讓您帶著上路。幾個禮拜前的一次演講後,有個參加者走過來,對我的表現甚為讚賞:「伊里亞,說得太好了,我百分之百贊同您的看法。」不過獲得這樣的回應並非我的本意,無論作為一名講者還是本書作者皆然。要是我與您的想法全無二致,那麼您根本就不需要我了。

  再次重申,您完全有權維持您原本的樣子。我想做的,無非是透過我的隻字片語激勵您,批判式的檢視您的想法,從而逐漸拓展您的視野,並且將舒適圈的範圍向外延展。因為唯有創新的想法以及行事準則,能夠達成最後的改變,並且帶來自我的成長。如有必要,我也會提出幾個批判性的問題,或是將殘酷的現實呈現在您面前。沒錯,無論您願不願意,我可能都會讓您看見自己所犯的錯誤,原因無非是我在過去幾年之中汲取的教訓:若真能夠無痛做出改變,那麼這個變化也不會長久。但假使您覺得底線被踩到了,覺得憤慨,請別忘記,有很大的可能是您正處於人生的重大轉捩點。

  正如偉大的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所言:「我們生命中最需要的,是有個人能逼迫我們去完成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我十分樂意成為您生命中的這個人,只是我並不會強迫您做任何事。我所有的想法、意見還有其中所蘊含的動力,都只是陳列在那裡,任君取用。我最大的願望是能夠帶著您好好想想,反思,還有最重要的,使您開始採取行動。倘若這些願望到最後全都實現了,那我就知道,這可稱作是本好書。

  您可能跟我有一樣的經驗,從國小、國中、高中一直到大學,我們從來都只是被教導該學些「什麼」,該把哪段課文倒背如流,或是該怎樣才能科科拿高分。書一路讀上來,就這樣填鴨式的將知識塞進腦袋瓜裡,一而再再而三,不斷重複這樣的輪迴,一直到這些知識終於固著在腦海裡。然而對於「如何」思考、「如何」學以致用、「如何」把事件放進脈絡裡批判性的檢驗,這些全都在教育體系之中被大大的忽視了,我也想藉著這本書改變這樣的現況。

  在閱畢一個段落時,您可先別急著同意我的論點,因為我所想所寫的,並不代表您也一定得依樣畫葫蘆,但是與此同時,您也別全盤否定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請您試試這個做法,告訴自己:「在某件事的立場上我十分篤定,但這個伊里亞現在卻堅信另一個立場,因為我認為他是個挺酷,也算有能力的傢伙,就讓我先不持任何偏見,來批判式的檢驗一番他的說法。」如果您照做,您會非常訝異於採取這樣的態度,對您的成功帶來多巨大的影響。

  我會將事實呈現在您面前,包括各種實際案例和一些真實故事。閱讀的過程中,您的理性思維以及您下意識的情緒波動都同時會運作。您可能常常讀到一個段落的時候,覺得其中有些什麼刺激了您去思考,或是為了其中某些句子感到大大振奮。請您務必要在這種時刻,用紙筆記下您的所思所想(您當然也可以用像Evernote 這類電腦程式做記錄)。相信我,就算您當初有全然不同的想法,靈光乍現,若不把握,絕對是稍縱即逝,而消失的靈感是不會再那麼快回來的。

  請您不要只閱讀這本書,而是使用它,把您喜歡的部分標記下來,利用書的留白之處做做筆記,或是把您的心得感想寫在邁向成功的筆記本裡。如此一來,這些資訊、想法還有整套思維,就能夠加倍有價值,您也會在未來的時日當中從中獲益。

  我想要先在這邊送上一份小禮給您。我將許多錦囊妙計、資訊和資源都整理在網路上,這個網站是作為閱讀外的補充之用,用以加深加廣您在閱讀本書所需的知識,並持續提供動力。網址如下:www.grzeskowitz.de/bonusmaterialveraenderungsformel

  我很高興,現在我們能夠一起開始這趟旅程,在這裡我想邀請您和我一起打開這一扇扇嶄新的門,揭開改變之路的神祕面紗,共同尋找讓改變更為簡單的鑰匙。未來正等著您,您能夠自由選擇要走哪一條路,要將什麼拋諸腦後,又要打開前方哪幾扇門。

  選擇就掌握在您手中,無論您想去紐約也好,想穿著破損牛仔褲走在舊金山的街頭也好;您想絞盡腦汁思考解決之道也好,或者您認為,坐著想不如起而行也好,都請您做出聰明的選擇。


在此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您的伊里亞.葛雷奎茲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ISBN:9789865949747
叢書系列:大眾知識叢刊
規格:平裝/400頁/14.6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ISBN:9789865949747
叢書系列:大眾知識叢刊
規格:平裝/400頁/14.6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GO►最新優惠► [書籍]變變應萬變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602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我的人生在哪裡?:和22位法國心理醫師談心 看臉色,抓住人心、大受歡迎的身體語言觀察術 小企鵝搭火車 在世界的盡頭說:我願意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漆的化身:汪天亮漆畫個展[Da Qi De Hua Shen : Wang Tian Liang Qi Hua Ge Zhan]~推薦!

作者: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社:國立歷史博物館
出版日期:2016/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000元

ISBN:9789860502985
叢書系列:走訪博物館
規格:平裝/175頁/21x29.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欣賞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博物館>文化藝術

 ►GO►最新優惠► [書籍]大漆的化身:汪天亮漆畫個展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汪天亮祖籍上海,1950年出生於浙江溫州,五歲左右遷回上海,七歲後移居福建,此後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皆在福建扎根。曾任福州工藝美術學校校長25年,獲獎及個展無數。汪天亮的大漆繪畫,乃是水墨畫的延伸與發展,水墨畫的風格轉換為簡約之漆韻,二者欲表達的美學觀念合而為一。在他的漆畫中,能看見古今中外多種元素的運用融合,取材多元,既立基於漢字線條、形象及技巧,又汲取西方抽象表現,賦予創作新詮釋和新生命。本展精選汪天亮先生新作50餘件首度展出,別有一番承先啟後之意味。本館希望藉由這項展覽,邀請創作先進共襄盛舉,並同時引領漆畫愛好者進入抽象的創作世界。

►GO►最新優惠► [書籍]大漆的化身:汪天亮漆畫個展


ISBN:9789860502985
叢書系列:走訪博物館
規格:平裝/175頁/21x29.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欣賞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博物館>文化藝術

►GO►最新優惠► [書籍]大漆的化身:汪天亮漆畫個展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大漆的化身:汪天亮漆畫個展

ISBN:9789860502985
叢書系列:走訪博物館
規格:平裝/175頁/21x29.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欣賞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政府出版品>博物館>文化藝術

►GO►最新優惠► [書籍]大漆的化身:汪天亮漆畫個展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96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算病II:算體質,知病根,健康不求人(附算體質APP) 藝術的孤獨:給居住在孤寂城市中的你,和偶爾寂寞、獨特的所在,以及想要得到慰藉的心情。 第三餐盤 星空吟遊 川普這種生物:被世界討厭的勇氣(全)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