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博客來BOOKS - 2017國際書展 (一年一度「折扣最大、品項最多」線上書展。包含中文、外文、簡體、雜誌、MOOK、CD/DVD,史上最強,6萬種參展商品3折起!滿999再現折100元!)

目前分類:自然科普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You Shui Ting Dao Zuo Tou Jing Zai Chang Ge]~推薦!

作者:張文亮
繪者:蔡兆倫
出版社:字畝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ISBN:9789869369336
叢書系列:Learning
規格:平裝/176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生態/動物行為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張文亮

 
  對妻子癡情的男人。
  妻子對他好,他就如春蟬鳴叫。
  妻子讚賞他,他就如夏蟬潺潺。
  妻子愛當他的聽眾,他就如秋蟬綿綿。
  妻子若不太高興,他就噤若寒蟬。
  妻子管家,他管妻子管不到的海洋。
  三十多年的婚姻,像是場好夢,
  他稱自己是「夢蟬老師」。
  至今,仍愛寫文章,與妻子分享。
 
  臺灣大學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
 
  著有:《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文經社)、《草上飛科學世界探險:誰能在馬桶邊拉小提琴?》(國語日報)、《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校園書房)等書。

繪者簡介

蔡兆倫


  生於台灣,曾經從事卡通動畫師、美術編輯等工作。目前為插畫作家,繪製漫畫、兒童插圖、童書繪本多年。

  個人創作兩本圖畫書:《我睡不著》(國語日報),獲得第四屆國語日報牧笛獎圖畫書首獎。

  《看不見》(小兵出版社),獲得第三十七屆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獎、二○一六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獎Disability、二○一三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最受歡迎的台大通識課教授、三屆金鼎獎得主  張文亮 最新科普好書
河馬教授獻給 喜愛在海邊聽故事的你 最美麗的禮物

  請用心聆聽  海洋的頻率
  自然的嘆息
  座頭鯨,在海洋底下訴說的動人旋律……


  座頭鯨是海洋生物最會唱歌的魚之一。
  只有公的座頭鯨會唱歌;牠的體長可達十三公尺,體重可到四十噸重。
  牠的歌聲柔和又低沉。

  每一隻座頭鯨的歌聲不同,每首唱出的音頻也不同。
  每一隻座頭鯨會唱的數目不同,每首歌的節奏也不同。
  原來,除了人類、雀鳥、蟋蟀,在海底的世界,還有愛唱歌的生物!

  臺灣是個海洋國家,但我們從不了解海洋之美。

  海洋給我們豐富的寶藏,讓我們了解大自然的智慧,更要善用海洋帶給我們的資源。海洋無國界,透過本書,希望在每一位讀者的生命裡,刻下對海洋的愛,與進一步瞭解海洋的企求。

  內容包括:全世界第一個海龜守護者、保護潮間帶的科學家、保衛藍鯨的先鋒、螃蟹研究專家、保育海豹第一人等等科學家的動人故事

本書特色

  每篇搭配相關照片、圖片,以增加知識性及閱讀樂趣。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   有聽到座頭鯨在唱歌嗎?  
1. 海龜英雄傳:第一個保育海龜的人
2. 我的一生,在給漁村的孩子一個禮物:第一個保護潮間帶的科學家
3. 阿拉斯加冷風無法凍結的熱情:保護海豹的第一人
4. 以認識海洋螃蟹為一生的職志:分類全世界螃蟹的專家
5. 永遠不想從海洋學校畢業的學生:近代海洋安全魚獲量的提出者
6. 我把愛轉成輕晃海濱蘆葦的微風:第一個潮間帶的戲劇家  
7. 夜,南極十字星座下的航駛:保護藍鯨的先鋒  
8. 有誰想到好吃的河蜆很可怕:第一個發現河蜆警訊的人
9. 有誰,聽過座頭鯨在唱歌?保護座頭鯨的第一人  
後記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有聽到座頭鯨在唱歌嗎?


  科隆(Ray krone, 1922-2000)教授是我「波浪力學」的老師,他長得高瘦,一頭白髮。不曉得是不是皮膚的病變,他的臉比白人的皮膚更白,我們私下都稱他「白臉教授」。他講話很慢,走路的速度也慢。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美國黑貓偵察航空隊(Photo Reconnaissance Squadron)P-38(閃電式轟炸偵察機)的機長,多次進入敵人領空,拍攝照片,曾是飛航英雄。

  百年之後

  他來授課前,才剛經歷一場嚴重的心臟病,只要站著講課稍微久一點,就必須坐到椅子上休息。波浪力學有許多的數學,他又在課程內容加入泥沙在水中的推移,增加課程的難度。開學後,上課的學生一直減少,最後只剩下五至七人。

  事隔二十多年,他上課的內容我大多都忘了,但有一件事難忘。課餘,他開著一輛九人座的車子,載學生到舊金山海灣看海。他開車時不太說話,抵達海邊後,自後車廂拿出一把大鏟子,扛在肩上,戴上帽子,大步走向海灘。他選個地方,坐在岸邊看海。起初我們不明就裡,坐在他身邊,陪他一起看海。幾分鐘後,他站起來,在海灘上鏟了一個洞,而後講解海浪對海沙粗細、排列、方位的影響。然後他問我們:「你們認為一百年後,這裡會怎麼樣?」

  更深的意涵

  科隆是位傑出的海港工程師,他建造不少港口,包括加州舊金山灣的海港。他從來不說他進行的港灣工程帶來多大的經濟好處,只談論港口建造對周遭海灘與河口漂沙的關係。他要我們思考所設計的工程,百年之後,會有什麼影響?

  與他曬了太陽、吹了海風,他請學生們到海邊的餐廳吃好吃的螃蟹與龍蝦料理,可是對我而言,他教導我的,超過那些美味。科隆教授教過我這一班之後不久就退休了。

  溼地的保育

  一九九○年,我回到台灣當大學教授。我常到許多的海邊看浪、看水流、看港灣設計。我並沒有成為港灣工程師,反而逐漸喜歡上潮間帶的生物。我參與不少台灣濱海溼地的保育及調查——台北關渡溼地的設計、新竹香山溼地的保育、宜蘭無尾港溼地的水質淨化、嘉義朴子溪口保護區的調查、台南曾文溪口鹽田的維護與台東夢幻湖溼地的復育等。我請了一些工程師保護海濱溼地,我愈來愈喜歡海洋的生物。

  我出國時,也到幾個著名的海域去看如何設置海洋生物——海豹、鯨魚、與海鳥的保護區,並體會他們對海洋生物的認識。

  海洋生物的學習

  有四本書幫助我學習海洋生物學:1982年,紐約州立大學Jeffrey Levinton教授所著的《海洋生態學》(Marine Ecology, Prentice-Hall Inc.出版);1989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John Day教授、紐約州立大學Charles Hall教授、馬里蘭大學Michael Kemp、與墨西哥大學Alejandro Yáñez-Arancibia 合著的《潮間帶生態學》(Estuarine Ecology, John Wiley & Sons 出版);1993年,加州大學James Nybakken 所著的《海洋生物學》(Marine Biolog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出版);2000年,加拿大貝爾福德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K.Mann所著的《海洋生態學》(Ecology of Coastal Waters, Blackwell Science. 出版)。

  尤其是James Nybakken教授海洋生物研究站的所在地「莫斯蘭汀」(Moss Landing),是加州大學海岸生物護庇中心。我去了數次,參訪該中心對海岸地型的保護,海洋生物的保育,與海鮮教育的呈現。也為台灣近年來以觀光、建旅舍、建港、倒垃圾、與工業生產之名,大肆破壞海岸,感到難過。

  開在海濱的課

  不知道一個大學教授在學校教了十多年的自然科學與溼地生態的課,還能為保護台灣的海岸環境做些什麼?

  我的研究生涯,像是游牧,哪裡有研究經費,就往哪邊靠攏;哪裡有政府的標案,就身上插著旗,手上拿把刀,騎著戰馬,嘶吼著往那邊衝。不是沒有成功過,不是沒有輝煌時,只是過了六十歲,反而羨慕帶著孩子、學生,坐在海邊聽浪聲、看夕陽。潮水流到那裡,我們脫下鞋子,一起大叫,在浪水前端跑。

  木炭行軍

  二○一四年,我放下一些工作與例常的會議,租了一輛四十人座的遊覽車,帶著孩子們和學生們到海邊。我們一起散步、看海、看鳥、看濱海的植物。途中他們問我許多有趣的問題,我能答就答,答不出來的,就成為我的思索。他們常說:「這麼美麗的海邊,怎麼以前都不知道?」我說:「只要你慢慢地走,靜靜地看,你會發現到處都是美。」

  海邊散步,我們經常流了許多汗,又曬得黑黑的,可是孩子們引以為榮,說我們是「木炭隊伍」。我在學生的臉上看到未來的光采;在孩子的眼中看到未來的希望。我想,這是當年科隆老師在我臉上、眼中所看到的吧!海洋無國界,他在一個外國學生的生命裡,刻下對海洋的愛,與對海洋進一步了解的企求。我也告訴孩子,如果試著了解海洋,會發現海洋帶給我們的豐富,絕對超過海鮮。認識海洋是了解大自然的智慧,與善用海洋資源的傳承與使命。

  海洋生態遊覽車上說的故事

  孩子們都叫我「河馬」。「河馬老師,海的裡面有什麼?」孩子問道。孩子裡有各年級的學生,如何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講解呢?我用說故事的方式。但我不想把海洋的故事講得太悲情,在遊覽車上返程時,我講了海葵的故事、海龜的故事、螃蟹的故事、鯨魚的故事等,雖然孩子大多累了,睡了,但是,我可以為一雙未睡孩子的眼,繼續講下去。期待他們勇敢,到大自然冒險,與對大自然有愛。

  這本書是那些故事的文字稿,是為木炭隊伍成員寫的。書裡探討的主題,大都是我在國外參訪海洋生物保育時聽了一些,回國後,我尋找相關書籍與研究報告將其補全。

  我逐漸體會,認識海洋生物是所有與海洋有關工程的第一步,否則無法面對百年之後。

  願孩子們愛海洋,有天在人生的旅程上,也能揚帆出去。期待在你們的夢中,有一天,也可以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ISBN:9789869369336
叢書系列:Learning
規格:平裝/176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生態/動物行為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九章

有誰,聽過座頭鯨在唱歌?全世界保護座頭鯨的第一人  
座頭鯨是海洋裡,最會唱歌的魚之一。
只有公的座頭鯨會唱歌,
牠的體長可達十三公尺,體重可到四十噸重,
但是歌聲很柔和、低沉。
每一隻座頭鯨唱的歌不同,
唱出的音頻也不同,
唱歌的數目也不同。
有的唱五至七首,有的會唱到二十首。
每首歌的節奏、長短也不同,
有些歌,約唱二十分鐘,
有的歌可唱二十二個小時之久。
原來,除了人類、雀鳥、蟋蟀等,海底的世界,
還有愛唱歌的生物。
這使得海水之下不寧靜,而是魚聲喧譁。
可惜,即使座頭鯨是海中的低音歌王,
人類還是不斷除滅這海中的聲樂家。
長期以來,
人類不在乎這音樂家是在唱什麼歌,只在乎牠的肉好不好吃;
人類也不在乎牠的歌聲好不好聽,只在乎牠體內的油夠不夠多。
也許,有個很重要的任務,
我們需要為人類開設
「座頭鯨的音樂教室」。

多賓(William Dawbin, 1921-1998)是自然科學史上研究座頭鯨(hampback whale)歌唱的先鋒。他從一九五一年開始,秉持著驚人的毅力,花費四十年的時間,約記錄一千隻座頭鯨的歌聲。他仔細地傾聽,了解每隻座頭鯨的唱法,以此了解座頭鯨在海洋的遷移、活動、繁殖、覓食等行為。他用此訂定保護座頭鯨的資料,突破長期以來人類無法了解鯨類的瓶頸。

一個島嶼一個兵

多賓是紐西蘭人,生於菲爾丁(Fielding)。他就讀紐西蘭大學醫學系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被國家徵召,派到坎貝爾群島(Campbell)當情報官。他要帶著一把來福槍、一些軍糧與一架無線電報機,在坎貝爾群島中的一座無人島上當守衛,以監督日軍的潛水艇或是德國的戰艦是否出現。他從一九四三年開始守衛無人島,可是直到一九四五年他都沒看到過一艘敵軍的船隻,反倒經常看到成群的座頭鯨在海上活動。他大概是全世界最無聊的守衛,每天面對茫茫無人的大海,只好記錄所看到的座頭鯨數目,並嘗試辨識牠們每一隻的特徵。只是他沒有向軍方報告每天有幾隻座頭鯨游過。

戰後,他回到大學完成學業。一九四六年,他到澳洲就讀雪梨大學醫學研究所,研究人體運動神經學,當時這是很熱門的研究領域。但是,他依然難忘座頭鯨。隔年,他聽說英國皇家南極探測船「發現二號」(Discovery Ⅱ)要徵募人員,調查鯨魚的迴游,他以船醫的身分前往報名。沒想到他這個完全沒有航海經驗的人,憑著熱忱,竟然被錄取了。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ISBN:9789869369336
叢書系列:Learning
規格:平裝/176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生態/動物行為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59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抵達夢土通知我 偵探福爾摩斯:史上最受歡迎的偵探 唐吉軻德:熱血騎士的幻想 RUN一直跑下去:世界超馬王者的跑步之道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物之書(The Biology Book: From the Origin of Life to Epigenetics, 250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Biology)~推薦!

作者:麥可‧傑拉德,葛羅莉亞‧傑拉德
原文作者:Michael C. Gerald,Gloria E. Gerald
譯者:陸維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2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80元

ISBN:9789571368146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
規格:平裝/264頁/16k/19x26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微生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生物之書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麥可‧傑拉德(Michael C. Gerald)


  康乃狄克大學藥學系榮譽教授,曾擔任該學院院長,亦曾任俄亥俄州立大學藥學系教授、藥學院副院長、世界衛生組織顧問、援助慈善組織董事。

  發表上百篇期刊論文並撰寫六本書,包括《藥物之書》(The Drug Book)、《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毒筆》(The Poisonous Pen of Agatha Christie)、《處方用藥完全入門指南》(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Prescription Drugs)。

  他與本書共同作者、妻子葛羅莉亞,居住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史托斯曼斯菲爾德鎮。

譯者簡介

陸維濃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目前為專職譯者,熱愛大自然,以傳遞科普新知為志業。
 

►GO►最新優惠► [書籍]生物之書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史上最強系列第6集《生物之書》
從生命起源到表觀遺傳學
250則趣味故事+詳解歷史+精采圖片
從閱讀中學習生物知識的百科


圖文並茂的豐富百科.博古通今的中外歷史
趣味橫生的常識故事.條理分明的資料寶典

  希望讀者看完《生物之書》後,能夠對周遭世界懷抱感激之情。──麥可‧傑拉德

  在文字出現之前,當人類意識到生物與無生物的差別時,我們的老祖宗已「寫」下生物史第一頁。

  為何動物有利他行為?
  為何心臟會跳動?
  最小微生物和最大哺乳動物有何共通之處?

  以上只是這本美麗圖書幾個發人省思的問題。本書試圖從歷史角度,解釋各種發現或觀念對生物學的重要性,並強調這些發現對研究員及當代思維的影響。請跟隨作者腳步,從西元前40億年追溯到現代,探究生物史上250個重要又有趣的里程碑:

  生命的起源(約西元前40億年)、藻類(約西元前25億年)、植物防禦草食動物(約西元前4億年)、恐龍(約西元前2.3億年)、農業(約西元前1萬年)、珊瑚礁(約西元前8000年)、動物遷徙(約西元前320年)、血球(西元1658年)、麥角中毒症與巫婆(西元1670年)、雷文霍克的顯微世界(西元1674年)、近日節律(西元1729年)、發生論(西元1759年)、神經系統訊息傳遞(西元1791年)、細胞核(西元1831年)、人類消化系統(西元1833年)、光合作用(西元1845年)、肝與葡萄糖代謝(西元1856年)、達爾文的天擇說(西元1859年)……

  《生物之書》橫跨多元主題,有農業、動物遷徙、天擇、先天與後天、病菌說、全球暖化、益生菌、膽固醇代謝和人類基因體計畫;同時介紹關鍵的科學家和具影響力的重要人物,包括亞里斯多德、哈維、達爾文、達文西。全書以易讀、易懂的方式撰寫,並提供新的資訊與洞見給具有科學背景的讀者。

  本書內容條目依年代順序組織,各含一則簡短摘要和至少一幅令人驚豔的全彩圖像。每頁底下的圖說與參照條目,提供更深入的資訊,是生物學知識入門的最佳讀物。

本書特色

  ‧豐富條目:250則生物學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錄。
  ‧編年百科:條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生物發展演變;相關條目隨頁交叉索引,知識脈絡立體化。
  ‧濃縮文字:每篇約700字,快速閱讀、吸收重要生物學觀念和大師理論。
  ‧精美插圖:每項條目均搭配精美全彩圖片,幫助記憶,刺激想像力。
  ‧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圖片精緻、收藏度高,是科普愛好者必備最理想的生物學百科。

►GO►最新優惠► [書籍]生物之書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緒論

條目                                    
約西元前40億年/生命的起源            
約西元前39億年/最後的共祖            
約西元前39億年/原核生物            
約西元前25億年/藻類                
約西元前20億年/真核生物            
約西元前14億年/真菌                
約西元前5.7億年/節肢動物            
約西元前5.3億年/延腦:生命中樞        
約西元前5.3億年/魚                    
約西元前4.5億年/陸生植物            
約西元前4.17億年/泥盆紀                
約西元前4億年/昆蟲                
約西元前4億年/植物防禦草食動物    
約西元前3.6億年/兩棲動物            
約西元前3.5億年/種子的成功            
約西元前3.2億年/爬蟲動物            
約西元前3億年/裸子植物            
約西元前2.3億年/恐龍                
約西元前2億年/哺乳類                
約西元前1.5億年/鳥類                
約西元前1.25億年/種子植物            
約西元前6500萬年/靈長類                
約西元前5500萬年/亞馬遜雨林            
約西元前35萬年/尼安德人            
約西元前20萬年/晚期智人            
約西元前6萬年/藥用植物            
約西元前1.1萬年/小麥:主食            
約西元前1萬年/農業                
約西元前1萬年/動物馴養            
約西元前8000年/珊瑚礁                
約西元前7000年/稻米栽培            
約西元前2600年/木乃伊                
約西元前2350年/動物導航            
約西元前400年/體液學說            
約西元前330年/亞里斯多德《動物誌》
約西元前320年/動物遷徙            
約西元前320年/植物學                
西元77年/普林尼《自然史》    
約西元180年/骨骼系統            
西元1242年/肺循環                
西元1489年/李奧納多的人體解剖圖
西元1521年/聽覺                
西元1543年/維薩里《人體的構造》
西元1611年/菸草                
西元1614年/新陳代謝            
西元1620年/科學方法            
西元1628年/哈維《心血運動論》    
西元1637年/笛卡爾《機械哲學》    
西元1651年/胎盤                
西元1652年/淋巴系統            
西元1658年/血球                
西元1668年/推翻自然發生論        
西元1669年/磷循環                
西元1670年/麥角中毒症與巫婆    
西元1674年/雷文霍克的顯微世界    
西元1677年/精子                
西元1717年/瘴癘致病論            
西元1729年/近日節律            
西元1733年/血壓                
西元1735年/林奈氏物種分類        
約西元1741年/腦脊髓液            
西元1744年/再生                
西元1759年/發生論                
西元1760年/人工選殖(選拔育種)
西元1786年/動物電                
西元1789年/氣體交換            
西元1791年/神經系統訊息傳遞    
西元1796年/古生物學            
西元1798年/人口成長與食物供給    
西元1809年/拉馬克的遺傳學說    
西元1828年/胚層說                
西元1831年/細胞核                
西元1831年/達爾文及小獵犬號航海記
西元1832年/《解剖法》
西元1833年/人類消化系統        
西元1836年/化石紀錄與演化        
西元1837年/氮循環與植物化學    
西元1838年/細胞學說            
西元1840年/植物營養            
西元1842年/尿液的形成            
西元1842年/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
西元1843年/毒液                
西元1843年/同源和同功            
西元1845年/光合作用            
西元1848年/旋光異構物            
西元1849年/睾固酮                
西元1850年/三色色覺            
西元1854年/體內恆定            
西元1856年/肝與葡萄糖代謝        
西元1857年/微生物發酵            
西元1859年/達爾文的天擇說        
西元1859年/生態交互作用        
西元1859年/入侵種                
西元1861年/大腦功能定位        
西元1862年/生物擬態            
西元1866年/孟德爾遺傳學        
西元1866年/胚胎重演律            
西元1866年/血紅素和血青素        
西元1869年/去氧核糖核酸(DNA)
西元1871年/性擇                
西元1873年/共演化                
西元1874年/先天與後天            
西元1875年/生物圈                
西元1876年/減數分裂            
西元1876年/生物地理學            
西元1877年/海洋生物學            
西元1878年/酵素                
西元1880年/向光性                
西元1882年/有絲分裂            
約西元1882年/溫度接收            
西元1882年/先天性免疫            
西元1883年/遺傳生殖質說        
西元1883年/優生學                
西元1884年/格蘭氏染色法        
西元 1885年/負回饋                
西元1890年/病菌說                
西元1890年/動物體色            
西元1891年/神經元學說            
西元1892年/內毒素                
西元1896年/全球暖化            
西元1897年/後天性免疫            
西元1897年/聯想學習            
西元1897年/艾爾利希的側鎖說    
西元1898年/瘧原蟲                
西元1898年/病毒                
西元1899年/生態演替            
西元1899年/動物運動            
西元1900年/重新發現遺傳學        
西元1900年/卵巢及雌性生殖        
西元1901年/血型                
西元1902年/組織培養            
西元1902年/人類發現的第一種荷爾蒙:胰泌素
西元1904年/樹輪年代學            
西元1905年/血液凝結            
西元1907年/放射定年法            
西元1907年/益生菌                
西元1907年/心臟為什麼會跳動?    
西元1908年/哈溫平衡            
西元1910年/染色體上的基因        
西元1911年/致癌病毒            
西元1912年/大陸漂移            
西元1912年/維生素與腳氣病        
西元1912年/甲狀腺與變態        
西元1912年/X射線結晶學            
西元1917年/噬菌體                
西元1919年/生物科技            
西元1920年/神經傳導物質        
西元1921年/胰島素                
西元1923年/先天性代謝異常        
西元1924年/胚胎誘導            
西元1924年/生育時機            
西元1925年/粒線體與細胞呼吸    
西元1925年/猴子審判            
西元1927年/族群生態學            
西元1927年/食物網                
西元1927年/昆蟲的舞蹈語言        
西元1928年/抗生素                
西元1929年/黃體酮                
西元1930年/淡水魚和海水魚的滲透壓調節
西元1931年/電子顯微鏡            
西元1935年/印痕作用            
西元1935年/影響族群成長的因子    
西元1936年/壓力                
西元1936年/異速生長            
西元1937年/演化遺傳學            
西元1938年/活化石:腔棘魚        
西元1939年/動作電位            
西元1941年/一基因一酵素假說    
西元1942年/生物種與生殖隔離    
西元1943年/模式生物:阿拉伯芥     
西元1944年/DNA攜帶遺傳資訊    
西元1945年/綠色革命            
西元1946年/細菌遺傳學            
西元1949年/網狀激活系統        
西元1950年/譜系分類學            
西元1951年/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    
西元1952年/選殖(細胞核轉移)    
西元1952年/胺基酸序列和胰島素    
西元1952年/自然界的圖形形成    
西元1952年/質體                
西元1952年/神經生長因子        
西元1953年/米勒─尤列實驗        
西元1953年/雙股螺旋            
西元1953年/快速動眼睡眠        
西元1953年/獲得性免疫耐受性與器官移植
西元1954年/肌肉收縮滑動纖維理論
西元1955年/核糖體                
西元1955年/溶體                
西元1956年/產前基因檢測        
西元1956年/DNA聚合酶            
西元1956年/第二傳訊者            
西元1957年/蛋白質的構造與摺疊    
西元1957年/生物能量學            
西元1958年/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
西元1958年/仿生學和半機械人    
西元1959年/費洛蒙                
西元1960年/能量平衡            
西元1960年/黑猩猩使用工具        
西元1961年/細胞衰老            
西元1961年/解開蛋白質生化合成的遺傳密碼
西元1961年/操縱子模型調控基因    
西元1962年/節儉基因假説        
西元1962年/《寂靜的春天》        
西元1963年/雜交種與雜交帶        
西元1964年/腦側化                
西元1964年/動物利他行為        
西元1966年/最適覓食理論        
西元1967年/細菌對抗生素的抗性    
西元1967年/內共生理論            
西元1968年/多重儲存記憶模型    
西元1968年/下視丘:腦垂體軸    
西元1968年/系統生物學            
西元1969年/細胞功能決定        
西元1970年/細胞周期檢查點        
西元1972年/斷續平衡            
西元1972年/永續發展            
西元1972年/親代投資與性擇        
西元1974年/露西                
西元1974年/膽固醇代謝            
西元1974年/味覺                
西元1975年/單株抗體            
西元1975年/社會生物學            
西元1976年/致癌基因            
西元1977年/生物資訊學            
西元1978年/體外人工受精    
西元1979年/生物放大作用        
西元1980年/生物能註冊專利嗎?    
西元1982年/基因改造作物        
西元1983年/人類免疫不全症病毒與愛滋病
西元1983年/聚合酶鏈鎖反應        
西元1984年/DNA指紋分析        
西元1986年/基因體學            
西元1987年/粒線體夏娃            
西元1987年/臭氧層損耗            
西元1990年/生命分域說            
西元1991年/嗅覺                
西元1994年/瘦素                
西元2000年/膚色                
西元2003年/人類基因體計畫        
西元2005年/原生生物的分類        
西元2006年/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西元2009年/病毒突變和流行病    
西元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    
西元2011年/轉譯醫學            
西元2011年/米中的白蛋白        
西元2012年/人類微生物體計畫    
西元2012年/表觀遺傳學            
西元2013年/美洲栗疫病            
西元2013年/重生行動            
西元2013年/最古老的DNA和人類演化

 

►GO►最新優惠► [書籍]生物之書


ISBN:9789571368146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
規格:平裝/264頁/16k/19x26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微生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生物之書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西元1489
李奧納多的人體解剖圖
 
加倫(Galen,約130~200年)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
 
李奧納多‧達文西無疑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天才,同時是人體解剖學界的先驅。他留下的著作經過後人持續研究和考據,其正確程度已被多數現代顯影技術證實。從加倫醫生開始,過去一千多年來,科學界對人體解剖學的認識有一些進展,然而加倫並不像李奧納多,有機會接觸人類的大體。在李奧納多之前,對人體的描繪主要著重在外部特徵,至於人體內部的結構,除了文字敘述,並沒有任何細節描繪。
 
李奧納多出生於佛羅倫斯,也就在這個城市,他獲得接觸人類大體的機會。從1489年起,超過20年,他解剖20至30具人類大體,其中包括健康狀況良好、生病和畸形者。他準備一本人體解剖筆記本,上面除了詳載與人體各部位相關的精準測量數據,並有從多層視角進行觀察的繪圖。以人的手腳為例,達文西繪製的圖層就有8至10層,繪出各層之間的關係,以及動脈、肌肉、韌帶、神經和骨頭的分布。
 
為求完整表達人類的情緒特徵,他甚至細心研究並描繪人類臉部的不同表情,成果在他著名的畫作都能看到。他所繪製的人體解剖圖,子宮中的胎兒一圖備受讚揚,正確畫出胎兒以臍帶和母體連接的現象,然而和雌性生殖系統相關的繪圖卻有許多錯誤,據說他可能是以雌性動物的生殖系統為藍本,而非人類女性的生殖系統。然而繪圖和素描並不能使他感到滿足,他渴望進一步了解人體運作的機制。為此,他製作許多物理和機械模型,模擬人體結構的功能,好比心臟瓣膜如何開關,在他的繪圖中也畫出這些模型。
 
李奧納多預見自己的作品對醫療人員必定貢獻良多,打算把自己所繪和人體解剖相關的圖像,集結成專著出版,然而1519年他過世之際,這些作品埋沒在他的私人物品中,經過幾十年,這些作品幾經轉手,最後才在17世紀末出現於英國皇家珍藏品中,一直保留迄今。

ISBN:9789571368146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
規格:平裝/264頁/16k/19x26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微生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生物之書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75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找回以「人」為本的大街小巷,創造人與人的互動連結 在火山下 行家帶你尋味:日本庶民美食 蛋黃哥,這是誰的蛋? 國境之北‧遇見愛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 How Small Changes Transform Our World)~推薦!

作者:馬特‧瑞德利
原文作者:Matt Ridley
譯者:王惟芬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1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864771301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432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馬特.瑞德利Matt Ridley


  牛津大學博士,研究行為演化。他曾任科學編輯、華盛頓通訊員,經濟學人美國編輯。作品銷售五十萬冊,全球25種語言翻譯,六部作品入圍文學獎決選,2004年以《天性與教養》獲國家學院圖書獎。2007年以《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的那個人》穫美國科學史學會大衛獎。著有《23對染色體》(商周)、《天性與教養》(商周)、《世界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髒》(聯經)、《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的那個人》(左岸)、《紅色皇后》(時報)、《德性起源》(時報)。

譯者簡介

王惟芬


  臺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曾任職於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譯著包括《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蝴蝶、斑馬與胚胎》、《普魯斯特與烏賊》、《地球:從美麗到滄桑》等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23對染色體》、《天性與教養》、《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暢銷科普作家 馬特.瑞德利 最新著作 ★

  演化的觀念不只發生在生物學中,它能解釋人類世界與自然世界種種變化,
  影響力無遠弗屆,超乎你的想像!


  人們在解釋自然和人類世界的種種現象時,總是忍不住陷入一個迷思,他們會假設世界的森羅萬象都是人甚或神的施設造作:宇宙和生命是神創造出來的;語言、道德、宗教、法律是聖人創業垂統的結果;人天生是一張白紙,後天環境決定人格的形成;而科技甚至網路的出現,則都要歸功於某些科學家。他們甚至相信,政府的干預可以改善教育、經濟和貨幣問題。

  但是暢銷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引用科學、經濟、歷史、政治和哲學的證據,以其趣味盎然的生花妙筆告訴我們:不管是自然現象或人類文明,其實都是自然的、突現的現象。它們是演化的結果,是漸進的、按部就班的,有自己的動能,並非一夕之間創造出來的。而大部分的人類世界則都是人類行為互動的結果,不是有目的的設計和干預。

  這就是瑞德利所謂的「廣義演化論」。他認為,達爾文的天擇理論可以說是狹義的演化論,但廣義演化論則適用於社會、貨幣、科技、語言、法律、文化、教育和道德等等領域,讓我們得以破除迷思,建構起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名人推薦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台灣科技與社會學會理事長 楊倍昌 專文推薦 =

各界好評

  「一種極有智慧且打破偶像崇拜的世界觀,督促我們用新的觀點來看待生命。」--《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自下而上的世界⋯⋯並且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這本傑出作品可說是自瑞德利的其他著作演化而來,如《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或是《德性起源》,現在他擴展到所有知識領域,並探討新想法是如何湧現的⋯⋯瑞德利積累出種種極具分量的證據和軼事,趣味橫生,讓人手不釋卷。」--《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本書不可小覷(瑞德利選用萬物一詞並不誇張),顯然是出自一位博學之士,他詳讀了奇聞軼事、新聞舊事。更重要的是,讀來不讓人覺得這是因應一項委託計畫所寫的書,他慢慢發展自己的論點,時而嘗試,時而還否決自己的想法。就跟大自然一樣,這過程經常會產生美妙的作品。」--《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本書展現出瑞德利對許多不同領域廣泛和深入的了解。作者行文暢快、文筆優美,讀者閱讀後肯定能感到耳目一新,並且開始質疑自己原先的看法。」--《展望》(Prospect)

  「力透紙背,這本書是瑞德利先生截至目前為止最好、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書中具有深刻的民主和平思想乃至於反精英的論調,在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裡,每個人在世界的變革中都扮演一定的角色。」--《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這是相當特殊的一本書:非常容易閱讀、容易理解、容易體會⋯⋯在探討此一主題的諸多優良著作中,《無所不在的演化》可說是當中最好的,以冠軍之姿出現,傑出地闡明演化現象在人類世界的普遍性。」--《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

  「可讀性高,饒富趣味⋯⋯瑞德利的寫作目標值得稱讚,他試圖將我們從直觀的創造論中釋放出來,讓世人看到演化的運作無所不在⋯⋯瑞德利的書成功達到他的目的⋯⋯他擁有罕見的能力,能夠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看出這世界不是由什麼偉人所創造,而是在沒有方向性的變化中逐漸形成。」--《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瑞德利揭示出,即使對最忠實的演化論者而言,要完全拋棄在高處有智能者指導的概念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然而,這正是我們所看到的確鑿證據⋯⋯瑞德利在每一章引用各種論證使我們能充分理解。」--《美國書訊》(Booklist)

  「傑出的研究⋯⋯迷人⋯⋯發人深省⋯⋯難以釋卷。」--《柯克斯評論》(Kirkus)

  「令人印象深刻⋯⋯喜好演化理論、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和哲學的讀者,拿起這本發人深省的書應當會十分開心陶醉。」--《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演化總論

第一章 宇宙的演化
盧克萊修異端 / 牛頓的微調 / 大轉向 / 細麵還是蠕蟲?/ 沒有必要的假設 / 一個水洼一個坑 / 為自己思考

第二章 道德的演化
道德如何浮現 / 好的一面 / 和氣的商業 / 法律的演化

第三章 生命的演化
休姆的大轉向 / 達爾文與眼睛 / 光學 / 天文數字級的不可能?/ 對達爾文的質疑 / 古爾德的大轉向 / 華萊士的大轉向 / 拉馬克的誘惑 / 文化驅動的遺傳演化

第四章 基因的演化
只有吊式起重機沒有天鉤 / 以誰之名?/ 廢物不是垃圾 / 紅皇后比賽

第五章 文化的演化
語言的演化 / 人類革命其實也是一場演化 / 婚姻的演化 / 城市的演化 / 機構的演化

第六章 經濟的演化
人類行動,但不設計 / 不完美的市場總比沒有市場好 / 看不見的手 / 收益遞減?/ 創新主義 / 亞當・達爾文 / 神聖的消費者 / 利維坦巨獸的替代品

第七章 技術的演化
勢不可擋的技術進步 / 海打造的船 / 專利的懷疑論 / 複製並不便宜 / 科學是技術的女兒(技術為科學之母?) / 科學作為一種私人商品

第八章 心智的演化
異端 / 尋找小矮人 / 驚人的假說 / 自由意志的錯覺 / 決定論中的責任

第九章 人格的演化
力不從心的父母 / 位階商數 / 天生我材 / 性向天生 / 殺人的演化 / 性徵的演化

第十章 教育的演化
普魯士模式 / 私校倍出 / 教育創新 / 教育科技 / 繼續灌輸教導 / 以教育來促進經濟增長

第十一章 人口的演化
馬爾薩斯理論在愛爾蘭的應用 / 婚姻國家化 / 絕育開始 / 謀殺正當化 / 再談人口 / 人口勒索 / 人口懷疑論者 / 一胎化政策的西方起源

第十二章 領導的演化
中國改革中的浮現性質 / 打贏戰爭的蚊子 / 帝國型態的執行長 / 管理的演化 / 經濟發展的演化 / 香港的演化

第十三章 政府的演化
監獄中的政府演化 / 從強收保護費演化成政府 / 自由主義平等派 / 商業宛如自由的助產士 / 自由貿易和自由思考 / 政府的反革命 / 自由派法西斯主義 / 自由主義的復興 / 政府如上帝

第十四章 宗教的演化
諸神的可預見性 / 先知的演化 / 麥田怪圈學的崇拜 / 迷信的誘惑 / 重要的妄想 / 氣候之神 / 天氣之神

第十五章 錢的演化
蘇格蘭的實驗 / 瑪拉基・瑪拉格羅瑟的救援 / 沒有央行的穩定金融 / 中國價格 / 有多少是房利美的錯?/ 行動貨幣的演化

第十六章 網際網路的演化
網路的分化 / 區塊鍊的離奇演化 / 神祕的創始人 / 給所有人的區塊鍊 /政治的再演化

〈結語〉未來的演化
謝辭
參考書目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演化廣義論」之台灣在地議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楊倍昌)


  演化論扭轉了近代生物學的視野,對人類社會影響極為深遠。當年達爾文討論演化論的書「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就超過五百頁,內容豐富而複雜。達爾文自己說它是「一篇綿長的論證」(one long argument)。

  要講述這麼綿長的論證,理應不簡單、需要絞盡腦汁。奇怪的是,十幾年來,我覺得在台灣的學校課堂上教授演化論,實際上很好教,也很悶。很好教的原因是:只需要很淺薄的事件陳述就足夠了。不管是高中生或是大學生,對於達爾文演化論的理解與期待,除了隨著小獵犬號船出海旅遊的軼事外,大概只剩下八個字: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很悶的原因是:演化論被當成是生物“事實”,幾乎沒有可以討論的空間,也帶不出有意思的討論。

  學校內的教學情況如此,一般大眾對於演化論的認知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黃臺珠針對台灣公民科學素養概況的調查研究中,就「人類是由遠古的動物演化而來的」這樣的命題,2008-2015年間,台灣民眾的答「對」率皆大於85%,高於美國(48%/2012年)、歐盟(70%/2005年)、日本(76%/2011年)、俄羅斯(44%/2003年)等國家。針對台灣人這麼高的答「對」率,這麼斬釘截鐵的心態,真不知道該如何解讀它的意涵。也許是善良台灣民眾的潛意識裡都被十九世紀時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的冷酷無情嚇壞了,乾脆把達爾文從文化、社會議題中抹去。因此,不只將演化論限縮在生物現象中,還將它當作與自身無關的“事實”,供奉在書架上。

  如果,把演化論供奉在書架上當作是膽子小的象徵,馬特.瑞德利用「達爾文的天擇最棒的地方在於其所能解釋的,比任何設計師所能動用的力量都來得強大。」的態度,在《無所不在的演化》,透過細緻的鋪陳,討論宇宙、道德、生命、基因、文化、經濟、技術、心智、人格、教育、人口、領導、政府、宗教、錢、網際網路等等當代切身的議題,真是大膽到讓人心臟都要跳出來了。

  厲害的是,討論這麼多元的議題,瑞德利的立場可以始終維持一致。他天真、而且坦白的說:「偶然的,毫無規畫的,是浮現出來而且逐漸在演化的事物。順利進展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有意而為,但搞砸的事情往往都是刻意要去做的。」這個立場,當然只是早期很素樸的達爾文演化論中,生命自己會找出出路的新闡述,看起來略去了世局變動的過程中,生命還必須付出高額的代價。

  光是說,瑞德利只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作家,但是太天真,只顧自的想像,而不反省,其實是不公平的。他不只擅長寫故事,在歡樂的事件上讓人會心一笑,在省視沉痛的歷史時,連轉述聽來的故事也展現出了拳擊手的力道。他轉述賈克伯・布洛夫斯基站在奥斯威辛集中營的池塘旁,彎下身,撿起一把泥土,說:「在這個池塘裏,大概沖進了約四百萬人的骨灰。這不是毒氣造成的,是由傲慢造成的,是因為教條造成的,也是因為無知。當人們相信他們有絕對的知識,卻沒在現實中測試,這就是他們所採取的行動。」這一拳,足足有重量級拳擊手揮出直拳的力道。

  我同意,達爾文主義曾經是極端資本主義與保守主義的一般藉口,讓被殖民的國家遭受諸多苦難,讓人嫌惡。但是,我也確信,如果我們只是閉著眼睛,輕率的下結論,而不仔細討論,發生過的悲劇想必還是會重演的。

  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如果厭倦了只剩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這八個字的演化論,如果想要擺脫保守而貧乏的死知識,瑞德利寫的《無所不在的演化》這一本書,絕對是一劑清涼有勁的大補帖。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ISBN:9789864771301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432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ISBN:9789864771301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432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47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公司的品格2:從本地個案看懂台灣公司治理,拆解上市櫃公司地雷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 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用旅行與科學丈量世界,重新定義自然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第三餐盤 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Natural Histories: 25 Extraordinary Species That Have Changed our World)~推薦!

作者:布萊特.衛斯伍德,史蒂芬.摩斯
原文作者:Brett Westwood,Stephen Moss
譯者:張毅瑄
出版社:新樂園
出版日期:2016/11/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60元

ISBN:9789869346351
叢書系列:Biophilia
規格:平裝/480頁/16.8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布列特.衛斯伍德


  獲獎無數的資深製作人、電台主持人和博物學家,BBC電視台紀錄片《春日觀察》(Springwatch)和《秋日觀察》(Autumnwatch)的顧問。2014年監製的《一日一鳥鳴(Tweet of the Day)》(暫譯)系列榮獲最佳廣播節目。

史蒂芬.摩斯

  資深電視製作人、作家、《衛報》專欄作家,著有多部自然科普書,參與製作的系列包括《英倫野生動物大復興》(Britain's Big Wildlife Revival)和《春日觀察》。與布列特.衛斯伍德合著的《一日一鳥鳴》榮獲2014年湯森路透獎(Thomson Reuters Prize)。

譯者簡介

張毅瑄


  台大化學系、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目前專職翻譯,譯有《The Danger Zone世界歷史》、《如何成為恐龍探險家》等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翻開這本書,它將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
英國BBC廣播電台、自然歷史博物館年度鉅獻

  ★BBC+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前所未見的宏大計畫
  ★精選25個深深影響人類的非凡物種
  ★上山下海、橫跨最深的海溝與未知的外太空,探索科學新知
  ★穿梭古今,在詩文、歌曲與藝術間尋求璀璨的自然

  *英國兩大機構協力鉅作

  本書由英國BBC廣播電台團隊,和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製作。由BBC自然歷史製作小組長年編制節目的精準眼光,佐以自然歷史博物館豐厚的館藏,將25個影響人們最深遠的物種,以最生動、易懂的方式呈現,講述最深刻的人與自然故事:

  1.深入歷史、眼觀今日世界
  汲取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積累的豐厚材料,重新描繪為人熟知的主題,翻新人們對他們的認知。比方說,原來獅子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想像得還重要,牠們不但活躍於非洲大草原,老是掛在旗幟上,還是足球場、搖滾演唱會現場的重要象徵。

  2.跨越科別、文化,描繪自然最真實的形貌
  這系列的範圍之廣、之深,震驚了經驗老道的BBC製作小組成員。他們發現,這次和以往截然不同,自己必須拜訪的竟然不只科學家,還包括了藝術、文學、媒體、社會學、音樂、哲學、歷史……等方面的學者。誰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必須在完聖經裡找吞掉約拿的大海怪之後,還必須去分析重金屬樂團歌詞。

  3.探索被忽略、微小卻重大的意義
  一隻掛在紗窗上的金龜子如何變身為超跑、成為工業設計的謬思?那隻昨晚被你嚇回排水孔的萬惡大蟑螂,又怎麼成就了卡夫卡的《變形記》?跳蚤如何乘著老鼠跨海殺人?這些你想也想不到的觀看角度,自生活的隱微處拉出一條長而精闢的切線,圈出我們平時略而不談的領域,勾勒出最壯麗的真相。

  *凝視這些非凡物種,你看到什麼?

  這些別具特色的自然之物,有些成為歷史的標竿,有些為藝術注入靈魂,有些則潛入語言,化為人們溝通的橋樑;更有些,在與人們彼此凝視的過程中,成了一面映照人性的鏡子。

  為了呈現他們的全貌,成就了這一本最不典型的科普書,不以人人熟悉的典型方式闡述自然的故事,不分學科、不分專業領域,因此對猿猴的認識可以來自知名學者珍.古德,而對猛瑪象的認知卻可以來自《冰原歷險記》的劇本作家。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挖鑿深奧的知識,也能廣泛而多層次的探索自然、追溯歷史。深奧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白:自然能激發人們無盡的熱愛之情,無論是翩翩飛舞的蝴蝶,還是渺小如跳蚤的生物,都能點燃人們的心火。

  人與自然間有深刻、不容斬斷的連結。探究自然如何深入歷史長流,扎根人類文化的沃土,成為無法割離的一部分,就等於重新探究人本身。

  你也許看過本書中的物種,了解他們,甚至品嚐過,但肯定沒看過他們「真正的」樣貌,沒看過他們在歷史、藝術、文學與音樂,甚至流行文化中的各種造化。

  自然萬物的存在必有其道理,而他們其實超越了你的認知、延伸入象徵,已經成為了一種意義,藏在一雙雙觀看的雙眼,藏在一個個光火跳動的靈魂之中。

  *這些非凡物種離你有多近?

  你記得這幕影史經典場景嗎?
  一隻來自原始叢林的巨型猩猩,攀上了鋼鐵玻璃構築的摩天大樓。巨掌中緊握著一名金髮女子的牠奮力一吼,城市為之震動。(電影《金剛》)

  你記得這讓人一度無法安眠的嚇人畫面嗎?
  遊客如織的海灘邊,一隻狡猾、神出鬼沒的殺人機器靜靜潛伏在人們的小腿之間。那若隱若現的魚鰭是死神的鐮刀,威嚇無辜戲水客的生命。(電影《大白鯊》)

  你記得,這彷彿穿透書頁而來的魔法之音嗎?
  哈利波特戴著厚重的耳機在霍格華茲的溫室中,屏氣凝神的看著芽菜教授將尖聲厲喊的魔蘋果拔出盆。(小說/電影《哈利波特》)

  你記得,那隻追尋勇氣的膽小獅子嗎?
  牠和桃樂絲、鐵人、稻草人一起踏上翡翠王國綿延的綠色道路,不畏艱難不畏路遠,只為了請求奧茲大帝實現願望。(童話《綠野仙蹤》)

  猿猴、鯊魚、獅子……這些非凡物種與人的羈絆之深、牽涉範圍之廣,顛覆你的想像。他們統御了我們的所思、所感,甚至是引以為豪的創造,不但深入生活的裏層,萬千的變化更豐富了科學、影響了歷史,成就了你我想不到的大變化。

名人推薦

  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 金恒鑣
  科普作家、動物學家 張東君/青蛙巫婆
  知名作家、主持人 謝哲青
  作家、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這系列帶給你大自然中最不尋常的體驗……你將會驚訝於這些物種對現代人的影響,和它們在歷史文化中深遠的根基。」──理查.薩賓(Richard Sabin),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脊椎動物館館長

  「這本書是為了對這世界感到好奇的每一個人而寫。」──《Wilder》雜誌

  「衛斯伍德點出了人們與自然相互影響的緊密關係:我們的觀點形塑自然,被形塑的自然則影響我們的文化。」──《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

  「充滿了文化例證,風格變化多端,讀來樂趣滿盈……這本書令人五感全開,是部絕佳隨身讀物。」──《泰唔士報》(The Times)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章 猴與猿────我們的表親與鏡像
第二章 鯊魚─────厭惡與恐懼的總和
第三章 蝴蝶─────美麗的黑暗面
第四章 大王烏賊───令人懼怕的未知
第五章 獅子─────力量與權威的象徵
第六章 江鱈─────可愛的陌生人
第七章 顛茄─────奇幻的魔藥之力
第八章 恐龍─────世界末日的代言者
第九章 隕石─────天堂捎來的訊息
第十章 珊瑚─────海平面下的樂園
第十一章 猛瑪象────深藏冰層的歷史
第十二章 蛇──────自神話蜿蜒出的毒藥/解藥
第十三章 水仙─────自戀自愛之詩
第十四章 鳥蛋─────神秘易碎的宇宙
第十五章 熊──────兇猛又可愛的明星
第十六章 懸鉤子────田野間蔓生的盛宴
第十七章 鸚鵡─────色彩繽紛的狠角色
第十八章 鱷魚─────令人欽佩的水中殺手
第十九章 海葵─────迷人的海中花
第二十章 犀鳥─────神話中的鳥      
第二十一章 橡樹─────樹木的耐性與力量
第二十二章 甲蟲─────自然界的完美設計
第二十三章 蟑螂─────生存遊戲大師
第二十四章 跳蚤─────小小的奇觀
第二十五章 鯨魚─────真正的巨星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ISBN:9789869346351
叢書系列:Biophilia
規格:平裝/480頁/16.8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二章 鯊魚──恐懼與厭惡的總和(節錄)

「我本來就認為《大白鯊》(Jaws)不會暢銷。這不但是我的處女作,而且肯定沒人會對不認識的作家感興趣,重點是,這個不認識的作家書中主角還是一隻魚。這到底誰要看?」-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大白鯊》作者
  
請試著想像:「牠」是一個身體柔韌光滑的獵手,有如優雅與沉穩的化身;與環境天衣無縫的融為一體,狩獵的技巧如此高明、如此懾人。人們從牠身上汲取靈感,創作詩篇、小說、音樂,許多以牠為題的藝術品都如此激盪人心,讓我們質疑起自己心底最深處那抹人類優越感。這名獵食者展現出的純粹力量使人屏息,僅僅是牠的影像,就足以讓我們恐慌,同時崇敬油然而生。

還沒猜到「牠」是誰嗎?放一段音樂你就明白了,這段配樂太有名,一聽便知。只要聽了頭兩個音符,就會馬上認出這是何方神聖;光是開頭這兩個音符,就足以讓你心頭一驚、背脊發冷,有些人甚至被嚇得再也不敢到海邊游泳。

當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第一次聽到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為電影《大白鯊》寫的主題配樂時,大導演還以為作曲家在跟他開玩笑。這麼基本的旋律,怎麼可能賦予一部大製作商業片所需的氣勢?沒想到,這配樂還真的很成功,就像威廉斯自己說的,一旦聽過,你就再也擺脫不了這段旋律:「它就像鯊魚尾隨獵物一樣,會無休止刺激你本能的直覺,怎樣都停不下來。」由奧森.威爾斯(Orsen Welles)擔任旁白的電影預告,更讓人覺得危機四伏:「有隻歷時數百萬年不變的生物,存於我們的時代。牠毫無感情、沒有理性,活著就是為了殺戮。牠是一台盲目的獵食機器,攻擊一切、吞噬一切。就好像上帝創造了惡魔,然後把牠取名為──『大白鯊』。」

《大白鯊》在一九七五年夏季上映,害得人們突然間連餵個金魚都心驚膽跳。這部片引發大規模的歇斯底里,它好像能進入我們心靈最原始的部分,攪動深埋在那裡的集體性恐懼。這部電影的反派角色不是人類,而是一隻仇恨人類的巨型大白鯊;牠似乎恨透了「艾米蒂島 」(Amity Island)上的觀光人潮,如此仇恨漫淹的情況,在電影續集中尤其嚴重。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ISBN:9789869346351
叢書系列:Biophilia
規格:平裝/480頁/16.8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86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保險套精品】Okamoto岡本 Skinless Skin 輕薄貼身型保險套(10入裝) 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RCA錄音全集 / 懷森柏格 (7CD)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六巡者 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An Obsession With Butterflies)~推薦!

作者:蘿賽
原文作者:Sharman Apt Russell
譯者:張琰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6/11/0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ISBN:9789862623039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25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昆蟲/鳥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蘿賽Sharman Apt Russell


  美國知名自然寫作作家,曾獲「山與原圖書獎」(Mountains and Plains Booksellers Award)。《底特律自由報》稱讚她「將文字譜以音符」,《美國自然寫作者》、《自然寫作》和其他論叢也曾專題報導過她。作品有《大地少年時》、《殺了牛仔》、《吹笛人之歌》和《蝴蝶的祕密生命》。目前在西新南墨西哥大學教授寫作。

  相關著作
  《花朵的祕密生命:解剖一朵花的美、自然與科學(十五周年香氛紀念版)》

譯者簡介

張琰


  台大哲學系畢,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哈!小布列顛》、《瑪莎的祕密日記》、《腦力大躍進》以及《萬物的尺度》等書。目前為專職譯者。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蝴蝶的美,引發收藏家瘋狂蒐集,也開啟了人類對博物學以至自然史的深深探究……

  ◎十周年優雅紀念版:特別收錄《新故鄉雜誌》台灣埔里專題「再見!蝴蝶村」
  ◎開卷十大好書作家蘿賽又一經典自然寫作作品
  ◎美國AMAZON四顆半星優雅推薦


  蝴蝶的一生都在險境中度過,起先是肥胖的毛蟲,吸引無數天敵;好不容易化成蛹,卻被其他動物視為林間免費的糖果;就算僥倖度過蛹期,羽化成蝶,身上卻沒有可保護的堅甲,飛也飛不快。蝴蝶就是在這樣重重難關中長大的。

  作者在本書中不僅是描述了蝴蝶的生命史,更是追溯了西方博物學的發展,從十七世紀以降,大航海時代開始,英國人便四處雇用原住民搜括珍稀蝴蝶,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也因為這樣對蝴蝶蒐集的狂熱,科學才得以進展。大量世界各地的蝴蝶標本,引發大眾的興趣與資金援助,使生物學家有能力鑽研蝴蝶的生態與生理特性。而這股對蝴蝶的狂熱,讓我們更得以知道大自然的奧秘,更不用提後續藉由對蝴蝶的觀察而得到「人擇」例證。

  蝴蝶看似柔弱,卻已橫跨地球無數個地質年代,牠們累積了祖先的智慧基因,藉由快速成長與大量子代佔據每一個生態空間,甚至會霸王硬上弓地繁衍下一代,蝴蝶其實也是演化下的優勢物種。

  台灣曾是蝴蝶王國,全球已知的蝴蝶共兩萬多種,台灣即佔了其中四百種,更尤以埔里兩百多種為甚。在二戰結束後,以蝴蝶製作貼畫等的「蝴蝶加工業」更為台灣帶來巨大的外匯,埔里曾有多達四十七家蝴蝶加工廠。這次十周年優雅紀念版將特別收錄《新故鄉雜誌》的特別報導「再見!蝴蝶村」,讓您更理解蝴蝶曾在這片土地上的足跡,以及現在台灣人對蝴蝶保育的努力。本書是一本人類對於蝴蝶的狂熱追求史,也是一本探討蝴蝶的科學自然史。

各界好評

  「多達兩萬種的蝴蝶,不但美麗、可愛,經過牠獨特的存活方式才飛舞滿天,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因為這是帶你到蝴蝶世界的最佳導遊書之一。」──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 朱耀沂

  「如同蝴蝶吸食花蜜般的充實與甘甜……」──台大昆蟲系教授 李後晶

  「一部化繁為簡的知識性自然讀物,類似散文小說,讀起來絲絲入扣,想要一口氣看完……」──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理事長 陳光亮

  「具可讀性、知識性,時而更富有詩意。」──波士頓地球報

  「知識與自然史在這本書中合而為一,成為一本優質讀物。」──達拉斯晨間新聞

  「《蝴蝶的祕密生命》通篇都是流暢輕盈的散文,加上一波波大量湧現的驚人常識,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

  「蘿賽融合機巧、知識和詩的語言在這本動人的科學沉思錄中……是一部認真研究、文字優美的蝴蝶自然史。」──出版家周刊

  「蘿賽蒐集到的精采知識及雜聞,為她的敘述增色……是一趟迷人的閱讀經驗。」──經濟學人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ISBN:9789862623039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25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昆蟲/鳥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ISBN:9789862623039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25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昆蟲/鳥

►GO►最新優惠► [書籍]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73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The Epigenetics Revolution: How modern biology is rewri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s, disease and inheritance)~推薦!

作者:奈莎‧卡雷
原文作者:Nessa Carney
譯者:黎湛平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6/11/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20元

ISBN:9789862623138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480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奈莎‧卡雷Nessa Carney


  愛丁堡大學病毒學博士,曾任倫敦帝國學院分子生物學資深講師。卡雷後投身於生技與製藥產業十年有餘,目前定居於英國貝德福德郡,本書是她的第一本作品,也被眾多歐美書評評介為「認識表觀遺傳學最棒的一本書」。

譯者簡介

黎湛平


  兼職譯者。動物醫學相關科系畢業。
  譯文請賜教:12ruedelodeon@gmail.com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基因只是腳本!
全世界第一本專談「表觀遺傳學」的科普書
遺傳學的最尖端研究,台灣首度問世
徐明達教授(前陽明大學副校長,生化學家)專業審定,並增補至2016年底最新科學成果

  人類DNA解碼後,我們以為得到人類所有型態的藍圖,
  基因注定了未來的模樣,
  然而,現在科學家發現,根本不是如此,裡面還有很多的開關……

  一樣的基因,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表現?
  複製動物成功之後,科學家發現,被複製而出的動物都比牠們的母體還要體弱多病,其中有多數是母體沒有顯現的遺傳性疾病;遺傳病學家也發現,同卵雙胞胎雙方的遺傳性疾病發病率並不相等。不論是複製人或者雙胞胎的例子,兩者雙方都擁有著「完全相同」的DNA,但,為什麼DNA相同卻會產生不同的個性、甚至不同的遺傳性疾病呢?不都應該完全一樣嗎? 

  基因只是一個腳本
  問題的答案就回到「表觀遺傳學」之上。從山中伸彌成功回溯出幹細胞奪得諾貝爾獎開始,人們才意識到,同樣的基因其實會因為外在環境而展現出不同的形態,比起每一次都照本宣科、複製相同結果,細胞更傾向依腳本做出不同的詮釋。甚至這些因外在環境開關所開啟的型態是可能遺傳下去的,例如奧黛麗‧赫本的苗條身形,其實可能源自於她的雙親經歷過的荷蘭飢餓之冬,導致基因被不同的方式詮釋,而一輩子都無法肥胖起來。

  十多年的遺傳學深厚累積,唾手可得的科學故事,清晰明瞭的圖說講解
  作者生花妙筆,使用不同的案例、科學研究上的各式故事以及清楚的圖說,引領讀者一睹表觀遺傳學近年令人振奮的發展現況。她透過荷蘭飢餓冬天事件、小鼠實驗、蜜蜂雌雄遺傳、果蠅突變,分析了與人類相關的肥胖、衰老、癌症等諸多問題,探索了這一門學科對人類的深遠影響,並提示在即將到來的未來,表觀遺傳將為我們創造何等驚人美妙的發展。原書於2013年問世,不僅為全世界第一本深入探討表觀遺傳學的科普書,正體中文版更特別邀請陽明大學生化學家徐明達教授全文專業審定,並且增補了至2016年為止的最新科學成果,讓您一起走在基因研究最神奇的前端領域。看完本書,我們更可以理解到,基因其實只是一個腳本,更重要的,是培育我們的環境。

  ◎全世界第一本表觀遺傳學科普書,也是台灣第一本,進入這個神奇領域的絕佳指引!
  ◎前陽明大學副校長徐明達博士專業審定、新增二○一六年最新科學發展

各界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序)
 
  ◎王雯靜/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林正焜/醫師、科普作家
  ◎郭博昭/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及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許翱麟/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

  表觀基因學是最近5-10年間熱門的生物研究領域之一,它對了解生物的胚胎發育、細胞分化、基因表現調控和新穎醫藥的發展,皆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了。這本2011年出版的書雖然不能包括過去5年間的新發展,但Dr. Nessa Carey由淺入深,並介於科普與專業之間的寫法,再加上譯者黎湛平先生的筆調與徐明達教授的引讀,應可使得它可以很生動地讓讀者了解表觀基因學的趣味性及重要性。──沈哲鯤/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合聘教授
  
  人類往往無可避免地會被自己的主觀意念決定事物的重要性,在科學的領域,研究方向及資源也時常受到主流論點的影響。時而忽略生命其實有許多機制,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等著我們去發掘。其實,有時候證據就在眼前,線索及關聯性也隱匿在細節中,端看我們是否以合適的工具和洞察力去發現而已。人類DNA 定序完成後,曾認為已解開生命的藍圖,然而其實那只是冰山的一角,全貌並非如此簡單。生命的細緻與複雜度往往超乎想像,不停的探索, 質疑及驗證這些未知的可能,才是讓這門學問更顯迷人之處。
  「表觀遺傳大革命」這本書探討了表觀遺傳學如何驅動生命的藍圖。閱讀此書就如同帶領讀者攀爬表觀遺傳學的這座山脈,即使有許多問題仍懸而未解,但沿途探訪不同科學家的突破,亦逐漸描繪出其與生命錯綜複雜的脈絡,讓這座山的輪廓逐漸清晰,使得讀者得到啟發,同時更對這些竭盡一生心力,以及堅持不解的科學家們,致上最深的敬意。──黃富楠/「基因線上」總編輯

  若將DNA序列比喻成電腦的硬體,表觀遺傳學則可喻成電腦的軟體,控制著基因在何時,何處,及如何表現.單憑DNA序列是無法完全解釋生命的複雜性,表觀遺傳學則可幫助我們發現生命的奧秘,決非隨機碰撞而成.──賴亮全/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國際好評

  「對於我們是誰和我們如何運作深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英國《衛報》

  「作者帶領讀者了一趟認識最新表觀遺傳機制及其關於老化和癌症的影響之旅。」──《焦點雜誌》

  「這本書結合輕鬆的呈現方式與教科書的縝密……勇敢的嘗試將表觀遺傳學帶給廣大讀者。」──《Nature》

  「作者為發展快速的表觀遺傳學研究所做的報告,能幫助非科學家在公共政策、投資與醫療保健的決策。」──Booklist書評

  「在全新領域的振奮人心的探索,也是獻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生物學學生的最好禮物。」──柯克斯書評

  「將科學家在過去十年對表觀遺傳學的認知做了富有啟發的介紹。」──《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為這個迷人的新領域提供了精采的介紹,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強烈推薦。」──《圖書館學刊》

  「一本給所有想知道現代科學發生了什麼事的聰明讀者必看的書。」──紐約讀書月刊

  「她為迷人且變動快速的現代生物學提供了一個很棒且精準的論述。」──《泰唔士報》文學副刊

  「作者以動人的筆法,使用日常的譬喻來闡明複雜的觀念,並利用定義清楚的圖表,寫出了一本蘊含智慧及專業的超優秀好書。」──《NSTA Recommends》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致謝 / 引言
第一章:醜蛤蟆與俏紳士
第二章:重回起點
第三章:我們所知的生命—過去
第四章:我們所知的生命—現在
第五章:應該一模一樣的同卵雙胞胎為什麼還是不一樣?
第六章:父親的原罪
第七章:世代遊戲
第八章:兩性戰爭
第九章:X世代
第十章:訊息與傳令兵
第十一章:對抗內在敵人
第十二章:境由心生
第十三章:走下坡
第十四章:天佑女王
第十五章:綠色革命
第十六章:何去何從
註記 / 字彙表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審定序

表觀遺傳學是什麼?


  這本書是介紹現在生物的熱門研究領域----表觀基因學---給一般大眾,但這本書出版到現在已經有多年時間,因為這個領域進展非常快速,在書裡的一些資訊已經過時,而且表觀基因學是一個相當專門的領域,有些觀念並不很容易懂,因此出版社希望我能夠寫一點導讀的文章,幫助讀者瞭解這個新興研究領域。

  大家現在都很熟悉基因這個名詞,但看到表觀基因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基因這個名詞本身就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東西,最早孟德爾在1833年提出用遺傳因子來描述及計算生物表徵的遺傳現象,到了1909年約翰生(Wilhelm Johannsen) 才提出gene這個名詞,並用phenotype(生物表徵) 和基因作區分,也就是說基因只是用來計算生物表徵的抽象單位,就像代數裡的xyz,但後來經過很多科學家的努力後証實基因是有實體的,而且存在並排列於細胞的染色體中,在1940年阿佛利(Oswald Avery) 發現純化的DNA可以轉化細菌的生物表徵及1953年Watson及Crick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後,大家才認定DNA是生物的遺傳物質,而20世紀後期也成為以DNA為主導的分子遺傳學時代,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瞭解一段DNA並非等於基因,透過現代表觀基因及基因表現的研究,我們才慢慢瞭解基因的本質,簡短的來說,基因是由一些DNA序列片段及其合作的蛋白質或RNA組合形成的功能單位,DNA是基因的肉身,而伙伴的蛋白質或RNA是基因的外衣,本書的重點是講這個如何改變外衣,來改變基因的「表觀」,所以才稱為「表觀基因」,因為是用組合的方式,而且可以有很多套,因此經由排列組合才可以把有限的資訊放大非常多倍,生物就是用這種方式來產生千變萬化的效果。

  一個有固定序列的DNA並無法解釋最基本的生命現象:胚胎發育及快速的適應環境變化,在胚胎發育時,一個受精卵會分化成各種體細胞,不同的體細胞不但有很不相同的功能,甚至大小及形狀也有很大的變化,另外生物也會快速的改變它的性質來適應不同環境的變化,例如章魚可以快速改變顏色及體態,一些蝴蝶在不同季節的時候看起來好像是完全不同的蝴蝶,一個有固定序列的DNA組成的基因體怎麼可以隨機產生千變萬化的生命現象(phenotypes)?而且胚胎發育是隨時間的三度空間變化,但DNA只是一條一度空間的分子,並沒有三度空間的信息,而且在DNA序列裡也找不到時間的信息,就算一個很簡單的病毒,在複製及組裝成立體的新病毒的時候,都有很複雜隨時間變化的過程,但簡單的病毒核酸序列裡並無法找到執行這個過程的藍圖。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英國的瓦定頓(Conrad Waddington) 在1940年代就提出一個基因社會的概念,也就是在一個固定基因群組合成的生物,可以透過隨時間及隨環境的不同,挑選基因群中的一部份作成工作團隊來產生一個胚胎發育的特定途徑,也就是由團隊基因(下圖菱形上的黑柱)成員的產物(蛋白質、RNA等)形成一個依序進行的步驟(下圖的四條曲線)來最後產生一個生物表徵(有序步驟的回饋就會產生時鐘,而產生的細胞表面密碼就是胚胎發育需要的三度空間信息) ,不同的基因團隊組合產生的發育途徑就會導至不同的組織及器官,這個新觀念他稱之為表觀基因景觀(epigenetic landscape,因為不改變基因本身所以稱為表觀基因,因為有像地圖那樣的各種途徑,所以稱為景觀)。這些新觀念基本上大大的改進了孟德爾及很多遺傳學家一個基因(genotype) 產生一個生物現象(phenotype)的舊思維,而是用不同組合的基因團隊來達到某個特定的生物表徵。

  但瓦定頓並不知道細胞如何選擇及組織基因群,及基因群如何產生變化來適應內在或外在環境的變化。在他那個時代,科學家認為生物表徵的變化是透過基因突變產生的,但基因突變是一個不可逆的永久變化,並不適合用於胚胎發育或暫時適應環境變化,後來科學家才發現細胞有一個比較聰明的策略,就是用修飾基因但不改變基因基本密碼的方式來選擇及組織基因群及調整基因的功能,基本上就是在基因上加上一些裝飾,讓細胞的分子機器能夠辨別一個基因的狀態,就像一個人為了作特定事就需要穿了不同衣服或作了不同化妝一樣,同樣一個人作運動時就穿運動服及球鞋,但去董事會開會的時候就要穿西裝打領帶及穿皮鞋,雖然都是同一個人,但經過不同的化妝,「表觀」自然看起來不一樣,作的事情也不相同,細胞就是用這種方式去選擇及調整基因的功能,換句話說,所謂的「表觀基因」就是細胞因需要而演化出來製造「千面基因」的高明化妝術,用來讓在有限的基因數目情況下達到千變萬化的效果。

  本書所敘述的狹義表觀基因只是介紹如何將基因作標記來選擇那些基因(或那些基因不要)來參加這些不同的基因團隊組合,以達到胚胎發育或適應環境變化的某些特定目的。廣義的表觀基因還包括基因間互動、基因修飾間的作用及回饋、基因週遭環境對基因活性的影響、調控序列重覆次數、非基因性的生化反應調整或波動來改變生物表徵等等(科學家還在研究是否還有更高層次新的表觀基因策略)。

  我們現在知道基因基本上會有兩大類的化妝,第一種就是在DNA CG序列的cytosine鹼基上加上一個甲基,這是比較穩定而且可以維持比較久的化妝或修飾,最早是用來標定外來的基因移民,也就是基因社會的居留証,因為這些外來的基因移民大都是病毒,基因社會必須加以嚴格管控,以防止這些移民出來作亂,後來這個修飾就用來標記那些不要參加基因工作團隊的基因(但有時候用來抑制負調控,就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因為這種標記在基因活性啓動的地方會抑制來啓動基因的分子機器,因此在適當的地方加上這種修飾就會禁止這個基因參加工作團隊,如果標記產生錯誤,使不應該參與工作的基因活化,或使應該參與工作的基因無法活化,就會產生基因工作的紊亂而造成疾病,一些和癌症相關的基因就是這樣被錯誤標記而造成腫瘤。另外我的實驗室也發現一種5-羥甲基(5-hydroxymethyl) 在基因主體上的修飾是用來標定與一種體細胞特定的基因,來召集特定細胞分化途徑的基因,另外5-羥甲基也用來標定特殊的基因群。

  DNA甲基修飾也是一種生物為了暫時應付演化壓力而改變特定基因活性的策略,這是因為基因突變是隨機而且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篩檢,無法應付臨時產生的環境壓力,甲基修飾可以讓生物有時間去作有效的基因表現及生理的變化來適應環境,而且這種過渡的應變措施是可逆的,最後如果環境持續對生物產生壓力再透過在已發展出來的表觀基因途徑上作定點突變,產生永久的適應。用來進行家常工作的基因(house-keeping gene) 通常在基因啓動的地方都有很長一段可以被甲基化的序列,這個所謂的CpG島就像飛機場的跑道一樣,在沒有修飾的狀況下(跑道燈亮了)可以讓轉錄的分子機器可以從細胞核內三十億鹼基中快速找到這些必要的基因,而精準的降落在這些基因的控制區。通常細胞不會去管這些多數的「常務」基因,而只是在變換任務時去改變少數有特殊任務的「政務」基因,現在很多人作CpG島的甲基修飾研究都不分清楚這兩類基因,因而浪費了很多力氣及資源,實在很不值得。

  第二類基因的化妝是在和DNA結合的組蛋白(histone)上作修飾,這是比較快速及短暫的化妝術,但可以產生極為複雜的修飾,有的修飾是專門針對轉錄機器工作的位置(啓動子及其他位置),有的是針對mRNA剪輯的位置,有的是針對DNA修補的位置,有的是用來在基因貼上「暫停使用」或「庫存」的標籤(我們體細胞裡大部份基因都是如此,山中伸彌教授發明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技術的一個作用就是拿掉這些標籤),有的是用來作為特別「識別證」讓一群基因或調控序列可以聚在一起互動去產生瓦定頓表觀基因景觀的途徑,在這方面我們還只是在中小學的瞭解階段。還有一種這本書沒有提到的表觀基因修飾,這種修飾是透過不作蛋白質的RNA(ncRNA)來進行的,現在科學家已經開始發現很多這種製造這種ncRNA的非典型基因,這是現在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

  要化妝當然就要有化妝師,我們的細胞就有很多的專業基因化妝師,而且因為常常需要變妝,所以也需要專業的去化妝師,這些基因化妝師和去化妝師會把細胞的基因及控制序列在胚胎發育的每一個階段的基因群打扮得很不一樣,來產生各種不同功能的體細胞。如果作錯化妝,或因為突變無法工作,就會造成基因群運作失常,而產生疾病,現在很多生技公司就在發展藥物去抑制和癌症及精神疾病有關的去化妝師,現在已經有好幾種藥上市了。

  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一些初步的「表觀」修飾原則,但仍然有一大堆很困難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由不同的表觀標記組成的語言代表什麼生物意義?因為有非常多種的表觀標記,因此不同排列組合形成的表觀基因語言及密碼就變得非常複雜,我們如何提綱挈領從複雜中找出簡單的科學原理及法則,來瞭解生物如何應付環境變化將是生命科學家未來的重要研究課題。另外,基因化妝師和去化妝師怎樣知道那些基因或序列需要修飾?是誰來決定在什麼情況下那些基因要作什麼記號?它怎麼去招集它的任務基因團隊?這個表觀標記的主導者或總經理必須能和外界作有效的溝通來計畫並進行新的基因化妝,以調整基因群的任務來應付外界的變化,這些都是將來有待探討的基本生命問題。

  表觀修飾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調控基因的活性,基因活性是要透過轉錄因子的作用,轉錄因子必須要先認出基因裡的活性序列密碼,但因為DNA序列是藏在雙螺旋結構裡面,轉錄因子從外面並無法看到這個DNA序列,那轉錄因子如何找到它應該工作的地方?現在我們知道DNA有一種寫在雙螺旋表面的密碼,這個3D密碼需要用轉錄因子蛋白的3D分子結構產生的鑰匙透過化學鍵的作用來解開,這是生命的一個終極「表觀」秘密,有待將來有興趣的你來解開這個秘密,來吧,年青人!大家一起去尋找生命的奧秘。
 

徐明達

  徐明達
  生化學家,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生物博士。專長領域為分子生物學、腫瘤基因以及電子顯微鏡。曾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副教授、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西奈山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感染疾病組研究組特約研究員、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國立陽明大學生科院院長、國立陽明大學副校長。著有:《病毒的故事》、《細菌的世界》。其主持的實驗室發現腫瘤DNA會有許多特別的大區域不被甲基化,這些區域是腫瘤特別標示要庫存不用的DNA序列。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ISBN:9789862623138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480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二章 重回起點
 
任何一個聰明的傻子都能把事情弄得更大、更複雜……若想朝反方向前進,則需要一點點天分和很大的勇氣。
 
─亞伯特.愛因斯坦
 
讓我們從約翰.戈登的年代向後推移四十年、停在桃莉羊出現的十年前。由於媒體廣泛報導複製動物相關議題,使我們以為複製已成家常便飯、簡單容易;然而現實情況是,利用細胞核轉植複製動物仍需耗費大量的時間與勞力,代價通常十分高昂。其中問題大多出在「將體細胞核轉植注入卵子」這個程序,當時這部分仍仰賴人為操作;此外還有:哺乳動物與當年約翰.戈登操作的兩爬類不同,無法一次產下大量的卵,牠們的卵必須小心從體內取出、不像蟾蜍能一次射出一大缸卵。哺乳動物卵子的培養條件不可思議地微妙嚴苛,唯有在備受呵護的環境下方能持續存活、健康長大。研究人員必須以人工操作移除卵核、並將另一成熟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卵細胞(還不能破壞任何構造),然後非常非常謹慎地繼續培養這些細胞,直至它們能被移植到另一母體的子宮內為止。這是一項高度緊張又刻苦費心的工作,而且一次還只能處理一顆卵子。
 
許多年來,科學家一直有個夢想,想像有一天能在理想環境下進行複製:先從想複製的成年哺乳動物身上輕鬆取得細胞(從皮膚刮取一點樣本細胞應該是個輕鬆愉快的選擇),接著在實驗室處理這些細胞,加入特定基因、蛋白質或化學物質。這道程序會改變細胞核的行為,使其不再像原本的皮膚細胞核,而像個剛受精完成的受精卵細胞核;爾後當成熟細胞核被植入已移除細胞核的受精卵時,先前的處理也因此對受精卵造成永久影響。這個構想的美好之處在於,我們跳過大多實際上非常困難又費時的步驟(這些步驟需要能嫻熟操作微小細胞的高超技巧),讓複製技術變得容易好操作,並且可以同時處理大量細胞,而非像過去一樣一次只能轉植一個細胞核。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ISBN:9789862623138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480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GO►最新優惠► [書籍]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249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生物圈的未來(軟皮精裝版)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大腦簡史:生物經過四十億年的演化,大腦是否已經超脫自私基因的掌控? 科學氣功:李嗣涔博士30年親身實證,每天10分鐘,通經絡袪百病(超值收錄30分鐘科學氣功DVD、QR Code)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 演化之舞:生命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珊瑚魚圖鑑[Xiang Gang Shan Hu Yu Tu Jian]~推薦!

作者:杜偉倫,程詩灝,佘國豪
出版社: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
出版日期:2016/11/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840元

ISBN:9789881275202
規格:平裝/400頁/14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香港珊瑚魚圖鑑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全水底生態照片,超過200種珊瑚魚,最齊全香港珊瑚魚圖鑑

  集合香港水域當中超過200種珊瑚魚,並有多種本地新發現品種。所有魚類圖片均由潛水攝影師於水底拍攝,展現魚類最真實生態。

  香港四面環海,擁有豐富海洋資源,其中包括生態價值極高的珊瑚,更棲息著品種繁多的珊瑚魚。《香港珊瑚魚圖鑑》由專業魚類生態專家,經多年調查,以潛水攝影方式,蒐集了超過270種香港珊瑚魚的生態圖片,部分更為香港首次發現品種,更輔以不同生態資料,讓熱愛海洋的朋友可以藉本書對香港的珊瑚魚有更深入的認識,增加對魚類和海洋保育的意識。
 

►GO►最新優惠► [書籍]香港珊瑚魚圖鑑


ISBN:9789881275202
規格:平裝/400頁/14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香港珊瑚魚圖鑑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香港珊瑚魚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香港珊瑚魚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香港珊瑚魚圖鑑

ISBN:9789881275202
規格:平裝/400頁/14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香港珊瑚魚圖鑑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04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蝴蝶的祕密生命 (出版十周年優雅紀念版)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離經叛道的哲學大冒險 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術業雙修套書:《巧用腦科學,學英語快一倍》+《打造A咖腦:懂這些,工作就是比別人獨到!》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Paranormality:Why We See What Isn’t There?)~推薦!

作者:李察‧韋斯曼
原文作者:Richard Wiseman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30元

ISBN:9789869324311
叢書系列:verso
規格:平裝/296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學>行為與決策

 ►GO►最新優惠► [書籍]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李察.韋斯曼


  李察.韋斯曼教授是獲獎肯定的專業魔術師,取得心理學的大學學位後,進入愛丁堡大學的凱斯勒超心理學研究中心(Koestler Parapsychology Unit)攻讀博士學位,花了四年的時間測試算命師和靈媒。過去二十年間,他深入探索超自然的心理,到鬧鬼的城堡度過不眠的夜晚,研究印度大師,試圖和死者對話,檢測通靈犬。

  韋斯曼教授針對超自然現象發表過五十篇以上的學術論文,是超自然現象科學調查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Claims of the Paranormal)的成員。他曾在英國皇家學會、微軟、加州理工學院、Google、皇家學院演講。逾百萬人參與過韋斯曼教授的群眾實驗,他的YouTube頻道已有千萬人次收看。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研究顯示,韋斯曼教授是英國媒體最常引述的心理學家。Twitter名人錄(The Celebrity Twitter Directory)也把他列為「最多人追蹤」的科學家,二○一○年《週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把他列入改善英國居住環境的百大名人榜。暢銷著作有:《怪咖心理學:史上最搞怪的心理學實驗,讓你徹底看穿人心》、《怪咖心理學2:59秒啟動正能量》《撕掉勵志書:推餐盤減肥,喝熱茶殺價,心理學家教你用行為改變思維》(以上皆為漫遊者出版)。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現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Blog:blog.yam.com/cindybooks
 

►GO►最新優惠► [書籍]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世界上真的有超自然現象嗎?
 
  對心理學家而言,最有趣的現象是,
  為什麼我們都會有這些奇怪的感覺:
  •為什麼母親會覺得自己和孩子有心電感應?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自己撞鬼了?
  •為什麼有人那麼確定自己命中註定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我們夢到的事情竟然會成真?
  ……
  原來,這些都可以用科學實驗來解釋!
  
  這些奇蹟的本質是什麼?是人為的精心操縱,還是大腦騙了你?
  讓頂尖的心理學家替你逐一揭露:
  •冷讀術為什麼可以看穿真實的你?
  •靈魂出竅時,你的大腦正瞞著你做什麼?
  •為什麼念力表演,可以證實「眼見並不為憑」?
  •你真的是撞鬼了,還是你暗示自己遇到鬼?
  •我們真的有辦法主控自己的夢境嗎?
  還有更多更多……
  
  【編輯室報告】
  暢銷書《怪咖心理學》作者、心理學博士李察.韋斯曼,
  這次要帶我們挑戰與破解種種超自然現象。
  你將會看到一連串的奇聞軼事與不可思議的研究,
  例如探索全球頂尖讀心術專家的大腦、科學家親自混入異端邪教、
  訪問捉鬼專家,秤出靈魂的重量,以及測試一隻會講話的貓鼬……。
  
  此外,作者還帶著我們跟著專業魔術師到後台,
  觀察充滿群眾魅力的教派領導人展現威力,
  參與令人吃驚的通靈會,
  以及接受英國漢普頓宮的邀請去捉鬼……。
  
  這些緊湊又刺激的科學大冒險,
  以及歷史上各種刁鑽到匪夷所思的科學實驗,
  不僅解開了算命、通靈、預言、念力等超能力背後運作的原理與奧祕,
  更讓我們第一次見識到那些主導我們日常生活的隱藏心理,
  例如你為什麼會害怕晚上撞見怪東西,
  你的潛意識威力為什麼比你想的還強大,別人如何掌控你的想法。
  這個旅程不單是被動的觀光之旅而已,
  每個測試都是深入探索心靈神祕層面的機會,
  鼓勵你衡量你的直覺,評估你的暗示力有多強,發掘你是否先天就擅長說謊。
  帶你深入了解大腦、行為與信念的運作真相。
  
  (原書名:超自然心理學: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
  
  隨書再送兩大好康:
  
  【好康一】書末特別贈送「超級英雄速成班」教材
  教你六種可以現學現賣、讓親朋好友刮目相看的心理技巧,讓你擁有「特異功能」,從此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好康二】隨書附上多組QR碼,線上收看精彩實驗片段
  用智慧手機掃描後即可欣賞線上影片,包括「測試通靈小狗」、「漢普頓宮捉鬼」等等。
  
  

►GO►最新優惠► [書籍]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簡介
對一隻號稱有超能力的狗進行測試,看會發生什麼事,從而開啟我們的探索之旅,踏進這個似是而非的世界。
 
1. 算命
我們見到神祕的D先生,造訪不存在的烏比岡湖小鎮,學習如何說服陌生人相信你對他們的一切瞭若指掌,發現我們實際上是什麼樣的人。
2. 靈魂出竅的體驗
聽聽想拍攝靈魂的科學家怎麼說,發現橡膠手透露了靈魂出竅的背後真相,學習如何離開軀體,了解大腦如何判斷我們現在在哪裡。
 
3. 意志力
發現一個人如何欺騙世界,學習如何運用心念讓金屬彎曲,探索印度大師,了解為什麼我們有時看不到眼前發生的事物。
 
4. 與幽靈對話
我們訪問兩位自創新宗教的女子,了解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面對惡魔時會發生什麼事,學習如何和不存在的幽靈交談,充分發揮潛意識的威力。
 
中場休息
我們暫停探索之旅,訪問了不起的捉鬼專家哈利.普萊斯,造訪曼島以探索一隻會說話的貓鼬,最後到了高等法院。

5. 抓鬼
我們和一位女巫共度了一段美好時光,了解搗亂鬼的研究人員為什麼曾把一棟房子弄得四分五裂,會見不存在的雷克利夫碼頭幽靈,學習如何看見鬼魂,探索暗示的心理。
 
6. 思想控制
我們潛入全球最厲害的讀心術大師腦中,了解催眠是否可以讓我們做違反個人意志的事情,潛入一些教派內,了解如何避免遭到洗腦及探索宗教勸說的心理。
 
7. 預言
了解林肯是否真的預知自己的死期,學習如何掌控夢想,深入探索睡眠科學的驚人世界。
 
結語
了解我們為何會相信詭異的事情,思索奇蹟的本質。
 
附錄:超級英雄速成班
再會禮:六種讓親朋好友刮目相看的心理技巧
謝辭

►GO►最新優惠► [書籍]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


ISBN:9789869324311
叢書系列:verso
規格:平裝/296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學>行為與決策

►GO►最新優惠► [書籍]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對一隻號稱有超能力的狗進行測試,看會發生什麼事,從而開啟我們的探索之旅,踏進這個似是而非的世界。
 
我凝視傑堤(Jaytee)的雙眼時,腦中閃過了幾個想法。這隻可愛的小獵犬真的有超能力嗎?如果不能,牠是怎麼上遍全球報紙的頭條?如果牠能預測未來,牠是否已經知道我們的實驗會成功呢?就在這時,傑堤輕輕咳了一聲,身子前傾,吐在我的鞋子上。
 
我和傑堤共處的美好時光,大約發生在十年前。當年我三十出頭,做了一項實驗,測試這隻據稱有超能力的狗是否真的能預知主人回家的時間。那時,我已經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探索各種超自然現象,在鬼屋住了幾夜,測試靈媒和算命師,對心電感應進行實驗。
 
我是八歲時第一次看到魔術表演後,開始迷上這些不可能的事情。祖父叫我把名字的字首寫在錢幣上,他讓錢幣消失,接著那錢幣神奇地出現在一個密封的盒子裡。幾週後,他對我揭露這個奇跡背後的祕密,我從此迷上了魔術。後續幾年,我竭盡所能地發掘魔術的祕法與伎倆,去二手書店搜尋魔術戲法的奧祕,加入當地的魔術社團,在親朋好友面前表演。十幾歲時,我已經做過兩百多場魔術秀,也是知名的「魔術圈協會」(Magic Circle)裡最年輕的成員。
 
魔術師為了成功欺騙觀眾,必須了解觀眾的想法和行為。具體來說,他們需要知道如何讓觀眾誤解眼前發生的事情,避免你思考破解的方法,說服你記錯眼前發生的事情。有幾年,我每晚會表演兩場魔術,那經驗讓我迷上了人性的諸多面向,最後決定到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攻讀心理學學位。

ISBN:9789869324311
叢書系列:verso
規格:平裝/296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學>行為與決策

►GO►最新優惠► [書籍]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62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怪咖心理學(2):59秒啟動正能量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騙自己的腦:識破大腦錯覺詭計的成功法則 怪咖心理學:史上最搞怪的心理學實驗,讓你徹底看穿人心 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讓錢不斷流進來的 說故事技術:如何在十分鐘之內,讓別人願為你的夢想買單?這是學校沒法教、一輩子都用得到的技能。 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怪咖心理學:史上最搞怪的心理學實驗,讓你徹底看穿人心 怪咖心理學(2):59秒啟動正能量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增修新版) 騙自己的腦:識破大腦錯覺詭計的成功法則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Hei Chao Xiong Yong : Guan Yu Ren 、 Hai Yang 、 Jing Tun De Gu...]~推薦!

作者:張卉君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ISBN:9789862137499
叢書系列:Change
規格:平裝/188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自然書寫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環境科學>其他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張卉君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

  來自山城埔里,熱愛跑田野、閱讀、文字創作、逛書店,早年即以「洪亮」為名,在東海岸走江湖。

  二〇〇五年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自此以黑潮人自居,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文化部專案經理、鯨豚生態解說員、美濃愛鄉協進會生態聚落文化研究員、莫拉克災後獨立報導人。
獲獎經歷:葉紅全球華人女性詩獎、花蓮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海洋文學獎、鳳凰樹文學獎等,著有《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六龜新開災後口述史》。現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六段虛實交錯的藍色身世、六個陸地上長腳的說書人,
揉合小說與散文的敘事情調,帶你走進大海的一千零一夜。

  「黑潮」是臺灣本土的海洋環境組織,它以北赤道洋流命名,自詡為陸地上的黑潮,清澈、溫暖且堅定,象徵著臺灣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黑潮」組織中這些和海洋交融、遭遇各異的人們,載負著你我或許熟悉也可能陌生的海洋記憶:海景、潮汐、鯨豚、水手、恆星以及洋流等,原來這些記憶無時無刻不在召喚著我們這群海洋的子民。這些人與海洋之間的真情故事,勾勒出與陸地完全不同的巨幅風景,帶領我們看見臺灣最豐盛的擁有,也教導我們重新開始認識海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幕: 一千零一夜
一、回望陸地,福爾摩莎
二、海漂物的奇幻旅程
三、交換深海的祕密
四、海上的星星
五、無魚之海
六、迷途的水手終將相見
尾聲:明日船班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ISBN:9789862137499
叢書系列:Change
規格:平裝/188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自然書寫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環境科學>其他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島嶼東岸,黑潮流域
   
夏夜傍晚,通往海那邊的天空燒著一道紅霞,清朗無雲,天空中掛著初明的星月,徐徐風吹的空氣裡有海的味道。在這座被山包圍、被海環繞的城市,城裡的人們多半有著鮮明的輪廓和稍稍黝黑的皮膚,頭髮因為海風的長年吹拂,有著不純正的黑色;此外,在陸地上他們生活的步調緩慢,在海上卻異常矯健。
 
靠近漁港一處鐵皮搭建的平房大門敞著,走近一看,鐵皮大門上掛著一塊端正的招牌:炒螺肉,三十年老店。零星的機車、腳踏車隨意地停在鐵皮房外的馬路邊,屋內屋外或站或坐的人們各有姿態,彷彿和著某種慵懶閒適的節奏,臉上都有被陽光燙過的痕跡;屋內則不斷傳出鐵鏟聲、酒杯碰撞聲、酒酣耳熟的吆喝聲、嬉笑怒罵的笑鬧聲──當然,令人完全無法忽略的,是從屋子裡不斷傳出的陣陣蒜香和九層塔香氣,一盤又一盤炒得油亮香辣的炒螺肉,「吭登~」一聲被果斷地放在木製的桌上,圍裙沾滿陳年油污的老闆娘來不及招呼,又一頭鑽入悶熱的廚房,奮力地以鐵鍋快火炒出一盤盤撫慰人心的在地料理。
 
在這個海港在地人才會來的小店,杯觥交錯、喧鬧無比的螺肉攤裡,圍坐著一桌穿著藍色背心的年輕臉龐;他們有著和討海人一樣黑亮的肌膚,頂著一頭海風吹歪了的亂髮,脖子上掛著運動頭巾,身上的T恤印著的鯨尾巴上,凝結著若隱若現的汗漬,甚至有微微的鹽結晶。在一屋子赤膊短褲口嚼檳榔的討海人群中,這群藍背心的海上解說員們,顯得有些醒目,卻又絲毫沒有違和感──或許是他們的眼中,也同樣映著一片大海吧。
 
「你剛剛怎麼看到的?」穿著一身白的解說員周厲心一陣風似地走進店裏,被太陽曬得發黑的臉上掩不住好奇,清澈的大眼睛發著亮光,欺身逼近正往杯裡倒冰啤酒的年輕船長。
   
「阿就~那邊的海怪怪的呀~」年輕船長阿吉嘴角忍住笑,像賣關子一樣繼續倒滿桌上的玻璃杯,沁涼的啤酒在斜擒的玻璃杯中細心地被注入,冒著白色的泡沫直直漲到杯緣,在溽夏高溫之下,杯體滲出了一顆顆的透明水珠,就像她唇邊的細粒汗珠一樣。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ISBN:9789862137499
叢書系列:Change
規格:平裝/188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自然書寫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環境科學>其他

►GO►最新優惠► [書籍]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44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我為你灑下月光: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孤獨深處【作者親簽版】 第三餐盤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Caprina肯拿士山羊奶滋潤護唇膏 中年大叔的20個生活偏見 我可能不完美,但我至少不虛偽:我就是個語錄控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生之靜物 (博客來獨家限量簽名書) 第三餐盤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類觀察入門(2版)[Yu Lei Guan Cha Ru Men (2 Ban )]~推薦!

作者:邵廣昭,陳麗淑
繪者:黃崑謀,賴百賢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6/10/2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50元

ISBN:9789573279075
叢書系列:觀察家
規格:平裝/264頁/普通級/全彩印刷/一版一刷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本書分類:生活風格>寵物>水族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邵廣昭

 
  1951年生於基隆市,1983年底美國紐約州大Stony Brook生態進化系博士。回國後即服務於中研院動物所,1991-1994年出任首任海大海生所所長,1996-2002年接任中研院動物所所長,2004年起代理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曾任中華民國魚類學會理事長,現任海大講座教授。
 
  回國迄今三十多年來,投入台灣本土魚類分類、生態及演化的研究,以及魚類及海洋保育及海鮮指南等工作。已發表約兩百篇學術期刊論文、五百篇以上技術報告、卅餘冊專書,包括《台灣的珊瑚礁魚類》、《台灣魚類誌》、《墾丁魚類圖鑑》、《台灣常見魚貝介類圖說》及《魚類觀察入門》、《魚類圖鑑》等。
 
  對魚類多樣性科學及教育的貢獻包括:發表近三十種世界新種魚類及五百種以上台灣新紀錄,典藏台灣最完整之魚類標本,所建置之《台灣資料庫》每月上網點閱人數達數十萬人,2005年負責主辦「第七屆印度太平洋魚類學國際會議」,有數百位學者前來台灣與會。2002年起推動台灣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整合及開放,已建置TaiCOL, TaiBOL, TaiEOL及TaiBIF等國家入口網。
 
陳麗淑
 
  1962年生於台北市,1997年取得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海洋生物系博士學位。自1985年碩士班起,即隨中研院邵廣昭教授從事魚類研究;留學澳洲期間,隨Howard Choat教授在大堡礁潛水從事珊瑚礁魚類研究。
 
  回國後任職於海洋科技博物館,擔任展示教育組主任負責展示規劃及海洋教育推廣執行。除著有《海水觀賞魚(一)》、《海水觀賞魚(二) 》、《台灣常見的珊瑚礁魚類》、《魚類觀察入門》、《我的海洋酷朋友-主題觀察別冊》等外,並有通俗文章散見各水族雜誌。
 
繪者簡介

黃崑謀

 
  1963年生於台東,復興商工畢業。自小生長在美麗鄉野及淳樸農村,與大自然的蟲魚鳥獸朝夕為伍,埋下日後對生態記錄及動植物觀察的熱情因子。1998年進入遠流出版公司,展開了長達十年、持續不斷以彩筆描繪台灣土地的歷程。
 
  創作題材與畫風極為多元,從自然生態到人文建築、從寫實到寫意、從兒童到大人……細緻繁複的筆調與豐富瑰麗的色彩,在在令人驚豔。
 
  十年間,分別與郭城孟、李乾朗、邵廣昭、趙榮台、凌拂、劉克襄等人合作,出版十餘本作品,包括【觀察家】系列以蕨類、古蹟、魚類、野菇為主題的入門專書,還有《台灣昆蟲大發現》、《帶不走的小蝸牛》等,並曾多次榮獲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好書獎。
 
賴百賢
 
  1964年生於台北市,復興商工畢業後,任職宏廣卡通公司高級背景師15年,由於喜歡大自然和海釣,對魚類有一份特別的熟悉感,非常幸運能參與這份創作。現職為藝術工作者,全心創作油畫,兼任台灣北海岸藝術協會常任理事一職。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魚類世界,開門! 
 
  不管是在餐桌上,到魚市場或水族館,甚至下海潛水嬉游,我們總有許多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魚類。然而屬於海島子民的你,對於魚類世界的認識有多少呢?可知道飛魚怎麼飛?燈籠魚如何發光?海馬藉什麼傳情達意嗎?想瞭解魚類的愛情物語、不可思議的變裝機制與千奇百怪的覓食絕招嗎?
 
  本書從「認識篇」開始帶你全面透視魚類,循序介紹魚類的構造特徵、感覺世界、呼吸、運動、攝食和生殖等;「環境篇」則掌握魚類的棲地與分布,一一探訪魚兒藏身的家;「觀察篇」一次傳授五十六科魚類的辨識要訣,並探討演化的祕密與有趣的生態習性;「附錄」則提供到魚市場、水族館,或下海潛水等實際又適用的魚類觀察行動指南,以及如何製作與保存魚類標本。
 
  本書由治學嚴謹的魚類分類學者邵廣昭博士與致力於推廣解說教育的陳麗淑博士合著,並邀得自然生態畫家黃崑謀與賴百賢兩位先生共同合作。書中全方位的魚類知識、細緻擬真的動人手繪圖和數百幅珍貴的海洋生態攝影,不僅是四位作者長期累積的心血結晶,更是台灣魚類最精采的見證!

本書特色

  ◎全方位涵蓋生態、演化、分類與生活面向的魚類百科,是開創海洋子民新視野的最佳魚類知識入門書。
  ◎以台灣可見物種為知識討論的素材,親切而不隔閡。
  ◎約60幅跨頁手繪彩圖,近100張生動圖解,500多張珍貴海洋生態攝影。
  ◎作者權威,內容嚴謹,詳細考證的擬真圖繪,嚴苛要求的視覺美感,讓知識活起來。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圖錄──4
如何使用本書──12
 
認識篇──14
什麼是魚?──16
外型與體色──18
近看鰭與鱗──22
魚的感覺世界──25
魚如何呼吸?──29
魚如何攝食?──31
魚如何運動?──36
兩性進行曲──39
生存大作戰──43
魚的一生──49
魚的家族──52
魚的演化故事──54
魚的金氏世界紀錄──59
 
環境篇──60
魚類在哪裡?──62
魚類在台灣──75
 
觀察篇──78
盲鰻目的家族
觀察盲鰻──80
銀鮫目的家族
觀察銀鮫──84
鯊魚的家族
觀察白眼鮫──86
鯆﹝魚比﹞目的家族
觀察土魟──90
海鰱目的家族
觀察大眼海鰱──92
鰻鱺目的家族
觀察海鱔──94
鯡形目的家族
觀察鯡──96
鼠﹝魚喜﹞目的家族
觀察虱目魚──98
鯉形目的家族
觀察鯉──100
觀察爬鰍──104
鯰形目的家族
觀察鬚鯰──106
鮭形目的家族
觀察鮭──108
巨口魚目的家族
觀察﹝魚奎﹞魚──112
仙女魚目的家族
觀察狗母魚──116
燈籠魚目的家族
觀察燈籠魚──118
月魚目的家族
觀察月魚──120
鼬﹝魚尉﹞目的家族
觀察鼬﹝魚尉﹞──123
﹝魚安﹞﹝魚康﹞目的家族
觀察躄魚──126
鯔目的家族
觀察鯔──130
頜針魚目的家族
觀察飛魚──134
觀察鶴鱵──136
金眼鯛目的家族
觀察金鱗魚──138
刺魚目的家族
觀察海馬──142
﹝魚由﹞形目的家族
觀察﹝魚由﹞──146
觀察角魚──150
觀察﹝魚甬﹞──152
鱸形目的家族
觀察鮨──154
觀察大眼鯛──158
觀察天竺鯛──160
觀察沙﹝魚梭﹞──162
觀察海鱺──164
觀察﹝魚參﹞──166
觀察笛鯛──170
觀察仿石鱸──174
觀察鯛──176
觀察龍占──178
觀察金線魚──180
觀察石首魚──182
觀察羊魚──184
觀察蝴蝶魚──186
觀察蓋刺魚──190
觀察慈鯛──194
觀察雀鯛──196
觀察隆頭魚──200
觀察鸚哥魚──204
觀察﹝魚尉﹞──208
觀察﹝魚叚﹞虎──212
觀察刺尾鯛──216
觀察臭肚魚──220
觀察帶魚──222
觀察鯖──224
觀察劍旗魚──228
鰈形目的家族
觀察﹝魚平﹞──232
魨形目的家族
觀察鱗魨──236
觀察四齒魨──240
觀察翻車魨──244
 
附錄──246
潛水觀察──246
水族館觀察──249
魚市場觀察──251
標本製作與保存──253
拯救魚類總動員──255
名詞索引.魚名對照.魚名念法──258
 
延伸閱讀與網站.圖片來源──260
後記──261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後記一

  和魚類結下不解之緣應該和我小時候生長在靠海的基隆有關。記憶中童年的海灘舖滿了貝殼,港內時時可見熙攘的魚兒,即便是住家附近或是中學的校園裡也都有充滿生機、魚蝦處處的野溪。但這四、五十年來,由於過度捕撈、汙染、棲地的破壞和環境的變遷,已使得台灣許多魚類都消聲匿跡了。所以多年來我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能有機會將過去所學到的魚類知識,和廿年來研究調查所累積的一些魚類圖文資料作一次總整理,和大眾分享,為台灣魚類多樣性的保育、教育和研究盡一份心力。
 
  因此,首先要感謝遠流出版公司給我們這個機會為讀者編撰《魚類觀察入門》(原名《魚類入門》)這本書,讓我多年來的夙願得償。過去我整理編撰過的魚類圖鑑或字典雖不少,也寫過海洋生態的教科書,但卻始終少了一本介紹魚類一般知識的書籍。
 
  為了能在極度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來完成這件不被計入研究成績的工作,我採取找學生和助理一齊合作的模式來進行。這一年多來,我們花了不少時間重新蒐集資料,也發現了許多過去疏忽掉的一些有趣或未能更深入了解的魚類知識。其中有不少是在遠流編輯靜宜、詩薇和惠菁等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情況下被挖掘出來的,特別是她們費了相當大的心血把我們的文稿改成流暢生動的筆觸。而春惠的美術設計與編排,黃崑謀及賴百賢兩位繪者不厭其煩地配合修改插圖,都是完成這本書的幕後最大功臣。當然我也要謝謝弟研究室協助選片的靜怡、找資料的柏鋒和宗翰,以及慷慨借片的郭道仁與夏國經等潛水教練。
 
  編寫這本書最難為處還是在魚類分類系統的莫衷一是,以及魚類中文名稱之紊亂不統一。前者我們決定採用Nelson (1994) 《Fishes of the World》第三版的系統為主,而後者則儘量以伍漢霖等編撰之《拉漢世界魚類名典》的中文名為依據。(註:前書2016年已出版第五版;後書2012年改版為《拉漢世界魚類系統名典》。而此次修訂新版,我們也依據Nelson之2006年第四版以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魚類資料庫」,更新了世界以及台灣之魚類科、屬、種的統計數字。)
 
  台灣魚類種數雖達全球的十分之一,生物多樣性相當高,但其實許多魚種的數量或豐富度卻在大幅減少中,甚至面臨區域性地滅絕。所以在編撰這本書時,除了認識篇和觀察篇外,我們也加入了環境篇和附錄的行動指南,希望大家除了學會辨認魚種外,也能更進一步採取行動去認識、瞭解牠們有趣的生態習性,去關心、愛護並保護牠們,使台灣能成為魚類的天堂而非地獄,使生活在台灣的魚兒像在澳洲大堡礁一樣只有美麗而沒有哀愁。
 
  最後,我也要藉此機會謝謝中研院動物所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共同打拚的助理和學生們,帶領我下海潛水走入魚類世界的張崑雄教授,以及多年來一直鼓勵和指導我從事魚類分類研究的沈世傑教授。當然,還有我的內人徐倩卿女士,這四十年來的辛勞與支持,讓我得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全力投入魚類的研究工作。


邵廣昭
 
後記二
  
  因為從事魚類的研究,自己常沉浸在探索魚類行為的樂趣中。因此,當各類賞鳥、賞鯨豚的活動紛紛興起時,有點遺憾以魚類為主的自然觀察活動卻少的出奇,也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牠們有什麼值得欣賞或觀察的地方吧!其實,認識魚類的方法很多,一般人大概都是從吃魚開始。因為中國人吃魚喜歡見頭見尾,常有機會看到整條魚,所以可以說每個人早就有初步觀察魚的經驗了,如果能夠進一步瞭解魚類更多的知識,豈不更有趣?希望這本書能引起大家對魚類的好奇,一起來體驗魚類世界的奧妙。未來除了以水族缸養魚外,浮潛賞魚、魚市觀察也都能成為大眾化的休閒活動。
 
  有機會與魚結下如此深的緣份,最要感謝畢生致力於魚類研究的兩位恩師──中研院動物所邵廣昭教授及澳洲James Cook University的Howard Choat教授的帶領。本書得以完成,也要感謝嚴宏洋博士對魚類感覺部分的資料提供;郭道仁教練、夏國經教練、陳玉慧教練、廖運志學弟等提供珍貴照片;以及遠流的編輯靜宜、詩薇、惠菁等人鍥而不捨的催稿與彙整。
 
  寫此書的另一因緣源自於喜歡釣魚的父親,從小全家陪著他釣遍台灣北部的溪流和海濱。記憶的畫面裡總見父親杵著不動專心釣魚,五個小孩在旁玩水、抓魚蝦,母親則忙著張羅民生大事。父親「摸魚」摸了七十三年,從自製釣勾、釣竿,站在大漢溪畔以蒼蠅為餌、揮竿釣闊嘴郎的黑髮小孩;到今日擁有一屋子捲線器、釣竿,拼著暈船也要出海釣紅魽的白髮老翁。家父持續不斷的釣魚史其實也無奈地見證了浮洲仔東側湳仔港老家門前,大漢溪中游一帶的生態變遷:從二、三十年代?魚、鱸鰻及各種台灣原生淡水魚快樂悠游、出大水時毛蟹四出的乾淨光景;轉變到四十年代因沿岸工廠廢水排放、毒魚,不定時出現大量魚類暴斃的惡化溪水;一直到五十三年石門水庫築成後,水量變少,且無法及時有新水注入,造成水質的長期惡化。所以,當五十年代末,筆者有記憶時,就只剩下耐污力強的吳郭魚,和偶爾在石門水庫洩洪時才出現的鯽魚、草魚等水庫魚種可釣了。到了八十年代,老家前的溪流幾乎已趨於完全死寂,連吳郭魚都沒有,污染嚴重的河水,甚至洩洪時都沒人敢釣魚來吃。所以在家中常常隨著父親的記憶緬懷往日風光,感歎連淡水河口的海魚都可上溯、水產資源豐富的湳仔港,為何淪至今日如此不堪的處境?只能心中默禱台灣的生態保育風氣漸開,魚蝦能早日脫離棲所消失的夢魘。 
 
  家父陳和同先生和家母賴碧女士一直是我最忠實的魚類標本提供者,僅以此書獻給我最敬愛的釣者。

陳麗淑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ISBN:9789573279075
叢書系列:觀察家
規格:平裝/264頁/普通級/全彩印刷/一版一刷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本書分類:生活風格>寵物>水族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ISBN:9789573279075
叢書系列:觀察家
規格:平裝/264頁/普通級/全彩印刷/一版一刷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本書分類:生活風格>寵物>水族類

►GO►最新優惠► [書籍]魚類觀察入門(2版)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244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21天美字計畫白金套組:《21天美字計畫》+《寫字的日常》(加贈日本白金Preppy本格鋼筆+新款Riviere典雅鋼筆) 漢字樹5:與天地神靈相關的漢字 在我們墜落之前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修訂版)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Tian Xia Wen Hua Ke Xue Ren Wen 25 Zhou Nian Shi Da Jing Dian Tao...]~推薦!

作者:葛雷易克,李維,裴傑斯/等著
譯者:林和,牟中原,梁仲賢,邱顯正,呂慧娟,楊玉齡,王文祥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100元

ISBN:4711225313511
規格:平裝/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葛雷易克James Gleick

  哈佛大學畢業,全球知名科普作家。曾任普林斯頓大學麥格羅傑出講師(McGraw Distinguished Lecturer)、《美國最佳科普選集》首位編輯。任職於《紐約時報》時,因撰寫霍夫史達特、費根鮑及曼德博等著名科學家之報導,轉而成為科學記者。他專精報導科學與科技的最新概念,善於用細膩、生動的文字來解說科學。

  《混沌》出版後,即全球熱銷,「蝴蝶效應」也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至今已翻譯成二十五種以上的語言,並獲得普立茲獎與美國國家非文學類書獎決選。葛雷易克另著有描寫費曼的《天才》(Genius),以及《牛頓》(Isaac Newton)等暢銷書,皆入圍普立茲獎決選。最新著作《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科普書獎。

  他的部落格「Bits in the Ether」(around.com)有許多評論科學與科技時事的文章,看法犀利、筆觸獨到。

李維Primo Levi

  猶太裔義大利人,1919年生於義大利的杜林。從小著迷於化學實驗,1941年自杜林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李維加入反法西斯組織,但不幸被納粹逮捕,隨後送進舉世聞名的奧茲維茲集中營,也就是他口中的「地獄」。

  二戰結束,李維是集中營少數倖存者之一,他把集中營裡的悲慘記憶,化作文字,以小說、散文、詩呈現在世人面前。李維不因他化學上的專業而令寫作有悶塞之感,反而因自地獄走過一遭而擁有獨特的人文關懷,再加上摻揉化學上的隱喻,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風格。

  其著作受同時期文學大師推崇,如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等人。《週期表》以化學元素暗喻其人生的不同階段,或化為腦海中的奇思幻想,是公認的最佳代表作品。

裴傑斯Heinz R. Pagels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兼科學作家。曾任洛克斐勒大學副教授、紐約科學院的執行董事兼執行長。

  除了科學家的身分,裴傑斯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心人權議題;也曾任紐約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評議委員,企圖使科學與人文不再有隔閡。

  裴傑斯有種天賦,能用簡單語言解釋艱澀概念。著作包括《宇宙密碼》(The Cosmic Code)、《完美對稱》(Perfect Symmetry),皆獲科學界一致讚賞。《理性之夢》則將科學討論帶往更高層次,除了預言複雜科學對人類的影響,也討論了分道揚鑣的科學與哲學,如何才能重新融合。

  裴傑斯於1998年夏天,在前往阿斯本物理中心的路上遭遇山難,英年早逝,但其留世的《理性之夢》,仍繼續影響我們的思想,成為不朽之作。

瑞吉斯Ed Regis

  美國著名暢銷作家,紐約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霍華德大學哲學副教授。

  瑞吉斯擅長描寫人類與科技碰撞後產生的火花,主題包含了科學哲學、人工智慧、生物倫理、奈米科技與科學史,他用獨特的哲學思維重新思考人類科技的演進。《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是瑞吉斯初試啼聲之作,他親自造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發掘史料、訪談研究員,記錄了院內在二十世紀的輝煌歷史,畫下了這座諾貝爾獎殿堂的動人面貌。

  瑞吉斯的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如《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連線》(Wired)。最新著作為《巨獸:興登堡號的殞落與病態科技的崛起》(Monsters: The Hindenburg Disaster and the Birth of Pathological Technology)。

戴森Freeman J. Dyson

  全球知名科學家、科學作家,現為普林斯頓高研院名譽教授。

  戴森為量子電動力學第一代巨擘,二十九歲即成為普林斯頓高研院教授。曾協助設計TRIGA反應爐、獵戶座太空船,也受美國政府邀請擔任國防部、航太總署、裁軍署等單位的顧問;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對於全球暖化、軍備裁減、禁絕核武等議題皆有建樹。他延伸構想的「戴森球」概念,影響了全世界的科幻作品。即使高齡,但仍不減熱忱,他在八十九歲與同事共同發表的賽局理論新解,為賽局研究注入了活水。

  戴森一生優游於數學、物理、核能工程、天文、生命科學等領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不僅是極為優秀的科學大師,更是關心人類命運,嚮往無限宇宙的睿智哲人。

霍夫曼Roald Hoffmann

  1937年生於波蘭的猶太家庭。四歲時,父親遭納粹處死,霍夫曼與母親僥倖逃到鄉下,躲到校舍閣樓中渡過風聲鶴唳的童年,1944年夏才重獲自由。1949年隨母親移民美國。

  霍夫曼在紐約念中學期間,曾獲得西屋科學獎。1955年成為美國公民,並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1962年獲得哈佛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學位。1965年起,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化學系。

  霍夫曼因為與有機化學大師伍德沃得(R.B.Woodward)共同發現分子軌域對稱性守恆定律,於1981年和日本的化學教授福井謙一共同獲頒諾貝爾化學獎。霍夫曼在化學界光芒萬丈,受譽為「化學界的畢卡索」,他腳踩有機化學及無機化學兩大領域,遊刃有餘,曾獲得美國化學學會1973年的有機化學獎及1982年的無機化學獎;1990年更獲頒該學會最高榮譽的普利斯特利獎章(Priestley Medal)。

  霍夫曼亦是詩人,曾出版兩本詩集;本書是他寫的第一本散文集。他頗熱中於為社會大眾引介正確的化學觀念,曾經製播兩套電視節目「化學的世界」與「分子世界」。1996年5月,霍夫曼曾受邀訪台,做過八場公開演講,造成極大轟動。

威爾森 Edward O. Wilson

    1929年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罕。1949年畢業於阿拉巴馬大學,1955年獲得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哈佛大學執教。1996年退休,現為哈佛大學名譽教授、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昆蟲館榮譽館長。

  威爾森是美國當今生物理論、分類學家翹楚,1969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還榮獲過全世界最高的環境生物學獎項,包括美國的國家科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1996年,威爾森獲《時代》雜誌評定為影響當代最巨的二十五位美國人之一。他與麥克亞瑟(Robert MacArthur)提出的「島嶼生物地理學」,是生物系學生必讀的理論,也讓各國政府的保育政策更完備;他倡導的「生物多樣性」,從二十世紀開始大幅影響生物保育的方向;他的「親生命性」概念,更是讓人類反思自己在全球生物圈的立場。威爾森非常擅長著述,他以《論人性》及《螞蟻》二本著作,兩度獲得普立茲獎。他的《社會生物學》更是大膽的以生物學角度,來解釋人類的社會行為,曾引起社會喧然大波。

  威爾森目前與妻子定居於麻州列星頓。

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

  1938年出生於芝加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學博士。曾任波士頓大學生物學教授、麻州大學傑出教授、美國航太總署行星生物計畫共同主持人。馬古利斯以研究真核生物的演化,備受推崇。她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及十餘本著作。1983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她學術生涯最出名的成就,即是大力推動「內共生理論」,這個理論指出多細胞生物的起源,來自於單細胞生物的彼此合作、共生,並各自發揮所長,最終成為具有不同功能胞器的真核細胞。馬古利斯的《演化之舞》,把內共生理論從學界帶到世人面前,是她的科普代表作。馬古利斯2011年逝世,享壽七十三歲。

薩根Dorion Sagan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與馬古利斯之子,美國著名科學作家,著有二十餘本作品,寫作議題圍繞在生物學、科學哲學與人類文化,作品翻譯成十三國語言。他與紐約大學生物系教授沃克(Tyler Volk)合著的作品《死亡與性》(Death and Sex),獲得2010年紐約書展非小說類首獎。個人網站為dorionsagan.wordpress.com。

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

  1947年於康乃爾大學博士畢業後,即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教職生涯長達四十年。麥克尼爾的史學著作產量豐富,目前翻譯成繁體中文的作品有《世界史》、《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歐洲歷史的塑造》、與兒子勞勃・麥克尼爾(Robert McNeill)合著的作品《文明之網》,以及《瘟疫與人》。

  麥克尼爾向來擅長以分析眼光,細數宏大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他的《西方的興起》曾榮獲196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瘟疫與人》是麥克尼爾融合流行病學史與人類文明史的代表作,受這種新史觀影響的著名作品,即有《槍砲、病菌與鋼鐵》。

  麥克尼爾於1996年獲頒歐洲重要的獎項──伊拉斯謨獎(Erasmus Prize),以表彰他在世界史上的貢獻;2009年榮獲美國人文獎章。麥克尼爾於2016年7月8日逝世,享壽九十八歲。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消失的湯匙》獲第六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銀籤獎、《大自然的獵人》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小提琴家的大姆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雁鵝與勞倫茲》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基因聖戰》、《大腦開竅手冊》、《兒腦開竅手冊》、《奇蹟》、《幻覺》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羅時成

  生於苗栗,成長於台北。小學就讀幸安國小,初中與高中就讀成功中學。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學士,畢業後曾任民權國中生物教師;後至美國威斯康新大學蘇必略分校攻讀碩士,並於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獲得生物科學博士學位。

  1980回國後,擔任陽明醫學院副教授(1980-1986)、之後任教授(1986-2003)、微生物科主任和微免所所長(1987-1991)及學務長(2001-2003)。現為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以線蟲模式探討核仁大小之調控和人類蠶豆症、糖尿病之代謝途徑,學術專長為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及病毒學。

  志趣在從事研究工作及科學教育,曾任《科學月刊》總編輯、理事長,現任《科學月刊》董事;曾主持公共電視「為什麼」大眾科學節目(1986-1988);也曾擔任國科會生物處學門召集人及研究計畫審查委員,並榮獲教育部特優教師獎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楊玉齡合著《台灣蛇毒傳奇》、《肝炎聖戰》(天下文化出版),主編《流感病毒變變變》(台灣商務出版)。

審訂者簡介

儲三陽


  台灣大學化工系畢業,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化學博士。曾任美國西北大學、萊斯大學等校化學系研究員、康乃爾大學化學系訪問學者。現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專長物理化學、量子化學。

程樹德

  出生於高雄,成長於花蓮。少年時代即著迷於分子生物學之重大發現,憧憬能對生命科學有所貢獻。台灣大學動物系畢業後,即負笈美國哈佛大學,獲細胞及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波士頓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現已從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退休,專研分子遺傳學及演化生物學。業餘嗜好為社會改革及創作,譯作有《達爾文大震撼》、《貓熊的大拇指》及《科學革命的結構》(與傅大為等合譯)等。

陳建仁

  出生於香蕉王國的高雄縣旗山鎮,在家排行老七,個性爽朗、樂觀,喜歡大自然。畢業於台灣大學動物系、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班,專攻人類遺傳及遺傳流行病學。曾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行政院國科會主委、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現為中華民國第14屆副總統。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講座、中央研究院院士、總統科學獎、世界科學院院士、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等。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六百餘篇,著有《流行病學》、《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等書。

譯者簡介

林和


  出生於上海,三個月後即為紅塵席捲,橫渡黑水溝。國語實小、建國中學、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氣、行星、物理海洋學系博士,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研究員。

  現為臺大大氣系名譽教授,專長流體力學、紊流;天下文化「科學人文」叢書總策畫,「季節風」出版社創辦人。

牟中原

  出生於台灣基隆,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灣大學教授、天下文化「科學人文」書系策劃者之一。曾獲世界科學院「化學獎」。

  研究領域包括、奈米材料、界面化學、催化等。著有學術研究論文約四百篇、專著《原住民教育》《物理化學實驗》;譯作有《理性之夢》、《氫彈之父︰沙卡洛夫回憶錄1921~1967》、《人權鬥士︰沙卡洛夫回憶錄1968~1989》、《週期表》。

梁仲賢

  出生於新竹,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清華大學化學碩士、台灣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邱顯正

  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超高速雷射光學實驗室研究。曾任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工程官、大華技術學院講師、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理。1997年自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後,任教會傳道,2000年起加入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從事少數民族聖經翻譯、識字教育、醫療服務及社區營造等工程。另譯有《宇宙波瀾》。

呂慧娟

  台灣大學農化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化碩士。曾任台大化學系研究助理、密西根州大生化系助教、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助理研究員。目前專事兒童科學教育工作。

王文祥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火山定年,以及礫石層剪力強度及邊坡穩定度之研究。地質技師,曾任日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著有《陽明山火山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書籍]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混沌》

  蝴蝶效應的起源,與量子力學、相對論並列最偉大的物理發現。

  極具張力、扣人心弦……描述科學轉變面貌的過程,十足引人入勝!── 《紐約時報書評》

  《混沌》記錄了一門新科學的誕生,這門新科學描述的正是我們日常所見的世界:雲如何變幻?煙如何消散?風雨如何肆暴?讀了它,你不會再用舊眼睛看這世界。── 《舊金山紀事報》

  知名科普作家葛雷易克初試啼聲的第一本科普書,一推出便大受好評,至今有二十五種以上的語言版本,全球銷量超過百萬。葛雷易克帶領我們穿梭這場動人心魄的科學革命,也許,《混沌》就是撥動你知識生涯的那一只蝴蝶翅膀!

  《週期表》

  有史以來最動人的科學作品

  閱讀片刻,我即欣然沉浸在《週期表》的書頁中。本書毫無冗贅,文字美妙又精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

  引領我們通往這位當代天才作家的心靈世界。──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

  讀來撫慰人心、沉澱心靈,甚至又帶有飛躍的想像力。──《紐約時報書評》

  書中以各種元素暗喻不同人生階段的際遇,每一章節都濃縮了作者一部分的生命。用氬的惰性,回憶家族親人的安逸個性;用氫的活潑,思念少年時期令人興奮的啟蒙實驗;與心儀同學重逢的有機磷分析,則讓他沉澱了同窗不同路的酸苦情愫;以及遭關進集中營時,偷取鈰來換得在慘澹奴工生活中足以苟活的麵包……

  《理性之夢》

  科學哲學最經典之作

  既有豐富的科學與哲學內涵,又表現出濃厚的自傳和軼聞色彩……── 《紐約時報書評》

  著名物理學家裴傑斯,再次展現化繁為簡的獨特功力,把一頁頁複雜難懂的科學文獻,變成一篇篇簡潔雋永的散文。── 《美國出版人週刊》

  想探討知識的本質?聊聊心智與肉體如何連結?想知道「科學」到底是什麼?你都可以在本書找到答案。在裴傑斯的帶領下,我們剖析笛卡兒的心與物,躍過牛頓的肩膀,穿越愛因斯坦的時空,棋戰涂林的人工智慧,與達賴喇嘛一同沉思……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

  曾經是諾貝爾獎得主雲集的高研院,
  有可能培育出下一個愛因斯坦嗎?
  獲《紐約時報書評》推選為年度重要科學書

  愛因斯坦用相對論,為人類敲開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這位物理大師告別人世時,除了留下無限惆悵,也遺下曾經充滿他睿智哲思的辦公室。

  這間傳奇辦公室,位於普林斯頓鄉間的高研院。這座研究院曾讓數論大師哥德爾、電腦之父馮諾伊曼、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等人,聚集在此鑽研新知、窮究宇宙。沒有高研院群雄,人類知識的疆域不知得退幾里路。作者瑞吉斯親訪高研院,記錄大師群像,讓活生生的歷史躍然紙上。他也開啟了想像:究竟高研院的新一代人才,能否展現大師的光芒?

  《宇宙波瀾》

  科學大師戴森最想流傳千古的著作,
  台灣新世代最迫切需要的視界與思維。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銀籤獎」

  《宇宙波瀾》是戴森最出名的著作,他把科學生活比作個人靈魂的航程,寫下了科學工作五十年的回憶,浪漫而生動的記述了,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科學家,如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科學頑童費曼、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等人的風範與成就。他也描述了核能反應爐、遺傳工程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發歷程與爭議,對科技發展與人類前途傳達了深刻的省思。

  《大師說化學》

  化學到底是什麼?
  化學家都在幹嘛?
  我們要怎麼才能享用化學的好處,
  而不受化學所傷?
  認識化學,就從這本書開始!

  當代文明的許多成就少不了化學的貢獻,但許多災禍也跟化學息息相關。化學就像刀的兩刃,能克敵,亦能行惡,現代人雖享用化學的好處,卻打心底厭惡化學。然而生活在現代科技社會,不論願不願意,我們終究要面對化學。

  我們對化學有好多疑問:化學的災難要怎麼避免?要怎麼使用化學而不被化學所傷?化學到底是什麼?化學家到底在幹嘛?《大師說化學》中,化學大師霍夫曼為我們一一解惑。

  《大自然的獵人》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佳作獎」

  「大部分的小孩都有一段對甲蟲著迷的過去,但我從來沒有從那個階段脫離。」──威爾森

  有哪位世界級科學家,拿過報導文學的最高榮譽「普立茲獎」,而且還拿了兩次?誰擁有「社會生物學之父」、「生物多樣性之父」的雙料尊稱?誰能號稱全球研究螞蟻的泰斗?有誰能與明仁天皇一邊閒話家常,一邊討論分類學?有誰能坐著邊聽老師講課、邊捉蒼蠅,平均每分鐘活捉一隻?

  答案是威爾森。

  這位傳奇生物學家,在六十六歲時,回顧自己的一生,寫下了《大自然的獵人》。從與一隻水母邂逅開始,他帶領讀者進入充滿魅力的大自然中。從小時候被魚刺瞎眼睛,到高中畢業差點沒有大學可念,再到學術生涯高峰時卻被誤解成種族主義者,威爾森娓娓道來,我們彷彿參與了他一生中每個重要時刻。《大自然的獵人》充滿濃郁的散文韻味、自然野趣、機敏和深刻思想。他並以自身經驗鼓勵青年學子,勇敢追求自我生涯!

  《演化之舞》

  達爾文也不知道的演化故事,
  你我都是細菌共生的生命奇蹟!

  提到「演化」,你的腦中是不是浮現出猿猴轉變成人,或是魚長出腳爬上陸地的畫面?其實,我們都錯看了演化舞台上的主角。

  細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演化的關鍵。

  本書是回顧生命演化的時光機,帶領我們回到創世之初,看充滿岩漿的炙熱不毛大地,如何冷卻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無生命物質,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結構?《演化之舞》讓我們看見細菌如何引領地球的生命,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序到有序,從微生物到我們。這支演化之舞,舞出了超過四十億年,至今仍不間斷的生命舞曲。

  《瘟疫與人》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麥克尼爾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至本世紀前半,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形塑不同文明的特色。《瘟疫與人》為讀者揭示一幕幕條分縷析、鉅細靡遺的傳染病與文明交融史。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是否能靠著現代公共衛生技術,而讓文明不再受傳染病影響呢?《瘟疫與人》一書中有最好的解答!

  《肝炎聖戰》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金籤獎」
  一段我們絕不能忘的歷史。

  歷史的共同記憶,一直都是國家無形的財產,二十世紀台灣人成就了打敗B型肝炎的聖戰,《肝炎聖戰》一書則將這場戰役的歷史與共同記憶,化作雋永的文字,進入新一代讀者的心中。我鄭重推薦給各位讀者。──陳建仁,中研院院士、中華民國第十四屆副總統。

  《肝炎聖戰》一方面能把人與事處理得非常細膩生動,另一方面,卻又能掌握精深的科學知識,把學理部分鋪陳得條理分明,硬是把這架構龐雜、牽連眾多學門和機構的肝炎研究與防治故事,處理得趣味盎然,讓內行人看了親切,外行人看了入迷,真正是一部兼顧趣味與知識的科普佳作。──吳成文,中研院院士、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GO►最新優惠► [書籍]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ISBN:4711225313511
規格:平裝/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ISBN:4711225313511
規格:平裝/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90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數學教你不犯錯,上下冊套書:搞定期望值、認清迴歸趨勢、弄懂存在性 停滯的年代: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如果這樣,會怎樣?:胡思亂想的搞怪趣問 正經認真的科學妙答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Thing Explainer)~推薦!

作者:蘭德爾‧門羅
原文作者:Randall Munroe
譯者:張瑞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880元

ISBN:9789864790982
規格:精裝/64頁/26x36cm/普通級/雙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蘭德爾
門羅 Randall Munroe

  xkcd網站的創辦人,也是暢銷科普書《如果這樣,會哪樣?》的作者。
 
  出生於美國賓州伊斯頓市,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郊外長大,從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畢業後,便在NASA朗格里研究中心謀得「打造機器人」的工作。2006年離開NASA,專職畫網路漫畫,曾獲科幻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獎項「雨果獎」三次提名。
 
  國際天文學協會最近將小行星4942命名為門羅,如果「門羅小行星」撞上地球,很有可能導致大滅絕。
 
譯者簡介

張瑞棋


  畢業於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

  當了中年大叔才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如今又多了個譯者的身分。不知下本書,我會出現在作者簡介或譯者簡介?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如果這樣,會怎樣?》作者又一顛覆大眾思考方式的精彩作品。
解事者門羅一解釋,我們就什麼都瞭了!

  ★比爾蓋茲2015年夏季最愛科普書
  ★贈品:大海報「碰到天空的高樓」


  《如果這樣,會怎樣?》作者又一顛覆大眾思考方式的精彩作品。

  「解事者」門羅,為我們解釋了44件事物,近從地表,遠到太空,小從細胞大到國際太空站,除了以圖畫如X光般剖析物體,也用了連小學生都能了解的有趣敘述,從你想不到的角度,解釋這些事物。

  《解事者》不用專有名詞呼弄你。很多時候,我們用了一堆專有名詞,只是為了讓自己有信心,讓別人覺得我們很了不起,但是對事物的了解,並不是靠專有名詞,雖然這些名詞很重要,說起來很炫,讓我們感覺良好。

  這世界上有太多的書來是在解釋艱難的專有名詞了,而這本書做的是其他人沒做的事情,它擺脫艱難名詞的束縛,用好像有點傻氣,但大家都能弄明白的方式,為讀者解釋世界上許多事。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要能簡單說清楚,才能完全明白;費曼也說過,知道一樣事物,和知道一樣事物的名字是有分別的,就讓我們跟著門羅,不受名詞困擾,不怕用笨笨的說法,一起從解釋身邊的小事開始,探索這個世界!

強力推薦

  Amazon網站上Physics of Mechanics類別排行榜中的銷售第一名。

  比爾‧蓋茲2015年推薦書。

  這本書太棒了!絕對能成為好奇心靈的最佳指引。────比爾‧蓋茲

  內容有趣,描述精確,設計更是美上加美。────《衛報》

  本書堪稱視覺的饗宴、腦袋裡的狂歡會。想要買來自己收藏,或是想送給你的書呆子摯友,又或者只是喜歡精美插圖,我都想不出比這本書更好的選擇了。────《科學美國人》

  門羅用特有的幽默,和對科學原理及工程機制的精準描述,讓《解事者》不只吸引人,也讓你獲得滿滿的知識。────《科學》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感謝我的幫助者
開始之前,我想跟大家說

共用的太空屋 國際太空站
組成你的小水袋 動物細胞
重金屬發電廠 核反應器
火星太空車 好奇號探測車
身體裡的各種袋子 人體器官
把衣服變乾淨的機器 洗衣機和乾衣機
地球表面 地球自然地圖
汽車前蓋的下面 汽車引擎
有旋轉翅膀的飛機 直升機
美國的基本法律 美國憲法
美國基本法律號 美國憲法號護衛艦
加熱食物的無線電箱子 微波爐
形狀確認器 鎖
升降房 電梯
在海底下游的船 潛水艇
清洗碗盤的箱子 洗碗機
我們腳下的巨大石板 板塊構造
雲圖 天氣圖
樹 樹的祕密
燒光城市的炸彈 核彈
水房間 馬桶、臉盆和浴缸
放電腦的大樓 雲端資料中心
美國太空部的五號火箭 農神五號火箭
飛機推動器 噴射引擎
開飛機會摸到的各種東西 駕駛艙
微小粒子的大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
電力盒 電池
專門鑽洞的海上城市 鑽油平臺
地球裡可以燒的東西 化石燃料
高高的路 橋
可以折疊的電腦 筆記型電腦
太陽周圍的星球 太陽系
影像記錄器 照相機
寫字用的棒子 鉛筆和原子筆
手持電腦 智慧型手機
光的顏色 電磁波譜
夜晚的天空 星空
組成萬物的小顆粒 週期表
我們的星星 太陽
怎麼量東西 測量單位
救人的房間 病房
運動的地方 球場
地球的過去 地球的地質年代
生命樹 生命的家族樹狀圖
送給大家的海報: 碰到天空的高樓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開始之前,我想跟大家說⋯⋯

  嗨!

  這本書裡有圖畫和簡單的文字。在每一頁裡,我都只用我說的話裡最常用的字詞,來解釋一些重要或有趣的東西是怎麼運作的。我想用這一頁先跟大家打聲招呼,順便說明為什麼這本書會長這個樣子。

  我的人生中有很多時間都在擔心,別人會不會認為我懂得不夠多。有時候,因為太擔心了,就算沒有必要,我還是會故意用很正式的說法,很難的字眼來表達。

  例如,有時候我會用正式的說法來形容地球的形狀。地球是圓的,但其實並沒那麼圓。地球因為自轉的關係,腰部會稍微寬一點。如果你要製造繞著地球飛行的太空船,必須先把地球的形狀弄清楚,這時候就要用一些正式的說法,而不能只是簡單的說,地球是「圓的」。然而,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把形狀說得那麼準確,所以說地球是「圓的」就可以了。

  我上學的時候學到了太空船,也學會用很多正式的的說法,來講地球的形狀以及各種東西。有時候我用正式的說法,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意思不能用普通的說法來表達。但很多時候,我其實只是擔心如果用普通的說法,可能會有人以為我不懂正式的說法。

  我很高興能寫這本書,因為這讓我不用害怕自己看起來很笨。說到底,你如果一直用「太空船」和「噴水器」這樣的說法,真的會看起來很笨。決定用簡單的字,反而讓我不再擔心那麼多,我還可以隨我高興來幫東西取新的名字,也可以用新的方式來解釋那些很酷的點子。

  有人認為,一開始就學正式的說法是沒道理的,因為重要的是知道這些東西在做什麼,而不是這些東西叫做什麼。我不覺得這完全正確。要真的學到東西,你需要別人的幫忙,但是如果要懂他們說的,就需要知道他們用的字是什麼意思。而且你也得知道那些東西叫做什麼,才能問別人問題。

  不過,已經有很多書在說明各種東西叫做什麼了,所以我這本書還是來解釋那些東西在做什麼吧。

  好了,關於這本書我已經介紹得差不多了。現在就翻開它,了解一下太空吧!


(摘自本書前言)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ISBN:9789864790982
規格:精裝/64頁/26x36cm/普通級/雙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ISBN:9789864790982
規格:精裝/64頁/26x36cm/普通級/雙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03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如果這樣,會怎樣?:胡思亂想的搞怪趣問 正經認真的科學妙答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未來產業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讓你動力滿滿、務實逐夢的動機新科學 低欲望社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我可能不完美,但我至少不虛偽:我就是個語錄控 如果這樣,會怎樣?:胡思亂想的搞怪趣問 正經認真的科學妙答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21天美字計畫白金套組:《21天美字計畫》+《寫字的日常》(加贈日本白金Preppy本格鋼筆+新款Riviere典雅鋼筆)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Plagues and Peoples)~推薦!

作者:麥克尼爾
原文作者:William H. McNeill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64790784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規格:平裝/33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微生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

  1947年於康乃爾大學博士畢業後,即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教職生涯長達四十年。麥克尼爾的史學著作產量豐富,目前翻譯成繁體中文的作品有《世界史》、《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歐洲歷史的塑造》、與兒子勞勃・麥克尼爾(Robert McNeill)合著的作品《文明之網》,以及《瘟疫與人》。

  麥克尼爾向來擅長以分析眼光,細數宏大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他的《西方的興起》曾榮獲196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瘟疫與人》是麥克尼爾融合流行病學史與人類文明史的代表作,受這種新史觀影響的著名作品,即有《槍砲、病菌與鋼鐵》。

  麥克尼爾於1996年獲頒歐洲重要的獎項──伊拉斯謨獎(Erasmus Prize),以表彰他在世界史上的貢獻;2009年榮獲美國人文獎章。麥克尼爾於2016年7月8日逝世,享壽九十八歲。

審訂者簡介

陳建仁


  出生於香蕉王國的高雄縣旗山鎮,在家排行老七,個性爽朗、樂觀,喜歡大自然。畢業於台灣大學動物系、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班,專攻人類遺傳及遺傳流行病學。曾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行政院國科會主委、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現為中華民國第14屆副總統。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講座、中央研究院院士、總統科學獎、世界科學院院士、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等。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六百餘篇,著有《流行病學》、《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等書。

譯者簡介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消失的湯匙》獲第六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銀籤獎、《大自然的獵人》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小提琴家的大姆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雁鵝與勞倫茲》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基因聖戰》、《大腦開竅手冊》、《幻覺》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瘧疾」的兇暴,使莊嚴的朝聖之旅,化成疫病的溫床;
  「霍亂」的版圖,藉交通便利的無國界化,再展新勢力;
  「禽流感」的威脅,迫使高密度畜養的經濟方式,面臨挑戰;

  生活在樹上的靈長類遠祖,因跳蚤和體蝨而搔癢不已;初踏上地面的人類祖先,由於大草原瀰漫的昏睡症而病懨懨;開始農耕的文明社群,遭血吸蟲症削弱了整體生產力;歐亞間的經濟貿易,致使天花悄悄跟著商旅隊伍進入新地域;蒙古大軍勢如破竹,將鼠疫散布歐亞大陸;西方帝國靠著無心傳染的天花,達成了殖民野心;工業革命帶來的交通躍進,更是讓全球成為疾病大鎔爐。

  麥克尼爾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至本世紀前半,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形塑不同文明的特色。《瘟疫與人》為讀者揭示一幕幕條分縷析、鉅細靡遺的傳染病與文明交融史。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是否能靠著現代公共衛生技術,而讓文明不再受傳染病影響呢?《瘟疫與人》一書中有最好的解答!

得獎紀錄

  聯合報讀書人版每週新書金榜推薦
  中國時報開卷版一週好書推薦
  誠品書店「誠品選書」

媒體推薦

  讀過《瘟疫與人》,就會從此改變看待世界歷史的觀點。──《紐約書評》

  《瘟疫與人》有著深奧微妙的內容,強而有力的分析。──《華盛頓星報》

  《瘟疫與人》是令人屏息之作。──《國家觀察者報》

  具有原創性的非凡之作……讀完《瘟疫與人》絕對會收穫匪淺,麥克尼爾的苦工沒有白下。──《華盛頓郵報》

  《瘟疫與人》是麥克尼爾繼《西方的興起》之後,又一輝煌的著作。他以恢宏的規模,將生態、人口與政治、文化整合起來,堪稱論點精采且挑戰性高的學術成就。──《柯克斯評論》(The Kirkus Reviews)

  《瘟疫與人》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作者強調的是一般歷史書裡不常探討的事件。讀者一旦開卷閱讀,將愛不釋手……本書值得立即推薦給大眾。──《坦帕論壇時報》(Tampa Tribune-Times)

  洞見深遠……《瘟疫與人》兼具原創性與刺激性,肯定會激起一陣波瀾。──《出版人週刊》

  《瘟疫與人》是才氣縱衡的一本書。──《克利夫蘭日報》

  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中,非常有說服力的論證了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巨大衝擊,是非常精采的歷史推論。──《進步》月刊

  作者在本書中展現驚人的學識涵養……《瘟疫與人》的寫作手法純熟……它勢必吸引廣大的群眾。──《綺色佳日報》

  《瘟疫與人》用引人入勝的史例,提出極為出色又具有十足挑戰性的論述。──《紐約》雜誌

  這是兼具重要性與原創性,又精心研究的作品。──《圖書館雜誌》

  《瘟疫與人》這本書令人無可抗拒。──《波士頓週日先鋒報》

  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中,用大量累積的證據,論述疾病在人類歷史上,扮演常見的關鍵角色。──《巴頓魯治倡導報》(Baton Rouge Sunday Advocate)

  《瘟疫與人》對於世界歷史有著極具吸引力的新解讀。──《舊金山觀察家報》

  麥克尼爾做了一件值得讚賞的事,對於人們忽略的傳染病與流行病,他提供了數量驚人的細節。──《芝加哥日報》

  《瘟疫與人》鉅細靡遺的內容,為我們提供了洞見,看透疾病這種自然災禍,如何在長遠的歷史中大幅消滅世界人口。──《納奇茲民主報》(Natchez Democrat)

  傑出歷史學家的創新研究……對於歷史事件專業的重新解讀,加上科學細節的支持,麥克尼爾提出了非常強力的論點。──《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

  啟蒙人心……《瘟疫與人》絕對值得推薦閱讀。──《大湍城日報》(Grand Rapids Press)

  麥克尼爾以熟練的學術風格,提出了大量證據,指出疾病在人類活動中扮演中心角色,進而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展。──《每日新聞》

  《瘟疫與人》是首屈一指的重要著作,一部道地的革命性著作。──《紐約客》

  看待歷史的嶄新觀點,我從《瘟疫與人》中受益匪淺。──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美國作家兼歷史學家,普立茲非小說獎得主。

  《瘟疫與人》提出了非常創新,也極具挑戰性的歷史概念,令人閱讀時欲罷不能。這本書企圖引起轟動,而它也的確辦到了!──哈里森‧梳士巴利(Harrison Salisbury),美國記者,普立茲國際報導獎得主。

►GO►最新優惠► [書籍]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再版導讀 宏觀的疾病文明史 李尚仁
導讀 古往今來話傳染病史 陳建仁
 
緣起 史學家的漏網之魚
第1章 狩獵族群的行蹤
第2章 古文明世界的疾苦
第3章 歐亞疾病大鎔爐
第4章 蒙古帝國打通路徑
第5章 闖入美洲新世界 
第6章 近代醫學大放異彩
 
附錄 中國流行病史
作者誌謝
名詞注釋

►GO►最新優惠► [書籍]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大約二十年前,為了撰寫《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書,我曾閱讀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的這段歷史,以充實相關的知識。眾所周知,當時柯爾特斯(Hernando Cortez)只帶了六百名不到的隨從,就征服了擁有數百萬人的阿茲特克帝國。這麼一小撮人怎麼可能戰勝人口眾多的帝國呢?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那些常見的解釋似乎都不夠充分。即使蒙提祖馬(Montezuma)和他的夥伴在剛開始時,錯把西班牙人視為天神,但沒多久,他們就從經驗中獲得實情了。或許在第一回合交手時,馬匹和火藥令土著既驚且怕。然而,在武裝衝突後,馬匹的血肉之軀以及西班牙人所舞弄的原始槍炮,自然會暴露出它們的極限。當然,柯爾特斯有辦法號召墨西哥境內多支印地安民族,合力對抗阿茲特克帝國,是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那些印地安盟邦要不是有理由認定柯爾特斯會贏,是不會選擇站在西班牙人這一邊的。

  事實上,這則奇特的墨西哥征服記,只是更大謎團中的一部分(隨後不久,在南美洲又發生同樣驚人的歷史: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能夠漂洋過海來到新大陸的西班牙人並不多,但是他們卻能成功的把文化傳播給為數極眾的美洲印第安人。然而,單憑歐洲文明固有的魅力,以及西班牙人所精通的科技優勢,似乎仍不足以解釋,為何印地安人會如此大規模的叛離歷史悠久的傳統生活方式及信仰。

  譬如,為何墨西哥及祕魯的古老宗教會消失得這般徹底?村民對於庇蔭他們農田無數年代的神明和祭典,為何不再虔誠了?縱然在西方傳教士的心目中,這是因為基督教的真理是如此明晰,因此根本無需解釋為何能成功轉變數百萬印地安人的信仰;但來自傳教士的宣教以及基督教本身的吸引力,似乎也不足以解釋這一切。

  一窺疾病角色

  在柯爾特斯征服史的諸多解釋中,有一項不經意的說法(我已記不得它的出處了),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則解答。在審慎思考這個答案以及它背後的涵義後,我的新假說變得愈來愈有可能,且愈來愈有分量了。因為,就在阿茲特克人把柯爾特斯及其手下逐出墨西哥城的那晚,天花傳染病正在城中肆虐、蔓延。那位率隊攻打西班牙人的阿茲特克將領也死於那場「悲傷之夜」(noche trista,這是後來西班牙人對這場疫病的稱呼)。這場致命傳染病釀成的癱瘓效應正足以解釋,為何阿茲特克人當時並未乘勝追擊潰敗的西班牙人,反而讓對手有時間、有機會喘息及重整,進而聯合其他印地安族人來包圍墨西哥城,贏得最後的勝利。

  再者,像這樣「只殺死印地安人,而西班牙人卻毫髮無損的傳染病」,在心理方面的暗示也很值得考量。這種差別的遭遇,當時只能用超自然力來解釋,而在這場戰爭中,哪一方受天神的庇護也是無庸置疑的。在西班牙人信奉的神展示了卓越的神力之後,環繞著印地安神祇所建立的宗教、祭師與生活方式,再也無法維持下去。難怪,印地安人會如此溫順的接受基督教,向西班牙人俯首稱臣。上帝顯然偏袒西班牙人,而且此後每一場從歐洲(不久後又加上非洲)引進的傳染病大暴發,都不斷的重複這種教訓。

  這類一面倒向侵犯印第安人的傳染病,提供了門路,以理解西班牙人如何在軍事及文化上,輕鬆的征服美洲。然而,這個假說立刻引發了其他問題:西班牙人是何時且如何獲得這種染病經驗,使他們能在新大陸無往不利?為何印第安人不具有能消滅西班牙人的地方疾病?只要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很快就會開始發現迄今仍被忽略的史學領域:即人類與傳染病交鋒的歷史,以及每當舊有疾病的疆界被打破,使得新傳染病入侵某個對它缺乏免疫力的民族時,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歷史也提供了許多十六、十七世紀發生在美洲的類似事件紀錄。本書的重點即在描繪這類致命接觸的主軸。我的結論將令讀者大吃一驚,因為在傳統歷史中備受冷落的事件,卻占據我論點中的樞紐地位。主要原因在於,負責篩檢人類在歷史上存活紀錄的學者,對於各種疾病模式可能產生的重大變化,缺乏敏銳的洞察力。

  史學家忽略了傳染病

  「從未遇過的傳染病襲擊人類族群時,會發生的慘劇」這類重大事件,歐洲歷史確實記錄了幾樁。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可以算是最主要的代表,其次是十九世紀的霍亂大流行,後者破壞性雖然沒有那麼大,但卻是比較近代且記載較完備的案例。然而,歷史學家從來不把這些案例,視作重大傳染病暴發這種大型事件,因為這類與新疾病慘烈交手的早期案例,被深深的埋藏在過去,那時的紀錄殘缺不全,使得事件的規模和意義都輕易的遭到後人忽略。

  在評鑑古代典籍時,史學家自然會受限於他們個人對傳染病的體驗。由於現代人已歷經過各種疾病,對於許多熟悉的傳染病,都練就出相當程度的免疫力,因此總能很快的鎮壓住一般的疫病流行;訓練有素的史學家,生活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不由得會把疫病造成重大傷亡的所有論點,都當成誇大之辭。

  事實上,從前的史學家之所以沒能適度看重這整個主題,基本原因是在於他們不了解「疾病在普遍具有罹病經驗的族群中暴發流行」與「同樣的疾病在缺乏免疫力的族群中蔓延」間的重大差別。史學家若預設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所有傳染病的模式,都和歐洲地區的傳染病模式大同小異,那麼疫病流行自然就沒什麼好提的,因此,史學家也傾向採用隨興的方式,把這類資料輕描淡寫過去,正如我在柯爾特斯的勝利中所閱讀到的一樣。

  於是,流行病史成為古文物研究者的領地,他們興致勃勃的抄抄寫寫,記下一堆基本上沒什麼意義的數據,就只因為這些資料剛好就在手邊。不過,還是有黑死病以及其他幾個流行病例,都是在軍營內突然暴發疫病,因而扭轉了軍情,有時甚至決定了戰爭的勝敗。像這類插曲當然不可能遭人遺忘,但是它們所帶有的不可預測性,卻令史學家深感不自在。我們都希望人類歷史的軌跡有理可循,而史學家為了迎合大眾需求,通常也特別強調歷史中可計算、可定義而且多半也能控制的因素。然而,當疫病在戰時(或和平時期)成為決定歷史的關鍵因子時,這份解析歷史的努力恐怕徒勞無功。因此史學家總是低調處理這類重要的疫病事件。

  當然,有一些圈外人會扮演提出異議的角色,例如美國細菌學家靳塞(Hans Zinsser),蒐集了一堆足以說明疾病的確舉足輕重的例子。因此,靳塞那本讀來令人津津有味的著作《老鼠、蝨子與歷史》(Rats, Lice and History)中,指出斑疹傷寒大流行,如何經常破壞國王與武士的錦囊妙計。

  但這類書籍並未嘗試把疾病史擺進人類歷史中更重大的場景。這類書籍和其他書籍一樣,還是把偶爾暴發的疫病慘案,視為突發且無法預期的事件,這在本質上已超出史學詮釋的範圍,因此無法引起詮釋歷史的專業歷史學者的興趣。

  本書藉由揭示各種疾病傳播的模式如何影響遠古與現代人類的歷史,想把流行病史帶入歷史詮釋的領域。我所做的諸多猜測及推論都仍在試探階段。我提出的這些論點,還有待精通各種難懂語言的專家,細心審視經典古籍,來加以確認或是糾正。像這類的學院派研究工作,往往需要寫成論文,做為「箭靶」,看是否經得起考驗。我提出的想法和猜測,應該合乎上述的要求,同時還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關心人類歷史諸多舊觀念之間所存在的重要鴻溝。

  除了我必須提出的細節內容外,想必大家都會認同「進一步了解人類社群在自然平衡中不斷變遷的地位」,應該成為我們解析歷史的一部分,而且也沒有人能懷疑,傳染病在過去及現在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寄生」無所不在

  在開始說故事之前,有幾項關於寄生、疾病、瘟疫的論點以及相關的觀念,或許有助於避免讓讀者弄混。

  對於所有生物而言,疾病和寄生現象都是無所不在的。某生物從另一方生物身上成功取得食物,對後者(宿主來說),等於一場惡性感染或疾病。所有動物都依靠其他生物為食物來源,人類也不例外。覓食問題以及人類社群在覓食上的各種招式,充斥在經濟史中。反倒是「避免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這方面的問題,比較少見,大體是因為人類早在相當遠古的時代,就已經不畏懼大型掠食者,例如獅子或野狼。話雖如此,我們或許還是可以把大部分人類的生命,視為一場介於「病菌的微寄生」以及「大型天敵的巨寄生」之間的危險平衡;而所謂的大型天敵,主要是其他的人類。

  微寄生物(microparasite)指的是微小的寄生物(病毒、細菌或是多細胞生物),它們能在人體組織中,找到維生所需的食物來源。有些微寄生物會引發急性疾病,結果不是很快的把宿主殺死,就是在宿主體內引發免疫反應,讓自己被宿主殺死。偶爾這類致病的生物不知怎的,進入特殊宿主的體內,使宿主成為帶原者,有能力感染其他人,自己卻不生病;另外還有一些微寄生物,有辦法和它們的人類宿主,達成比較穩定的平衡關係。這類感染無疑也會吸走宿主體內的部分能量,但是它們的存在並不會妨礙宿主的正常功能。
巨寄生物(macroparasite)也展現出類似的多樣性。有些會立即致命,例如,當獅子、野狼在吃人或是吃其他動物時,勢必會令宿主立即喪命;有些巨寄生物則容許宿主無限期(indefinitely)的存活。

  早在遠古時代,從事狩獵的人類,其技巧和威力便已超越了他們的動物天敵。人類於是竄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從此不再那麼容易被大型掠食動物吞噬。然而從那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互相殘殺」幾乎是兩相鄰部落的互動特色。這使得成功的人類狩獵者,真正躍上和獅群、狼群同等級的地位。

  接著,當生產食物成為某些人類社群的生活方式後,另一種新版本的巨寄生方式也跟著出現。征服者可以從生產者手中取走食物,供自己消耗,因此對於生產者而言,征服者便成為另一種型態的寄生物了。尤其是在土地富饒的地區,甚至證明了人類社會可以發展出相當穩定的巨寄生模式。


摘自 緣起〈史學家的漏網之魚〉

再版導讀

宏觀的疾病文明史
李尚仁


  長年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加拿大裔歷史學者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於2016年7月8日以九十八歲高齡逝世。他的經典名著《瘟疫與人》中譯本在同一年度再版,可說是台灣對這位重要歷史學者極佳的致敬與紀念。麥克尼爾被視為是目前十分熱門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研究領域的先驅,成名作是出版於1963年的《西方的興起》,該書的主標題或許會讓人以為麥克尼爾談的是「西方」的歷史,其實他討論的是數千年來人類各種文明的互動,以及西方如何於短短五百年間在此過程中興起。麥克尼爾另一本世界史名著是1982年出版的《權力的追求》(The Pursuit of Power),討論軍事與科技如何影響權力關係與人類社會。

  《瘟疫與人》的內容更廣泛、企圖心也更大。表面看來該書探討的是疾病史,而此類研究早已有之,畢竟傳染病的暴發常會對歷史有重大影響。例如斑疹傷寒對遠征俄國的拿破崙大軍造成巨大傷害,或是中世紀晚期的瘟疫對歐洲封建制度的衝擊。然而,《瘟疫與人》處理的範圍遠超過個別事件、疫情與疾病,而企圖討論史前時期直到現代疾病如何影響人類的歷史。

  簡潔原理看疾病史

  儘管涉及的範圍龐大,《瘟疫與人》的基本解釋原理卻相當簡單,它建立於簡單的免疫學與疾病地理學觀念。簡而言之,人群接觸到來自不同環境的新病原時,常會因為缺乏免疫力而導致嚴重疫情與大量死亡。這種接觸可能是因為人群遷徙到新的環境,也可能是外來的人群或病媒將新的病原引入。接觸過微生物而仍存活者,則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當病原與免疫力達成平衡後,該疾病往往成為當地的風土病,尤其是兒童疾病,其殺傷力大減。

  溫暖潮濕的熱帶森林,致病微生物種類多於寒冷乾燥的溫帶地區;擁擠城市的傳染病多於地廣人稀的鄉間;農業耕作和畜牧也會帶來更多的傳染病。除了病菌這類微型寄生物之外,人們還常常面臨榨取其勞動果實的巨型寄生物,像是統治者、征服者與殖民者等等。本書從這些基本原理出發,來探討生態、疾病與人類歷史的關係;從史前時代到現在的人類歷史,就是微型寄生物、巨型寄生物以及被寄生者之間的互動過程與結果。

  《瘟疫與人》是生態史與環境史的重要經典,但它不是唯一的先驅。麥克尼爾自承在寫作《西方的興起》時,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為何為數甚少的西班牙冒險家,能夠擊敗印加與阿茲特克等大帝國,進而征服美洲?許多證據顯示,其實是美洲原住民對西班牙人帶來的傳染病缺乏免疫力,遭到疫情嚴重打擊,而讓野心家有機可乘。麥克尼爾並不是頭一個研究此一課題的學者,美國歷史學家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 Jr.)稍早在1972年出版的《哥倫布大交換》,就是探討此一主題的生態史名著。

  但《瘟疫與人》更進一步,試圖以生態因素解釋許多看似難解的歷史現象,像是玄奧的宗教教義。例如,相對於中國入世的儒教,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之所以教導人棄絕塵世,是由於印度溫暖的環境具有更多的傳染病,致使生產力低的人民在應付國家的稅賦之後,資源所剩無幾,因此發展出貶低物質世界的宗教。他還推測印度種姓制度的產生,是因為北方征服者為避免染上南方部落民族身上的寄生蟲病,所發展出的接觸禁忌。有趣的是,麥克尼爾在書中也否定過去疾病史常有的看法,像是梅毒是哥倫布的船隊從新大陸帶到歐洲的說法。

  學界多方檢視

  《瘟疫與人》一出版就廣受好評,學界大多讚賞其宏觀視野與大膽綜述所帶來的啟發。然而,如此充滿驚人之論的著作必然會引起批評,尤其是史料的使用與推論必遭到嚴格檢視。具有醫師資格,也專研疾病史與疾病地理學的著名醫學史學者艾克納希特(Erwin Ackerknecht, 1906-1988),就稱《瘟疫與人》為「科幻小說」。英國醫學史學者阿諾(David Arnold)1996年出版的《自然的問題》(The Problem of Nature)一書就宣稱,麥克尼爾對於黑死病與蒙古帝國擴張之間的解釋,具有高度臆測性質。阿諾提出許多的質疑,例如鼠疫真的是起源於中國雲南?會不會在十四世紀時中亞的老鼠就已經帶有鼠疫桿菌了?鼠疫真的是借助蒙古大軍傳播的嗎?會不會是氣候變遷導致帶菌的老鼠從原棲地出走,而使得人類與牠們接觸的機會大為增加?

  此外,中國史籍關於疫病的記載大多十分簡略,在1330年代與1340年代大量發生的疫病,真的是鼠疫?還是其他傳染病?這種對於將現代醫學知識套用於過去史料的批評,在1990年代的醫學史學界達到高峰。學者懷疑能否透過史料記載,對過去的疾病進行「回顧診斷」,畢竟古代人對疾病的認知與描述和現代醫學大不相同,而古代醫者所信奉的體液說等醫學理論,也和現代細菌學大異其趣。除非有好的遺體標本,否則今天的學者也沒辦法對古代病人做細菌學檢驗,怎能光憑文字記載就斷定當時的人罹患的是何種疾病,甚至進而做出各種令人嘖嘖稱奇的歷史推論?

  歷史經典瑕不掩瑜

  不過,正如任教於牛津大學的著名醫學史學者哈里森(Mark Harrison)所指出,學者如果採取這樣徹底的懷疑態度,認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所描述記載的疾病,絕對無法對應到今天的疾病分類,那麼就不可能進行任何長時段、大地理範圍的疾病史研究,更遑論進行跨文化的比較研究。

  換句話說,要不要做回溯診斷以及進行疾病生態史的推論,需要看探討的是何種議題而定。如果學者追問的是社會文化與醫學理論,如何影響對疾病的認識與治療,那當然不需要借助現代醫學來做回溯診斷。但如果要宏觀了解生態、經濟與長時程歷史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透過現代科學知識來揣摩當時的疾病種類,仍舊是無可避免的。在《疾病與現代世界》(Disease and the Modern World)這本書中,哈里森強調執著於這樣的爭論是沒有益處的,疾病史的研究應該要「百花齊放」。

  《瘟疫與人》這樣的經典,影響力有時會出現在出乎意料的地方。法國學者拉圖(Bruno Latour)往往被視為是對科學與科技有著激進看法的前衛思想家,他有時也被某些人批評為極端相對主義者。然而,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書中,將微生物與人類帝國比喻為微型寄生物與巨型寄生物,以吞食消化來比喻族群與文明的征服、消長乃至滅絕,此種看法成為拉圖的《巴斯德的實驗室》一書的靈感來源之一,不只多次加以引用,而且還大為讚賞。

  麥克尼爾以同樣的視野看待微型寄生物與巨型寄生物,正符合拉圖將人類與非人類(微生物、動植物、機械甚至整個地球)都當成網絡中的行動者的理論觀點。強調科學推論的環境決定論與前衛的相對主義建構論,在此出現奇特的交會,這也許就是麥克尼爾的史學想像,展現於《瘟疫與人》的奇特魅力。

  家學淵源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麥克尼爾一家祖孫三代都是歷史學者。他的父親約翰・麥克尼爾(John McNeill)是長老會牧師,也是研究基督教史的學者。他的兒子約翰・勞勃・麥克尼爾(John Robert McNeill)是目前仍很活躍的傑出歷史學者,和乃父一樣專攻世界史與環境史,著有《太陽底下的新鮮事》,更和父親合寫了《文明之網》。這兩本書在台灣都已有中譯本出版。勞勃・麥克尼爾在史學上克紹箕裘,甚至在父親成名的疾病環境史研究領域也發光發熱,他在2010年出版的《蚊子帝國》(Mosquito Empires),探討歐洲殖民加勒比海區域以來,黃熱病與瘧疾等病媒蚊傳播的熱帶疾病,以及該區域頻繁發生的戰事,如何塑造此地的歷史。此書出版以來獲得學界極大的好評,讚譽不斷。《蚊子帝國》的卓越成就,或許正說明了《瘟疫與人》所開拓的研究途徑,在更細膩的分析方式下,仍可帶來豐碩的史學成果。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GO►最新優惠► [書籍]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ISBN:9789864790784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規格:平裝/33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微生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古籍中少不了瘟神
 
然而,文字證據還是能清楚的證明,流行性疾病的確曾在古代中東地區出現過。在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所提及的災難中,曾把河水氾濫描述為「瘟疫之神造訪」,另一本年代相仿的埃及古籍(西元前2000年),也曾把對法老王的敬畏,拿來和某個瘟疫年時對疾病之神的敬畏相提並論。
 
在中國也一樣,根據最古老的可辨識文字(約西元前十三世紀)中,顯露出當時的人們對傳染性流行病已相當熟悉。古代河南安陽的統治者曾經問道:「今年是否為疾年,又有幾許人喪命?」於是,他的卜卦專家便把這個問題,以現代學者能讀懂的文字型式,記錄在羊的肩胛骨上,以便在祭典時,向神明尋求答案。《聖經》的文字記載,雖然年代要晚了許多,但是其中可能保存了可追溯到差不多同個時期的口傳歷史。因此,在〈出埃及記〉中所描述的埃及疫病,可能真的有歷史根據。其中曾經提到,摩西為埃及招來的疫病是「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成了起泡的瘡」,不只如此,單單一個晚上,某種致命的災難降臨埃及的長子、長女,使得「無一家不死一個人的」。
 
我們也可以把上帝懲罰非利士人(Philistines)扣押約櫃、上帝對大衛罪孽的懲罰(若《聖經》所言屬實,即把一百三十萬名以色列、猶太壯丁中的八萬人殺死),又或者耶和華使者造訪,一夜之間「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迫使亞述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自猶太撤軍,沒能拿下耶路撒冷城〕等等事件,視為流行病的造訪。
 
根據這些章節,這群舊約《聖經》的作者,在西元前1000年到西元前500年間,把這些文章寫成當時的格式時,就已經相當了解突然暴發致命疾病的可能性,而且還把這類流行病解釋為上帝的懲罰。現代譯者都習慣用「plague」這個字來形容大規模的傳染疫病,因為歐洲持續受到這股致命威力的疾病侵擾,直到十八世紀才定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即黑死病)這個名詞。不過,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假設古代那些流行病,也是淋巴腺鼠疫的大暴發。任何一種熟悉的文明性傳染病,不論是經由呼吸道傳染(如麻疹、天花或感冒),或是經由消化道(如霍亂和痢疾),都可能造成《聖經》裡那種突然暴發的大規模死亡。

ISBN:9789864790784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規格:平裝/33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微生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03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演化之舞:生命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大自然的獵人:博物學家威爾森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自私的基因 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演化之舞:生命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Gan Yan Sheng Zhan : Tai Wan Gong Gong Wei Sheng Shi Shang De Da Sheng...]~推薦!

作者:楊玉齡,羅時成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864790548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規格:平裝/40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消失的湯匙》獲第六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銀籤獎、《大自然的獵人》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小提琴家的大姆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雁鵝與勞倫茲》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基因聖戰》、《大腦開竅手冊》、《兒腦開竅手冊》、《奇蹟》、《幻覺》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羅時成
   
  生於苗栗,成長於台北。小學就讀幸安國小,初中與高中就讀成功中學。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學士,畢業後曾任民權國中生物教師;後至美國威斯康新大學蘇必略分校攻讀碩士,並於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獲得生物科學博士學位。
   
  1980回國後,擔任陽明醫學院副教授(1980-1986)、之後任教授(1986-2003)、微生物科主任和微免所所長(1987-1991)及學務長(2001-2003)。現為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以線蟲模式探討核仁大小之調控和人類蠶豆症、糖尿病之代謝途徑,學術專長為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及病毒學。
   
  志趣在從事研究工作及科學教育,曾任《科學月刊》總編輯、理事長,現任《科學月刊》董事;曾主持公共電視「為什麼」大眾科學節目(1986-1988);也曾擔任國科會生物處學門召集人及研究計畫審查委員,並榮獲教育部特優教師獎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楊玉齡合著《台灣蛇毒傳奇》、《肝炎聖戰》(天下文化出版),主編《流感病毒變變變》(台灣商務出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金籤獎」
一段我們絕不能忘的歷史。

  在二十世紀曾有那麼一段時間,有八成以上的台灣人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其中每五個人中可能就有一人終身帶原,每年更約有一萬多人死於肝病。這樣有如「國病」般的詛咒,激發了台灣醫界的有志之士與外國團隊向這個「頭號殺手」宣戰。這一段醫界、學界、民間,以及政府部門相互合作,眾志成城戰勝B型肝炎的成果,讓台灣揚名國際。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B型肝炎的陰霾不再壟罩台灣,我們也忘記了發生在過去的那場公衛之戰,不知道曾有一群人,以一己的青春或擔當做賭注,才換來我們對B型肝炎的解脫。

  《肝炎聖戰》記錄了這段故事,它讓我們跟隨這群科學家留下的腳印,一步一步踏進歷史洪流,抽絲剝繭的描述與肝炎奮戰的過程,以人物背景為線、肝炎研究為索,編織出一面人文與科學交融的網。《肝炎聖戰》是台灣人不能忘的歷史,更是你我必讀的經典。

得獎紀錄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著作類金籤獎
  中央日報精選書評
  中國時報開卷版一週好書推薦
  聯合報讀書人版每週新書金榜推薦
  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好書複選入圍
  聯合報讀書人1999年最佳書獎
  《經典》雜誌書摘推薦
  國民健康局優良健康讀物推薦獎
  天下遠見讀書俱樂部主編選書
  2010科普閱讀年推薦「百大科普好書」

名人推薦

  歷史的共同記憶,一直都是國家無形的財產,二十世紀台灣人成就了打敗B型肝炎的聖戰,《肝炎聖戰》一書則將這場戰役的歷史與共同記憶,化作雋永的文字,進入新一代讀者的心中。我鄭重推薦給各位讀者。──陳建仁,中研院院士、中華民國第十四屆副總統。

  《肝炎聖戰》一方面能把人與事處理得非常細膩生動,另一方面,卻又能掌握精深的科學知識,把學理部分鋪陳得條理分明,硬是把這架構龐雜、牽連眾多學門和機構的肝炎研究與防治故事,處理得趣味盎然,讓內行人看了親切,外行人看了入迷,真正是一部兼顧趣味與知識的科普佳作。──吳成文,中研院院士、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GO►最新優惠► [書籍]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再版導讀 台灣引以為榮的公衛之光 陳建仁
序 挑戰生命科學新世紀 吳成文
作者序一 再說一則我們自己的故事 羅時成
作者序二 失憶與失根 楊玉齡
 
第1章 華人的魔咒
第2章 B型肝炎病毒登場
第3章 宋門雙傑
第4章 畢思理旋風
第5章 疫苗風波
第6章 默克 vs. 巴斯德 
第7章 臨床三分天下
第8章 神農坡上的春天
第9章 全面注射
第10章 保生的故事 
第11章 新生代接棒 
第12章 本土公衛出頭 
第13章 實驗室全面出擊 
第14章 保生悲歌 
第15章 肝炎聖戰 
第16章 名留醫史的戰果
 
作者後記 第二場聖戰 楊玉齡、羅時成
再版作者後記 這十七年 羅時成

►GO►最新優惠► [書籍]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挑戰生命科學新世紀
吳成文

  每次出國演講,提到台灣醫藥衛生發展,我最常舉的例子就是肝炎。因為肝炎的研究與防治早已得到全世界科學界的讚譽,這是台灣的驕傲。講多了,自認為對於肝炎故事的來龍去脈應該是很清楚的,沒想到,在受邀為《肝炎聖戰》寫序之後,才猛然發現,我對肝炎故事的了解,其實大多局限在科學的層面。

 科學本身是單純的,但是人卻是複雜的,因此科學研究若加入人的因素後,往往會產生出許多難以預料以及有趣的故事。

  書中的人物幾乎都是舊識。多年來,雖然知道他們在做哪些研究,也欽佩他們的重要研究成果;然而,最初為什麼要選擇這些主題?研究過程中曾經遭遇什麼挫折?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以及他們曾有過哪些獨特的人際互動?這些發生在科學研究背後、屬於比較人性化的一面,我卻是從《肝炎聖戰》書中才一窺究竟,這幫助我對台灣肝炎研究的故事,其體認又加深了一層。

  《肝炎聖戰》最難得的是,一方面能把人與事處理得非常細膩生動,另一方面,卻又能掌握精深的科學知識,把學理部分鋪陳得條理分明,硬是把這架構龐雜、牽連眾多學門和機構的肝炎研究與防治故事,處理得趣味盎然,讓內行人看了親切,外行人看了入迷,真正是一部兼顧趣味與知識的科普佳作。在此,要先恭喜兩位作者。

  台灣的驕傲

  肝炎是台灣很特殊的例子,更是威脅國人健康不容忽視的嚴重疾病,尤其是B 型肝炎。國人約百分之九十曾遭致感染,其中又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人因此而終身帶原。而且在為數多達三百萬的帶原者中,又有約二分之一的男性以及七分之一的女性,可能罹患肝硬化及肝癌,這是國人健康的一大殺手。

  許多台灣學者如宋瑞樓、羅光瑞等人,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研究肝炎。但是肝炎研究與防治,真正變成全國性重要議題,且被列入重點科技,則是1980 年代初的事。此後,台灣的肝炎研究邁入一個新的時代,匯聚了更多的人力,在基礎、臨床,乃至流行病學上,都有出色的表現。可以說,肝炎研究是台灣第一次全面把研究做到國際水準,而受到國際的認可,這點值得一書。

  另外,在肝炎防治方面,台灣最早提出預防注射模式,有效的阻斷母子垂直感染,使國人幼童的B 型肝炎帶原率由防治前的百分之十,驟降為不到百分之一,這樣的佳績,被世界衛生組織讚譽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消滅B 型肝炎疫病的地區。此外,這項全面預防注射更進一步證實,B 型肝炎疫苗能夠大幅降低幼兒的肝癌罹患率,這項發現,成為人類醫學史上第一宗「疫苗防癌」的成功例證。雖說B 型肝炎疫苗並非台灣研發出來的,但是台灣在肝炎防治的成果,不僅可以造福國人,還可以提供其他國家參考,用來防治肝炎以及類似的疾病,這是台灣在醫學史上很令人驕傲的貢獻。

  前述肝炎防治的歷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如何利用醫學研究,來解決國家嚴重的醫藥衛生問題。它帶給我們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啟示莫過於:唯有加強生命科學研究,才能解決我們切身的健康問題,也才能真正提升國人的生命品質。

  另外,肝炎的故事也忠實反映出今日生命科學的幾項發展特性。生命科學和以往的理論物理或是數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並非一個人閉門造車,靠著靈光乍現的創見,來出人頭地。

  其實一個學門要做得好,需要相當人力的投入,也就是超過所謂的臨界量(critical mass),否則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除了這項基本人力的要求之外,今日生命科學還具有另外一項跨學門(interdiscipline)的特性。因為任何一個生命科學上的問題,都絕非單一學門能解決的。而這一點,也令我有些擔心。本書第4 章中提到,宋瑞樓教授曾經說過,要是早知道流行病學這麼重要,他早就主動去找流行病學者合作了。足證跨學門的研究、互動,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基石。但是,對於一些國內人才極為缺乏的新興學門,例如最新的生物資訊學(bioinformatics),甚而已經不那麼新的生物統計學(biostatistics),學界卻尚未警覺到它們將來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就好像早年醫學界忽略流行病學般,很值得大家警惕。如果國內還是抱殘守缺,無法修正、補強,未來將很難跟他國競爭。

  前面提到今日的生命科學研究,需要突破臨界人力,但是台灣生命科學的研究人力只有四千名左右,反觀美國一所大學就有上千名研究人員,我們要如何跟人家競爭?很顯然,台灣沒有辦法樣樣都做,必須擇重點來發展;但是該如何選擇主題重點?記得在十多年前參與籌劃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時,這個問題就曾引發兩方學者的爭論。其中一方主張:應該與世界同步。另一個意見則是:應該做台灣特有的問題。兩造說法其實都有道理,可是,現在如果從肝炎這個例子觀察,在臨界人力以及有限財力等諸多限制下,台灣將來的科學研究發展,恐怕還是得以我們特有的問題為主。

  是學術領導的時候了

  最後,肝炎故事讓我感觸深切的是李國鼎。

  書中,大家都說,當初如果沒有李國鼎,肝炎防治絕對做不成,所以他有很大的貢獻。我相信李國鼎先生洞見的貢獻,但是,現在台灣沒有李國鼎了,那麼,是否表示我們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

  事實上,當年李國鼎呈現的是一個行政領導的範例,那是因應當時特殊政治環境下的權宜做法;但科學其實並不適合以行政領導,科學需要的是學術領導。也就是說,應該先由科學社群產生共識,來決議什麼是台灣重要的問題,然後再把我們的人力集中起來,尋求不同學門間的合作,大家協力共同解決問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學術界必須自覺、必須合作,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依賴強人用行政命令來領導科技發展。

  我尊敬李國鼎先生在推動肝炎防治上的貢獻,但是,就學術領導這個議題,我以為,大家不要因此而產生一個錯覺,誤以為今天台灣的科技發展還需仰仗強人的行政領導,否則便沒有希望。時代不一樣了。二十年前,台灣的科學社群還沒有發展成熟,但是今天台灣的科學社群,已比從前成熟很多,學術界應該要揚棄長久以來依靠強人行政領導的習慣,而以學術來領導科技發展。

  許願新世紀

  轉眼就是千禧年了,展望被喻為生命科學世紀的二十一世紀,台灣是否也有決心,像過去半世紀辛苦締造經濟奇蹟般,開創出衛生大國的奇蹟,讓國人不僅是活得富裕、活得長壽,還能活出健康和品質。

  很可惜,過去十年,台灣沒能把握住當時人力和財力較充沛的階段,一鼓作氣,把生命科學發展起來。值得警惕的是,根據種種因素評估,未來五年,將會是台灣能否順利發展生命科學的最後契機。換句話說,下一個世紀國人的生命品質,就看這五年能不能放手一搏了。

  肝炎防治的勝利故事只是起點,而非終點;這場聖戰之後,下一波規模更大的聖戰,才是挑戰的開端。


—1999 年9 月於國家衛生研究院
(本文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吳成文口述,楊玉齡整理)
 
再版導讀

台灣引以為榮的公衛之光
陳建仁


  如果有人問我,醫藥衛生的「台灣之光」是什麼呢?我會先回憶在這塊美麗的島嶼上,所有重要的公共衛生與健康照護工作者的豐功偉業,再評估他們的善行義舉如何造福台灣人民,甚至帶給全人類福祉。更重要的是,這些努力是否能夠啟發新的醫藥衛生的發展,引領研究創新的更上層樓而歷久彌新?像是蛇毒研究與醫治、傳染病防治、環境衛生改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控制、烏腳病與慢性砷中毒防治、全民健保的實施與改進,都是值得新一代年輕人去認識的台灣先賢足跡。就我個人的淺見,如果只能選一項台灣在全球醫藥衛生發光發熱的典範,我會選擇開始發生在1970年代,直到現在仍然受到國際重視,由政府與民間攜手對抗B型肝炎的聖戰,它是真正璀燦的台灣之光。

  《肝炎聖戰》一書娓娓訴說著1970年到2000年的光輝歲月,透過楊玉齡小姐與羅時成教授的訪談與記錄,把這一段台灣人不能不知道的公衛史,深入淺出的寫成了這本科普書界的經典。本書於1999年出版,並於2002年獲得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創作類金籤獎」;十七年後的今天再度翻開書頁,依然字字引人入勝,值得細讀。

  肝硬化與肝癌,曾經是台灣最重要的本土疾病,堪稱「國病」,就當時全世界的肝病發生率來看,台灣這種肝病高發生率、高死亡率的現象,並不是一件尋常的事,引起了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的注意,也連帶開啟華盛頓大學(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台大、榮總及長庚等研究團隊,針對肝炎所展開的既競爭又合作的研究競賽。

  1970年代,美國流行病學家畢思理教授來到台灣,研究B型肝炎的傳染機制,發現以往認為B型肝炎源自遺傳的假說是錯誤的,並且進一步指出母子間的垂直感染,才是台灣B型肝炎盛行的原因;後來更以兩萬多名公保被保險人為調查目標,展開大型的B型肝炎與肝癌的世代追蹤研究,並與黃綠玉、林家青、陳家襄共同在《刺絡針》期刊,發表了台灣臨床醫學研究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Google Scholar統計至2016年8月,累積引用2,877次),這篇論文第一次證實B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會引發肝癌,也是第一篇確認病毒引起人類癌症的論文。

  在捷報頻傳後,畢思理與台灣的團隊,更大膽提出進一步的臨床實驗計畫,要為台灣的小朋友注射B型肝炎疫苗。消息一出,當然引起軒然大波,畢竟有誰願意讓一位外國人,用自己的心肝寶貝當白老鼠呢?這是出於民眾不夠了解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而產生的偏見,當時會有這樣的輿論並不奇怪,其實臨床實驗受試者往往會是最早受益的一群人。所幸當時的行政院李國鼎政務委員,非常了解這項計畫對台灣有多重要,說服了行政院孫運璿院長,在1980年成立肝炎防治委員會,讓政府正式投入這場肝炎聖戰,不讓學界孤軍奮戰,也成功催生了B型肝炎疫苗的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證明疫苗接種有很好的成效。

  台灣在1984年展開高危險群新生兒的B型肝炎疫苗接種,緊接著在1986年開始了所有新生兒的全面接種,這是全世界最早實施的全國性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這個疫苗接種計畫的成果,經過張美惠教授帶領的台灣小兒肝癌研究團隊的深入分析,證實B型肝炎疫苗接種有效降低七成的肝癌發生率,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Google Scholar統計至2016年8月,累積引用1,785次)。這是全球首篇以疫苗成功預防癌症的論文,是人類醫學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嘉惠數億幼兒

  1986年後出生的台灣囝仔,應該感謝當年這一群人的奮鬥與決心,得以擁有比父執輩更健康的人生。世界衛生大會在1992年,將B型肝炎接種指定為第七種全球性疫苗,畢思理也成為世界衛生組織B型肝炎接種政策的撰寫者。目前全球有179個國家的全國疫苗接種計畫納入了B型肝炎疫苗,台灣過去領先推動的B型肝炎研究與接種計畫,嘉惠了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新生兒。

  當時B型肝炎疫苗的全面接種,也帶動台灣早期生物技術的發展。由於當時進口國外藥廠的疫苗成本太高,完整注射療程至少需要一百到一百二十美元,折合當時的台幣約四千到五千元,對於當時國人的經濟情況,實屬艱難。成立於1984年的台灣第一家疫苗製作公司「保生」,承接了非常重大的任務,要取得法國巴斯德藥廠的技術轉移,來製造國人使用的B型肝炎血清疫苗。就在保生公司開始穩定提供平價的血清疫苗時,基因工程疫苗開始嶄露頭角,雖然技術尚未如血清疫苗般成熟。由於當時愛滋病在世界上引起恐慌,而血清疫苗因為有被愛滋病毒汙染的風險(儘管風險非常非常低),在各方民代與反對學者的夾殺之下,專供血清疫苗的保生公司,終於不敵基因工程疫苗浪潮的衝擊,於1994年關廠,成為台灣早期生技發展史的一大缺憾。

  疫苗可以大幅降低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的風險,卻無法保護全球三億五千萬慢性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免於發生肝癌的風險。2000年以後的研究,轉而聚焦在慢性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評估以及抗病毒藥物的療效評估。我的研究團隊在台灣七鄉鎮展開社區世代追蹤研究,在1991年至1992年展開慢性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的收案,再以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以及全國癌症登記檔與死亡檔資料連結來確認肝癌發生狀況。我們發現血清HBeAg陽性以及病毒量偏高,都是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重要風險因子,這些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Google Scholar統計至2016年8月,累積引用1,262次)以及《美國醫學會期刊》(Google Scholar統計至2016年8月,累積引用2,606次),已成為全球重要肝臟學會訂定〈B型肝炎臨床處理指引〉的重要參考。

  廖運範院士帶領的臨床實驗研究團隊,發現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慢性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Google Scholar統計至2016年8月,累積引用2,237次),給B型肝炎患者帶來無限希望。台灣在2003年底開始,全民健保開始實施B型肝炎藥物治療計畫,最近的研究指出,台灣的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已經下降將近四分之一。

  回想當初,從宋瑞樓與畢思理教授種下探索B型肝炎的好奇種子之後,延續數十年的開枝散葉,串連了國內外菁英研究者攜手合作,庇蔭了全世界上億人口不再受B型肝炎之苦。我很榮幸曾與這群公衛界、醫藥界與行政單位共同合作的肝炎聖戰。

  今年是B型肝炎疫苗全面接種後30週年,天下文化也把《肝炎聖戰》以科學文化經典十書的身分,改版推出,實在具有歷史意義。本書作者楊玉齡小姐,為專業譯者與著者,文筆流暢、扣人心弦,生物系畢業的她,本身就具有相關學養,能將肝病的機轉清楚解釋,更將肝病防治史中的人、事、物,交織成一幕幕生動的畫面;本書另一位作者羅時成教授,本身即是研究肝炎致病機轉的學者,也是台灣肝炎分子生物學的專家,更增添本書在學識上的重量。

  歷史的共同記憶,一直都是國家無形的財產,二十世紀台灣人成就了打敗B型肝炎的聖戰,《肝炎聖戰》一書則將這場戰役的歷史與共同記憶,化作雋永的文字,進入新一代讀者的心中。《肝炎聖戰》是一本必讀的好書、是台灣人引以為榮的公衛大勝利,我鄭重推薦給各位讀者。
 
(本文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曾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現任中華民國第14任副總統)

►GO►最新優惠► [書籍]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ISBN:9789864790548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規格:平裝/40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病患仰起臉,用近乎哀求的眼光望著宋瑞樓,他在期待什麼?無非是「你的病一定會好起來」之類的保證。宋瑞樓也很清楚這一點,只是⋯⋯看看眼前這幅熟悉的畫面:眼角泛黃、肚子又硬又突,多麼典型的肝硬化、肝癌末期病徵。宋瑞樓心裡明白,他的病情只會一天天加重沒得救了;但是,你要怎樣開口告訴眼前這名年僅四十多歲,育有一群兒女的父親?
 
宋瑞樓猶疑了一會兒,低聲囑咐一句「安心靜養」,便匆匆步出病房,心頭卻始終揮不去沉重的無力感。天天面對這種場面,真是太令人傷感了;然而,另一方面,卻也更加強化他迎戰肝病的決心。「究竟要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肝硬化、肝癌?我腦筋裡始終沒停過這個難題,」宋瑞樓回憶。
 
懸壺之夢
 
宋瑞樓出生新竹,從小長在醫師世家,個性溫文,而且天生就帶有一些社會主義的傾向,看到班上家境差的同學下課後有忙不完的家事田工,他都會暗自難過,隱隱覺得大家應該平等才是。
 
家庭背景再加上心底自發的同胞愛,行醫一直是宋瑞樓的志向。進入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醫學系,接觸到各門基礎醫學,他更加熱愛這條路,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利用先進的科學方法來為人治病。然而,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後,宋瑞樓很驚訝的發現:基礎醫學課堂上學來的那些實驗,其實很少能貼切應用到臨床診斷上;更令人沮喪的是,很多疾病,所謂的現代醫學根本沒有對策。簡單的說:1940 年代台灣的醫學根本不能算是科學。
 
外科是唯一的例外。
 
在那個年代,外科醫師最具有「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本領;而醫學生心目中的英雄也一直是外科醫師。除了「外科具有救人本領」之外,宋瑞樓的羨慕也有部分源自家庭背景。「事實上,我父親原本希望我走外科。他是全科醫師,外科也去過一年半,也會開刀。但自從全身麻醉技術出來後(外科不能兼做麻醉),開刀他就沒有份了。他的病人送到新竹、台北開刀時,他常會跟在旁邊看,大概是很感興趣。所以很希望我當外科醫師。」
 
抱著這樣的期待,宋瑞樓在醫學生時代就很留意外科的動向,找時間就往外科跑。然而,幾次實際經驗卻令他斷了這個想法。「我身體不太好。開刀房裡面很熱,我一進去,才待了差不多十五分鐘,就受不了跑出來。那時候我就知道,自己當不成外科醫師。」

ISBN:9789864790548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規格:平裝/40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GO►最新優惠► [書籍]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03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大自然的獵人:博物學家威爾森 演化之舞:生命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讓你動力滿滿、務實逐夢的動機新科學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豹紋守宮超圖鑑:一本掌握守宮生態及品種解析(見て楽しめる爬虫類・両生類フォトガイドシリーズ ヒョウモントカゲモドキ)~推薦!

作者:海老沼剛/著,川添宣広/編輯‧攝影
譯者:黃筱涵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16/10/2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40元

ISBN:9789864751730
叢書系列:樂讀科普
規格:平裝/128頁/18.2x25.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兩棲/爬蟲

 ►GO►最新優惠► [書籍]豹紋守宮超圖鑑:一本掌握守宮生態及品種解析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海老沼 剛/著


  1977年生於橫濱。兩棲爬蟲類專賣店「Endless Zone」(http://www.enzou.net/)店長。著有《爬虫・両生類ビジュアルガイド トカゲ①》與同系列之《トカゲ②》、《カエル①②》、《水棲ガメ①②》、《爬虫・両生類飼育ガイド ヤモリ》、《爬虫・両生類パーフェクトガイド カメレオン》與同系列之《水棲ガメ》、《爬虫類・両生類ビジュアル大図鑑1000種》、《世界の爬虫類ビジュアル図鑑》、《世界の両生類ビジュアル図鑑》(誠文堂新光社)、《カエル大百科》(マリン企画)、《爬虫類・両生類1800種図鑑》(三才BOOKS)等多數書籍。

川添 宣広/編輯‧攝影

  生於1972年。早稻田大學畢業後,進入出版社工作,於2001年獨立創業(E-mail novnov@nov.email.ne.jp)。以兩棲爬蟲類專門雜誌《CREEPER》為首,除《爬虫・両生類ビジュアルガイド》、《爬虫・両生類飼育ガイド》、《爬虫・両生類ビギナーズガイド》、《爬虫・両生類パーフェクトガイド》等系列之外,也曾經手《爬虫類・両生類ビジュアル大図鑑1000種》、《日本の爬虫類・両生類飼育図鑑》、《爬虫類・両生類の飼育環境のつくり方》、《エクストラ・クリ-パー》、《世界の爬虫類ビジュアル図鑑》、《世界の両生類ビジュアル図鑑》、《かわいいは虫類・両生類の飼い方》、《アロワナ完全飼育》(誠文堂新光社)、《ビバリウムの本 カエルのいるテラリウム》(文一總合出版)、《爬虫類・両生類1800種図鑑》(三才BOOKS)等多數相關書籍與雜誌。

►GO►最新優惠► [書籍]豹紋守宮超圖鑑:一本掌握守宮生態及品種解析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能夠用手與其互動的爬蟲類──豹紋守宮
大大的頭部、肥肥的尾巴、美麗的花紋
能夠滿足多元飼育目的的爬蟲界新寵

  豹紋守宮又稱為「豹紋擬蜥」,是蜥蜴的一員,也是屬於守宮的一種,由於野生個體的外表擁有黃褐色的體色以及細小的黑色斑點,看起來就像豹一樣,所以才命名為「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和其他守宮一樣都棲息在地面上,不太會爬樹或鑽進洞穴,另外也因為沒有趾下薄板的關係,無法爬上玻璃等牆面。豹紋守宮的頭部偏大,體格較為壯碩,全長可達20~25㎝,粗大的尾巴具有儲蓄營養的功能。

  爬蟲類中很少有像豹紋守宮這樣,能夠讓飼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型、性別、品種與適合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有明確的飼育方法與繁殖方法。飼育豹紋守宮的目的五花八門,有些人享受將幼體撫育成長的過程、有些人喜歡已經各方面都成熟的成體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或花紋等,有些人則是以繁殖為目的,希望能夠繁殖出目標品種或新的原創品種等。本書則盡可能列出大量的品系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各位順利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Q&A

  Q我被咬了!

  豹紋守宮的個性較為安份,不太會咬人。因此被豹紋守宮咬到之後,請不要慌張,將傷口清洗乾淨,再好好消毒。並且須冷靜地反省自己的行為,同時也別忘了豹紋守宮可能會因為咬人而下巴受傷。

  Q我的豹紋守宮逃走了!
  豹紋守宮不太會爬上爬下,但是如果飼養箱過低又沒有蓋子的話,當然會逃走。萬一豹紋守宮真的逃走時,必須先確認有沒有跑到室外。有時豹紋守宮會順著窗簾等攀到意想不到的高處,此外,由於牠們喜歡陰暗處,所以也可以找找桌子、冰箱或摺好的衣物中等處,找完家中後也應地毯式搜索住宅周遭。

  Q我的豹紋守宮斷尾了!
  通常受到飼養的豹紋守宮,都不是因為感受到危機而自行斷尾,往往是因為飼主將數隻幼體期的個體養在一起,結果因為某種原因互咬後咬斷了,或者是飼主捕捉的方式有誤(例如強力抓住尾巴等),才會引發牠們自行斷尾的行為。在個體斷尾之後,必須格外留意餵餌的狀況,不能餓到斷尾的個體,同時也應勤加保持飼養箱的清潔,避免弄髒尾巴的斷面。

►GO►最新優惠► [書籍]豹紋守宮超圖鑑:一本掌握守宮生態及品種解析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CHAPTER 01
前言    004
何謂豹紋守宮 004
棲息地與習性 008
外觀 009
飼育歷史與品種的數量 010

CHAPTER 02
豹紋守宮的身體    012

CHAPTER 03
豹紋守宮圖鑑    017
野生色 018
單一品系(色彩變異) 025
單一品系(花紋變異) 048
單一品系(眼睛變異) 063
單一品系(體型變異) 066
複合品系 070
其他表現 106
今後的品種 113

CHAPTER 04
豹紋守宮的近緣種    117

CHAPTER 05
豹紋守宮的飼養與繁殖    120
飼養 120
繁殖 123
各種問題的應對方法 126

►GO►最新優惠► [書籍]豹紋守宮超圖鑑:一本掌握守宮生態及品種解析


ISBN:9789864751730
叢書系列:樂讀科普
規格:平裝/128頁/18.2x25.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兩棲/爬蟲

►GO►最新優惠► [書籍]豹紋守宮超圖鑑:一本掌握守宮生態及品種解析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何謂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又稱為「豹紋擬蜥」,對爬蟲類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都會覺得「豹紋擬蜥」這名字有些奇妙吧。
  
以本書介紹的豹紋守宮為首,這些冠上「擬蜥」字眼的生物們,似乎因為「擬」這個詞而產生了負面形象,彷彿從牠們的外表看起來還不夠格列為「蜥蜴」的一員般。但是實際從分類來看,守宮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蜥蜴類成員。只要看看這些「爬蟲類」的分類位置,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豹紋守宮稱為「豹紋擬蜥」了。
  
「爬蟲類」可大致分成下列4種:
 
①擁有甲殼的龜鱉目(龜鱉一族)
②擁有長吻端與角質化鱗片的鱷目 (鱷魚一族)
③目前僅存在2種生物,且特徵從遠古時代起就沒什麼變的喙頭目
④爬蟲類中種類最多,且全身布滿鱗片的有鱗目 (蛇與蜥蜴一族)
  
人們一談到爬蟲類就會想到的有鱗目,是爬蟲類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分別是身體細長且沒有手足與鼓膜的「蛇亞目」、外表像蚯蚓般的穴居動物「蚓蜥亞目」、基本上都擁有手腳,且還依棲息環境進化出各種形狀的蜥蜴亞目。一般所談的「蜥蜴」並不是指單一種動物,而是屬於整個蜥蜴亞目的所有動物。日本(尤其是本州)的蜥蜴亞目品系不多,因此一般日本人所談的蜥蜴都是指日本石龍子或日本草蜥,所以可能不太能夠理解「蜥蜴」為什麼不代表特定品系,而是一整個群體的總稱。

ISBN:9789864751730
叢書系列:樂讀科普
規格:平裝/128頁/18.2x25.7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兩棲/爬蟲

►GO►最新優惠► [書籍]豹紋守宮超圖鑑:一本掌握守宮生態及品種解析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249?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手寫英文花體字入門:基本字體教學+活用卡片、完全掌握書寫秘訣X《手寫英文花體字練習本》 騙自己的腦:識破大腦錯覺詭計的成功法則 動物博物館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大人的跑步課:從挑鞋方法到姿勢調整,跑步技巧大公開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費曼物理學講義 I:力學、輻射與熱(共6冊)(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The New Millennium Edition Volume 1)~推薦!

作者:理查.費曼,羅伯.雷頓,馬修.山德士
原文作者:Richard Feynman,Robert B. Leighton,Matthew Sands
譯者:師明睿,田靜如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800元

ISBN:4711225313320
規格:平裝/15.1x22.8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物理/化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書籍]費曼物理學講義 I:力學、輻射與熱(共6冊)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理查.費曼(
Richard P. Feynman

  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博士,曾任教於康乃爾大學與加州理工學院。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羅伯.雷頓(Robert B. Leighton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曾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

馬修.山德士(Matthew Sands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及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

審訂者簡介

高涌泉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譯者簡介

師明睿


  普度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現任職於疾病管制局。

田靜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理化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化學碩士,德國波昂大學克庫勒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化學博士。曾任美國橡樹嶺國立研究所任資深研究員,從事超臨界流體、石油化學、界面化學、熱力學、光化學等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也曾執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科技翻譯。譯有《腐化》(書林出版)、《陽台上的化學家》、《溫度,決定一切》(天下文化出版)。

►GO►最新優惠► [書籍]費曼物理學講義 I:力學、輻射與熱(共6冊)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費曼物理學講義》共有三大卷,
展現了最偉大的物理教師——費曼博士的獨到見解,
以及縱覽物理學的非凡功力。
第 I 卷的主題為力學、輻射與熱,共有六冊。

  第1冊為基本觀念,包括:能量守恆、時間與距離、機率、重力理論。

  第2冊解釋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動量守恆、向量、功與位能、相對論與時空。

  第3冊涵蓋的內容包括旋轉、轉動慣量、諧振子、代數、共振、過渡現象(暫態解)與線性系統。

  第4冊著重於幾何光學、最短時間原理、電磁輻射、干涉、繞射、折射率、光散射、偏振與視覺的機制。

  第5冊說明熱與統計力學等相關觀念:量子力學、氣體運動論、統計力學、布朗運動、分子運動論、擴散、以及熱力學。

  第6冊解釋與波相關的觀念:波動方程式、拍、模態、諧波、波的複雜現象、以及物理定律中的對稱。

►GO►最新優惠► [書籍]費曼物理學講義 I:力學、輻射與熱(共6冊)


ISBN:4711225313320
規格:平裝/15.1x22.8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物理/化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書籍]費曼物理學講義 I:力學、輻射與熱(共6冊)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費曼物理學講義 I:力學、輻射與熱(共6冊)

ISBN:4711225313320
規格:平裝/15.1x22.8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物理/化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書籍]費曼物理學講義 I:力學、輻射與熱(共6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24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費曼物理學講義III:量子力學(共3冊) 費曼物理學訣竅【增訂版】 (軟精):費曼物理學講義解題附錄 天下文化科學人文25周年十大經典套書 費曼物理學講義 II:電磁與物質(1)靜電與高斯定律 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Zan ㄟ Dan Shui Yu : Cong Tai Wan Dan Shui Yu Ren Shi 31 Tang...]~推薦!

作者:李嘉亮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16/10/2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99元

ISBN:9789571069340
叢書系列:休閒生活
規格:平裝/400頁/14.5x21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本書分類:飲食>料理百科>食材/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李嘉亮


  民國46年生,國小五年級迷上釣魚,高二投釣魚稿倖得採用,從此立志當作家,棄學業不顧,瘋狂購讀養殖、漁業、生態等相關中、日、英文書籍,行萬里路走遍全臺灣增長閱歷,夯實寫作基礎持續至今。現為自由作家,相關著作曾獲金鼎獎、中時開卷美好生活獎。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第一本詳載臺灣淡水魚鮮
【習性】x【生態】x【棲地】x【捕釣】x【養殖】x【美味】
兼具實用與趣味的魚百科!

  ◆為什麼要認識&了解臺灣淡水魚?

  在吃垮海洋之前,我們有更好的選擇──臺灣淡水魚!

  臺灣是海島國家,有豐富的魚產海鮮,住在海島臺灣,理所當然經常吃附近海域的魚,因此締造臺灣豐富的海鮮文化傳統。魚肉含有豐富蛋白質、胺基酸、魚油(DHA及EPA)、多種維生素及微量礦物質,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營養肉品。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海魚比較鮮美,多數人也偏好吃海魚,但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吃魚鮮反而變成一件破壞生態之事。加上越大型的海魚重金屬含量越高,聰明選擇淡水魚+正確的烹調手法,淡水魚的美味一點也不輸給海水魚!

  本書以為吃淡水魚的文化,搭上綠地球、有機環保概念,除了一樣能滿足人民對於吃魚獲得健康的希望與需求,還能夠讓四周的大海有喘息的機會。另外,書中提及大量臺灣早年與淡水魚相關的俚語與趣談,更能一窺當時庶民生活的情景與餐桌風景,其中珍貴的進補文化與一些幾近失傳的飲食傳統,也能喚回年輕一輩的記憶,並值得推廣與傳承!

本書特色

  ●書中融合大量臺灣早期常民生活飲食相關的俚語與趣談,吃美味也長知識。

  ●呈現淡水魚鮮的豐富樣貌,以及多樣的飲食文化內涵,扭轉人們以為海鮮才是正統的想法。

  ●認識魚,吃對魚,書中將淡水魚分為補品、珍品以及普品。
  -補品章收錄各種有著悠久傳統,當做進補藥引的魚種,將祖輩的記憶呈現在大家面前。
  -珍品則介紹各種美味珍饈,屬於內行人才知道、吃過的稀奇種類。
  -普品為普通的食用魚種,但讓讀者知道怎樣才能吃出門道!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章》台灣淡水魚百科
(一)臺灣人食用淡水魚的歷史悠久
(二)現代化物流,讓淡水魚更鮮
(三)淡水魚vs.有機綠色養殖趨勢

《第二章》補品
01.鱸鰻  02.白鰻  03.鲶魚  04.黃鱔   
05.鯽魚  06.鱧魚 07.泰國土虱 

《第三章》珍品
08.筍殼魚  09.曲腰魚  10.泥鰍  11.苦花  
12.石斑  13.餐鰷 14.溪哥

《第四章》普品
15.大頭鰱  16.青魚  17.草魚  18.鯉魚  19.土鯪魚  20.虹鱒
21香魚  22吳郭魚  23.紅線鱧  24.武昌魚  25.紅魔鬼

《附錄》其他河鮮
01. 牛蛙   02.虎皮蛙   03.鼈
04.毛蟹、清毛蟹、大閘蟹、字紋弓蟹
05.黑殼蝦、過山蝦、泰國蝦
06.蜆、蚌、田螺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ISBN:9789571069340
叢書系列:休閒生活
規格:平裝/400頁/14.5x21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本書分類:飲食>料理百科>食材/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ISBN:9789571069340
叢書系列:休閒生活
規格:平裝/400頁/14.5x21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魚類
本書分類:飲食>料理百科>食材/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207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懷舊糕餅2:再現72道古早味 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廚房裡的美味科學:把菜煮好吃不必靠經驗,關鍵在科學訣竅。 築地市場四百年 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發酵聖經(2冊套書) 魚類觀察入門(2版) 動物博物館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大人的紓壓摺學:用一張色紙輕鬆打造我的個人空間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Wild Fruits)~推薦!

作者:亨利.梭羅
原文作者:Henry David Thoreau
譯者:石定樂
繪者:黃南禎
出版社:自由之丘
出版日期:2016/10/1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69204514
叢書系列:NeoReading
規格:平裝/392頁/16x23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概論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植物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19世紀美國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作家。生於麻塞諸塞州的康科德(Concord),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845年梭羅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移居到距離家鄉康科德城不遠的瓦爾登湖畔,在一座小木屋裡嘗試過一種簡單的自耕自食的隱居生活。他出版於1854年的《湖濱散記》詳細記載了他在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

  梭羅對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人類、侵蝕人性心懷憂慮,他認為人類只有過簡單淳樸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內心的輕鬆和愉悅。為此,他進入大自然進行探索,同時四處遠遊,以尋求生命之美和自然之光。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全世界都深受歡迎,著名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影響了托爾斯泰和聖雄甘地。主要作品包括《湖濱散記》、《種子的信仰》、《野果》、《緬因森林》、《河上一周》、《一個人的遠行》、《在荒野中航行》等等。梭羅因患肺病死於他的家鄉康科德,並被葬於麻薩諸塞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只有上帝才能讓草莓變得更完美,
但上帝也沒有這麼做,
因為草莓已經很完美了。

  梭羅用生命最後十年光陰
  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逝世137年後,大師之作重見天日
  *中文版精心繪製7張滿版彩圖,與46張珍貴黑白圖

  1851年春,梭羅以表格列出每一季要觀察的植物和自然現象,他閱讀植物學家的著作,師法自然觀察技術,展開他長期的記錄,梭羅曾說:「我的天職就是不斷在大自然中發現上帝的存在。」1859年秋,梭羅提筆開始寫《野果》,然而臨終前仍未能完成野果的調查工作。

  這本書從一年的五月雪融開春為始,到十一月寒冷冰凍來臨前,共收錄183種北美野果,從花期、結果日、成熟期,地理分布、姿態樣貌,及至各類昆蟲、魚鳥與植物間的自然關係,更重要的,還有那果實滋味,他都娓娓道來。

  梭羅與野果共舞十年,若不是肺病早逝,恐怕要付諸一生。梭羅在書中不做《湖濱散記》的哲人,而化身成和藹細心的田野踏查者,有著豐富知識又識得情趣的植物學家。梭羅關注的雖是生長於北美新英格蘭區的果實,然而透過他對果實的研究,感受他所投入的漫長時間,感受到他的柔軟,與對大地的濃濃愛意。

  什麼是生活的品質?生活的可貴不在於金錢的獲得與物質的換取,梭羅期盼的是,親近腳下的自然環境,認識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萬物生長無不配合四季運行,它們生來就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果實更牽引輻射出更大的生態圈。散步野外林間,賞野果、採野果、吃野果,自然的殿堂給予我們的,遠遠比哈佛、耶魯學校給的更多。

本書特色

  1.    【逝世137年後,大師之作重見天日】梭羅晚年傾其知識心血的力作,手稿曾經轉手多次,紙稿順序混亂,最後在1940年由紐約公共圖書館收入,並一直到梭羅學會的布蘭德利.P.迪先生花了多年時光,破譯梭羅難以辨認的筆跡,配合梭羅的日記、筆記及梭羅提到的著作才將這本因凌亂難以成章、字跡潦草難以卒讀而未見天日的手稿在1999年整理成書。

  2.    【自然生態的經典】梭羅記錄所居北美新英格蘭的風土,四季的果實種類、成長與變化,梭羅有科學家的理性,及文學家的感性,文體自成一格,寓理於情,是自然生態觀察與書寫的最佳範本。

  3.    【台灣中文版第一本】梭羅傾注生命最後十年(如果不是肺病早逝恐怕要付諸一生),時隔130多年終於問世的心血之作。

  4.    【中文版多幅精美插圖】:邀請台灣插畫家精心繪製數十幅黑白和彩色插圖,展現果實與自然姿態,彷如親臨北美田野。

  5.    【反物質、反璞歸真的呼籲】18世紀從歐洲吹來的產業革命風潮,到了19世紀已使美國社會彌漫在高度的工商業發展,與物質主義氛圍,人們的價值觀改變了、精神層面被忽視,梭羅看見重工商主義帶來的衝擊,主張人要回歸自然,去平衡外在的世界。《野果》記的是小小的果實,觸動的卻是每一顆渴望擺脫現實束縛的心靈。是梭羅實踐土地情懷的證明。

  6.    【自然帶來的寧靜與喜悅】植株們數十年如一日發芽結果,每一顆果實都嬌媚,各有自己的天命,無不能感受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寧靜又富含詩意,於何時何地(辦公室、家庭)任何情緒情境皆適用。

  7.    【那些野果教我的事:讓天賦自由】每一果實都是獨特的生命,有獨特的風采,與滋味,誠如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在你所屬的季節裡,綻放你最美最甜的模樣吧。

  8.    【那些野果教我的事:從梭羅的野果觀察思考我們自己的土地關懷】色香味俱全的果實小百科,是以果實的角度來認識新英格蘭風情的另類旅行書寫。梭羅寫的對象是果實,讀之卻有風,有陽光,見樹更見林,有視覺,也有觸覺和味覺,旁徵博引史詩與傳奇。他不是一個人登山的遠行者,不是湖邊的隱士哲人,不是義憤填膺的不服從公民,一年份的野果紀行,開花到結果,每一顆新鮮欲滴的果物不時喚起你思索真正的生活意義何在。

  9.    【19世紀一位孤獨的美食家】梭羅走到哪裡摘到哪裡,摘什麼就嘗什麼。吃野果,是實驗精神,也是饕客精神,這是最佳的認識自己土地的方式。

  10.    【精緻包裝】:精美的印刷值得中文讀者收藏,大方展示諸多果實圖像,遠觀近看,更是喜愛自然文學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一本讀物。

名人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范欽慧(自然作家、紀錄片編導、野地錄音師)
  黃裕星(林業試驗所所長)
  黃麗錦(《野花999》、《野果遊樂園》作者)   ───愛不釋手推藨

  這是我們這位偉大的自然作家最後的成果,《野果》堪稱美國福音──為我們展開自然的神聖畫卷,從每一頁上,呼之欲出的張力,那是身為自然主義者的梭羅和身為自然傳教士的梭羅之間的張力。──《時代》雜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譯序〕和梭羅一起採野果
前言
榆樹果(Elm)
蒲公英(Dandelion)
柳絮(Willows)
菖蒲(Sweet Flag)
柳葉蒲公英(鼠耳草)(Mouse-ear)
槭樹翅果(Maples)
草莓(Strawberry)
蟲癭結節(Galls and Puffs)
柳樹(Willows)
棠棣(Shad Bush)
矮灌早熟藍莓(Early Low Blueberry)
紅色矮腳黑莓(Red Low Blackberry)
人工種植櫻桃(Cultivated Cherry)
樹莓(懸鉤子或覆盆子)(Raspberry)
桑椹(Mulberry)
茅莓(Thimbleberry)
高灌藍莓(High Blueberry)
低灌晚熟藍莓(Late Low Blueberry)
黑越橘(Black Huckleberry)
臭臭的紅醋栗子(Red And Fetid Currants)
紅接骨木果(Red Elderberry)
北方野生紅櫻桃(Northern Wild Red Cherry)
薩爾莎(菝葜)(Sarsparilla)
低灌黑莓(Low Blackberry)
野生鵝莓(Wild Gooseberry)
金絲桃(Hypericums)
麥類(Grains)
鳳仙花(Touch-me-not)
野生冬青(Wild Holly)
蕪菁(Turnip)
芝菜(Scheuchzeria)
阿龍尼亞苦味果(Chokeberry)
七瓣蓮(Trientalis)
臭菘(Skunk Cabbage)
沙櫻(Sand Cherry)
龍血樹果(Clintonia)
鼠麴草(Gnaphalium Uliginosum)
玉竹果(Polygonatum Pubescens)
高灌黑莓(High Blackberry)
美國稠李(Choke Cherry)
紅豆杉(Yew)
野蘋果(Wild Apples)
寶塔茱萸(Alternate Cornel)
常綠懸鉤子(Rubus Sempervariens)
鹿角漆樹(Staghorn Sumac)
偃毛楤木(Bristly Aralia)
歐白英(Solanum Dulcamara)
延齡草(Trillium)
茱萸草(Dwarf Cornel)
西葫蘆(Summer Squash)
黑櫻桃(Black Cherry)
黑醋栗子(Black Currant)
狗舌草(Hound’s-tongue)
薊(Thistle)
糙葉斑鳩菊(Cohoshes)
蔓越莓(Common Cranberry)
西瓜(Watermelons)
接骨木(Elderberries)
晚熟越橘(Late Whortleberry)
齒葉莢蒾(Viburnum Dentatum)
李子(Plums)
毛果越橘(Hairy Huckleberry)
厚皮甜瓜(Muskmelons)
馬鈴薯(Potatoes)
紅莢蒾(Viburnum Nudum)
歐洲花楸(European Mountain Ash)
白果山茱萸(White-berried Cornel)
主教紅瑞木(Cornus Sericea)
千里光(Groundsel)
滑麩楊(Smooth Sumac)
鋸齒草(Saw Grass)
早薔薇(Early Roses)
柳葉菜(Epilobium)
梨(Pear)
桃(Peach)
水酸模(Water Dock)
腐肉花(Carrion Flower)
海芋(Arum Triphyllum)
毒漆藤(Rhus Toxicodendron)
蒯草(Wool-grass)
美洲商陸(Poke)
落花生(Ground Nut)
歐洲榿木(Prinos Verticillatus)
甘松香(Spikenard)
香蒲(Cat-tail)
荊棘(Thorn)
三葉鹿藥(Smilacina Trifolia)
澤蘭(Fever-wort)
雙葉黃精(Two-leaved Solomon’s-seal)
伏牛子(Barberry)
無毛冬青(Prinos Lævigatus)
紅皮西洋梨(Red Pyrus)
辛辛那提山茱萸(Cornus Cincinnata)
木繡球(Sweet Viburnum)
毒鹽膚木(Swamp Sumac)
南瓜(Pumpkins)
白蠟木(White Ash)
蔓虎刺(Mitchella)
毒漆樹(Poison Dogwood)
刺果毒漆藤(Rhus Radicans)
野生葡萄(Wild Grape)
假萎蕤(Smilacina Racemosa)
金錢草(Desmodium)
爬藤衛矛(Wax-work)
榛子(Hazel)
大花延齡草(Medeola)
豌豆(Peas)
豆(Beans)
歐洲酸蔓橘(European Cranberry)
黃樟(Sassafras)
灰胡桃(Butternut)
合果蘋(Peltandra)
梭魚草(Pontederia)
百合(Lilies)
錦葵(Mallows)
花狀懸鉤子(Flowering Raspberry)
曼陀羅(Datura)
綠石南(Green-briar)
弓木(Viburnum Acerifolium)
黑梣樹(Black Ash)
糖罐子(Sweet Briar)
忍冬(Woodbine)
蛇麻草(Hop)
美洲高山梣(American Mountain Ash)
榿葉莢蓮(Viburnum Lantanoides)
矮橡樹果(Acorns:Shrub Oak)
紅橡樹果(Acorns:Red Oak)
黑橡樹果(Acorns:Black Oak)
白橡樹果(Acorns:White Oak)
一般橡樹果(Acorns Generally)
釉彩延齡草(Painted Trillium)
藍果樹(Tupelo)
白松(White Pine)
野扁毛豆(Amphicarpæa)
鹿草(Rhexia)
金縷梅(Witch Hazel)
岩薔薇(Cistus)
龍葵(Solanum Nigrum)
豬屎豆(Crotalaria)
沼生菰(Zozania)
各種野草(Weeds And Grasses)
毛櫸(Beech)
秋薔薇(Late Rose)
熊果(Uva-ursi)
濱梅(Beach Plum)
馬利筋(Asclepias Cornuti)
寒熱樹(Fever Bush)
山柳菊(Hieracium)
香楊梅(Sweet Gale)
鐵線蓮(Clematis)
穗花冬木(Panicled Andromeda)
胡枝子(Lespedeza)
七葉樹(Horse Chestnut)
賓州楊梅(Bayberry)
斑葉毒芹(Cicuta Maculata)
椴樹(Bass)
美洲懸鈴木(Button Bush)
金鐘柏(Arbor Vitæ)
糖槭(Sugar Maple)
木槿(Hibiscus)
玉米(Corn)
佛羅里達茱萸(Cornus Florida)
溫桲(Quince)
鬼針草(Bidens)
芹葉鉤吻(Hemlock)
黑雲杉(Black Spruce)
落葉松(Larch)
朴樹(Celtis)
板栗(Chestnut)
各種核桃(Walnuts)
雪松(Cedar)
平鋪白珠果(Checkerberry)
秋天(The Fall)
黑核桃(Black Walnut)
黃樺(Yellow Birch)
赤楊(Alder)
粗皮山核桃(Shagbark)
朝鮮薊(Artichoke)
一枝黃花(Goldenrod)
白樺和黑樺(White And Black Birches)
北美脂松(Pitch Pine)
杜松子(Juniper Repens)
冬天的野果(Winter Fruits)
結語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一

尋找知識與體驗之間的平衡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反智的體驗」「知識的強炙」……在對立之下似乎也各有流弊,比如追求知識到後來變成辨識物種比賽,自然知識只是研究者驕傲的文飾。相反的,一昧地只追求體驗,乃至於重視形式,或許也會形成讓民眾「困坐自然現場,一臉迷惑、尷尬、無聊」,難免流於「國王的新衣」之類的虛偽。

  那麼如何在知識與體驗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其實在一百多年前,梭羅已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最早,梭羅以《湖濱散記》開始,他也一直是自然體驗與靈修派的代表,他也曾加入亦師亦友的哲學家愛默生的「新英格蘭超驗主義俱樂部」,他也是近代把自然知識融入到更宏遠深邃地宗教靈修而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先驅。

  但是,我們從這一本剛剛出土的《野果:跟著梭羅探訪183種果實之美》,以及前些年出版的《種子的信仰》可以得知,梭羅具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知識,也有非常科學又嚴謹的自然觀察技巧。

  從梭羅身上我們知道,對一個真正熱愛自然生命,關心環境的人而言,知識的追尋與靈性體驗的經驗,兩者並不是互相對立,而是一體的兩面。

  若回到環境教育來說,梭羅的「野果」與一般的自然課老師不同,梭羅的文筆帶有深厚的個人色彩,是一個人滿懷欣喜與感動之餘的分享。課堂上的講解,有一定的內容與範圍,是制式化的,而個人的分享就很生活化,除了自然知識,還可以有人文歷史,是將個人的生命經驗透過這些野果來分享給大家。

  環境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那種究竟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覺得教育基本上像是商業的買賣。

  買賣成立的要件是有人賣,也要有人買。沒有人去買你的東西,應該就不能說完成了一件交易。

  既然教育如同買賣,那麼當我們也想把某一項東西(觀念、想法、價值觀、知識……)去賣(傳遞)給別人。可是別人如果完全沒有接受說你已經「教」了嗎?

  因此,我認為,根本不需要徬徨於重視體驗或知識,「有效」應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不管用任何方式任何技巧,只要有效、能影響人、能感動人,就是最好的方法。

  孔子說「因材施教」實在很有道理,我們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標地物進行自然解說教育時,對於不同對象所採用的方法一定是不一樣的,「有效」是我們評估的唯一指標,而不是在該重知識或該重體驗這種技術上的層次打轉。

  在這「有效性」來說,梭羅從「湖濱散記」到「野果」,用不同方式跟我們示範了環境教育的方法。

  而且梭羅不只離群索居獨自居住在湖濱成為所有愛好自然的人們嚮往的生活方式,即便後來他回歸城鎮,也不斷藉由散步、旅行,示範與自然互動的方式。

  其實我們之所以親近大自然,與自然互動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好學問名型,不管是圍著解說員或指導老師發問或查閱圖鑑,以自然知識的追求為主。第二種是名士欣賞型,也就是到大自然裡散散心,紓解壓力,呼吸新鮮空氣,不在乎植物昆蟲的名稱。第三種是形上哲思型,在大自然中追求靈性的成長,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奧秘。

  這三種模式,也表明了大自然對人類的三種不同層次的功效。第一是具象的,鳥獸蟲魚的知識的確對這個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有所幫助,畢竟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憑藉,都來自於大自然,甚至美的源頭,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根源,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同時多到大自然走走,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有所幫助。

  第二層是心,也就是精神,人到大自然可以紓解壓力,從大自然豐富的生命裡可以激發我們的好奇心與對生命的熱情。第三層就是靈性的部分,也就是宗教的層次,探索生命的意義,人從哪裡來,人死後到哪裡去,這種生命萬物一體的共同感。

  這三種不同層次的作用,在梭羅任何一本著作裡都可以看到,因為梭羅從來不會把自然知識視為單單只供我們利用與研究的對象,他可以從眼前的小小的野果讀出自然規律,看到那與人共通的屬性。

  哲學家愛默生為梭羅所寫的傳記裡提到,梭羅以全部的熱情將他的天賦獻給了故鄉的田野,也不斷表示,他的家鄉就是最適合自然觀察的中心。

  其實梭羅這種以住家附近為場域的自然觀察,正是荒野保護協會這二十多年所仿效並推動的定點觀察。我們要求每個志工在自己的生活範圍之內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密花園,不限區域大小,可以大到一整個山谷溪流,也可以小到自家陽台或巷口的小公園,然後長期觀察那個地方一年四季中各種生物與環境的變化與互動。

  經由這種觀察,我們可以了解到也許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都可能具有非常豐富的生態互動,也可以知道從自己的家門口就可以觀察,從自然中體會生命的珍貴與奧妙。

  當然,以荒野保護協會身為環境保護團體的立場,我們也期待若串連起這種由小而大的住家附近的自然觀察,那麼荒野分散佈國數以萬計的志工就可以形成一個全面環境監測與守護網,只要任何地區被人為干擾或破壞了,我們就可以立刻得知並且想辦法保護。

  這種長期在住家附近場域的自然觀察,對個人來說,尤其是孩子,還有額外的好處,也就是建立人與土地情感的連結。

  這個屬於自己的「祕密花園」,因為去的次數多,觀察久,就會產生感情,這種與土地親密的情感連結,在個人的生命進程上,也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國西南部有個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區,納瓦荷人稱這片土地為「四角之地」,由他們神話中的四座聖山圍繞而成。納瓦荷的巫醫曾經這麼說:「記住你眼前所見,把目光停在一處,記住他的樣子。在下雪時觀察它,在青草初長時觀察它,在下雨時觀察它,記住它的氣味,來回走動探索山岩的觸感。如此一來,這地方便永遠伴隨你。當你遠走他鄉,你可以呼喚它,當你需要它時,它就在那兒,在你心中。」

  我想,這就是大自然可以撫慰人們心靈的原因吧!也就是我們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來源。就讓我們跟著《野果》,開始進行自己的觀察與紀錄吧!
 

李偉文 2016.09.26

推薦序二

  梭羅在他44歲的英年,因肺病而早逝,以致許多曠世著作都在他身後才整理出書,但這完全不減損他對人類與自然平等論的深遠影響力。梭羅遺作《野果》一書的出版,以及中譯本的問世,都可使梭羅熱愛周遭生命的情愫直接感染讀者,值得大家細細品味。雖然新英格蘭地區的野果種類與臺灣大相逕庭,但啟發大眾關愛家鄉土地及自然野趣的意義是一樣的。讀者們千萬不要「全世界走透透、臺灣山林沒走過」,效法梭羅,多親近故鄉村野、尋找野果吧!
 
黃裕星(林業試驗所所長)

推薦序三

  亨利.梭羅是我十分喜愛的一位作者。他的《湖濱散記》、《種子的信仰》是我一讀再讀的好書。《野果》這本書則是梭羅對於家鄉北美新英格蘭地區的植物,十多年來的觀察記錄,十分詳實記錄了183種植物開花結果的日期以及生長環境。除了描述其型態,果熟的日期之外,更是善用五感體驗,細細品味野果的獨特滋味。例如:阿龍尼亞果在未成熟的階段,吃起來很刺喉嚨、讓人有冒煙的感覺,但真正成熟之後,吃起來就甜多了。有的野果具有野性,山楂一經人工種植,結的果就不好吃了。野蘋果只能在野外才能領略它的美味,若是把它們帶回家,「竟然酸得能讓松鼠的牙倒掉、松鴉發出哀鳴」,唯有經歷大自然風霜雨露的試煉,才能轉化為種種味道,讓我們一一回味。

  樸質純淨的文筆,引人入勝,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於自然的喜悅與感動,讓人迫不及待跟隨著他的腳步走入山林,去體驗去看見這自然的美好。 找個時間,就由居家身邊的公園開始,去發現記錄屬於你的野果觀察故事吧~

黃麗錦(《野花999》、《野果遊樂園》作者)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ISBN:9789869204514
叢書系列:NeoReading
規格:平裝/392頁/16x23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概論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植物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Sweet flag菖蒲

才不過五月十四日呢,河畔的菖蒲枝幹上生葉的分叉處,已經萌發一些細細的小東西,這些小東西綠綠的,既是果實也是花苞。我常拔出菖蒲,吃它的嫩葉。早年的植物學家吉羅德,曾這樣描述菖蒲:「菖蒲之花形狹長,極像香蒲之花,色澤淺褐;粗細與普通蘆葦相仿,長約一寸半,綠中帶黃,深淺斑點交織,猶如用綠、黃兩色絲線精心穿插繡成,令人稱奇。」

五月二十五日這天,花苞雖已怒放,但花蕾仍然柔嫩,十分可口,足以讓我這樣饑腸轆轆的行人解饞果腹。這時的菖蒲剛剛長得露出水面,我就常常移舟靠近菖蒲集中的水域,進行採摘。連孩子們都知道,愈靠根部的葉子味道愈好。麝鼠喜歡吃菖蒲,孩子們的喜歡程度也不差。六月裡,我常看到孩子們一大早就出發,去採集菖蒲,哪怕要走一兩英里也不怕。春天,搓揉一下菖蒲嫩嫩的枝幹,就能聞到沁人的幽香,妙不可言。這幽香該不是年復一年從潮濕的泥土裡吸取來的吧。沒錯,準是這樣。

吉羅德聲稱韃靼人(Tartars)一直對菖蒲的根非常看重,「他們對此看重到這一地步,沒有浸泡過菖蒲根的水不能飲用。他們只喝用菖蒲根浸泡過的水」。約翰.理查森爵士則告訴我們說:「印第安克裡部落的人稱菖蒲為『watchuske-mitsu-in』,意思是『麝鼠吃的東西』。」美洲的印第安人用菖蒲的根治療疝氣,「將根切成豌豆大小的碎粒,用火焙乾或用太陽曬乾,成人劑量為一次一粒……用於治療兒童時,則將其碾碎成粉末,放入一杯水中服下」。誰小時候沒有喝過這種苦藥呢,當然,為了安慰孩子,父母總會在吃藥後再給孩子一塊糖(不過克里部落的孩子就沒有這種優厚待遇了),這恐怕是印第安人最古老的藥方了。好吧,就讓我們像麝鼠一樣來迎接夏天吧。我們可以和麝鼠共用菖蒲,麝鼠尋找菖蒲時得到的樂趣就和我們尋找蒲公英一樣。麝鼠和我們彼此是如此地相像。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ISBN:9789869204514
叢書系列:NeoReading
規格:平裝/392頁/16x23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概論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植物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079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咖啡的科學:從栽種採收、烘焙研磨、溫度控制、沖泡萃取到採購訣竅的完美咖啡事典 料理科學:大廚說不出的美味祕密,150個最有趣的烹飪現象與原理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手繪500種野花野草完整版圖鑑:除了賞花賞草還能有療效! 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 笨作文:國中實戰篇 花朵的祕密生命:解剖一朵花的美、自然與科學(十五周年香氛紀念版) 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大關鍵 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植物智能的探索之旅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手繪500種野花野草完整版圖鑑:除了賞花賞草還能有療效! 留心你的大腦:通往哲學與神經科學的殿堂(上)(下) 不思考廚房:日本銷售第一の家事SOP,想都不用想,就能快速搞定廚房大小事! 花朵的祕密生命:解剖一朵花的美、自然與科學(十五周年香氛紀念版)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Making Simple Robots: Exploring Cutting-Edge Robotics with Everyday Stuff)~推薦!

作者:凱希‧西塞里
原文作者:Kathy Ceceri
譯者:潘榮美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1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20元

ISBN:9789864050284
叢書系列:i-make
規格:平裝/224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應用科學>其他
本書分類:電腦資訊>電腦硬體>其他

 ►GO►最新優惠► [書籍]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凱希‧西塞里


  凱希‧西塞里寫過許多親子活動書籍,如《Robotics: Discover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等。她也參與創立GeekMom部落格和寫作《GeekMom: Projects, Tips, and Adventures for Moms and Their 21st-Century Families》,並撰寫了許多GeekDad系列書的專題。她曾是About.com網站的自學專家,並在全美各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和自造者博覽會發表機器人和STEAM專題。目前她與家人住在美國紐約郊區。

譯者簡介

潘榮美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網路雜誌記者、展場口譯、演員等,並涉足劇場、音樂、廣播與文學界。現為英語教師及譯者,譯有《動手玩科學》和《Making Makers》。

 

►GO►最新優惠► [書籍]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小孩、學校老師或祖父母,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動手做機器人!
  ◎使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詳細的製作步驟說明,輔以圖表和照片,清晰易懂。
  ◎全彩內頁,豐富視覺體驗!

  
  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動手做機器人!
  

  小孩、大學生(主修什麼都不是問題)、學校老師或祖父祖母都可以自己動手做出機器人!如果你會編織、裁縫或摺紙,就已經可以做出「低科技」機器人本體了;如果再加上熱熔膠槍,你就可以把電子零件黏接到這些「低科技」機器人的本體上,讓這些素材可以與環境互動;還有,如果懂得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那用來編寫簡易的機器人程式已經綽綽有餘了!
  
  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帶領讀者從基礎勞作出發,一步步走向時下藝術家與發明家開發的尖端產品。在《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當中,你將學習如何讓摺紙作品「動」起來、透過3D列印技術製作「輪足」機器人、或是寫程式讓布偶眨眨它的機器眼。在每一個專題當中,我們都會提供詳細的步驟說明,除了文字外,也輔以清晰易懂的圖表和照片。每一個專題最後,我們也會提供專題修正建議以及其拓展延伸的可能性。這樣一來,隨著技巧和經驗更上層樓,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研發改良,讓專題更加豐富多彩。
  
  在本書中,我們會一起打造:  
  »紙製和可膨脹的機器人,會聽從主人的命令行事
  »可壓縮的「張拉整體」機器人,動力來源是littleBits
  »「輪足」機器人Wheg
  »用麥克筆作畫的littleBits繪圖機
  »用Arduino做電子織品機器人
  
  任何人都可以做出機器人、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機器人喔!
  

►GO►最新優惠► [書籍]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前言
  

  機器人的構造變得越來越簡單了。

  如果不相信的話,回頭看看我們生活周遭的情況:現在的電子零件功能越來越強,體積越來越小,用一般生活工具就可以做的專題不斷增加。我們可以把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傾斜感測器、相機和無線網路等功能塞進手機裡,便可以用這些技術讓我們的機器人做好多事情!
  
  當機器人的「大腦」可以小至郵票的尺寸,機器人的身體就有很多種可能性了,不管是軟質的聚合物、摺紙、甚至是可以彎曲延展的纖維材質都可以做機器人。在過去,用這些材料做機器人的想法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時至今日,不管是中學生還是業餘玩家,更別提大學裡和商業導向的實驗室,都可以輕易地取得3D列印機和雷射切割機這些工具機,做出從建築物(甚至外太空)往下摔都不會壞掉的機器人!這些新型機器人不但富有變化,也很容易替換,如果這個設計不管用,只要改動一下,就又可以做出新的機器人了!
  
  不只是機器人的身體變得更加單純,機器人的設計也是。機器人愛好者總是在大自然中尋求靈感,特別是在一些構造簡單的生物身上,我們可以觀察到非常複雜、傳統上並不會被認為很「聰明」的行為模式。以前我們總是將目標設得很高,想要做出「擬人機器」,使得這些機器和人類一樣可以做出複雜的事情,然而,現在的潮流是做出「小而有用」的機器人。我們不需要電影《當地球停止轉動》(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中眼睛會發出雷射的巨大戈特(Gort)機器人在地表邁開大步,也不需要電影《星艦迷航記》(Star Trek)中百科(Data)的電子腦,只需要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中涉水而過的機器蜘蛛就行了。
  
  此外,機器人學家目前還有一個亟欲探索的問題:機器人到底應該繞過所有障礙物,還是跌倒後可以自己站起來?如果機器人每走一步就要分析周遭環境,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後再踏出下一步,那需要的計算能力遠比只要透過規律的腳步緩緩前行的機器人還要高得多,如果可以省下這些運算空間,就能把計算能力投資在更高階的能力上。或者,做出一隊小機器人,分工合作也是很好的辦法,蜂巢思維(hive mind)有其可取之處。另外,可以自己組裝和修復的模組機器人也快要問世囉!

►GO►最新優惠► [書籍]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ISBN:9789864050284
叢書系列:i-make
規格:平裝/224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應用科學>其他
本書分類:電腦資訊>電腦硬體>其他

►GO►最新優惠► [書籍]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ISBN:9789864050284
叢書系列:i-make
規格:平裝/224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應用科學>其他
本書分類:電腦資訊>電腦硬體>其他

►GO►最新優惠► [書籍]超簡單機器人動手做:用隨處可見的材料發掘最先進的機器人學問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041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Make:國際中文版25 Arduino從入門到雲端 地獄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用主題範例玩mBot進階機器人(使用Scratch與mBlock)-最新版 新例說Altium Designer:3D動畫製作、3D電路設計(第二版)【附範例光碟】 冷酷的代課老師 深夜食堂 17 Arduino穿戴式裝置專案製作 Windows 10 IOT物聯網入門與實戰:使用Raspberry Pi(附120段教學與執行影片/範例檔) Make:國際中文版25 Arduino從入門到雲端 學數學,弄懂這39個數字就對了:用數學的語言看見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180張圖激發你無所不在的演算力 Arduino穿戴式裝置專案製作 演算法星球:七天導覽行程,一次弄懂演算法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Tai Wan Yuan Sheng Zhi Wu Quan Tu Jian Di Er Juan : Lan Ke (...]~推薦!

作者:鐘詩文,許天銓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6/10/0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800元

ISBN:9789862623084
叢書系列:自然珍藏系列
規格:精裝/408頁/21.6x27.6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植物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鐘詩文


  中興大學森林學博士,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從事植物系統分類研究,長期從事台灣之植物調查,熟稔台灣各種植物,十年來從未間斷的來回山林及原野,冀期完成台灣所有植物之影像記錄。

  相關著作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一卷:蘇鐵科──蘭科(雙袋蘭屬)》

許天銓

  目前就讀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專精於台灣與鄰近區域蘭科植物之系統分類,亦長期進行台灣維管束植物之田野調查,除蘭科外並著重於莎草科、蕨類植物等類群,曾參與許多新物種與新紀錄分類群之發表。

  相關著作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一卷:蘇鐵科──蘭科(雙袋蘭屬)》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台灣120年來首次以全中文寫作、附完整照片的植物全圖鑑!

  八大卷收錄台灣4,739種原生植物資料,共15,000張以上清晰照片、生態圖及詳細圖說,依照最新的APG IV植物分類系統設計分冊。

  從未有完整圖鑑的莎草科、難以分類的水生植物穀精草科,皆會在本卷一一介紹。

  1869年,愛爾蘭醫生奧古斯汀亨利(Henry, Augustine)於東京發表《福爾摩沙植物名錄》(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總計收錄植物1,347種,是最早系統性記載台灣植物的著作。由日據時代至今,官方和學界從未停止對台灣植物系統性分類與採集的努力。

  在台灣,截至2015年為止,最權威的植物分類出版品為《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是自1960年代起,由政府與美國、日本、荷蘭、澳洲、新加坡與中國總共近百位學者合作完成。收錄物種一版4,220、二版4,339種;最普及的刊物則是行政院農委會發行的《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共收錄約3,000種植物。其中《台灣植物誌》基本上全由英文寫成,圖片全為手繪;《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所收錄的物種略少,且內文與照片分開,參照時較為不便。

  本書首次採用2016年最新發表、導入分子生物學的APG IV分類法,物種與分冊將以精準的物種演化順序為依據,而非傳統以植物形態為主的恩格勒分類法。這將是台灣植物分類學首度全面性企及世界學術水準。全書並採用大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完整呈現4,739種植物的特徵與生態環境。

  本書作者群廣納植物學界研究數十載的專業學者,成果包括許多台灣史上從未有完整圖鑑可供參據的科別,和近年來所有新發表及許多尚未發表的物種。這部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不只呈現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台灣植物完整記錄,更代表台灣植物誌將堂堂邁入下一個世代。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介紹天門冬目中恩普莎蘭屬後所有的蘭科與刺葉樹科、棕櫚目中的棕櫚科、禾本目中的莎草科、穀精草科至燈心草科為止,共收錄7科555種植物。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台灣地處歐亞大陸與太平洋間,北回歸線橫跨本島中部,加以海拔高度變化甚大,植被自然分化成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帶等區域,小小的一個島上,孕育了維管束植物多達4,000餘種,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資科庫。

  台灣的植物愛好者眾,民眾從圖鑑入門,識別植物,乃是最直接途徑;坊間雖已有各類植物圖鑑,但無論種類之搜集或編排之系統性,均尚有缺憾。有鑑於此,鐘詩文君,十年來披星戴月,奔走於全島原野與森林,親自觀察、記錄並拍攝所有植物的影像,並賦與正確的學名,已達4,000餘種,並加以詳細描述撰寫,真可謂工程浩大,毅力驚人。

  這套台灣原生植物的科普圖鑑,每個物種除描述其最易識別的特徵外,並佐以淸晰的照片,既適合初學者,也是專業研究人員不可或缺的參考書;書中作者特別貼心的為讀者標出每一物種與相似種的差異,使初學者更易入門。本書為了完整性及完備性,作者拍攝了每一種植物的葉及花部特徵,並鑑之分類文献及標本,以力求每一物種學名之正確性。更加難得是,本圖鑑也拍攝到許多台灣文献上從未被記錄的稀有植物影像,對專業研究人員來說也是極珍貴的參考資料。

  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甚或田野、海邊、山區到處都有植物,認識觀察它們,進而欣賞它們,透過植物自然美,你會發現認識植物也是個身心安頓的良方。好的植物圖鑑,可以讓你容易進入植物的世界,這本『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已完整呈現台灣原生的各種植物,內容詳實,影像拍攝精美,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所以這是一套值得您永遠珍藏擁有的圖鑑。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教授 歐辰雄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ISBN:9789862623084
叢書系列:自然珍藏系列
規格:精裝/408頁/21.6x27.6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植物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ISBN:9789862623084
叢書系列:自然珍藏系列
規格:精裝/408頁/21.6x27.6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動物/植物>圖鑑>植物圖鑑

►GO►最新優惠► [書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037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山、雲與蕃人 : 臺灣高山紀行 看懂臺灣的野花:北‧中部篇 花朵的祕密生命:解剖一朵花的美、自然與科學(十五周年香氛紀念版) 手繪500種野花野草完整版圖鑑:除了賞花賞草還能有療效! 臺灣的岸鳥 《TWININGS》唐寧茶 英倫早餐(2g*25) 手繪500種野花野草完整版圖鑑:除了賞花賞草還能有療效! 野果:183種果實踏查,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學數學,弄懂這39個數字就對了:用數學的語言看見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180張圖激發你無所不在的演算力 花朵的祕密生命:解剖一朵花的美、自然與科學(十五周年香氛紀念版)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