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博客來BOOKS - 2017國際書展 (一年一度「折扣最大、品項最多」線上書展。包含中文、外文、簡體、雜誌、MOOK、CD/DVD,史上最強,6萬種參展商品3折起!滿999再現折100元!)

目前分類:社會科學 (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推薦!

作者:奧利弗‧哈特
原文作者:Oliver Hart
譯者:溫秀英,余曉靜,文羽苹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11/1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80元

ISBN:9789570848298
叢書系列:現代名著譯叢
規格:平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經濟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經濟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48年生於英國倫敦,1974年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員,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以及英國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法律與經濟學協會主席、美國經濟學會副主席,活躍於財經學術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合約理論(contract theory)、公司理論(theory of the firm)、公司財務(corporate finance),以及法律與經濟等。1980年代開始,哈特與果羅斯曼(S. Grossman)以及摩爾(J. Moore)的研究,對於當代公司理論基礎的建立貢獻卓著。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最初於1995年出版,被譽為當代公司理論的經典。他補充傳統經濟理論架構的不足,提出不完全合約以及協商過程有關控制權配置等的嶄新看法,滋潤經濟學的分析內涵,也對公司財務、公司治理等研究領域注入新思維。

譯註者簡介

溫秀英


  任教於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余曉靜

  任教於中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文羽苹

  任教於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哈特 Oliver Hart 代表作
合約理論、現代廠商理論、公司財務結構的擘畫者
當代公司理論經典論著,不可或缺的商業知識!

  諾貝爾委員會:
  哈特對不完全合約的研究,揭示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所扮演的角色,並對某些經濟學、政治科學和法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他的研究為我們提供理論分析工具,用於研究諸如哪些公司應該合併、適當的債務和股權融資,以及哪些學校或監獄等機構,應該為私人或是公共所有較為適當的議題。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是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奧利弗‧哈特的代表作,闡述發展產權理論,提出「不完全合約」理論。他認為,合約雙方很難完全清楚所有可能情況中的權利與義務,這會影響到權利和控制的配置。他認為,企業財務合約與結構安排只有在這種理論下才能最合理地分析,財務工具可視為產權安排的工具。這個理論與舊產權理論有非常重要的不同,也引發很大的爭議。

  哈特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合約理論(contract theory)、公司理論(theory of the firm)、公司財務(corporate finance),以及法律與經濟等。1980年代開始,哈特與果羅斯曼(S. Grossman)以及摩爾(J. Moore)的研究論文,對於當代公司理論基礎的建立貢獻卓著。哈特於1995年出版的這本《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更被讚譽為當代公司理論的經典論著。

  在哈特出版這本論著的年代,誠如書中所說:經濟學家對於市場交易的理論已有相當完善的論述,但是在機構方面的經濟分析卻還在初步發展階段。他嘗試透過「不完全合約」概念、代理人之間的控制權配置,以及諸如對「套牢問題」等的分析,說明公司的生態結構,並在這本著作的第二部,深入探討公司財務結構的議題。

  哈特這本著作無疑是這方面研究的經典之ㄧ,他補充傳統經濟理論架構對不完全合約以及協商過程有關控制權配置等的不足,滋潤了經濟學的分析內涵,也對公司財務、公司治理等等研究領域注入新的思維。它的理論可以幫助市場合作創造價值,對於社會的經濟活動會有「可期待」的提升幫助,以合作的關係提高共同目標的價值,做大市場。「合約理論」提出了把生意當成真正合作的關係,而非競爭或比賽,能夠共創雙贏。

國內外學者、專家、媒體 盛情推薦

  中興大學財金系教授 紀志毅 專文推薦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洪茂蔚、台灣證交所董事長 施俊吉、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胡勝正、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 施光訓、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董瑞斌(按姓氏筆畫排列)

  雖然本書有一些數學式,不喜歡看到數學的讀者,仍可從哈特的解釋,了解他的想法……這些理論雖然看起來很抽象,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切身相關,例如他以公司財務結構為例,親自示範如何應用他的理論。──中興大學財金系教授 紀志毅

  任何對公司理論與哈特對該理論的目前及近來貢獻感興趣的人,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哈特的成就值得受到眾人的喝采。──丹賽茲(Harold Demsetz),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教授

  本書清楚分析「不完全合約」的意涵,是整合與財務結構理論的基石。──沃納菲爾特(Birger Wernerfelt),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

  任何對企業財務有興趣的經濟或財金博士班學生,一定要讀。本書對如何從合約觀點剖析公司財務結構有深入描繪……並從不完全合約的研究途徑來豐厚公司理論內容……它完美地展現哈特對公司範疇與財務結構理論的貢獻。──哈里斯(Milton Harris),《財務研究評論》

  這本書是哈特的代表作,為公司的現代理論提供清楚的導論,更對基礎問題提供極具說服力的回答,它所採取的形式是被現代人接受的公司產權理論。──史威伯(Jeffrey Zwiebel),《經濟學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特教授的貢獻 紀志毅
譯註導讀
原著序論

第一部:理解公司
第1章 傳統的公司理論
1. 新古典主義理論
2. 代理理論的觀點
3. 交易成本理論

第2章 財產權分析
1. 通說
2. 整合之成本效益的一般模型
3. 理論能告訴我們關於世界的簡單事情

第3章 財產權分析方法所引發的議題
1. 非人力資產和威權本質的角色
2. 員工激勵措施
3. 委派和其他的所有權形式
4. 剩餘控制權與剩餘收益
5. 聲譽的影響
6. 投資實體資產
7. 資產的形成
8. 整合、資訊傳播和合作

第4章 不完全合約模型的討論基礎
1. 討論套牢問題
2. 討論第 2 章所有權模型
3. 更多關於套牢的問題

第二部:理解財務結構
第5章 財務合約與債務理論
1. 阿吉翁-博爾頓模型
2. 移轉模型
3. 多階段模型
4. 不確定性的情況
5. 多位投資者和強化預算約束力

第6章 公開發行公司的資本結構決策
1. 模型簡介
2. 模型 1
3. 模型 2
4. 模型 3
5. 資本結構的模式
6. 其他資本結構理論

第7章 破產程序
1. 需要正式破產程序的必要性
2. 破產程序的目標
3. 現行的破產程序
4. 另一種可以選擇的破產程序
5. 評估
6. 進一步考慮

第8章 公開發行公司投票權之結構
1. 不具效率:示例
2. 模型
3. 延伸
4. 結論
參考文獻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特教授的貢獻
紀志毅/中興大學財金系教授


  201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在「合約理論」中有重大貢獻的哈特與霍姆斯特姆兩位教授。哈特這本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出版於 1995 年,書中重新詮釋他的理論,以方便學生學習;此外,他希望大家能了解這些理論雖然看起來很抽象,但其實是與我們的生活切身相關,因此他以公司財務結構為例,親自示範如何應用他的理論。

  胡適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中有疑,不少經濟學大師的貢獻就是這樣。199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在 1937 年問個大家「不疑」的問題:既然大家都歌頌市場機能是「看不見的手」,為什麼要有公司這樣的組織?市場機能是透過價格來運作,公司內是透過命令、權威在運作,為何市場無法取代公司?寇斯提出的答案,是「交易成本」決定交易的形式。那什麼因素影響交易成本?寇斯著墨不多,後來由威廉森(2009 年諾貝爾獎)接手說明。

  威廉森認為,在市場交易中,雙方無論有無簽約,都有合約關係。在公司內部,許多事情並未簽約,例如老闆與員工雖然有雇用合約,但老闆今天要員工幫忙打掃,並不須再簽個約。換句話說,在一定範圍內,命令可以取代合約。那麼,合約不也可以取代命令嗎?威廉森說,由於我們往往無法在簽約前,想到所有可能發生的情境,因此合約並不完整;即使我們想到所有可能了,有些情境未必第三者(尤其是法官)能夠辨別,有簽等於沒簽,因此即使簽約前是完整的合約,在簽約後仍是不完整。所以,由於合約無法完整,因此給予一方有權力要求另一方,有時比較有效。

  合約無法完整,還可能衍生出「套牢」問題。例如美國燃煤發電廠的機組設計,如果針對特定地區的煤而設計(專屬性投資),運轉效率雖然較高,但以後可能無法抵擋該區煤礦業者漲價。如果怕被煤礦業者「套牢」,發電廠可能就要設計成可以燒各種煤,但運轉效率就變差;相對地,煤礦業者也少了長期客戶。因此,無法客服套牢的威脅,雙方就無法實現合作的最大利益。怎麼辦?威廉森建議,雙方合併可能比較好。

  哈特與果羅斯曼以及摩爾建立以財產權為核心的分析方式,探討公司內「權力」的來源、合併的利益與成本、以及誰應該是主併方。他們認為,擁有財產的人,在談判破裂、或合約的空白處,可以行使剩餘控制權(例如把財產帶走),而這權力,將影響雙方的談判力量。而當一方或雙方必須做專屬性投資時,會預先判斷雙方的談判力量,因此談判力量又影響投資意願。

  我們可以用兩個標準來判斷財產權分析方法的價值:解釋現象與應用。哈特與其他學者以財產權的角度,解釋我們常見的現象,例如本書第 5 章談公司財務結構的股債問題:付不出股利給股東,公司仍可正常營運;付不出利息給銀行,公司馬上面臨倒閉的危機。為什麼這樣設計?學界已有許多理論,財產權分析是否更有說服力?讀者可自行判斷。

  光解釋已存在的事實還不夠好,因為那只證明先人的遠見。能提出新的應用,才更有價值。創投業者與創業者之間,面臨一連串的不完全合約:當不順利時,投資人何時該介入經營?何時該換經營團隊?何時清算?順利時,董事會成員是誰?矽谷的創投業者的做法,是將分配盈餘的權利與控制的權力分開:在績效差時,投資人得到比較多的現金與控制權;在績效好時,創業者的現金與控制權大幅增加。

  另一個應用,是分析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優缺點。公營事業被人垢病的理由不少,但轉成民營是否就能改善?用財產權分析的方法,我們應先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公營事業有成本和品質的考量,公營時,財產是公家的,員工的努力,不容易直接連結到個人的報酬;因此,成本不會太低,品質也不會太差。轉為民營後,雖然員工會比較重視績效,但如果降低成本帶來的報酬比較高,可能民營化後的品質將會下降。美國將一些學校、醫院與監獄改為民營後,品質都大幅下降,正印證哈特的看法。

  雖然本書有一些數學式,不喜歡看到數學的讀者,仍可以從哈特的解釋,了解他的想法。哈特強調的是,組織或制度的改變,不必然就會讓現況變好或變壞,要看改變前後,各方為了「自利」而做出的決定,能否彼此相安無事,甚至提高整體的利益。在哈特之前,經濟學家很少分析「權力」,哈特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讓我們可以更了解它,這確實是幫經濟學開疆闢土的成就。

譯註導讀

  了解公司的本質

  公司的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說是如影隨形,我們是這麼地熟悉,感覺它的存在是如此理所當然,但要回答公司是什麼,卻又是如此的陌生。一般的教科書在介紹公司理論時,映入眼簾的往往就是所謂的新古典主義之公司理論(neoclassical theory of the firm),其主要的重心就是假設公司管理階層要面對的決策問題為,在生產某水準的產出目標之下,讓成本最低的決策問題(或是在某成本之下,極大化公司的利潤)。但這個深具影響的新古典主義理論,主要是以技術層面來解釋公司,忽略了公司內部的結構以及誘因機制,更沒有解釋有關公司疆界(範圍)的議題,例如,為何公司之間會有併購的行為發生。

  哈特教授點出了從新古典主義理論觀點看待公司的盲點,而之後的代理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雖然對公司內部的運作提出了更為貼切的觀察,但是委託代理觀點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沒有認知到簽約本身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往往是相當昂貴的事實。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r cost theory)則挑戰了代理理論的缺點。由羅納德‧寇斯(Ronald H. Coase 1937)揭櫫的交易成本概念,並由之後的奧利弗‧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和其他學者持續發展的交易成本理論,基本上認為公司簽署的合約通常不是完全的(無法針對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明定相對應的權利義務,若是可以則稱此合約為完全的),而且合約往往必須隨著情況的改變而加以修訂或重啟談判。我們所面對的現實生活是如此複雜並且充滿不確定性,一般人很難想像未來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而加以因應,若是牽涉到不同當事者之間的協商,困難度更高。而即使簽定了合約,如何執行,尤其是發生問題時合約內容是否可以藉由第三方,例如法院來加以解讀與判決,往往是複雜而困難的事。……

  原著的第一部,主要討論的就是公司的本質以及公司疆界的議題。第 1 章描繪了傳統的公司理論,這些公司理論包括了新古典理論、代理理論以及交易成本理論等。哈特教授認為這些既有的理論,對某些探討的目的是相當有用的,但是卻無法解釋影響公司疆界,或是公司內部組織的問題;也就是討論為什麼新古典主義或是代理理論都無法提供令人滿意而可以解釋組織理論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決定公司疆界的因素。在第 1 章的末尾作者討論了交易成本理論,作者認為交易成本理論指出不完全合約、套牢問題和機會主義行為,在解釋締約雙方進行專屬性投資時的重要性,不過作者也指出交易成本理論未能清楚解釋決定公司疆界的因素,因為它並沒有提供一個精確的機制來說明公司之間進行合併時的情形。

  因此作者於第 2 到 3 章,介紹不完全合約與財產權的分析方法,藉此了解有關公司疆界的議題,並解釋財產權的意義與重要性。例如:當合約不完全時,如果最終可以重新進行談判,締約者是否會採取專屬性投資,將取決於剩餘控制權在生產性資產的使用。第 3 章則討論關於財產權方法所延伸的一些議題,例如,作者闡釋了控制權中的更改會影響的不僅是高層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而且還影響員工在控制權更改之前或之後的想法。哈特教授於第 4 章最後提供了在第一部所使用的不完全合約理論的基礎,並且藉由此基礎來貫穿全書的鋪陳。

  了解公司的財務結構

  當代理人擁有豐厚的財富時,如果擁有必要的人力資本來作為使用資產的條件,或者是要對重要的資產專屬性投資進行投資決策,對他而言最佳的決策是應該擁有該公司,而他也有這個能力擁有。但是,如果代理人的財富是有限的,甚至沒有的情況下,他可以考慮向投資者尋求資金支持,例如透過債券融資或發行股票。

  另一方面如果簽署合約不需要成本,凡參與商業交易的參與者,例如企業主、投資人以及公司經理人等,可以簽定涵蓋所有未來可能發生事件以及相對應權利義務的全面性合約,若是如此,則所有決策已定。在一個不完全合約的情況時,若透過債券融資,一旦發生債務無法償還時,債權人可以查封債務人的資產並決定該如何加以處理,可是在一個全面性合約的世界裡,因為所有對資產的使用都已界定清楚,因此債權人沒有多餘的決策空間,一旦發生破產也不需要破產程序來加以規範。若是以發行股票籌資,因為股權是附有投票權的索賠權,藉此可以透過投票機制來決定控制權的配置。不過在一個全面性合約的世界裡,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都已清楚明定,所以沒有任何必須投票來加以決定的剩餘控制權配置問題,也不會發生需要由足夠投票權來取得公司控制權的接管機制。因此面對一個全面性合約,財務結構可以扮演的角色幾乎是微乎其微。

  但是在不完全的世界裡,加上代理人的財富是有限的情況下,代理人可以向投資者尋求融資,不過這會產生一個新的代理問題;也就是代理人可能會有機會主義的行為,偷取投資者原本可以從投資中得到的報酬。而哈特教授將不完全合約和財產權的理論延伸到代理人財富有限的情況,來解釋債務資金的籌措與使用,以及討論投資者如何保護自己來對抗這種機會主義行為。

  本書第二部,討論的主軸在於了解公司的財務結構以及在實務上的應用。其中第 5 章探討代理人向投資者籌集資金進行投資所簽署的最佳財務合約,而此牽涉對公司的控制權如何在代理人以及投資者之間配置的問題,以及因為控制權配置的不同所產生的影響。第 6 章討論公開發行公司通常有許多小股東,而一般的小股東往往難以影響公司的控制權,在此情況之下,如何透過資本結構來約束該公司經理人的行為。債務基本上被認為是具有約束管理階層行為的功能,若是在財務結構中有相當比重的財源是透過債務集資的方式,經理人可以選擇採取圖利自身而可能破產的行為,或是選擇好好經營公司來償還債款並創造最好的公司價值。如果經理人有相當高的機會在破產發生時失去工作,則他們很可能會選擇第二個選項,好好經營公司。

  第 7 章則是以非模型的論述方式,來分析實務上非常重要的議題,也就是破產程序的設計。第 5 章與第 6 章討論了最佳債務合約,以及財務結構中債務所扮演的約束管理階層的自動機制,當然如果公司採取債務融資的方式,就存在可能發生破產的機會,因此破產程序就有其重要性。哈特教授指出破產程序應該滿足兩個主要目標:第一個目標應該以最有價值的方式處理破產公司的資產,第二個目標是確保管理階層具有正確的誘因以避免破產。第7章論述一個可以滿足這些目標的破產過程,並且討論如何避免當時美國和英國破產程序效率不彰的一些問題。

  在本書第 6 章哈特教授討論了可以約束與改善管理階層績效的「自動」機制,那就是財務結構中的債務所扮演的角色,而在本書最後的第 8 章,則考慮了另一個可以改善管理階層績效的 「自動」機制,那就是接管的威脅。哈特教授討論了當公開發行公司面臨被接管的威脅時,投票權如何在股權之間配置,而接管提供了克服股東之間集體行動問題的途徑。如果一家公司管理不善,或許會誘使其他人來獲取該公司大部分的股權,試圖改善績效並在購買股份或投票權上有所獲利,一般認為如此的接管威脅可以促使管理階層更關心股東的利益。作者指出接管威脅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公司將投票權以及股利互相搭配;也就是為什麼採取一股一票的投票規則,因為一股一票規則讓可以創造高價值的管理團隊,在控制權競賽中獲勝機率最大的緣故,因此也可保護股東的權益。

  在哈特教授出版本書之時,大部分有關資本結構的文獻並沒有採取不完全合約的觀點,因此本書採取不完全合約的觀點來論述財務結構與財務決策的形成,不但豐富了在公司理論領域的內容,也拉近了原來理論與真實世界的距離,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些在財務結構與實務應用上的論述。雖然該書內文牽涉經濟數理模型以及賽局理論的應用,一般讀者可能必須要有個體經濟課程方面的訓練,否則不易讀懂,不過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值得細細品嘗。(溫秀英謹誌)

原著序論

  經濟學家已經發展出相當完善的、有關於市場交易的理論,並且朝向更為完善的合約交易理論邁進,不過在有關機構的經濟分析方面,卻仍處在一個相當初步發展的階段。

  本書提供了有關公司以及其他類型之經濟性機構的思索架構,基本的觀點是:公司是在人們無法簽署完善合約,而權力或控制權的配置因此變得相對重要的情況下,產生的機構。本書共分為兩大部,第一部探討有關公司的疆界範圍,第二部探討公司的財務結構。在〈序論〉裡本人希望描繪出一些主要的議題,在此以一個有助於了解本書的真實故事開始。

  最近,我的太太與我向一位合約商協議購買一塊地,而這位合約商會在這塊地上為我們蓋一棟房子。我們對這位合約商的印象相當不錯,希望他對我們也有同樣的感覺。雖然如此,當我們談及如何達成交易內容時,我們每一個人仍然關心有關法律上的問題。在討論其中一些相關問題之後,我與太太都開始擔心,最後會不會花費很多經費結果卻蓋了一棟我們不喜歡的房子,或者是房子的貸款無法及時完成,或者是合約商可能在計畫中途違約停止建造,導致我們必須另尋他人來完成這棟房子。另一方面,合約商則擔心他根據我們的希望建造了合乎我們要求的房子,結果我們卻不付錢;或者是擔心我們在計畫中途與合約商解約,另找他人建造;或者是我們選擇昂貴的廚房以及浴室的裝備,使他的成本驟增。

  在一個理想化的世界裡,可以有一個簡單的方式解決這些憂慮,我們三個人可以共同寫下具法律約束力的合約,記載在每一個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雙方的義務,以及違約時的巨額處罰。

  例如,該合約可以訂定房子的細部內容,包括浴室的水龍頭與燈飾等等設備的規格,也可以明定我以及我的太太對這房子的任何更改所可能產生的成本;也就是訂定若多增加一間浴室的價錢是多少,而若是增加另一間藏衣間又需多少等等。這個合約另外可能須包括,針對在建造期間若是原物料的成本上漲時,房子的價錢應該如何改變的條款;也必須明定工程完工日期,但假如發生特殊狀況,例如嚴重的暴風雪或是領班生病等,則可允許延期等等之條文。

  不過很不幸地,要訂出如此鉅細靡遺的合約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要預期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非常之困難。我們要簽定的這項合約(在這時點我們還沒有同意最後的合約)將必須釐清房子的許多外觀結構,但也可能無法考慮到一些沒有預期到的情況。

  當合約商對我們採取比較信任而不是警戒的態度時,他已經慢慢知道如何在不同的階段來擬訂合約內容。在他與前一位顧客簽定的合約裡已經減少了不少的條文,他希望這一次合約的條文規定可以更少些。

  我們將要簽定的合約為不完全合約,無可避免會發生修訂或是重新協議的情況。實際上,合約提供的是一個重新協議的背景說明或是重新協議的起始點,而不是界定最後的結果。因此,對於這項合約的看法,我與我太太,而且我相信合約商也一樣,希望合約能夠有效反映一些最糟的方案。我們都在尋求一個合約,可以確保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每一方都可得到一些保障,雙方都可以避免另一方採取投機取巧的行為,並且避免壞運氣的衝擊。例如,以下兩個合約我認為我們三位都不會簽署:

  合約 1:我們夫妻在事前就支付了購買土地與建造房子的經費,合約商有義務完成房子的建造,並且不會收取其他費用。

  合約 2:我們夫妻在事前都不需支付任何經費,但我們馬上可以成為土地的所有人,並且在房子蓋好時才須支付房子與土地的費用。

  可以相當清楚明白為什麼這些合約是不具吸引力的。第一個合約,我們擔心一旦支付合約商有關土地與房子的經費之後,合約商可能就此消失無蹤,結果我們可能只擁有留下來的土地,或者是合約商可能會在工程上進行的非常地緩慢。在第二個合約裡,合約商會擔心一旦我們取得土地所有權,將會雇請其他人來建造這棟房子。(在做辯護時,我們可能宣稱他工作不力)。

  很清楚地我們將會達成類似以下的合約,來取代這些「極端」的合約內容(以下合約類似合約商曾使用的合約內容):

  合約 3:我們先支付土地價值的某些金額,成為土地所有者,之後依據房子完成的階段分批支付房子的經費。(例如,當地基完成時支付房價的20%,當煙囪完成時支付10%等等)。當房子建造完成後之某時才付清尾款。

  這類型合約的優點是,任何一方都對最差的方案擁有某些自我保護的作用,或者是說,沒有任何一方可以佔對方太多便宜。假如合約商在某個時點消失無蹤,我們可以不需在增加太多經費的情況下完成這個建造計畫,因為我們付給合約商的經費大約與他付給我們的金額相當。另一方面,假如我們在某個時點將合約商解雇,他將不會損失太多,因為他已經收到了已經完成工作的金額。

  這個有關房子的故事,當然只是經濟關係裡的一個例子,可是它有兩個我相信是相當普遍存在的特徵:第一個特徵是這個合約是不完全的,第二個特徵是,因為此合約是不完全的,因此事後的權力或者是控制權的分配是有關係的。這裡所謂的權力指的是:假如另一方無法履行約定(也就是採取機會主義或投機取巧的行為),每一方所處的地位。在這房子的例子顯示,第三個合約兩方面都成功地分享了這個權力(控制權)。相反地,第一個合約賦予合約商太多權力,而第二個合約則給了我們太多權力。

  在這本書裡我將提出兩個重要的觀點——合約的不完全性(contractual incompleteness)以及權力,來了解一些經濟性機構以及協商的議題。在我更進一步發展這個主題之前,特別值得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權力並不是經濟理論裡的標準要件。例如,以經濟學家用來分析經濟代理人行為的一些理論架構加以說明,這些理論包括一般均衡理論(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賽局理論(game theory)、機制設計理論(mechanism design theory)、代理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以及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一般均衡理論假設,交易透過競爭市場以及每一個代理人恪遵他或她所參與的交易型式進行。因此以此架構分析,權力是無關的。在賽局理論中,代理人可能擁有市場力量;也就是影響價格的能力,但是此處所謂的市場力量與本書所說的權力概念並不相同。市場力量掌握了合約商可以向我們開出更高的價格,因為沒有太多的競爭合約商的存在;它並沒有談到任何有關於在我們的關係中我們是如何分配權力的。在機制設計理論與代理理論中假設,擬訂一個合約不需任何的成本。這其中意涵一個最適的合約會是「全面的」,就像是理想化的房屋合約,記載在每一個可能發生的情況下每一方的義務,以及違約時的巨額處罰。但是同樣的,在此權力如何分配仍是無關的,因為一個最適的全面性的合約將沒有背信與再協商的可能。

  交易成本理論與這裡所說的架構較為接近。雖然交易成本理論著重在簽定合約的成本,以及合約的不完全性上的討論,但是甚少注意到權力配置的重要,或是透過機構協商設計來分配代理人之間的權力問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ISBN:9789570848298
叢書系列:現代名著譯叢
規格:平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經濟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經濟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理論能告訴我們關於世界的簡單事情
 
我將考量到理論的預測是否能夠呈現實際觀察到的組織安排。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正式的對財產權方法的測試方法。
 
這個理論的一個簡單意涵為:假設一方如果他或她須進行重要的投資決策,那麼他傾向於擁有資產(其中的投資決策可能表示要弄清楚如何讓資產更具生產力或是如何維護這些資產)。例如,擁有自己住的房子或是擁有自己開的車子,通常被認為是有效率的(只要他們有能力購置;到目前所討論的理論並沒有考慮到對財富的限制條件,有關這方面的討論請參閱第5 章)。大概的原因是最能影響房子或汽車價值的人是使用者,給予任何其他人所有權或控制權,在沒有補償收益的情況下將稀釋使用者有效使用的誘因,因為其他人無法影響該資產的價值。這會像是上述模型中,當C′= 0時M2為a1和a2的擁有者的情形。
 
另一個與此理論意涵相互呼應的事實是:低階員工在組織中通常並沒有重要的所有權或控制權,其中原因可以說是低階員工進行的(相對來說)是例行性任務。讓他們擁有所有權來激勵這類員工,可能不會因此在生產力方面有顯著地提升。(這是因為在上述的模型中R′或 |C′| 的值很小)。將稀有的所有權分配給對公司價值具有更大影響(命題2(B)),或其人力資本是非常重要的員工,或許更有意義(命題2(E))。
 
理論的第二種應用意涵是,高度互補性的資產應該在共同所有權之下。這在實務上有不少的例子(其中一些有些瑣碎):房子本身的窗子以及該棟房子通常是共同擁有的,相同的情形如鎖和鑰匙、一輛卡車的引擎和其車體、客戶的名稱和其住址的清單。
 
也有不那麼明顯或是更為顯著的例子。喬斯科(Joskow 1985)調查了關於發電廠的所有權安排,而這發電廠位於煤礦的旁邊。這種資產的互補性很強,並不令人意外的是,他發現有很高的比率是以垂直整合的共同所有權的形式存在。史達契(Stuckeya 1983)調查了鋁煉製廠位於鋁礬土礦場的案例,在此情況下的互補程度可說更高,因為不僅這兩個實體互相毗鄰,煉製廠也安裝了為鋁礬土礦場設計的設備,該作者發現在此類型的每個案件都出現了垂直整合的形式。

ISBN:9789570848298
叢書系列:現代名著譯叢
規格:平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經濟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經濟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15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人類的故事(房龍經典名著,21世紀90章最新增訂) 臺灣歷史圖說(三版) 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組織的興起、殞落,再崛起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 【Stalogy】日本文具大賞_Editor’s Series 365Days日日筆記本(A5)(365天) 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大人的心理學:關於笛卡兒的松果腺、巴甫洛夫的狗、和阿德勒的自卑情結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護城河投資優勢:巴菲特獲利的唯一法則 在沙發上的經濟學:看佛洛伊德與榮格如何診斷經濟學的惡疾 創造金錢買不到的機會:諾貝爾經濟學獎突破市場經濟賽局的思維 本田宗一郎自傳:奔馳的夢想,我的夢想 時間之門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Whole Food Power)~推薦!

作者:蒲聲鳴
出版社:樂木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1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869364317
叢書系列:人•研
規格:平裝/256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台灣有機超市教父 蒲聲鳴 Local Agriculture Friendly Environment


  唯一推動「在地農業,友善環境」理念的社企超市
  「台灣能有效推動有機農業嗎?對農民和土地能有所助益嗎?」一句話開啟樂菲有機超市的發想與實踐,也開拓了台灣邁向國際有機市場的視野!
  「用消費改變世界」是蒲聲鳴投入有機超市的使命,以消費需求端的改變,扭轉生產供給端的農法,進而追求環境的永續美好。

  學歷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EMBA

  經歷
  2001 國際量販通路最年輕的分公司總經理,成功將該分公司轉虧為盈。
     2010 法商集團最年輕的總公司副總級總監,同時擔任招商及工程主管。
     2011 台灣招商團隊績效,由多年負成長躍居集團全球成長率之冠。
    2012 成立台灣樂菲股份有限公司,開創全品類複合式超市新型態事業。
     2013 台北仁愛旗艦門市營運。
  2014 台北天母旗艦門市營運。
     2015 成立樂菲有機購物網,首創跨品牌三溫層一次購足。
  2016 第一家加盟超市樂菲中和門市營運,有機超市加盟體系正式啟動。

  重要實績
  01.1998新竹地區通路購併後整合管理,任職經理1年,來客數及業績成長75%,禮券銷售由原本10萬/月成長至1億/年。
  02.2000集團內之首家台北分店,開發商圈15萬會員數,該店業績躍上當年台灣量販店之首。
  03.2001量販通路集團中晉升最快的分店總經理,升任分店總經理時31歲,至今仍是紀錄保持人。
  04.2001接任彰化地區分店三個月後轉虧為盈(之前連續虧損三年),並取得兩位數成長率之成果。
  05.2002接任新竹地區分店,超過250萬來客結帳次數/年,生產力居集團之冠,全台117家零售量販店營業額冠軍。
  06.2008/2009全球金融風暴保持正成長,2009年創下單日4600萬業績/2萬來客結帳數之紀錄。
  07.2008兼任網路購物得來速專案,6個月內成立3家店。
  08.2010接任總公司招商處暨工程處總監,參與公司經營決策團隊,為最年輕之副總級主管。
  09.2011扭轉招商處連續3年之負成長趨勢為正成長,成長率為集團全球招商之冠。
  10.2011改裝3家店,投報率超過20%/年。
  11.2012/06成立台灣樂菲股份有限公司。
  12.2013/06及2013/12成立樂菲仁愛店及天母店。
  13.2016 /09第一家加盟店-樂菲中和店開始營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有機超市教父,20年大型通路主管實戰經驗]
  [遍訪歐美連鎖門市,獨創全台第一間有機複合超市]
  [一次看懂食物標章,立即提升食物識別能力!]

  
  「覺知」、「認知」、「行知」,「知食」開啟「真食力」!
  
有機10問 × 食物迷思10大迷思
-做個正確擇食的消費者!

  
  「知食」而後能「擇食」,用「選擇食物的力量」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以「價值」取代「價格」的判斷,讓「食物」在這個世代成為「不只是食物」的意義,而是一種有機的生活態度。
  
  台灣有真正的有機嗎?有機這麼貴,為什麼要吃?真的比較營養嗎?
  
  唯有真正深入了解吃下肚的食物和環境的關聯,了解食物的生產方式將影響空氣、土壤、水源、生物存續及人類健康的因素,「知食」而後能「擇食」;本書將帶大家認識何謂有機,何謂養土、養水的友善農法。讓大家知道:有機農業追求的不只是無毒的食物,更是無毒而永續的環境;更讓大眾了解:手中的消費選擇權,擁有扭轉世界的力量!
  
  每天,我們可能都用健康代價換取的廉價交易
  
  長期農藥、化肥的汙染,破壞了我們土地,間接汙染了我們賴以維生的食物,嚴重傷害了我們的健康。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停止繼續破壞、重新培養地力;但台灣狹隘的有機法,加上大家對有機認識的謬誤,造成推動台灣有機滯礙重重。無法接受的人們開始有異議-台灣有真正的有機嗎?有機這麼貴,為什麼要吃?真的有比較營養嗎?
  
  在提出異議的同時,大家可了解廉價交易背後的成本為何?事實上,一味追求低價的背後,大量的汙染一步步侵蝕我們的環境,環境終會反噬,這些污染總有一天回到人體,威脅到人們的健康。
  
本書特色
  
  ★從產地到餐桌,你吃得食物真的安全嗎?真食力,都在細節中!
  ★有機等於無毒嗎?讓台灣有機通路教父為你破除迷津
  ★不是買貴就安全,不是便宜沒好貨,怎麼挑選是關鍵!
  ★邊吃補邊排毒,你的健康是不是每天都在扣分?
  ★揭露通路挑選食物的潛規則,帶領你用每1元買菜金吃得健康,改變世界! 

名人推薦

  前農委會主委  陳武雄
  前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副院長/EMBA執行長 丘宏昌教授
  陽明大學副校長 許萬枝
  宜蘭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兼環境教育中心主任 黃璋如
  笠基電子總經理  張振坪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依照姓名筆劃順序)
∣一個觀念的淨化,能扭轉生態惡化的命運 / 陳武雄  
∣破解有機迷思的知食實踐者 / 丘宏昌   
∣知食,讓你不再為「食」所苦  / 許萬枝
∣「覺知」消費行為背後的意義 / 詹文雄
∣真食力,瞭解食物背後的故事/ 黃璋如 
∣找回食物美好的記憶 / 張振坪 
 | 有機,台灣農業發展的新契機 / 蘇煥智 
自序   | 有機生活的推廣,為下一代的食安佈局 
前言   | 用健康代價換取的廉價交易
 
Chapter 1Awareness,有機的生活態度
1-1 10個問題,讓你搞懂「有機」的重要性 
Q1:有機=無毒?   
Q2:什麼是有機?   
Q3:有機值得信任嗎?   
Q4:為什麼我們需要推動有機?  
Q5:有機食物比較營養?   
Q6:有機食物外表比較難看?比較不好吃?  
Q7:只吃全食物不吃食品?   
Q8:全有機或全放棄?  
Q9:有機很貴?   
Q10:有機跟友善環境有什麼關係?  
1-2 物美,價不可廉!  
1-2-1廉價背後的隱形成本   
1-2-2食物也有「身分證」  
1-2-3不只是因為「小」農,更因為使用「友善環境農法」而支持   
1-2-4從CP值到VP值  80
1-3我們要給孩子吃什麼?-「食育」與「食癒」,教育要從孩子做起   
1-3-1食育就是「知食」   
1-3-2「剩食」也要教育   
1-3-3「食癒」,要透過吃對的食物開始!   
 
Chapter 2 認知Cognition,一次搞懂標章與迷思  
2-1 驗證、標章大解密  
2-1-1台灣有機驗證標章  
2-1-2國際主要有機產品標章   
2-1-3台灣農產品標章  
2-1-3-1 TAP產銷履歷   
2-1-3-2 CAS台灣優良農產品   
2-1-3-3吉園圃   
Q&A-有機標章、CAS、產銷履歷、吉園圃有何不同?
有機、產銷履歷、CAS、吉園圃有何不同?   
2-1-4認識台灣其他常見標章   
2-2 看不見的食物真相  
2-2-1公平貿易 (Fair Trade)   
2-2-2動物福利   
2-2-3永續漁業  
2-2-4自然農法   
Q&A-什麼是「友善環境」?  
2-3 食物迷思~別讓錯誤認知妨礙了健康  
Q1:包裝上有貼紙的商品就一定有認證、一定安全無虞?   
Q2:被蟲咬過的菜才叫做有機、安全?  
Q3:吃溫體豬肉最新鮮?  
Q4:調味過的冷藏肉,方便又好吃?   
Q5:活跳跳的魚、蝦尚青?   
Q6:「100%純橄欖油」是最好的橄欖油?   
Q7:100%純釀造就是天然好醬油?  
Q8:濃醇香才是好鮮奶?   
Q 9:褐色雞蛋比較營養?   
Q 10:給小孩子吃魩仔魚來補鈣最好?   
 
Chapter 3行知Actione從生產源頭挑好食  
3-1 自利利他的消費選擇   
3-2台灣好農之有機蔬菜   
3-3台灣好農之神農水果   
3-4台灣安心品牌肉品急凍水產   
3-5 獨創溫室養殖的亞太密碼蝦   
3-6 牧場直送-樂菲全台鮮奶地圖   
3-7雞快樂,蛋健康    
3-8台灣出好米   
3-9傳統釀造工藝醬油   
3-10「油」夠重要-台灣苦茶油、原裝原瓶進口特色養生油   
3-11不能洗淨的茶、咖啡、果醬更要有機   
3-12 一定要吃的堅果果乾   
3-13現代人必喝的養生飲品   
3-14百分百的穀粉精力湯   
3-15台灣蜂蜜   
3-16葡萄酒文藝復興運動   
3-17有機天然環保洗沐的重要

Chapter 4  Laf’e,用消費改變世界
4-1 勇於選擇做正確的事   
4-2 綠海經濟創造三贏「共好」  
4-3 周遊列國觀察有機消費趨勢  
4-4 樂菲,台灣第一間有機複合式超市誕生   
4-5推動永續環境的社企超市   
4-6 有機大趨勢   
4-7始於食安,止於永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有機,台灣農業發展的新契機

  
  知食,才不會讓健康在每一口食物中流失
  
  樂菲蒲總的這本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讓我讀來很有感觸,全民想要「食在安心」,前面所要學習的作業很多,唯有從根本教育才能夠徹底地改善現今面臨的食安問題,而不是黑心事件引爆後,僅止揭露廠商的弊端與疏失,就算解決問題,那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其實潛在的危機才是值得你我深思之處。
  
  「食育」是非常重要的公民教育,能具備「食育」,才能增進更多健康的知識。健康的食材逐漸在形成社會的共識,如果知道分子醫學的概念,就會知道-食物如果跟有毒的東西混在一起,長期累計的傷害是看不見的隱憂,你的健康可能在每一口食物中流失,所以大家會找識別性高的,例如:有機認證、有公信力、具備生產履歷的農產品,如此才有安心消費的依據。
  
  想要「食在健康」,就要注重農產品的管理
  
  當我們在推行有機農業時,講求的是社會責任,讓大家「食在健康」的責任。所以農產品從生產端介入管理是值得重視的課題,有時候農民產業的規模不夠大、出貨的流程不夠嚴謹,這些都是潛在操作流程中會衍生的問題,所以地方政府和農業局長就需肩負起把關的要職與使命,站在天秤的兩端做好平衡、協調與三贏的立足點,滿足民眾食用安全的信心,也讓農民辛勤的付出獲得合理的代價,並在雙方獲得協助與平衡後,增進地方政府的農業產能。
  
  因此政府的責任相對重要,可以協助規劃產業,如同當年在台南縣長任上創設台灣第一個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的示範概念,後來農委會將其整個概念施行至各縣市,讓各縣市能有初步的參考。很多年輕人想要做有機農業,但受設施影響遇到很大的限制,從土地的限制、資金的限制,現在還有設施如溫室的建築,致使種田也要有資本,設施農業走向計畫生產,配合季節的需求變成重要的一環。
  
  有機農業的限制
  
  政府對有機農業的農藥管理法的定義應重新釐清,對於有機農業的管理協助也應該再加強,光是有機農業的資材就有很大問題,例如:有些無毒性的農業資材都被當做農藥來管理,讓有機農業能使用的資材變得很有限,相對的就是變相增加了成本。
  
  現行農藥管理法管理的範圍界定不清,容易將「無毒丶低毒的天然植物保護資材」當作是「偽農藥」,導致這些進口丶製造丶銷售「無毒丶低毒天然植物保護資材」(但在國外都是合法的)的業者,也因為界定不明而誤觸法律,導致高成本的負擔與艱難,讓許多業者望之怯步。
  
  這是法律的問題,農藥管理法規定只要對「植物的生理」有影響,就會被當作農藥,規範的範圍太大,導致無毒性的農業資材也都受到限制;有機只有目前正向表列的那些可以使用,所以當新的農法發展出來,卻不符合法令的規定,像一些無毒的資材可以增加生產力,但受到限制無法使用,很多微生物制菌,非常好、是無毒的,但法令沒有列入所以要要申請農藥的方式申請,然而申請成農藥使用後就無法申請有機驗證,這讓有機農業在台灣的推動受到很大的限制,造成有機農法很大的傷害。
  
  農業是目前全球熱門的産業,各國都將農業視為新的機會,而這也是台灣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機會,改革過時的傳統農藥管理體制,是台灣新農業發展的契機!
  
  鄰田汙染與農業人口老化
  
  另外,鄰田汙染也降低有機農業的效益,老化的農業人口讓台灣的農業呈現「老化」的狀態,有很多七十幾歲的農民還在田裡做事,或者因為年紀大,後代子孫離鄉不肯承接農事,致使土地休耕的一堆,跟20年前相比,台灣雜糧類跟特殊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從過去100%降到現在剩3~5%。所以政府應該徹底推出因應對策,讓想退休的老農民可以休息,讓年輕人可以方便取得土地,讓土地可以集中化比較有效率,管理的效率高,有機在種植時,也能降低鄰田汙染的問題。
  
  台灣的耕地很多,休耕地更多,如果可以集中規劃,讓農夫將耕種權釋出但仍保有地契,土地由政府集中管理,讓想耕種的年輕人有土地耕種,台灣的農業其實是非常有機會的!農業的科技和應用在台灣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讓長輩安心退休、財產不會遺失、生活也有保障,讓有創意的人才進來,經過專業的系統訓練,讓年輕人看到新農業的前景。雖然付出的前期辛苦,但豐收的利潤會較一般上班族領固定薪水優渥,期望能藉此鼓勵年輕人願意投資時間與成本實現理想。
  
  台灣水果躍上國際市場
  
  過去曾規畫並協助將水果外銷到日本、大陸去,成功地將在地水果推上國際市場,真正推廣並了解台灣的農產品的品質,及台灣農業種植的技術優勢,讓台灣的農產品能在國際發聲,做另類的美食外交。
  
  在台灣願意開拓有機通路,如果不是財團,是真的很不容易的,可以說是理想主義者,像「樂菲有機超市」這樣的通路,就是在幫助農民,透過末端消費具體去支持農民,讓農民有信心及資源生產更多好物。像韓國可以做柚子茶,我們柚子這麼多,卻沒有生產台灣的柚子茶?如果可以結合政府與產經學界,說不定也能讓農產品發揮更多創意產值!
  
  當然說得這麼多,其實是希望能透過大眾對有機的認知及支持,讓有機在台灣能夠透過民間與政府的努力讓有機好物平價化,這才是值得探討地重點,也是台灣未來與國際交易的趨勢,當然,最簡單的實踐就是從閱讀本書開始,讓我們從「知食」開啟對選擇食物的覺知,從而挑選健康而友善環境的食物,真正做到「友善食物、友善大地」,大家才能免除食安的疑慮,擁有健康的人生。
  

  前台南縣縣長蘇煥智
 
推薦序

真食力,瞭解食物背後的故事

  消費者的行動,台灣農業改革的契機
  
  頒個獎給他。
  
  兩年多前,宜蘭大學有機中心接受農糧署補助,推動「有機之心‧美食餐廳」計畫。為了邀請樂菲有機超市的餐飲部門加入本計畫,我很榮幸認識了台灣樂菲的幾位夥伴。看見他們不只專注且專業地經營有機事業,還熱誠而用心地出版有機刊物。甚至「流浪」到世界的角落,為的是體驗有機生活與經歷不一樣的生命,實在令我佩服。如今,樂菲的總經理蒲先生竟然寫起書來了,更令人刮目相看。
  
  我很樂意推薦這本書,因為當消費者願意認識有機農業在食品安全及環境保護的貢獻,並認識食品背後的故事時,他們就會願意用消費來支持有機農業的發展。而消費者的行動,就是改變台灣農業生產方式的最大推手。
  
  未來負擔不起的「生態成本」
  
  最近,衛生福利部因為去年國內有209人服用農藥巴拉刈自殺身亡而想禁用這種含有劇毒的除草劑,但反對最力者竟然是農政高層官員及農業專家。他們認為巴拉刈是有效又便宜的除草劑;如果沒有除草劑,農民便需要不斷的割草,增加許多人工成本。但我們真的需要大量、便宜、有食安風險,甚至導致環境被破壞的農產品嗎?農友、消費者或整個社會能因巴拉刈而獲得更大的福利嗎?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提出有機農業的四原則:健康、生態、公平、謹慎(或關懷care),我最愛在演講中說明什麼是「公平」。
  
  真的不是有機農產品比較貴,而是慣行(一般)農產品太便宜了。慣行農產品的價格之所以便宜,是因為沒有反應它實際的總成本,只反應了部份成本。其他沒有反應出來的成本,例如環境與食品污染所造成的成本,生產者不負擔,消費者暫時也不必支付,但最終還是要由環境與社會大眾來承擔,這就是所謂的「外部成本」。
  
  用巴拉刈可以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其他農藥及化學肥料也一樣,使得慣行農產品得以比較便宜,而環境問題所帶來看不見的社會成本被忽略了,但卻不是不必支付的。
  
  消費者可以改變這一切,消費者可以用「公平」而真實的價格,支持農友以不造成社會或環境負擔的方式,用看起來成本較高,卻是反映真實成本的方式來生產對環境友善、無安全風險的食物。
  
  改變世界,先從改變消費習慣做起
  
  我曾經在農業資材店看到宜蘭縣政府所頒發的「防治自殺有功人員」獎狀,以表揚店主要求購買農藥者登記姓名達到阻止自殺的效果。我們也要頒給本書的作者蒲先生這樣的一張獎狀,因為這本書,因為樂菲有機超市,以及那已經加入「有機之心.美食餐廳」的餐飲部,可以幫助消費者改變,不必每天一點一滴的「服用」巴拉刈或其他有害健康的農藥或化學肥料殘留,不再「慢性自殺」。
  
  消費者的改變,也可以讓台灣從全世界平均每單位土地使用農藥及化肥最高國家的排行榜中除名,不再讓我們的環境「慢性自殺」。
  
  是的,消費者可以改變世界。但改變世界,卻需要消費者先改變消費習慣。若一杯40元甚至可能含有色素與香料的飲料是經常的消費,一包40元的有機蔬菜怎麼會買不下去,是它太貴,還是只因為還有更便宜的蔬菜呢?一次數百上千元的大餐,為什麼不能享用有機餐飲,只因為自己或廚師或餐廳懶得要求或懶得改變嗎?
  
  期待這本書能激勵消費者改變,並進而改變這個世界!
  

宜蘭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暨環境教育中心主任
黃璋如

  
自序    
  
有機生活的推廣,為下一代的食安佈局

  
  在一連串的食品安全事件爆發之後,似乎所有台灣人都突然警覺到-安心吃竟然成了一種奢求!大家開始四處尋覓可靠、安心的食物,顛覆以往只注重以價格取向的銅板美食需求,「吃的安全」瞬間成了全民共識。但是,好食材在哪裡?怎樣才能找到好的食材?安全的定義,又該遵循什麼標準,並以誰的標準為安全的準則呢?這成了現今所有台灣人的疑問?
  
  好食材的定義,不應只是著重外觀與文宣包裝,也應該要往上追溯源頭及生產農法。但是現今紊亂的資訊,而對於有機「一知半解」的概念,常誤導消費者做出錯誤的選擇,而沒有真正發揮選擇食物所應影響的正面效應。
  
  從事零售業近20年來,泰半時間投入在商品價格與促銷的決策,「將商品以愈來愈低的價格賣給愈來愈多的顧客」曾經是我在工作上最重要的價值觀,直到因緣際會開始探詢什麼是「有機」?
  
  「知食」才能「擇食」
  
  有段期間我經常出差歐洲,開始接觸有機市場與消費趨勢,這才發現-「有機」原來是一種生活態度,是由消費者對食物的正確認知而逐漸形成,唯有「知食」而後才能「擇食」。
  
  從喚醒人們對食物生產方式要有所覺察的重要性、到認識現有食物來源認證分類的知識、最終能實踐消費選擇力量來改變世界。而這也是我希望在這本書表述的重點,盲目的消費或者因為一知半解的引導,無法真正改變生產的結構,而這最終回饋到我們最切身的影響,就是飲食與健康的對應關係,以及看不見的土地環境。
  
  這也是許多先進國家將「食育」納入在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外的第六育,藉由教育下一代了解食物的由來與影響,能夠認知到一昧追求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下,所需支付未來環境破壞的嚴重代價。讓下一代能夠藉由衡量食物的合理價格(平衡每個生產所需支付的成本),進而追求食物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體認現在所花費的每一分錢,都是對於下一代食安及環境的投資,而不單只是眼前一餐的價格高低判斷而已。
  
  食物原本是和空氣、水一樣重要,都是人類生存所需仰賴的要素,尤其是在歷史上許多資源貧乏的年代中,食物的價值何其珍貴,那時的人們只求溫飽;而工業時代的變革,以大量生產的模式解決了大多數地區食物匱乏的問題,人們將食物的慾望提升至追求價格便宜也要兼顧美味,但事實上「便宜又美味」其實本身存在著成本結構的衝突,所以現今食安事件接連引爆後,才令消費大眾認真思索「究竟我們還能吃什麼?」
  
  一句話,成就台灣有機市場的契機
  
  「台灣能推動有機農業嗎?對農民和土地有助益嗎?」一句話開啟了「樂菲有機超市」的發想與實踐!
  
  這句話是「樂菲」啟動前3年由我的大學同窗死黨詹文雄先生向我提出的問題,也因為這樣的反思,透過不斷的研究與觀察,比較國際有機發展的遠景,藉以探詢台灣有機農業發展的可能。於是經過3年的評估與準備,我們「很勇敢地」把「樂菲」具體實現出來,在沒有財團背景支援下,文雄承擔起絕大多數資金的籌措。可以說,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樂菲」!
  
  樂菲有機超市,英文名稱La'feMarket,把LocalAgricultureFriendlyEnvironment「在地農業,友善環境」的經營理念像刺青一樣繡在招牌上。從有機食物的優點延伸至有機農法的意義,把友善環境擴大到對生產者的友善,以在地農業優先加上國際有機食材互補,推廣有機洗劑對人體及環境保護的觀念…我們從每個人的日常所需著手,從細節落實有機生活的推動,讓身邊的人有感,透過「真食物」的體驗,讓自己與家人能遠離食安的危機。
  
  正向消費,正面回饋
  
  「有機就是無毒」,是大家最常聽見的錯誤認知。過去也曾「促銷」過有機商品,只知道是講求無農藥栽種的「無毒」食品,當時腦中一閃而過的念頭:「那其他食品難道都有毒?為什麼可以販售有毒的食品?為什麼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消費者願意購買(食用)有毒食物?『嗯,這又是種宣傳噱頭吧!』」(根據我多年專業所下的直覺判斷,竟與當時主流民意相符?)。在好奇心驅使下,開始搜尋「有機」的由來。
  
  「有機」最重要的是耕作過程,此耕作過程兼顧生態保護及環境的永續發展,而當這些都考量周全,安全的農產品只是必然的結果。如果徹底施行卻仍被汙染,應該要優先去找尋原因,從土壤、水質、空氣、鄰田……等環境因素分析,以尋求源頭及整體環境系統的改善,而非只是一句:「有機不值得信任」而抹煞有機對環境的貢獻。
  
  「有機農法」開宗明義就是要使用對環境土地破壞較小的耕作方法,拒絕傷害生態及土地的農藥化肥,既能生產出安全的食物,也保全了生態的自然循環。雖然在效率及成本上投入較多,造成偏離市場主流對廉價的追求,也使得早期有機推廣只能以「無毒」為號召,這就是台灣市場習慣只以「無毒」來描述有機的由來!
  
  那該如何改變呢?從你、我的消費做起!
  
  當我們購買大量生產的超廉價食物時,你心中是否同時升起「生產來源是否有黑心疑慮」的矛盾感?在此同時,你可以選擇購買對環境更友善的商品,在採買的同時,聯想到的是生產者對食物的用心、對生態的維護,也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有更正面的自我回饋。
  
  我們從便不便宜到好不好吃,甚至到銅板美食,最後發現安不安全、健不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最高境界是能夠吃的安全、健康、美味、「正義」,所以我們要從消費的選擇開始,去改變生產的製程,進而改變世界。當你知道「消費背後」的意義與影響,就會自發性地對環境盡一份心力,這便是「正向消費」的心理感受。
  
  這也是我撰寫此書以「覺知」、「認知」、「行知」三大主軸將食物做有系統地導入方式。讓農作物、人與土地環境間三者間取得平衡,也是我一直想要傳達的理念-「用消費改變世界」。讓選擇食物的力量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讓價值取代價格的判斷,讓「食物」在這個世代成為「不只是食物」的意義。
  
  在地農業,友善環境
  
  前陣子「藍海策略」紅極一時,代表著在一片紅海中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我認為,如今的「綠色消費」代表友善環境的概念,可以稱之為「綠海經濟」,藉由綠色消費,讓環境生態得到永續、生產者得到尊重、消費者得到健康,達到三贏的局面。
  
  綠色消費的綠海經濟,在樂菲超市裡被徹底貫徹執行,我們為了尋找農、漁、牧各類的生鮮食材,深入台灣各個角落,尋找符合「友善環境」理念的天然有機健康樂活商品;超市中販售的生鮮食材,有近九成是來自生產者或是在產地直接購買的,其中光是鮮乳就有十一家台灣各地特色品牌牧場直送而來,就是希望提供更多「在地友善農法」的食材,讓民眾不只吃得安心,更對地球盡一份心力。
  
  懷抱著對土地的熱愛,我們透過投入支持與擴大對環境友善的生產端與供應端,期許能提供更多友善農法及良善品牌的產品,也期待大眾和我們一起努力,透過消費的力量來改變生產的源頭,提升友善種植的質與量,用消費來改變世界;唯有改變,才能為後代留下永續的「淨土」。
  
  願您小小的消費改變,帶給後世子孫美好的未來遠景。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ISBN:9789869364317
叢書系列:人•研
規格:平裝/256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ISBN:9789869364317
叢書系列:人•研
規格:平裝/256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28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第三餐盤 話畫III:你從來不知道的50名畫祕辛-眾神與凡人 × 生與死的救贖 ×醫學、解剖學與開刀的人文藝術探索 超級智能時代:智慧革命中,前2%的人掌握世界,其餘98%將被淘汰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Relational Being: Beyond Self and Community)~推薦!

作者:肯尼斯.格根
原文作者:Kenneth J. Gergen
譯者:宋文里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800元

ISBN:9789863570776
叢書系列:Master
規格:平裝/6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


  國際知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後現代社會建構論的主要奠基者與倡導者。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自我敘事、社會建構過程、關係理論、文化批判等。目前擔任斯沃斯摩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教授,並受邀至世界各地的幾所主要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他也是國際社會建構思潮重鎮陶斯研究院(The Taos Institute)的創始者之一及董事會主席。

  肯尼斯•格根在西方心理學界影響深遠,從上個世紀八〇年代開始,他的後現代社會建構論就是心理學界最重要的探討議題。1982年以《邁向社會知識的轉型》(Toward transformation in social knowledge)一書奠定其學術地位。他和其他響應「社會建構主義」的學者們合作,編撰許多不同主題的著作,被視為社會建構運動的領軍人物。

  格根主張解構心理學中的「經驗實證論」或「邏輯實證論」,提議以不同源流的學術路線,來共同搭建美國學術所需的「新科學」。他的著作集詮釋學、辯證法、批判論述、後現代主義與關係論之大成,為美國心理學界引進一個更寬廣的視域及對話可能。格根教授更將其社會建構理論實際應用於社會變革的實踐,他積極參與當代文化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自我、技術、公民社會、組織變革與發展、心理治療、教育實踐、老年化問題和政治衝突。

  格根的著作豐富,作品在全世界獲獎無數,並在期刊和雜誌發表了超過三百篇文章。其重要著作還有《飽和的自我》(The saturated self, Dilemmas of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 1991)、《關係的責任》(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1999)、《實在與關係》(Relational Being, 1994)、《語境中的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in Context, 2001)、《醞釀中的變革: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An Invita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 2009,繁體中文版由心靈工坊出版)等。

譯者簡介

宋文里


  美國伊利諾大學(Urbana-Champaign 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宗教研究、批判教育學等。

  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論述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乃至其他跨學科專題,經常使用格根的著作(包括他所編的各種專輯)為教本,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的心理學研究所至今。

  譯有《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Carl Rogers),《人類本性原論》(E. O. Wilson),《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觀點》(Jerome Bruner)、《宗教的動力心理學》(Paul Pruyser)與《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四十四年的探索》(Marion Milner)等書,另有專文著作及文化藝術評論多篇,他也喜歡畫畫,寫感應詩,以及寫寓言、童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獲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The PROSE awards)、
媒體生態學會高夫曼學術傑出獎(社會互動生態學獎項)

  主流觀念認為,主體是自我指向的行動智者,但《關係的存有》對這個啟蒙時代以降的個人主義傳統提出異議,認為我們必須超越將「個體人」視為知識起點的理論傳統,因為我們正在承受它的知識所帶來的現實苦果。

  本書開拓了另一種視野,反轉、淘洗既有的觀念,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關係」的優先性:從本質上來說,關係才是知識建構的場所。主體的知識、推理、情感和道德是在以關係為中心的情景中產生的。主體間的相互溝通和影響非常重要,知識的發展是一種社會現象,並且只有在溝通中產生意義。關係的歷程先於個體。

  本書是將心理論述還原到關係場域的反思之作,其脈絡交織作者個人生活故事的夾敘、思想理論的對話,亦有當代公共議題的探討――從人際關係、社群生態、教育學習、心理治療、政治文化、世界體系到靈性領域的存有網絡。肯尼斯•格根捨棄艱澀的學術書寫,採取「多態語氣」的寫作方式,以各種體裁的交織拼圖本書,避免意義僵固與封閉,積極朝向開放的新領域,邀請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各種嶄新的聯想與意向,並認出我們的自我,是如何被我們設下的障礙阻絕於關係存有之外,進而引發有生產力的意義共創行動。

名人推薦

  「格根的思想總是刺激著人文學科的投入者對現有的理論架構做最根本的反思、檢視和突破。」――吳熙琄

  「或許把這本大部頭著作捧在手上的你,只是單純出於好奇,想看看在這個講究輕薄短小的年代,怎麼還有人寫這麼厚重的書,而且還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出版。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得先說聲『恭喜』,因為你的好奇,遇上了這本可能徹底改變你如何對『人』的現象進行思考、進而促成自己和他人改變的一本絕妙好書。」――彭榮邦

  「這是一部力道強大、見解獨特而發人深思的作品……實屬令人震驚的優秀創新。」――諾曼•鄧金(Norman K. Denzin,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社會學、電影研究與詮釋理論教授)

  「《關係的存有》是朝向下一次啟蒙之路的里程碑。」――大衛•庫柏賴德(David Cooperrider,凱斯西儲大學魏德海管理學院組織行爲學教授)

  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吳熙琄(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始人)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李維倫(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劉紀蕙(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合作出版)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一  關係潛力的反思與視野∕吳熙琄
推薦序二  走出囿限的存有,進入關係的存有:太初即關係,關係即對話∕林耀盛
推薦序三  打開關係的視野∕彭榮邦
譯者序  社會建構論、關係論與格根筆下的心理學存有論

序曲:邁向新的啟蒙

第一部  從囿限的存有到關係的存有
第一章  囿限的存有
1.自我之濫用
最根本的孤立
無情的評價
自尊的追求
2.自我及他者
信任破產與價值貶損
關係是一種造作
3.囿限存有的文化
算計的代價
公共道德之可厭
4.轉變傳統

第二章  太初即有者:關係
1.共同行動與創造
2.每事每物的共創
共同行動及其限制
多態性與延展性
關係之流:敗壞與繁榮
3.從因果到匯流

第三章  關係的自我
1.從囿限中解開的存有
2.所謂「自知」這一觀念
3.對專家的召喚
4.從心到關係
5.心之為關係中的行動
理性乃是關係
行事權能:意向乃係行動
體驗與記憶: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
創意乃為關係的成就

第四章  身體之為關係:情緒與苦樂
1.歷史與文化中的情緒
2.情緒之舞
3.關係的場境
4.中止危險的邀舞
5.情緒不都是生物性的嗎?
6.身體之樂:共同行動的贈禮
7.苦:最後的挑戰

第二部  日常生活中的關係存有
第五章  多態存有與日常生活的冒險之旅
1.多態存有
早期的先驅:深度心理學
當代的先驅:與他者共存
批判與連貫
為多態存有造形
2.相互參照:飛翔的挑戰
相會與相互性
維持與壓制
3.日常的禍害:關係中的關係
對立邏輯與關係之惡化
4.相互參照的藝術
瞭解:行動的同步
肯定:協作之誕生與重建
賞識的探索

第六章  黏結、障礙及其超越
1.對於黏結的衝擊
2.可凝聚的黏結
真與善的協議
敘事:從自我到關係
著迷的「我們」
3.黏結與界線
關係的切割
發自內部的腐蝕:手牽手,我們一起淪亡
真理的暴政
4.從腐蝕到消散
5.超越障礙
6.激烈衝突與轉型對話
公共交談方案
敘事的仲裁
公義的復健

第三部  專業實踐中的關係存有
第七章  知識之為共同創造
知識之為社群建構
1.製造困擾的學科分化
四處蔓延的對立
科系紀律與能力衰減
優雅自足的無知
知識:讓誰獲益?
2.跨學科的初探
交織的學科
新興的雜交之學
公共知識份子的回返
3.書寫之為關係
4.為關係服務的書寫
書寫之為充分的自我
學者身分之為演出
5.研究之為關係
6.人學研究(Human Research)的另類發展
敘事探究:進入他者
行動研究:一起知道

第八章  以關係為基調來談教育
1.教育目標的重探
2.參與圈
3.行動中的關係教學法
3.1. 第一圈:教師和學生
3.2. 第二圈:學生之間的關係
協作教室
協作書寫
3.3. 第三圈:教室與社區
來自社區的協作
產學合作教育
服務學習
3.4. 第四圈:教室與世界
4.無休無止的圈子

第九章  治療之為關係的康復
1.在關係脈絡中的心理治療
「難題」的社會起源
治療解決法的根源
治療的關係後果
一個當代狀況:心與藥
2.治療:相互參照行動的力量
拒斥與肯定
種種現實的懸置
取而代之的種種現實
3.拓寬治療的譜表
從固著的現實到關係的流動
超越語言之外:對有效行動的挑戰

第十章  組織:不穩定的平衡
1.組織起來:透過肯定獲得生命
2.對組織要小心
壓制發聲
反對其自身的組織
文化脈絡的隔離
3.決策作為關係之相互參照
多聲部的過程:揚升每一個聲音
透過賞識探究而作成決策
4.從領導統御到關係引領
5.從評鑑到賦予價值
6.在–世–組織

第四部  從道德到神聖
第十一章  道德:從相對主義到關係的責任
1.道德行為的挑戰
2.不道德並非難題
3.道德確是難題
4.邁向第二階道德
5.行動中的關係責任
6.從共存到社群
7.超越起始

第十二章  趨近神聖
1.關係的隱喻
交合的行動
體系理論
行動者網絡
散佈的認知
生物學上的相互依存
歷程哲學
佛法:交互存有
2.關係存有的神聖潛能
3.神聖實踐的初步

終曲  關係意識的來臨
中英譯名對照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關係潛力的反思與視野
吳熙琄(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辦人和執行長)


  身為不同系統的對話工作者,包括家族與婚姻治療,看肯尼斯.格根的這本《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內心有著很多的激盪與反思。首先他對佛洛伊德以降心理學強調的「個人心理狀態」予以檢視探討,將這一百多年來的發展與影響做了一個很透澈的剖析,他在看「個人心理狀態」的理論帶給個人、家庭、社會、文化的影響與限制,後果是什麼。有感於他本身在學術界幾十年的積累和受到的挑戰,他在書中經常把對他學說的質疑者的論述納入到書寫當中,然後再予以回應,因此在閱讀中許多讀者也可能有的質疑想法也會呈現出來,這種整合質疑聲音的寫作方式,特別顯示出他寫本書的用心和尊重。

  在格根幾十年的學術生涯裏(哈佛大學四年,斯沃斯摩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四十九年),他大量的閱讀、反思、研究、與人交流、到各地教學並關注世界的發展,在2009年發表了這本書(也就是七年前),將他最重視和在乎的理念在這本書中做出更整合仔細的闡述。在對個人內心的狀態是核心而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心理學脈絡裡,格根認為這種現象產生隔離的文化,每個人把自己過好,把自己照顧好就夠了,但社會也變得更競爭與對立,甚至更嚴重的擴及到社群間的對立、族群間的對立,乃至國家間的對立,進而產生不良的後果,例如暴力與戰爭。

  面對以上的限制與危機,他提出個人的心理狀態其實是社會實踐和關係的產物。例如,「記憶」、「理性思考」、「體驗」、「情緒」、「意向」、「創意」等,都是人在關係中發生的相互參照的行動(coordinated action),也就是個人基本上是關係進行的產物,而非關係是個人的產物。他特別提到原本心理學強調的內在衝突,其實唯有透過關係才能抵消這些衝突的發生。他強調只有從關係的過程中人們才能創造出「內在世界」,「個人心理」不能從關係中分離而存在。

  格根這種個人是建立在關係上而形成的(relational self)觀點雖然遭到不少人的質疑和否定,但卻有愈來愈多在心理治療領域和不同相關領域的人對此觀點產生共鳴,甚至不斷思考實踐的方法。格根看見,唯有從關係的努力中,才能幫助到人們和世界。

  他也提到原本人們對關係的認識可能是如經濟學中提倡的如何從對方身上獲取最大的利益,而自己可以付出最少;或是在關係中從控制他人,來穩定自己的情緒。但格根提倡的關係不是上述的關係,而是如何進行互信互動的關係,從其中獲得滿足,意義和創造。

  在我專業的心理諮商家族治療的關係工作裡,格根對我的啟發也特別的深刻。正如同他所強調的,如何去開發關係中的資源與創意,而不僅止於照顧系統中的單一個體。例如我在家族與婚姻治療的訓練課程裡,常會引導鼓勵學生進行關係性的問話與對話,邀請家庭在關係的對話中建構對他們有意義的生活與關係,格根在書中提到對家族治療有極大影響力的人類學家葛雷果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貝特森注重生態學的整體性和循環性,而非因果性,長期以來對我思考對話的循環性一直有著重要的啟示,走筆到此,我再度看見自己專業關係對話的養成和源頭受到格根與貝特森二位思想家極大的影響。

  格根的思想總是刺激著人文學科的投入者對現有的理論架構做最根本的反思、檢視和突破。在本書中,他帶領著讀者進入他思想的世界,關心的世界,以及他個人在不同關係中的反思。

  他提到世界上轉型的對話都建立在維繫關係上。他對這十幾年來學術研究的百花奇放,朝向著如何在研究多態存有(multiple being)的全部潛能中抽出有用的方式增加資源,而不是顯露並獨尊唯一的真理極有心得。特別是他對書寫有著極為不同的思維,他提到傳統的「學術寫作標準」只是書寫方式中的一種,他更重視書寫會引出更多不同的關係,例如,作者與讀者的關係。

  此外,他對教育、治療、組織的發展也提出關係的重要性和價值,書中許多的案例,都會帶給讀者更多的理解與體會。格根主張教育的基本目標應在於提昇參與關係過程的潛力,從在地(local)文化與經驗開始,直到全球。在治療上,格根要談的不是治療師及案主二個個體,而是兩者的相互參照行動。在組織中,如何維持不穩定平衡中的關係實踐是格根的立場,他強調邀請別人進入意義創造的過程,要維持活力就是要能讓平常事物不斷變化,讓對話半徑不斷伸張,在方便的對話中不斷跨界,並隨時貼緊多態存有的潛能。

  最後他提到只有透過協作行動,道德價值才能誕生。是關係責任,不是個人責任,才能維繫意義共創的過程。讓我非常驚喜的是格根在最後一章談到了「神聖」這個概念,他說當行動能持續產生意義時,我們就在其中參與了神聖的實踐,他語重心長地表述對話實踐的重要性,唯有透過對話才能恢復具有生產力的意義,把關係中的關係活化起來,讓神聖潛能有了安在之所。

  最後他提倡我們移向新啟蒙(New Enlightenment),將個人價值觀移向關係的價值觀,一種關係的意識(relational consciousness)。

  寫到此,也讓我開始反省這麼多年來到底在做什麼?其實我一直在尋找在這個多變的環境和時代中有哪些思維對我的專業、教學、對話、生活會有助益,而且可以帶來突破和釋放。大約在1989年左右,我在美國開始接觸後現代的思維,接觸愈多愈喜歡,直到讀到格根早期的書《飽和的自我》(The saturated self, 1991)所提倡的理念,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他突破性的主張,讓我內心產生極大的共鳴,而自己也一步一腳印地在華人的土地上去實踐與推動,所以在2014年,第一次邀請格根來台帶領其第一個在台灣的工作坊,內心覺得特別踏實。

  非常謝謝心靈工坊把這麼好的書,一本具有時代意義的書引入台灣,讓大家有福可以享受這麼好的知識和理念,進而讓我們的專業和生活有所啟迪和轉換。

  感謝宋文里老師精彩的翻譯,宋老師不只將文本翻得清楚而透澈,更運用本土化的語言去帶出格根想要傳達的理念,協助讀者有個更貼切的閱讀經驗。

  另外我要說的是,這本書是本相當厚的大書,大家大可以先挑最想閱讀的主題開始,之後自然會被吸引而逐漸進入與作者完整的對話,從哪章開始都會獲得啟發的。

走出囿限的存有,進入關係的存有:太初即關係,關係即對話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充滿思考密度、實踐廣度、視覺意象和敘事深度的重要之書,剛開始閱讀時,或許會讓讀者感到卻步。但翻譯者宋文里教授以流利的譯筆(以及譯註),加上本書作者巧妙的圖片引用安排於論述概念之中,使得我們投身於閱讀,得以享受文本的喜悅。或者說,與其說這是一種閱讀障礙,不如說正是這樣的作品,可以讓讀者從被囿限的存有中逃逸,進入越界的關係存有,重新認出我們的自我,是如何被我們所設下的障礙,阻絕於關係存有之外。這本書雖然有些概念基礎背後夾雜著不同派別的理論,剛開始接觸或許不容易進入理解層次。但譯者的妙筆,加上作者於書中的圖片部署配置,到位的詮釋了關係存有的核心理念;透過閱讀過程的視覺啟動想像,想像翻攪思考,互連啟動出這是一本從視覺賞析閱讀到身體感綿密經驗到腦部無限深思的摺曲書寫,本書折疊、迴響出我們的關係存有的繁花世界。這本書讓我們更清楚體認到,書中論述不僅是讓我們習以為常的、以為不可見的關係存有,成為可見,而能超越自我與社群的界線;更是展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鞏固的囿限疆界,是如何地造成這樣可見的不可見是何等的不可見。

  本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的作者,是當代重要學者肯尼斯.格根,書中立論就在於剝落這樣不可見的何等不可見,使其可見,解開我們的存有之謎,不在於玄奧,而在於關係意識的體察責任。格根早在一九七〇年代,就倡議「心理學作為一種歷史」的觀點,認為社會模式是恆常流動,風格、意識形態、公共意見及風俗是隨歷史變遷更迭。不過,心理學家對外在短暫變化往往不感興趣,而潛身投注於所謂的基本心理歷程。然而,語言與社會是互為聯結共構,因此對社會生活的分析,需從原因的探討,轉向語言自身的描述與解釋,即從世界到文本的能指探索。格根擅長以社會建構論為架構,對傳統社會心理學蘊生的不滿土壤進行批判。他指出心理實驗室缺乏個人歷史,價值中立的帷幕,是透過一套規則允許某類行動進入文本,而排擠或壓抑他者∕異己。

  迎向這樣與社會歷史與文化生活密切攸關的心理學,需要研究社群的熱情投注參與,將智識研究與變化導向的實踐加以連結,歡迎學科內部與外部的激烈對話,以激發對未來的想像,同時對自身的設定保持謙遜,對他者的設定能夠尊重。迎向被壓抑的、沈默化的、邊緣化的他者,將心理學研究單位從自我∕個體轉向他者∕對體,甚至是社群的、關係的存有,而不以實證論為唯一依歸的心理學知識範型,這是甚為重要的反思改革議程。如今,格根的這本重要著作中文版的發行所呈現的細緻論述,更提供當代學術實踐發展辯證觀點的最佳辯護立場。

  本書是以關係的存有進行辯證開展,書中脈絡交織著作者個人生活故事的夾敘,也包括思想理論的對話,也有當代公共議題的探討。這是一本從個人心理治療、人際關係、教育學習、社群生態、政治文化到世界體系的存有網絡的書寫,更是將心理論述還原到關係場域的反思之作。格根清楚地表達,首先,心理論述源自於人的關係。其次,心理論述的功能在本質上是社會性的。第三,其表現方式為文化所規定的演出,是關係內的行動。最後,此種論述行動的演出,是鑲嵌於共同行動的傳統中。因此,要有心理生活就是要參與關係的生活。

  當然,格根的立場鮮明,向來是社會建構論的先鋒。然而,假若,我們只是將後現代思維下的社會建構論,視為唯一知識論,那恐怕流於複製「社會的∕自然的」、「科技∕自然」、「社會∕個人」等二元對立格局,因為一廂情願地吹捧社會建構論所宣揚的言說分析、語言作為一種社會行動、語言的展演角色與反實在論的趨勢,易形成一種「社會學式的全面勝利論」新霸權之嫌。本書的立場,不會陷入二元對立的陷阱,明確的企圖是展現「強關係性」的理論,亦即在其中所謂獨立條件是根本不存在的。過往多數研究者往往未能在本體論上(ontological)的與知識論上的兩個層次區辨社會建構論的意涵,往往導致建構論自身面臨著理論上的寄生(theoretically parasitic)與政治上的麻痺(politically paralyzing)之困境。本書的脈絡,可以說是以關係的存有為本體論,在認識論上則採取社會建構論,因而有著再脈絡化、進入我們多態性生活世界的面貌。這是一本重構社會科學與政治生活領域的經典,更是涵蓋我們面臨多樣性社會需要深刻反思的各式實踐主題。

  關係是人際網絡的基本動態影響,包含連(黏)結和維(圍)繫的交織層面,亦即有機連帶的黏稠構成,以及網絡圈圍深度維持的交互運作之動態關係。進言之,本書提出的關係的存有相關論述,是從西方個人主義的立場反思,提出關係的價值超越個人與社群的論述。格根認為,若關係論的觀點是有意義的話,須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本書關切的焦點在於實踐是否能引發有生產力的意義共創行動,尤其是那些可以突破冷漠障礙的實踐。格根以詩意的比喻這般的實踐,如在礁岩滿佈的航道上航行的關係實踐,可以建立社群,可用相互參照來取代衝突的實踐。同時,實踐的領域,可延伸到學術研究、教育、治療,和組織中的關係如何建立。例如,本書提到的透過公共交談、敘事仲裁、公義復健,都是目前發展許多有創意的對話實踐的實例。如此,這是一本關於我們如何生活、行動、組織以及存有的書籍,從臨床診療到社會改造,從全球趨勢到文化多樣;從生活風格形塑到政治議程設定,閱讀本書所編織的關係存有樣貌,正是當代我們置身關係網絡的倫理行動的道德羅盤。這不是一種規範倫理的刻板化,而是恢復我們人類存在,其實是涵蘊文化、社會、個人、社群和靈性的多重構面。

  閱讀本書,仍須保持批判位置,反思西方的思想史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從柏拉圖到北約組織」(from Plato to NATO)的朝聖旅程。台灣心理學在啟蒙發展階段,卻一腳跨入「美國化」的規格。閱讀本書不是「脫美入歐」的想像,而是從科學理性的單向度宰制回到我們豐富的生活世界的邀請。尤其,從科學哲學來說,如果認定科學演進有特定的價值取向,「科學目的」就會凌駕「人文目的」之上。除非讓社會科學保持高度開放性,不以「終極目的論」作為對論點,否則我們的生活世界知識類型,就有可能讓渡成為帝國主義或工具主義的一類物種罷了。閱讀本身的位置,可以更貼近地理解人類的歷史演化在當今朝向多樣性的態勢,這般的發展路數,或許,可以和「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及「文化研究」等知識主義或思潮流派的演進沒有必然關係;但如何促發學科演展的多元開放性,以使我們對置身的歷史年代與人類處境,保持一種永恆地反思批判與同理態度的新時代啟蒙精神,或許是眾聲議論後,我們閱讀本書時,得虛心面對的未完成式歷史方案。

  宋文里老師以豐富的學養,苦心地翻譯這本書,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饗宴禮物。尤其,本書從囿限的存有到關係的存有,更讓我們體認到存有開顯之路是重新瞭解「人是什麼?」的古老問題的新回應。透過本書的論證,是從重視實然的認識論角度,轉而為涉及一種原初應然性的存有論立場,只有從關係的存有的立場,才能呈現價值性真理。每一個存有者都有其獨特的存在模態,但又互為關係,無法以標準化量化方式測量。唯有我們對「人是什麼」有了根本瞭解,如此方得以回應真正的「人的科學」的難題。當然,這不是真理的宣稱,而是開啟新啟蒙精神,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它所提供的不只是純粹認識的最終有效性基礎,更涉及到實踐性、價值性本身的意義來源。但若我們對於根本上仍以具明確性的主體作為對事物當真的實證條件,那麼它所侷限於的真理觀,就同時限定了對於事物真正有效與明確的可能性,同時所涉及的價值意涵也有所限定,也就掉入囿限的處境的牢籠。

  如今,我們已然進入傳播科技、全球化組織和環境威脅的風險世界。面對如此處境,格根最後把靈性包括到本書之中,畢竟靈性是在關係之中誕生。他將神視為歷程,而我們存在於其中,且不可與之分離。格根所認為的神聖,不是遙遠有別的異域,而是內在於(immanent)所有的人間事物中。從道德到神聖,從相對主義到關係存有的責任的轉折,置身風險世界的因應,格根的處方是將霍布斯的反烏托邦「人人對抗人人」轉換成「人人和人人在一起」的視野。

  一步一步閱讀本書,我們終究理解,精神分析家拉岡(J. Lacan)在十七期的研討班《精神分析的另一面》說:如果說有一個東西,我們整體的態度就是要給它劃界,而它也確實可以通過分析經驗得到更新。那麼,要喚起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指明:真理只有通過半說,才可以趨近,真理不可能被完整地說。因為超出了這個半說,就沒有什麼可以說。

  剩下的,就是讀者對作者投身寫作本書時的姿態意圖的回應,以及對於譯者用心翻譯本書的敬意,進而迎向格根以各種體裁的交織拼圖本書,以避免意義僵固與封閉,積極朝向開放的新領域。如此新領域打造的新空間,就由各位讀者置身其間細膩閱讀,如此,當可從中產生各種嶄新的聯想與意象。進而,開展關係存有的療癒(遇)航程。儘管,這可能是一趟多少仍帶有烏托邦色彩的航程,但這不妨礙它賦予我們指向他人的日常互為關係實踐所具有的復原與善意;即便那是最細微與最普遍的姿勢,也因為經由本書照亮了不可見的可見,我們也共同見證了這樣太初的倫理關係。

打開關係的視野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或許把這本大部頭著作捧在手上的你∕妳,只是因為好奇而翻開了這本書,你∕妳並不知道肯尼斯.格根是何方神聖,也不太清楚社會建構主義運動(social constructionist movement)在心理學界掀起了什麼波瀾,更不知道這本書曾經在2009年獲得了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The PROSE awards)的殊榮。你∕妳只是單純出於好奇,想看看在這個講究輕薄短小的年代,怎麼還有人寫這麼厚重的書,而且還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出版。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得先說聲「恭喜」,因為你∕妳的好奇,遇上了這本可能徹底改變你∕妳如何對「人」的現象進行思考、進而促成自己和他人改變的一本絕妙好書。

  格根雖然名聲響亮、著述豐富,但在以量化實證研究為大宗的美國心理學界,他並不是所謂的「主流」心理學家。相反地,我們甚至可以說,在許多主流心理學家的眼中,格根是個屢屢挑戰心理學根本預設的「麻煩製造者」。格根早在1973年初露鋒芒的〈社會心理學之為歷史〉(Social Psychology as History)一文中就指出,人的現象不同於自然現象,沒有亙古的穩定性,而是隨著歷史而變遷,因此試圖在人的現象中找尋穩定不變的普遍法則,是一種緣木求魚的做法。他更進一步指出,心理學的各種理論概念也依存著當時的文化條件,即使理論性知識本身也沒有永恆存在的條件。

  對實驗社會心理學家來說,仿效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無須爭辯之事,格根的論文幾乎是在刨他們的知識地基,後來當然引發了大辯論。但是格根並沒有因此退卻,反而著述不斷,而且每一次的論文或書籍出版,都指向當代心理學知識中的可疑之處,逼著心理學界面對自身知識基礎的不穩固。在這其中,格根著力最深的,是把個體人(the individual person)視為心理學知識毋庸置疑的起點所做的批判。

  對一個知識場域來說,起點性的概念具有無比的重要性,因為它們決定了思考的可能性和方向。格根認為,心理學中的許多核心概念,包括自我、動機、情緒、欲望等等,都是根基於「個體人」的設想。然而,把我們自己只認定為存在於眼球之後的「個體人」,卻是啟蒙時代之後的觀念,是自我認同的可能性之一而已。格根當然清楚現代社會相當程度上是以「個體人」為基礎來運作,甚至在語言上也早已被這樣的認識所綑綁,但是對他來說,以「個體人」做為心理學的知識起點,是無論如何必須被超越的,因為我們正在承受著它的知識後果,甚至現實的苦果。

  問題是,這麼根深蒂固的觀念有可能被挑戰嗎?如果有的話,該從何處反轉?格根認為,如果把人視為「個體人」這般囿限的存有是一種思想建構的話,那麼反轉也必須出現在思想的層面。我們必須在知識上提出另外一種可能性,並以此為基底,對整個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群進行淘洗,藉以重構出一種不以「個體人」為知識起點的心理學。

  「不以『個體人』為知識起點的心理學,會是什麼樣的心理學呢?」身為讀者的你∕妳可能會問。格根用近乎唐吉訶德式的毅力,以一整本書的篇幅,也就是各位手上的這本《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詳盡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其中最根本的反轉,就是對「關係」(relationship)優先性的重新認識。他指出,人本質上是一種「關係的存在」(relational being),獨立的個人以及我們的自我認識都是從關係中產生的,而非其反。這樣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違常識,但就像我先前提到的,我們的常識(亦即日常語言)早已被「個體人」的知識傳統綑綁,所以才會覺得「有違常識」。既是如此,那我就舉「親子關係」這個例子,和你∕妳一起檢視格根的說法吧。

  從常識的角度出發,「父母生下小孩」絕對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沒有小孩是從石頭裡迸出來的,有了父親母親,才會有小孩。可是從關係的視野出發,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會說,是「小孩生下父母」,而不是「父母生下小孩」。這麼有悖常理的說法,讓我們來仔細推敲。當然,做為父親或母親的人,絕對比他們的孩子早出生,也不可能被他們的孩子生下來。可是,當我說「小孩生下父母」時,我指的並不是個體人,而是關係裡的「小孩」、「母親」和「父親」:是「小孩」的出現,決定了在這個關係裡的「父親」和「母親」的樣子。說得極端一點,只要這對伴侶夢想或期待著這個「小孩」的來臨,甚至無須呱呱落地,這個「小孩」就生出了他∕她未來的「父親」和「母親」。

  如果我舉的這個小例子,能讓你∕妳眼睛一亮,覺得思考突然活化起來,那麼我真心推薦你∕妳花點時間仔細閱讀手上的這本書,我相信你∕妳會走進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視野,帶著一雙發亮的眼睛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這本書或許份量不薄,但由於格根捨棄了艱澀的學術書寫,而採取他所謂「多態語氣」(multiple voices)的寫作方式,即使有些段落學術味比較重,但多數時候你∕妳會覺得他以活潑的方式在和你∕妳對話,在彼此的詰問中思考前行。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譯者,宋文里老師。認識宋老師的人都知道,他對翻譯的重視幾近吹毛求疵,常常在一個字或一段話上反覆推敲,為的就是把某些重要的思想在漢語世界裡接生出來,真正成為我們語言的資產,而不僅僅是生硬的轉譯。讀者們可以在宋老師的大量譯註中,看見他為這本書的翻譯所花的心思。感謝心靈工坊願意出版這本重要的書,而且請到宋文里老師這麼難得的譯者來賦予它生命。

譯者序

社會建構論、關係論與格根筆下的心理學存有論
宋文里


  肯尼斯.格根教授在1985年因為一篇題為〈現代心理學中的社會建構主義運動〉(Social Constructionist Movement in Modern Psychology)的文章發表在美國心理學協會(簡稱APA)的旗艦刊物 American Psychologist 之後,有長達二十多年之久一直被認為美國心理學中「社會建構論的代表人物」――但這說法有點語病,只要我們轉往另一個理論關鍵詞「關係論」(relationalism),也可發現,同樣一位格根教授,也可被視為「關係論的代表人物」。那麼,格根到底代表了什麼?

  格根拿的博士學位是社會心理學。但他在拿到學位後不久發表的一篇文章〈社會心理學之為歷史〉(Social Psychology as History, 1973)幾乎立刻引起心理學界的騷動,也好像把心理學(特別是實驗心理學)的招牌給扯掉了──他和當時一些少數的「基進派」(radicalists)一起改寫了心理學的定義。心理學不是在個體人身上取出種種變項(variables),並利用各變項間的數理關係來呈現「心理現象」的學問,而是――除此之外――其他的學科本都可以說得通的學問,就只有心理學主流中一直堅持的那套「個體.變項.現象」之論最是不通,最不足以稱為心理學的定義。

  我在1990年代開始企圖尋找心理學主流「之外」的心理學,雖然我對於心理學這門學問,是打從我在大學時代(1970)進了一個心理系之後,不到一學期就已經醞釀出滿肚子的不滿了。但在那時代,台灣的學術界可能還不太知道整個知識狀況的歷史中一直有典範轉移的問題,也就是知識可能因為「革命」而導致目標、方法,甚至表達形式的整個翻轉。從七〇年到九〇年,那就是二十年,我的知識生涯在不知「知識革命」為何物的情況下,只能苦心孤詣地在不滿中尋尋覓覓,至少在後面十年中,我好像在美國的圖書館裡零零星星看見了一些「之外的心理學」身影――後來,我的九〇年代作品果然被本地的心理學界歸在「另類心理學」的類別中。

  回頭來看格根的心理學,那就可以清楚看出,他比起我們(譬如說,台灣)要早出二、三十年(看怎麼算法)就開始朝著某種的「另類心理學」而發展,雖然開始時他自己還不太清楚那「另類」到底該準確地稱為什麼――整個美國的學術界也還不知道。這情況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發生轉變。「後現代」(postmodern)這個稱謂開始從歐洲輸入,取代了許許多多「另類」的名號,並蔚為風潮。心理學是在諸多學門中受該風潮影響較晚的一門。有很多緣故,在此不容細說,但看格根那篇〈社會建構主義運動〉的發表年代來看,就可約略窺知「心理學的後現代」至少比起社會科學中的傳播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要遲得多。

  「社會建構論」、「關係論」云云,其實都和「後結構主義」一樣,是屬於「後現代主義」潮流之中的一些支流。格根在這本捨棄「社會建構論」而徹底闡揚「關係論」的著作中,至少向讀者顯示了,他的知識型態是在全面受到後現代主義影響之下的發展。他在本書的序曲章中提了一下,但之後就再也沒使用「後現代」這個字眼。那麼,「關係論」和「社會建構論」究竟有何關係?是兩種相似的理論?或是不同的論述方式?從本書書名「關係的存有」之中,也許可約略看出一些端倪――關係論比較著重的層次是存有論(即本體論),而社會建構論則偏重於知識論(或知識社會學)。這是同一種用來產生基進論述(radical discourse)的知識型態,是一體兩面的關係。我希望對此來作點說明,或可稍解讀者們的疑惑。

  格根以「社會建構論」為名寫下兩本書,但另外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學者合作編輯了將近十本論文集;以「關係」為名則寫了三本書和十幾篇文章。這兩者的交集顯現在一本書上,就是《現實與關係》(Realities and Relationships: Soundings in Social Construction)。事實上,社會建構論最早的出現應是 Peter Berger & Thomas Luckmann 合寫的《現實的社會建構》(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1966)。格根自己也在本書中承認這個知識源頭。「現實的社會建構」不就是「社會現實的建構」嗎?而什麼是社會現實?無非就是人的社會關係!

  在這本《關係的存有》中,「社會建構」一詞確實是銷聲匿跡了,但換個方式來說,以關係(relation, relationship)作為存有的本體──也就是讓認識論朝著存有論移動──其意思正是要以關係存有來取代個人和社群本體,因此,整套心理學個人主義(也包含社群主義)在此需要以重重的辯解來加以解構和重構:心理學的「心」再也不是藏在人心、內心,而是存在於關係中,不再是隱而不見的東西,不再需要另外製造各種變項(諷刺的是:心理學也常把各個變項稱為「建構」――「構念」或「構想」),並且用統計歸納與統計推論來加以估算。關係論的建構即是在關係發生的過程中,以關係主體的一方來體驗與他方的交往,進而形成互為主體,讓個體中心和社群中心的觀念可以完全轉換過來。關係的本質是直接體驗而不是間接估算。但不論直接或間接,都可以叫做「建構」,這是心理學本身的題材所造成的模稜兩可現象,因此,心理現象確實很容易在各說各話中,陷入知識的矇混狀態,但是,心理學的學習者卻不能再如此混下去:每一位對知識本質夠在意的人,必須做出選擇。

  在本書的編輯過程中,有幾位先讀到書稿的先進們曾提議把「關係的存有」(Relational Being)這書名改為「關係性的存有」。我認為在經過上文的解釋之後,大家該考慮的是在中文(現代漢語)的用法上,是否能體會「關係的存有」實意謂「關係的本體」(在希臘文中,本體論[ontology]就是存有論,本體[to on]這個字根確實可以換譯為存有[being]),換言之,就是「以關係為本體」的意思,因此「關係性的」一詞就顯然是畫蛇添足了。至於本書的副標題,作者用“Beyond Self and Community”,而在書中,他所念茲在茲的大哉問就是要把我們過去對於「自我–自己–個人」以及「社群–我群」的觀念全部予以揚棄。「個己主義∕我群主義」在他看來,已經危害人類長達四世紀以上──從啟蒙時代開始,風起雲湧的推翻王權(帝制)浪潮,雖然好像帶來民主體制的大勝利,但在知識發展上,啟蒙時代的思想被過份偏狹的「主義」所壟斷,直接把全球一起逼入「現代性」(modernity)的死胡同。這看似進步實則退化的人類情境(human condition)應該就是作者苦心孤詣要面對的大問題。

  格根在本書中再三再四地使用論證、呼籲,加上旁敲側擊的引述、描述等各種手法,就是要讀者和他一起來脫胎換骨,把自以為是的自我拋開,把更振振有詞的我群看穿其私心自用的目的,於是,超越現代性的桎梏方為可能。超越之後會取而代之的就是以關係為本體的「關係存有」該誕生的時刻――雖然,這「誕生」也可視為「重生」,因為在人類歷史進程中,以關係作為存有本體,本非什麼新鮮的觀念,更不是史所未見的生活實踐方式。要明心見性直指問題核心的話,幾乎可以說:和科學一起並駕齊驅的文學∕藝術∕宗教,本來就蘊含著關係存有的本質――說得更徹底一點,就在現代性的科學主義(scientism)∕科技掛帥之外,科學實踐的本身也不是個人主義可以扛得起的文化大業。沒有關係,就沒有文明(也就沒有科學)。啟蒙以來所崇拜的偉人∕英雄永遠是在有一套相互參照的關係匯流(coordinate / relational / confluence)中才得以出現的──亦即「時勢造英雄」,但其逆不真。「其逆不真」不只是邏輯的問題,但確實是個論述建構現象。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ISBN:9789863570776
叢書系列:Master
規格:平裝/6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序曲
 
邁向新的啟蒙
 
此刻,我該如何向你描述我自己呢?如果我告訴你:我正坐在桌前,陷入沉思,你應不會覺得太訝異。我在拿捏一個觀念,考量到它的短處,又搬弄另一觀念,拓展其種種可能性,而後我才漸漸寫了起來。對於這些來回游動的心思,我一直嘗試權衡出最合適的狀態,來讓它轉換為文字,希望這些書頁能讓你這位讀者理解我的思想。這樣說,聽起來不是挺合理嗎?
 
再想一遍:這麼普通的一段文字,怎能把我定義為一位作家?而在定義著我之時,是什麼東西告訴了我們,關於作為一個人,該要有的想法是什麼?在某一重要的方面上,我們可看見此處出現一張關於我的圖像:這是一個有個別性的思想者,寓居於一個意識的內在世界,並且全部都是屬於我的。由此含意來推想,我們不也可說:我們每個人都像這樣單獨地活在自己的內在世界中?我們沒有直接的方式可以互相接取各自的思想,並且,經常也很難把思想翻譯成文字。在這樣的世界中,你不可能用管線接到我的心靈深處;你絕不可能完整地理解我。同樣地,你的私心世界對我而言,也永遠是個謎。結果,像這樣的一般說法,就把我們用各自異化的存有(alienated beings)給定義完了。
 
你也許會回答說:「那又怎樣?這本來就是簡單的事實,我們都是分離的個體,各自活在私有的意識裡。生命不就是這樣嗎?」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接受這樣的觀點,認為我們自己都是囿限的存有(bounded beings),根本的「我」就寓居在眼球後方,那麼,我們就必得一直不斷面對人人皆分離的許多問題:我必須時時刻刻處於警戒中,以免他人看見我在思想上的種種缺點;我陷溺在情緒的污水槽裡;以及我的行動背後有令人尷尬的動機。在這樣的世界中,我也必須不斷擔憂我和別人的比較,以及我是否被別人比下去了。這樣的觀點在我們的學校和各種組織中廣泛流傳,而在其中,對於個體的評鑑如鬼影般黏著我們的腳步,幾乎從踏進學校的那一刻開始,直到最後的退休方才停止。我們就這樣,以自己的尖牙利爪和別人競爭拼鬥,力求勝出。自尊心一直吊在忐忑的平衡上――失敗和灰心總是等在門口。

ISBN:9789863570776
叢書系列:Master
規格:平裝/6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51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醞釀中的變革: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自由的選擇: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派演變史 靈魂的吟遊詩人:感知互動表達性治療入門 停滯的年代: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 心理治療之路 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Xi Jin Ping Wang Qi Shan Shi Jiu Da Bu Ju]~推薦!

作者:王淨文,季達
出版社:新紀元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87734109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王淨文、季達


  現任:新紀元周刊副總編輯

  作為海外學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故土正在發生鉅變,如實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幕幕,是我們團隊精誠合作的共同願望。

  已發表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習近平軍委布局內幕、江澤民逼習近平反目成仇......等   40多本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抓捕高層政變要員
‧過半數省份一把手已於十九大前夕換將
‧由中紀委當清道夫,習近平勢力紛紛登上政治舞台,為19大布署


  中共軍隊和武警(包括政法委),被稱為「槍桿子」和「刀把子」,過去20多年一直被江澤民集團牢牢掌控,於是江派才有資本搞出系列政變,企圖把習近平推下台。作為反擊,習近平拿下了周永康和徐才厚、郭伯雄。首輪軍改完成後,軍中依舊多是徐、郭餘黨,而且江派還搞出了「倒習公開信」。郭伯雄曾說:大軍區將領只有四位沒給他送過禮。於是2016年後,習展開了第二波清洗。

  本書是新紀元系列叢書No 028《習近平軍委布局內幕》及No 043《習近平軍改揭祕》的續篇,主要講述2016年兩會以來,習陣營拿下更多軍中江派政變要員為19大清場,同時為新軍委成立鋪路。

  開車急轉彎時,最需要抓緊方向盤,習近平為19大後「走新路,謀大事」,正在抓緊「槍桿子」和「刀把子」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言習近平勢力紛登政治舞台

■第一章江澤民貪腐治軍結惡果
第一節胡錦濤禁軍隊經商兩軍委副主席不理會
第二節徐才厚死前頭部腫大嚇人
第三節江澤民組建貪腐「私家軍」內幕曝光
第四節江澤民為防被清算提拔郭、徐禍亂軍隊

■第二章盤點四年來習改革成果
第一節中共政法系10名落馬「老虎」大盤點
第二節首輪軍改未徹底習近平啟動第二輪軍改
第三節習近平屢遭武力攻擊港媒曝保鏢甄選內情

■第三章公安部新規錯案終身追責
第一節公安部新規:錯案終身追責迫害將被清算
第二節防公安濫權兩會代表提兩建議「削權」
第三節大陸菁英喊話兩會代表提案清算江澤民
第四節政協委員朱征夫三大提案釋信號

■第四章法官招妓徐才厚死於愛滋
第一節最高法副院長公開叫板習背景揭祕
第二節法官招妓案涉江侄習清洗司法體系
第三節徐才厚的真正死因與王岐山的苦惱
第四節周永康成前車之鑒武警將由軍委主席統領

■第五章習清洗御林軍少將跳樓
第一節中辦大清洗警衛局95%官員下台
第二節御林軍副帥被捕少將中南海跳樓
第三節倒習陰謀:暗殺+包裝「小毛澤東」
第四節持兩本護照外逃副部高官被「秒殺」

■第六章政法王張越參與政變黑幕
第一節與郭文貴勾結圈錢堪比大片
第二節有江澤民保護張越延遲被抓
第三節充當江派馬前卒張越落馬
第四節北戴河會前張越被快速審理

■第七章軍改困境與「碩士嫖娼死」
第一節想脫胎換骨學美軍習軍改面臨大考
第二節習任聯指總指揮親自壓陣
第三節「嫖娼死」驚動習公安部緊急開會
第四節雷洋事件百日校友發祭文被刪除

■第八章政法委高官承認江澤民死罪
第一節極不尋常的全國武警實戰大演習
第二節四個政法委高官錄音證實中共活摘器官
第三節英文報告:巨額利潤下的國家殺人機器
第四節習當局立司法新規為抓江鋪路

■第九章李繼耐廖錫龍被抓軍委全爛掉
第一節前軍委全爛掉習要追「軍委首長」責任
第二節李、廖暗殺劉源被查後玩花招引習震怒
第三節聶樹斌案牽出國安部長許永曜
第四節「軍中高手」撰文重批宣傳系統

■第十章八一前習近平清洗軍隊
第一節45天81將領換職從上而下清洗軍隊
第二節大陸百萬公安受訓圍觀拍攝人人當記者
第三節央視報導暴露中共軍事致命缺陷
第四節郭伯雄向江澤民、釋永信求救內幕曝光
第五節曹建明及時轉身向習看齊北戴河「得賞」

■第十一章抓軍中「政變狠手」田修思
第一節5000萬買官1.3億退贓仍被抓
第二節習終於拿下「江派軍中特務頭子」
第三節馬航失蹤內幕:曾慶紅借刀殺人
第四節馬航殘骸顯示機長蓄意墜機

■第十二章「習家軍」成形新軍委浮現
第一節習提拔少壯派下屆軍委名單浮現
第二節習4年提拔23上將罷斥56將軍
第三節4天連升11武警主官習布局抓江
第四節「師從美軍」習願付百萬遣散一大校

■第十三章緊扣現實「防政變」帖瘋傳
第一節北戴河剛結束「防政變」就瘋傳
第二節「可能的政變形式」都發生了
第三節對抗政變要「除惡務盡」
第四節「防政變」風聲緊習數次遭遇暗殺

■第十四章參與政變前武警司令被秒殺
第一節前武警司令王建平被秒殺內幕
第二節「全停辦」要處理「複雜敏感項目」
第三節大陸國家級功臣的悲慘遭遇
第四節軍中「河南幫」賈廷安倒計時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ISBN:9789887734109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ISBN:9789887734109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26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十九大政局突變 習近平的總統制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名叫海賊的男人01【漫畫】 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九大政局突變[Shi Jiu Da Zheng Ju Tu Bian]~推薦!

作者:王淨文,季達
出版社:新紀元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87734116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九大政局突變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王淨文、季達


  現任:新紀元周刊副總編輯

  作為海外學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故土正在發生鉅變,如實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幕幕,是我們團隊精誠合作的共同願望。

  已發表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習近平軍委布局內幕、江澤民逼習近平反目成仇......等   40多本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九大政局突變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習近平軟禁江澤民
‧十九大前後破局真刀真槍:改制、問責、反貪、抓江、捕曾


  2016 年8月17日,江澤民年滿90。經由江澤民派系控制的媒體釋假消息和製作的假照片說“習近平率6名常委去江家拜壽”。真實情況是,江已被習近平帶走,內控起來了。只是這張牌太猛,只有各方準備到位后,習才會拋出來,否則政局會出現動蕩,就像周永康案一樣,周被抓半年后才公佈。

  不過此舉極大地改變了中共19大政局,習近平有更大空間將按照自己意願來安排未來。如何把江澤民罪行公佈於世呢?這不但需要一個清洗江派的過程,也需要一個制定新規的過程,同時還需要一個民眾認知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中國社會發生巨變的最後一役。本書講述的就是這些鮮為人知的內幕新聞。

  本書是“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的暢銷書:No 039《習江同臺閱兵 中國亂局升級》和 No 041《全中國坐等出事》的續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九大政局突變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章2016新年伊始傳江澤民被軟禁細節
第一節江澤民被軟禁細節傳出
第二節習批「太上皇」新年四舉措鎖定江
第三節律師當庭直指:指江澤民才是大罪犯
第四節胡勛璧被「雙規」曾掩蓋江淫亂醜聞

■第二章王岐山上海設局習、江撕破臉
第一節習、江鬥撕破臉王岐山問責「上海幫」
第二節習、王囑咐紅二代「六不准」為打江清場
第三節上海多部門主官變動市長楊雄大祕換人

■第三章江派玩「高級黑」逼宮暗殺政變
第一節《東方又紅》藏殺機疆媒攻擊習近平
第二節「最後領導人」報導 正值「倒習公開信」事件
第三節暗潮洶湧:攻擊習近平暗害彭麗媛
第四節「倒習公開信」或涉政變無界新聞被關閉

■第四章江詭異「復出」坐實被軟禁傳聞
第一節石碑斷、微博現、蛤粉變江澤民滅頂在即
第二節江缺席又「復出」坐實被軟禁傳聞
第三節中國歌王當眾撕毀與江澤民的合影

■第五章江派拋巴拿馬文件瘋狂進攻
第一節巴拿馬文件曝光中共現任常委離岸洗錢陸港居首
第二節巴拿馬文件發酵幕後主使藏身中南海?9
第三節巴拿馬文件曝薄谷開來殺人內幕
第四節「巴拿馬文件」的幕後神祕爆料人
第五節習用兩個會議回應巴拿馬文件

■第六章習抓河北王張越江澤民慌了
第一節「河北王」被抓江澤民慌了
第二節張越落馬牽出江綿恆內幕
第三節張越案曝黑吃黑律師震驚

■第七章習抓住江派死穴連出四招
第一節習近平連出四招反擊倒習聯盟第一槍
第二節江澤民最後悔的蠢事:「4.26」政治局會議內幕
第三節律師:大陸司法已不敢囂張迫害法輪功

■第八章江陷十面埋伏習訪黑施壓
第一節最新政局:江澤民身陷十面埋伏
第二節習訪黑龍江釋三重信號打擊江澤民
第三節「六四」前三天17名江派官員被查

■第九章真刀真槍破局19大變化多
第一節19大破局改制問責反貪抓江捕曾
第二節習近平三年磨一劍19大人事變化大
第三節習江鬥的江不是幾個人而是一體系.

■第十章共青團受江派操控被降格
第一節共青團討伐趙薇中宣部藉台獨添亂
第二節習多次警告無效團中央被降格
第三節共青團「高位截癱」共產黨「滿身流膿」

■第十一章習藉寧夏宣布克敵制勝
第一節習藉「長征勝利」發出決戰信號
第二節習用問責制擺脫「擊鼓傳花」霉運

■第十二章百度解禁習強勢換人
第一節北戴河期間百度突然解禁「活摘器官」
第二節北戴河會議習強勢換人
第三節上海幫藉宗教所反撲

■第十三章江生日雙方動作傳信息
第一節江生日遇鬼節天顯異象鳳凰網祝壽被罰
第二節習給江「送禮」:不得凌駕法律之上
第三節假祝壽照突顯江澤民被控

■第十四章香港器官移植大會內幕
第一節欲蓋彌彰器官大會突顯江派活摘
第二節官媒抹粉被當眾打臉
第三節習默許移植大會內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九大政局突變


ISBN:9789887734116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九大政局突變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九大政局突變

ISBN:9789887734116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九大政局突變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26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習近平的總統制 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名叫海賊的男人(上下冊合售)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近平的總統制[Xi Jin Ping De Zong Tong Zhi]~推薦!

作者:王淨文,季達
出版社:新紀元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81396099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4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的總統制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王淨文、季達


  現任:新紀元周刊副總編輯

  作為海外學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故土正在發生鉅變,如實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幕幕,是我們團隊精誠合作的共同願望。

  已發表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習近平軍委布局內幕、江澤民逼習近平反目成仇......等   40多本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的總統制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透視十九大中南海高層突破性佈局
  ‧廢除指定接班制及常委制
  ‧昔日政治局常委各管一攤格局被習破除了


  昔日政治局常委各管一攤、各自為王的分散格局被習破除了,此舉有深意。

  2016年夏天,市面上出現不少有關習近平當總統的書刊,而最早透視此事的,是2014年1月30日出刊的《新紀元》周刊。

  當時習近平剛剛出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習早就是黨、政、軍最高首領,為何還要充當「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十多個「小組的組長」呢?是習要「大權獨攬」搞獨裁嗎?還是習深陷胡溫「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相同處境?《新紀元》當時分析說:面對江澤民集團的各種挑釁及政變暗殺,習近平為了實現其「施政綱領」,就必須得學美國總統制,讓自己具有一票否決的權威性。

  假如像歐洲那種內閣議會制,或中共目前所謂的中央常委會集體領導制,江派的幾個常委就會趁機暗中作梗,再加上中共一黨專政的意識形態,這樣的局面拖得越久,習近平會越來越危險。

  隨後幾年慘烈的「江習生死博弈」充分證明了這點。如今更多事實顯示習近平正往「總統制」方向去部署,也就是說,「習當總統」是被逼出來的,不過逼他的不只是江派,更多的還是政局大勢以及歷史潮流。

  《蔣經國傳》已於2016年1月由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中文版封面上突出「台灣民主與現代化的推手」、「理解20世紀的中國,理解蔣經國的抉擇」字樣,此書能在大陸公開發行,意味深長。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的總統制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前言

■第一章習近平與眾不同之處
第一節與過往中共總書記相比習與眾不同
第二節拋棄中共習近平可望名垂青史

■第二章習提「執政黨要中國化」
第一節習仲勛百年冥誕六大不尋常
第二節毛澤東被大會堂「掃地出門」
第三節36米毛像被官方拆除釋去共信號
第四節習邀專家支招「執政黨要中國化」

■第三章習近平大權獨攬的因由
第一節「防止江政變習必須擴權」
第二節習近平的權與威
第三節六常委都向習「匯報」
第四節習提權力清單專家談總統制

■第四章中國要信仰法治與民主
第一節「信仰法治」國級評論顯示習要做大事
第二節俞可平:以民主法治破解專制
第三節「若黨徹底腐敗人民可推翻」
第四節共青團高位截癱共產黨滿身流膿

■第五章王岐山撐腰任志強放炮
第一節任大炮令中紀委中宣部對轟
第二節王岐山還擊處理任志強被叫停
第三節任志強曾多次發表對中共不滿言論
第四節任志強遭處分雙方都要他退黨.

■第六章推宗教自由才能得民心
第一節天安門鎮樓之寶遭拆除凶象頻現
第二節習反腐指向原教旨極左勢力
第三節習向「新黑五類」釋善意的背後
第四節習推動宗教自由順天意得民心

■第七章習廢接班制體制逼習決裂
第一節接班人都很慘習或廢除接班制
第二節江派搞體制反水逼習與黨決裂
第三節蔣經國:從堅定黨員到反共領袖

■第八章學者們為習當總統造勢
第一節俞可平談合法性喻走新路
第二節鄭永年、汪玉凱談總統制
第三節習近平會被逼得走新路
第四節王滬寧新權威主義為習鋪墊總統制

■第九章傳統文化是習「戰略資源」
第一節習被稱為儒生官媒破「左毒」
第二節傳統文化是習「戰略資源」

■第十章國際壓力下中國巨變在即
第一節美國通過343決議給習抓江契機
第二節習近平張德江在黨校激戰總統制
第三節不再沉默中產階級籲大變革
第四節俞可平談俄國轉型大變局進行中

■第十一章三退潮衝擊中共滅亡指日可待
第一節2017亡黨?五把火連燒中共
第二節毛澤東鄧小平都預言中共滅亡
第三節危機前所未有三退成潮流

■第十二章官方熱議總統制習一言九鼎
第一節學者倡總統制習一人定奪南海軍演
第二節習用問責制擺脫「擊鼓傳花」
第三節「洪荒少女」不感謝黨中國在變

■第十三章習近平基層「鬧革命」
第一節發動基層「鬧革命」
第二節黨校教授公開批馬毛左派談民主

■第十四章劉伯溫預言習滅中共建新政
第一節國共內戰、日本侵華及中共奪權
第二節中共統治時期及後中共時期
第三節警世預言及尾聲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的總統制


ISBN:9789881396099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4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的總統制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的總統制

ISBN:9789881396099
叢書系列:時事新聞
規格:平裝/34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近平的總統制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526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十九大政局突變 習近平王岐山十九大布局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名叫海賊的男人(上下冊合售)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Xiang Wo Men Zhe Yang De Wen Hua Kong Bu Fen Zi : Wen Hua Zi...]~推薦!

作者:洪致文
繪者:蘇拉圖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578018051
叢書系列:自然人文系列
規格:平裝/256頁/16k/19x26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台灣史地>其他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洪致文 Hung, Chih-wen


  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為台灣鐵道史、鐵道文化、台灣航空史、都市發展、都市地景、戰爭遺跡、文化資產、亞澳季風、氣候變遷、台灣氣候、台灣氣象史……等。著有鐵道與氣象相關書籍十餘種,其中《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曾獲得1992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1993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曾榮獲1998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金鼎獎優良圖書之人文類推薦。

  【歷年著作】
  1992 《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
  1993 《台灣火車的故事》(時報出版)
  1994 《阿里山森林鐵路紀行》(時報出版)
  1995 與鄭銘彰、許乃懿合著《體檢台鐵1988-1995》(鐵道文化協會出版)
  1996 與李欽賢合著《台灣古老火車站》(玉山社出版)
  1996 與黃威勝等合著《Sky Train‧鐵道迷的航空世界》(雄飛社出版)
  1996 《台灣鐵道趣味漫談》(時報出版)
  1998 《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
  2000 《鐵道世界漫遊》(時報出版)
  2000 《珍藏世紀台灣鐵道.幹線鐵路篇》(時報出版)
  2001 《珍藏世紀台灣鐵道.地方鐵道篇》(時報出版)
  2001 《青春晃舞.日本鐵道紀行》(時報出版)
  2003 《鐵道電影院》(時報出版)
  2006 《鐵道時光》(玉山社出版)
  2007 《台灣氣象傳奇》(玉山社出版)
  2010 《最新台灣氣候圖集》(師大地理系出版)
  2010 《台灣漢詩人洪以南的現代文明旅遊足跡》(師大地理系出版)
  2011 《台灣鐵道文化志》(遠足出版)
  2013 《台北帝大氣象學講座物語》(師大地理系氣候實驗室出版)
  2014 《台鐵花車百年史》(鐵道文化協會出版)
  2015 《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自費出版)
  2016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前衛出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中華商場、光華商場、舊台北市議會……追憶已不復見的台北地景。
  三井倉庫、南港瓶蓋廠、台北機廠……拯救瀕臨危急的城市古蹟!
  三十個城市文化資產的故事,「文化政策」究竟是守護還是毀滅,文化恐怖份子的感慨真言與文資謠言大破解。


關於本書
 
  這本書的出版緣起,是來自柯文哲市長上任後,對於文資團體戲謔式嘲諷成「文化恐怖份子」的紀念,也是對於市府「開發派」以「像我們這樣的城市」為名,那種高傲文青設計城市的一種對抗。書中的這些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描述了這十多年來在文資保存運動過程中的艱辛歷程與歷史經過。感謝所有一路走來,一起努力過的文資保存朋友們。不管你是否已經灰心而引退,或者仍在第一線抗爭,這本書記錄下二十一世紀初台灣文資保存的荒謬,與我們無能為力搶救下的那些古蹟建物身影及城市歷史。對於顢頇的執政者與文化官員,把這些歷史記錄下來,是我們在惡劣文資保存環境下唯一能做的。希望你們看到書中自己當時的那些言論與作為時,能有一絲絲反省的能力,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期許未來的台灣,書中寫到的種種荒謬文資慘案與蠢事不要再發生。

本書特色

  1. 文資團體爭什麼?本書收錄眾多抗爭案例與實錄,清楚掌握文資保存大小事。
  2. 濃郁記憶鄉愁,消失的地標地景再現:中華商場、光華商場、舊台北市議會、阿波羅旋轉餐廳、新竹寡婦樓……
  3. 流言終結者,以訛傳訛的文資謠言大破解,從瑠公圳迷思到古台北城方位解析,顛覆你的既有想像。
  4. 大量收錄相關歷史老照片、舊地圖,另收有插畫家蘇拉圖特色插畫,三十個城市老建築,三十個台灣老故事。

  這本書值得推薦給您身邊認識的
  1. 文化恐怖份子
  2. 文化暴動份子
  3. 文青‧偽文青
  4. 文化部‧文化局官員
  5. 各級民代及其辦公室幕僚買來質詢用
  6. 想接文化部或文化局案子的乙方
  7. 鐵道阿宅ㄊㄉㄇ(洪致文的書怎麼能不買)
  8. 焦元溥‧蘇拉圖的粉絲.......
  9. 出國家考試文化行政考題的大學教授
  10. 想考文化行政公職的准考生
  11. 文化盲‧文化政治犯
  12. 現職中學社會科教師

文化恐怖份子們齊喝推薦

  「在洪教授這本大作裡,你我將看到許許多多觸目驚心的故事–有些難以挽回,有些還是現在進行式。」—焦元溥(樂評家)

  「在台灣,文資團體在官宦的眼中,是資歷不夠格的從業者、是文化恐怖份子、是暴民……台灣貧弱的文化資產,除了要面對自然的衰化,還要面對惡意的專業弄權。」—吳介祥(文化暴動份子.彰師大美術糸副教授)

  「文化份子如何「恐怖」,主要有三:
  1.他們時時保持驚人的田野毅力;2.他們往往有著過人的文史收藏;3.他們每每懷抱著超乎常人的記憶宮殿。」
  本書作者洪致文教授就屬於這種「恐怖級」的文化份子。—謝明達(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一  歌聲中聽文化,公園裡見傳承╱焦元漙
序二  是文資鬥士的告白,也是控訴╱吳介祥
序三  見證這個「恐怖」世代的文化份子╱謝明達
自序  誰才是文化恐怖份子?╱洪致文

前言  文化恐怖份子的文資保衛戰
01  台北隨便一個水溝都是瑠公圳?破解瑠公圳霸權的文化論述
02  清代台北城對向北京,日本時代轉向台灣神社?台北城方位演變考證
03  閃瞎了的台北建城130年展!
04  台北街道名是為了懷念故國江山?台北街道名稱由來
05  消失無形的中華商場
06  光華商場的老台北青春記憶
07  死了也要替你正名!北門高架橋的最後一眼
08  場所精神!從北門看三井倉庫的保存
09  急公好義!從考棚到台北舊市議會
10  圓山的台北民防史蹟快要GG  
11  懷舊新奇的片場奇景:中影文化城與林口霧社街
12  小戲院的大回憶
13  轉啊轉啊轉的阿波羅旋轉餐廳
14  台北青年之我的青年公園
15  台北好好看,台北好好拆!
16  老校舍的最後一眼:蓬萊國小老教室的回憶
17  推倒偉人銅像之換人坐坐看
18  告別師大樂群堂!臺灣第一座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的消失  
19  皮不在了也是古蹟!大阪商船台北出張所的保存
20  空總開發!到處都是六本木?
21  台北神祕美軍遺跡
22  柯P跳票!無法全區保存的南港瓶蓋廠
23  全民守護台北機廠!反對北廠成為美術館與文創園區
24  被活生生做掉的台北圓環盛世
25  桃園地景藝術節看不見的重要航空史地景
26  基隆迎向世界的西二西三碼頭!
27  不只是寡婦樓的新竹六燃遺跡被偷拆!
28  終戰七十年的臺北大空襲回憶
29  眷村的前世今生!防空陣地變身空軍三重一村
30  防災公園陰影下的嘉禾新村
後記 北京台北雙城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序一

歌聲中聽文化,公園裡見傳承 焦元溥.樂評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我在倫敦學習時,宿舍旁邊有個雅緻的公園。這裡常有活動,話劇、音樂、合唱、電影、親子遊戲等等,相當多彩多姿。園中養了羊和一些家禽,池塘還有鴨子,是小孩的好朋友。每回從公園旁邊走過,看到牠們與飛來做伴的鴿子一起曬太陽,都覺得心情平和。
  
  但我也只能從旁邊走過。公園門口貼了告示:這是兒童公園,只給兒童和帶兒童的大人進入。我沒機會「借」到小朋友,所以總是在欄杆外張望。
  
  為什麼會有這樣奇特的規定?公園北邊的紀念館提供了答案。
  
  就像諸多大城,以前的倫敦繁華卻也罪惡,路上不只有凍死骨,更有出生就遭遺棄的嬰兒,以及勉強存活卻奄奄一息的孩童,人間即是煉獄。貴婦衣香鬢影,街角臭氣沖天,多數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位叫做柯朗(Thomas Coram,約1668–1751)的船長卻看不下去。「難道就這樣見死不救嗎?」他不富有,卻有決心和毅力,花了十七年時間辛苦奔走,終於募來可觀資金,得到英王頒下許可,在1739 年成立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慈善法人機構,位於倫敦的「孤兒養育院」(Foundling Hospital)。養育院在1741 年開始收納孤兒,隔年九月建立正式院宅後就定居於此,直到1920 年代遷往郊區。
  
  市中心精華區空出這樣一塊地,各方勢力都來覬覦,要蓋大樓或建商場。當地居民不願這段歷史就此湮沒,爭相請願募款,最後加上善心人士資助,終於保留此地做為公園並成立基金會管理。如今,這個地方叫做「柯朗園地」(Coram’s Field),依然維持專屬兒童的傳統,旁邊還蓋了兒童醫院。即使很多人不曾造訪公園北邊的紀念館,也不清楚柯朗是誰,但當年的善心義舉,至今仍然被記得。如果你是音樂愛好者,更該知道柯朗和他的孤兒院。
  
  為什麼呢?因為作曲大師韓德爾就是孤兒養育院的大力資助者。他先是在1749 年到養育院指揮演出,隔年自己捐了一架管風琴給養育院禮拜堂,啟用典禮又親自指揮上演了鼎鼎大名的《彌賽亞》(Messiah)。此次演出之轟動,不只使韓德爾被選為養育院管理人,以後他更年年在養育院指揮《彌賽亞》慈善演出直至過世。他的愛心並不因此而寫下休止符─韓德爾不只捐給養育院一份《彌賽亞》手稿,更在遺囑中寫明,無論何人何地,只要在版權時間內演出《彌賽亞》,就會有一部分版稅捐給孤兒養育院。這份遺囑、韓德爾手稿和諸多樂譜,目前都存放在公園北邊的紀念館,吸引全世界的愛樂者造訪。紀念館每周日下午有小型音樂會,柯朗園地也不時上演韓德爾《彌賽亞》或其他作品,感謝作曲家當年的愛心。
  
  韓德爾的愛不限於此。從壯年時期開始,他不僅把憐憫注入他的音樂,更贊助社會救助與慈善事業。《彌賽亞》在都柏林首演時,他就將部分收益捐給三家愛爾蘭慈善機構,包括「救濟受監禁債務人之慈善音樂協會」。透過這些義舉,韓德爾告訴世界,音樂能夠啟發和造福他人。當年不只是他,大畫家賀佳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也大力幫助。他鼓勵當代藝術家捐贈作品給孤兒養育院,眾多畫作讓養育院成為英國第一個公共藝廊,至今博物館內仍有很多名家名作與展覽。當我經過柯朗園地,我知道那是好幾代人的慈善、努力與記憶承傳。這個世界充滿殘酷,但仍然有人持續守護著最初的良心,在兩百七十多年後的今日化作洋溢公園裡的孩童歡笑。
  
  說起勢利,英國人大概名列前茅。但即使是這樣勢利的英國人,最後仍能保下「柯朗園地」,不難看出他們對文化的重視。文資保存,不是蓋些假的故居、立些造型浮誇的雕像、刻些言不由衷的碑文,而是真真實實守護初心,讓歲月積累成文化。從「孤兒養育院」到「柯朗園地」,到傳唱世界的《彌賽亞》,今日的公園說著一則流傳近三百年的慈善故事。雖然安靜,全世界都聽得到。
  
  在洪教授這本大作裡,你我將看到許許多多觸目驚心的故事─有些難以挽回,有些還是現在進行式。殷鑑不遠,你是否也願意當一位「文化恐怖分子」,在公園裡唱韓德爾的《彌賽亞》呢?

序二
  
是文資鬥士的告白,也是控訴 吳介祥.文化暴動份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在台灣,文資團體在官宦的眼中,是資歷不夠格的從業者、是文化恐怖份子、是暴民,而這些被託付職權者,自以為在上位,竟敢在公民團體和文資委員面前夸夸而談錯誤的史地知識。台灣貧弱的文化資產,除了要面對自然的衰化,還要面對惡意的專業弄權。
  
  文化資產保存政策,是文化政策裡最難的一環。文化政策常常被視為可有可無的政策,近年的文創政策、文化大國和所謂的「軟實力」等政策口號,都可以看出文化在整體的政策脈絡裡,總是被當成妝點部門,標題顯眼卻沒有措施也沒有論述。速成、膚淺且御用的文化政策,波及最深的就是文資保存事務。我們在文資保存專業上,經年藉以為鏡的國家,無論是廟宇宮殿豐富的亞洲,還是城堡林苑瑰麗的歐洲,或是如德國魯爾區由工業廢址轉化的休閒區域,乃至各國傷痕所到之處的歷史景觀,都是這些區域的公民和政府傾全力研究擘畫,共同承擔並建立典範而來的。
  
  這樣費盡心思,動員世代才保存下來的文化資產,不是服務政治,也不是服務民調支持度的。沒有遠見,我們的文資保存就永遠在原地或易位、三十年或五十年和保存石頭還是磚塊的層次裡打轉,政策永遠見不到史地變遷、權力關係、自然與人為競合的脈絡,而永遠陷於觀光人潮和拍照打卡的狹隘思維。
  
  文資保存本身是一門包涵矛盾的學理;是不易理解卻要求高度自律的實務知識,正因為它必須從未來思考,從歷史的真實性和證據必要性著眼。同時,誰是文化資產、歷史證物的受惠者也必須憑空想像,但是這卻會冒犯當下的開發者和謀權位者。所以在台灣,文資保存特別需要勇氣、智慧和無私大心。文史保存的任務目的,並非營求私利或滿足個人戀眷而已,而是對於歷史的爬梳、對知識的敬重,更是對前人與來者的責任。
  
  洪致文教授的這本書,將他的家庭史和個人的城市記憶結合,更重要的是他對於研究的上窮碧落下黃泉之態度,無論是史料、證據、輔佐資源和推論,洪教授皆能旁徵博引,展現了學者的專業態度和引證的最高標準。而史料和資訊判讀還不是他唯一的工作,洪教授長年親身田調,並超潛入各個設施建物,隨時關注都發和拆遷政策,並積極向各主管機關提報文資⋯⋯儘管政府總讓人徒勞,但他蒐集到難得的資料,甚至是政府及開發業者有意遮蔽的事實,做為在場者,洪教授至少為我們漏洞百出的文資保存政策,做了些微的見證。
  
  有榮幸為這本書寫序,我除了表示對於洪致文教授之於文資保存應有步驟、研究者的專業紀律、對源自家族的公益性堅持,表示敬佩外,也要向總在現場的文資鬥士們,致上我最大的敬意!
  
序三
  
見證這個「恐怖」世代的文化份子 謝明達.建築史研究者、淡大土木所建築組博士候選人/建築學系兼任講師

  
  曾幾何時,文化份子,要跟「恐怖」這個形容詞連結在一起?當首都市長說出「文化恐怖份子」一詞,來指涉對於文化資產保護不遺餘力的公民團體時,身為關心城市保存一員的我輩,除了輕微的怒意,更多是脫力的荒謬感吧!雖然市長旋即收回該言論並道歉,但這個詞彙已經漫佈在雲端。這不禁引發我們思考,到底這個城市,是誰比較「恐怖」?
  
  是心心念念保存城市文化的公民,還是著了新自由主義魔咒的技術官僚?
  
  文化份子如何「恐怖」
  
  屏除這個詞彙的負面經驗,成為一個名實相符的文化份子,其實是一件蠻「恐怖」的事。文化份子如何「恐怖」,主要有三:
  
  1.他們時時保持驚人的田野毅力;  
  2.他們往往有著過人的文史收藏;  
  3.他們每每懷抱著超乎常人的記憶宮殿。
  
  本書作者洪致文教授就屬於這種「恐怖級」的文化份子。不僅僅是他的著作豐碩,而是他的足跡,早已朝著前輩人類學家伊能嘉矩為目標,每回踏查當日必錄,務使所行千里錄成萬言。本書便是他千里萬言的再一輯。洪教授固然不以人類學家為職,但他興趣之廣,堪稱「機類學家」,舉凡鐵道、飛機、巴士、船舶,無一不是他的研究興趣。近年來在工業遺產備受重視的趨勢下,洪教授的「機類」專長,更是在一片文史出身的專家中鶴立秀異;尤其在台北機廠的文資保存運動,每每見到洪教授身影。當田野、收藏、記憶冶成一爐,配上洪教授的手中妙筆,專著冊冊年年,成果幾乎等身。有比這個更「恐怖」的嗎?
  
  文化份子見證「恐怖」
  
  身為文化份子,最恐怖的經驗莫過於經歷城市地景的「好好看」跟「好好拆」。前任市長為了舉辦花博,創造了許多「好好看」的短期綠地,大開建築容積放送巧門,名為「都市更新」卻變成建商印鈔機。時間一到,短期綠地變成水泥叢林,高樓拔地而起,「好好看」成了南柯一夢,都市綠島難成、藍天易蔽。現任市長則是力求表現,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獲致結果,嗡嗡嗡外科式的拆除工程,解決了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與北門高架橋等盲腸沉痾,幹道交通與周邊地景豁然開朗,成果頗受好評。然而,卻在南港瓶蓋工廠、舊市議會、三井倉庫、新北投車站等案,使出開腸破肚、切割摘除、甚至器官錯置式的城市手術,恐怕是比前任「好好拆」更為嚴重的文資慘案。
  
  文化份子不甘「恐怖」
  
  「歷史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當我們的城市正在歡慶建城130周年的時刻,記憶這個城市歷史的載體─文化資產,卻一點一滴的「被遺忘」。這種集體「被失憶」的症狀,是「恐怖」之最,是無論如何都要與之鬥爭的場域,唯「記憶」是我們的武器。相對於終將歸塵腐朽的肉體,城市如石頭般彷彿承載著綿長不朽,城市的身世只有透過文化資產的盡力保存而獲得傳頌。作者固然不是小說《歷史學家》中的元祖吸血鬼卓九勒,無法賦予讀者穿越時空的永生。但透過這本書與城市歷來的時空場景搭接連理,恐怕才是此書邀請我們共遊的在世宏願。或許在讀過本書之後,我們也開始咀嚼起自身的周遭日常,那麼,超越時空的體悟可以在這個城市傳說下去。我們終將戰勝遺忘的「恐怖」,成為文化份子。
  
自序
  
誰才是文化恐怖份子? 洪致文
  

  在這個台灣出版環境惡劣,已經沒有多少人買書讀書的時代,還能有出版社願意出這樣的一本書,真的只有感謝再感謝。隨著網路的興起,冷門的題材,肯定不會大賣的書,身為作者的我也不敢讓出版社跳出來做功德,於是過去幾本書,在考量到品質的堅持下,都是拿出自己好幾個月的薪水來印刷自費出版。但是,這樣的獨立自費出版雖然可以降低成本把品質顧好,但缺點是流通的廣度就會打了折扣,甚至賣得再好,也沒有那個勇氣去再刷,只能告訴讀者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值得買,就應該趁還買得到的時候買。望著剩沒多少的存貨,其實我都是抱著賣一本少一本的心態,一心希望書能找到願意珍藏的讀者。
  
  但是,這本《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卻與之前的書有著不一樣的使命。這本書的文字,有很多是過去十多年來,在我「出草」(「出草」一詞出自1990年代一群鐵道迷出去拍火車,許乃懿醫師笑稱此為「出草」,亦即出去拍火車的稱法,後來廣泛成為出去「田野調查」的行動)之後的筆記,或者是在文資事件發生當下,投書報紙的評論文章加以後續整理而成的。
  
  在我開始研究台灣歷史的時候,受到伊能嘉矩先生的啟發,得知他的教誨是,每日出去調查的記錄,必定要在一天結束之前寫好。在網路時代,部落格的流行,讓這樣的記錄能夠在一天結束前上傳,成為一種記錄。這樣的記錄當然不會是非常完整與完全的,因此後續就會在適當的時候拿出來增補。感謝曾獲金鼎獎肯定的《潮人物》雜誌邀請,本書內的許多文稿,都曾在該雜誌的「咬City」專欄中刊登。不過,受限於雜誌的篇幅以及「尺度」,這些文字又經過大幅度的改寫與增補,最終成為這本書裡的許多篇章。
  
  這本《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書名,應該是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看了會兩手一攤覺得無奈而苦笑的吧。為了避免後人看不懂這個書名的意涵,幾經思考後還是決定在書的最後加以說明一下。這個書名,一方面是來自柯文哲市長上任後,對於文資團體戲謔式嘲諷成「文化恐怖份子」的紀念,一方面也是對於市府「開發派」以「像我們這樣的城市」為名,那種高傲偽文青設計城市的一種對抗。感謝建築導覽無處不吐白的謝明達老大,在成書過程中的這神來一筆「賜名」,替我們這個時代的困境做了最好的詮釋。當然,為了讓本書的主旨更加突顯,副標題則為「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描述了這十多年來在文資保存運動過程中的艱辛歷程與歷史經過。
  
  普遍而言,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觀念,還是有很大進步空間的。雖然經過文資界超過二、三十年的努力,你還是可以看到那些恐龍級政府官員與文資委員的可怕言論。因此,文資守護團體會被戲謔成「文化恐怖份子」就一點也不意外。
  
  也許很多人總覺得我是鐵道迷,是鐵道研究者,怎麼會跑來「插手」文資保存?其實,鐵道迷對於失去事物的敏感,往往很容易就衍生成對於城市地景、產業文化資產與各種歷史研究的興趣。維基百科在我名字詞條下的介紹如此寫著:「近年於個人網誌發表甚多針對台北市政府『台北好好看』市容改善計畫的文章,批判風氣濃厚,可能是洪氏個人對於『鐵道建築基於鐵道文化保存,應盡量保留原貌』的觀念之故」。這樣的說法其實太過簡單。對於城市的規劃,應該要有歷史與文化的關照,也要有現在與未來使用者的考量。建築的保存不只是保留原貌,而是要深究「怎樣的原貌」,或者要怎樣才不會失去保存的意義,以及所在的場所精神。
  
  回首我們一群鐵道迷從1990年代開始疾呼留下台鐵支線鐵路,搶救彰化扇形車庫,到保下台北北門區域的鐵道部,再到最近的台北機廠全區保存。這一路走來,其實並不容易。想當年為了留下台灣最後一座完整的彰化扇形車庫,我們在報紙投書,在立法院辦公聽會抗議,甚至被台鐵官員稱做「鐵道文化流氓」。但秉持著解決問題,留下文化資產的決心,與台鐵人員找出彰化地區通勤車基地的解決方案,最後留下了扇形車庫。但是,當這座扇形車庫成為台鐵自傲拿來「文創」的文化商品時,可曾記得我們這些被叫做「鐵道文化流氓」者的委屈?如果沒有我們當壞人的抗議,今天台鐵還有彰化扇形車庫可以拿來說嘴?
  
  同樣的台北機廠一案,也是走得好辛苦。這個不全區保存就將失去其完整精神與價值的場域,在地方與中央的各種戰場上,有了更多文資保存伙伴的加入,但面對的卻是更險惡的商業覬覦與開發壓力。在很多這樣的場合,我們都會碰到內心裡仍私下支持著我們的台鐵人與市府或中央級公務員。但是在決戰戰場,你卻又看到不知代表著什麼牛鬼蛇神勢力者的強力介入。
  
  這些文資保衛戰,是耗盡時間與心力的,是需要有堅強的意志與強烈的熱忱與使命感才能堅持下去。對比於此,你就可以看到許多政客那種噁心的言論。例如某位一路揣摩上意堅決反對北廠保存的台鐵官員,在文化部將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後,立即跳出說不惜提出訴願與行政訴訟反制,但在政壇風向轉變後,竟然改口說:「從台北機廠被指定為國定古蹟那天開始,我們就沒有保存以外的第二種想法,就是要全區保存」。這種話講出後,所有經歷過艱辛保存過程的伙伴們,只能傻眼。
  
  今天,我們的城市在缺乏文化與歷史思維的治理下,已經逐步崩壞。打著「城市的進步,不是犧牲歷史遺跡而來,而是找出新與舊可以並存的方法」,並且承諾了許多全區保存而當選的柯文哲市長,對於文史團體以「文化恐怖份子」嘲諷的背後,其實就是放任團隊以錯誤的歷史事證與歷史詮釋,加以錯誤的歷史想像,去規劃出以「都市設計者自傲」卻虛假的城市歷史脈絡,然後產出一個後現代虛偽城市願景的城市治理。這當中缺乏的,就是不及格的文化尊重,以及不及格的歷史常識。
  
  在2016年再次的政黨輪替後,文資法也重新大修。本書出版前夕,新版文資法三讀通過。這次的大改變,將「文化平等權」(全民共同守護,全民擁有與所有權人及政府平等的文資參與和啟動權)、「無償撥用」(各機關不善盡管理,將被要求撥用,號稱為「台北機廠條款」)、「全面性暫定古蹟」(各類別文化資產一啟動審議就視同古蹟被保護)以及「絕對刑罰」(破壞重要文化資產判處六個月以上徒刑)等都納入法條,讓在文資議題上努力多年的朋友們終於看到台灣文化資產保存上的曙光。這樣的改變,除了民間人士多年來的呼籲,還有多少重要建物「被自燃」的犧牲才換來的。當然,管碧玲立委及其團隊的許陽明先生、陳林頌先生,以及目前位居文化部長之位的鄭麗君在立委時期的努力,都是功不可沒。
  
  這本書在此時出版,是為了記錄過去十多年來台灣的文資困境與荒謬。希望新版文資法上路後,這些文資保存的笑話能夠不再發生。
  
  最後,還是感謝前衛出版社能勇敢出版這本書,謝謝林君亭先生在編輯上的協助,美編蘇品銓的設計,讓本書能完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感謝助理郭承鑫在編輯過程中的校對協助,馮維義在地圖繪製上的幫忙,以及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在航照圖資上的幫忙。至於文章中,多次引用好友林小昇與凌宗魁的文字,在此特別感謝。
  
  此外,這本書的封面相當特別,當然要感謝百忙中幫本書畫插畫的蘇拉圖先生。這位政壇前官員與電視名嘴,我們因荒謬的「榮華富貴」站名爭議而認識,沒想到他還有這麼令人不為所知的才華。他能幫這本書畫封面插圖,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當然,也感謝三位好友幫這本書寫序,謝謝知名音樂評論家、作家焦元溥以英國的案例回應了台灣文資保存的問題,原來韓德爾的《彌賽亞》背後,有著這樣的故事,有著這樣的文資保存精神與意義。我們因舊市議會用地是否交給北市交議題而認識,從原本被好事者拉來對抗的兩方,卻因看到了開發本質的黑暗而站在同一邊。同樣的,也是在文資保存議題上,北市府一心想要把北廠搞成奧賽美術館開發,拉攏藝術界與鐵道文化界對抗,但當時擔任國內最大藝術團體視盟理事長的吳介祥老師,代表了藝術界站出來給了我們最大的支持,也戳破了那些市府以藝術包裝,以美術館為幌子要支解北廠開發的陰謀。吳老師告訴我們美學絕對不是見仁見智,也行動上讓我們認識了什麼是「文化暴動份子」。至於幫本書取名的建築史研究者謝明達,是我們常常出草的基本班底,有他的解說,建物吐白都可以變成一番道理,甚至連王大閎的台大地質系館建築都能用鍋貼皮加以比喻。他替本書取的書名,一定是個可以流傳後世的絕妙佳言。
  
  最後的最後,我想還是要感謝所有一路走來一起努力過的文資保存朋友們。不管你是否已經灰心而引退,或者仍在第一線抗爭,這本書記錄下二十一世紀初台灣文資保存的荒謬,與我們無能為力搶救下的那些古蹟建物身影與城市歷史。
  
  對於顢頇的執政者與文化官員,把這些歷史記錄下來,是我們在惡劣文資保存環境下唯一能做的。希望你們看到書中自己當時的那些言論與作為時,能有一絲絲反省的能力,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事。
  
  期許台灣在文資法於2016年大修後,書中寫到的種種荒謬文資慘案與蠢事不要再發生。天佑台灣!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ISBN:9789578018051
叢書系列:自然人文系列
規格:平裝/256頁/16k/19x26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台灣史地>其他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場所精神!從北門看三井倉庫的保存
 
位於台北市北門邊的一棟三井倉庫,歷史已經超過百年(至少建於1915年之前),相當奇蹟似地殘存至今。在2009年時,這棟建築原本已經被列入郝市府的好好看計畫中要拆除,卻因為筆者的報紙投書,而在2010年3月2日獲得了文資審議的機會(雖然結果是個毫無保障的「歷史建築」)。
 
這棟三井倉庫,依照文資審議時台北市文化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其地址位於台北市忠孝西路1段165號,是棟四柱三間連續拱間的紅磚洋樓,為日本時代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舊倉庫,建物中央立面半圓形的山牆仍留有三井的菱形商標是其最大特色。該棟建物產權在二次戰後交由台灣省政府物資局管理,2002年精省後由台鐵接管,因此最終的產權所有者是台鐵。
 
在郝市府主政下的台北,只要是破敗的建物就會被「好好看」拆除,於是「好好看」成為一種毀滅城市記憶的動詞。說真的,沒有歷史深度與記憶的城市,是很可悲的。執政官僚當然可以用所謂的美化市容來拆掉老舊建築,因為在他們眼中本來就沒有什麼歷史的概念,當年把台北城門拆到除了北門是原樣之外的舉措,不也是為了美化市容發展觀光?郝市府時代的花博,更是個可怕的殺雞取卵政策。它結束後不會替台北帶來什麼永續的好影響,但卻會毀掉這個城市很多的記憶。當然,偉大的執政者可以說我們是除了古蹟以及歷史建築之外才會拆的。但,沒被列作歷史建築與古蹟的城市風貌就不是城市裡的特色嗎?一個好的市長,最好是有歷史與前瞻的眼光與遠見來推展市政,否則就是什麼都不做還至少不會亂拆東西。最可怕的就是亂拆亂破壞的建設,那真的就是萬劫不復。
 
沒想到,走了一個郝市府,卻來了一個更有拆除效率的柯市長。柯市府團隊上任以來,文資爭議不斷,一個重大的原因就在於市府團隊對於文化歷史的脈絡與基本價值認知不及格,因此各種計畫遇到文化資產時,缺乏文化論述的蠻幹,就引發衝突。以市府想推動的西區門戶計畫,改造北門,新增甕城與護城河的規劃,看似一個美好的都市門戶想像,但卻是一種後現代的浪漫滑稽偽古蹟再造,犧牲的是其旁真正訴說城市發展歷史與現代化歷程的三井倉庫。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ISBN:9789578018051
叢書系列:自然人文系列
規格:平裝/256頁/16k/19x26cm/普通級/部份全彩/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台灣史地>其他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51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圖解台灣史 【里仁網購】杏仁粉 德國【多倫斯】天然洋芋片-經典原味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與社會想像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 快樂就是...500個生活裡的小幸福(獨家加贈-快樂幸福小兔子手機座) 馬雅祕境:美國外交官史蒂芬斯的探險紀實(上、下冊不分售)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Tu Jie Fa Xue Xu Lun : Guo Jia Kao Shi De Di Yi Ben Shu...]~推薦!

作者:錢世傑
出版社:十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680元

ISBN:9789869344029
叢書系列:國考館
規格:平裝/6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雙色印刷/三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錢世傑


  現任:
  國立中央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
  中原大學財金法律所碩士
  台北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

  臉書社團:J教授國考讀書會
  臉書帳號:www.facebook.com/mjib007
  部落格:山林中荒廢的法律小屋 blog.chinalaw.org
  E-mail:jackiechien@hotmail.com

  出版著作:
  「圖解理財幼幼班」、「圖解魅力學」      (十力文化)
  「圖解國文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法律記憶法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憲法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行政法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刑法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刑事訴訟法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民法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民事訴訟法_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民事訴訟_第一次打民事官司就OK!」   (十力文化)
  「刑事訴訟_第一次打刑事官司就OK!」   (十力文化)
  「車禍資訊站_第一次打車禍官司就OK!」 (十力文化)
  「圖解不動產買賣_買房子的第一本書」   (十力文化)
  「圖解數位證據」                      (十力文化)
  「圖解個人資料保護法」                (十力文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法學緒論概說***

  感謝廣大讀者的支持,讓本書進入第三版,本次改版除了新增考題外,更融合至今讀者曾問過關於他們準備國家考試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在此統一整理、希望幫助考生們奠定法學緒論的基本觀念,打好基礎。

  第三版藉由新增的考題和內容,提升豐富度、並提供答題技巧以及解決法律條文難以記憶和應用之困擾,以期能幫助讀者在準備考試時更可以鎖定方向,因此,幫助背負時間壓力的考生,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精準掌握重點解題,是本書的目標。

  國家考試有關法學基礎知識的科目繁多,諸如法學知識、法學知識與英文、法學緒論、法學大意。其中,「法學知識與英文」的考試科目,除了英文之外,還包括憲法、法學緒論兩個科目(憲法與法學緒論是否分開,端視命題大剛如何編列,如第6~7頁命題大綱就憲法納入其中),其中英文佔20題,憲法及法學緒論共佔30題。如果是考試科目名稱為「法學緒論」或「法學大意」,則50題通通都考法律相關知識,考題更具有廣度與深度。

  基本上,法學緒論的內容,除了憲法(包括大法官會議解釋)外,主要就是民法、刑法、訴訟法、行政法、商事法、選罷法令、勞資關係、社會保險、兩性及弱勢族群法令,每一年的範圍都不太一樣,例如有時候會考大量的大法官會議解釋,可是隔年可能只出個一兩題,範圍可以說是相當地廣泛,由於範圍相當廣泛,也就造成實際出題結果的不確定性。

  其中尤以憲法及大法官會議解釋佔相當大的比例,民法、刑法、行政法、法律基本概說等也都是考試的常客。其它部份,則偶爾出個一到二題,例如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司法、著作權法、全民健保法、勞動基準法、兩性平等法等,也是值得花時間準備的範圍。

  法學緒論難以拿高分最大的問題在於範圍太廣,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這四科,就讓人望而生畏,再加上基本法學概說與公司法、著作權法等相關法令,恐怕就讓人頭暈目眩了。

  筆者將多年替讀者分析的資料整理起來,加上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這四科曾經考過的菁華考題與解析集結成冊。並透過網路建置了一套完整的資料增補平台,讓讀者能隨時獲得最新的考題資訊,相信能更有效的成為讀者面對法學緒論考試的基礎。

  除了將上述各法圖解化之外,更加精選最近幾年國家考試的選擇試題,透過詳細的分類,讓讀者能在閱讀完一個段落後,立即透過考題的練習,檢視自己學習的成果,許多較困難的考題,也會將「解析」呈現在該考題下方,降低自己學習上的困難。

  圖解,不是簡單畫個圖

  市面上的圖解書,圖解的功能有些是著眼於分類整理,有些是讓考生一看就懂,有些則是描述一些案例事實。但是,卻有更多號稱圖解的書籍,只是讓單調的文字搭配兩三張插圖,甚至是沒有太大的意義圖案。如果只是簡單的幾張圖,配合上偶爾出現的樹狀圖或表格,這樣子要稱之為「圖解」,也太牽強了。

  筆者一直致力於突破新的圖解方式,雖然由於版面的限制,無法完全以豐富的圖解來協助讀者閱讀,但是筆者自己成立的部落格、臉書社團與粉絲團,還是免費地提供許多優質的圖解內容與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獲得更多的補充資料,以因應日益競爭的考試。

本書特色

  1.透過生活化的實務案例、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以及化繁為簡的圖像式閱讀,輕鬆吸收生硬法條中的關鍵知識。

  2.藉由系統性統整概念,層層剖析相關案例及歷年考題,幫助讀者橫向全盤知悉、縱向深入瞭解公司法。

  3.協助讀者強化學習效率,更能夠抓準出題的方向,精準掌握國家考試出題趨勢。

  4.在學習法學緒論的同時,更能學習法學相關科目的建構,一舉數得。

  國考達人說:這是一本讓你一看就懂的工具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ISBN:9789869344029
叢書系列:國考館
規格:平裝/6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雙色印刷/三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ISBN:9789869344029
叢書系列:國考館
規格:平裝/6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雙色印刷/三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109?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圖解行政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圖解法學緒論: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二版)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圖解民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第三版)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杯茶(Three Cups of Tea)~推薦!

作者:葛瑞格‧摩頓森,大衛‧奧利佛‧瑞林
原文作者:Greg Mortenson,David Oliver Relin
譯者:黃玉華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6/11/1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869378659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規格:平裝/40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


  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三個月大即隨前往非洲擔任傳教工作的父母遷居坦尚尼亞,直至十五歲才返回美國。原是熱愛登山的急診室醫護人員,1993年為紀念早逝的妹妹而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結果不僅攻頂失敗,更在返途中迷路,幸運受到山區窮困村落科爾飛的村民救助,在深受村民的純樸善良感動下,許諾將重回科爾飛幫助他們建造小學,自此成為獻身推動中亞地區兒童教育的人道工作者。他當年攀登K2,是為了紀念早逝的妹妹,並在因緣際會下做出為當地村民蓋一所學校的承諾;十五年後,他已經在中亞地區協助建造了五十八間學校;一個早逝女孩的生命,促成了另一群女孩的重生。

  摩頓森現為中亞協會執行長。中亞協會成立於1996年,主要任務在於促進並提供中亞偏遠山區的孩童受教育機會,特別是女孩子。

大衛‧奧利佛‧瑞林(David Oliver Relin)

  是個遊歷世界的專欄作家,其作品獲得無數獎項,曾在「愛荷華作家工作坊」教導寫作。目前住在奧勒岡波特蘭市。

譯者簡介

黃玉華


  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英國牛津大學比較語文學暨普通語言學哲學碩士, 現於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讀行為神經科學暨生物醫學神經科學雙主修博士學位,專攻精神分裂症之腦造影研究。雖受科學研究訓練,卻有超過十五年媒體公關、整合行銷及國際合作工作經驗。2007年成立「樂活旅行家」社會企業,與位於美國之「永續旅行國際組織」非營利機構合作,致力於在華文社區推廣永續觀光及責任旅行知識及觀念,希望發展觀光旅遊業之際,也能兼顧減輕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尊重當地旅遊文化,以及助益地方經濟。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一個早逝女孩的生命,讓另一群女孩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全球共同的感動!
台灣超過20所國高中學校推薦書單

  ◆紐約時報暢銷榜No.1
  ◆今日美國第No.4
  ◆出版人周刊No.3
  ◆洛杉磯時報No.2
  ◆邦恩&諾伯書店No.23
  ◆華盛頓郵報No.3
  ◆BookSenseNo.2
  ◆AmazonNo.5


  三杯茶
  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在過去的十二年,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區,六十所學校陸續成立,摩頓森守護妹妹的信念,讓他願意用生命去化解世界上最大的仇恨,幫助一群女孩有勇氣改變世界。
  
  當我們懷疑,一個人的力量是否真的能改變世界時,願意放棄日常生活享受的摩頓森做到了!
  
  書中主人翁摩頓森原來是個登山家,1993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時發生意外,與隊友們失去連絡,只留下他一人,沒有水也沒有食物。十分幸運地,他在巴基斯坦山區的一個偏僻小村落被救起,而且在村民的細心照護下,他的身體得以康復。被村民的善良所感動的摩頓森發現,當地小孩只能坐在戶外髒汙的泥地上上課。村民窮到沒錢聘請老師。摩頓森於是承諾一定會回來為他們辦所學校……
  
  他放棄白天的工作,過著最低度的生活,到圖書館尋找名人錄、找出一個個參議員與明星的名字,在還不會使用電腦的時候,租用打字機開始寄出580封信;當他灰心不已的時候,是小學生激勵了他。
  
  「我真的發現,要解釋半天,讓大人聽懂為何要幫助巴基斯坦的學生是件很困難的事。」摩頓森說,「但是這些孩子馬上就懂了。當他們看到照片時,沒有辦法相信怎麼會有這樣的地方:孩子在寒冷的天氣坐在戶外,沒有老師教、卻努力上著課。他們馬上就決定要做點什麼。」
  
  六個月後,他終於收到回信,一張一萬二千美金的支票,足夠蓋第一間學校,他終於可以前往阿富汗蓋學校,......
  
  摩頓森會實現他的承諾嗎?
  
  一個人,一個承諾,一段辛苦漫長的旅程,許許多多人的愛心,一個美麗的承諾,終於實踐。故事的後來,的確是美好結局:在過去的十二年後,摩頓森總共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區,蓋了不止一所,而是六十所學校,特別是能讓女孩子上學的學校。

  得獎紀錄    
  ◆2007年奇里雅瑪環太平洋文學獎
  ◆2007年太平洋西北獨立書店書卷獎
  ◆班夫山圖書展獎
  ◆蒙大拿紐西蘭圖書獎
  ◆Target連鎖賣場2007秋季讀書會選書
  ◆2006年時代雜誌年度亞洲之書
  ◆2007年今日美國年度選書
  ◆紐約時報暢銷榜No.1
  ◆今日美國No.4
  ◆出版人周刊No.3
  ◆洛杉磯時報No.2
  ◆邦恩&諾伯書店No.23
  ◆華盛頓郵報No.3
  ◆BookSenseNo.2
  ◆AmazonNo.5

名人推薦
  
  于玟/台北縣立圖書館館長
  王文靜/《商業周刊》執行長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
  李素真/中山女高國文科教師、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
  邱一新/名作家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常玉慧/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
  張翠容/《中東現場》作者
  陳美儒/建國中學國文科召集人、名作家
  陳昭珍/全國圖書館協會理事長
  賀陳旦/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盧蘇偉/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
  (依姓氏筆畫排列)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章 失敗
第二章 河岸迷途
第三章 「進步與完美」
第四章 個人儲藏室
第五章 五百八十封信,一張支票
第六章 黃昏時,在拉瓦爾品第的屋頂
第七章 艱難的回家路
第八章 被布勞度河擊敗
第九章 人民在說話
第十章 造橋
第十一章 六天
第十二章 哈吉.阿里教的功課
第十三章 「笑容不該只是回憶」
第十四章 平衡
第十五章 行動中的摩頓森
第十六章 紅色的絲絨盒
第十七章 沙地上的櫻桃樹
第十八章 裹屍布裡的人
第十九章 一個叫做紐約的村莊
第二十章 和塔利班喝茶
第二十一章 倫斯斐的鞋
第二十二章 「真正的敵人是無知」
第二十三章 把石頭變成學校 致謝 如果你被《三杯茶》的故事感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ISBN:9789869378659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規格:平裝/40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ISBN:9789869378659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規格:平裝/40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三杯茶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70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第三餐盤 直面生死的告白:一位曹洞宗禪僧的出家緣由與說法 馬雅祕境:美國外交官史蒂芬斯的探險紀實(上、下冊不分售) 為什麼Google不夠用?從世界首都到體育知識,你絕不知道的滑世代勝出關鍵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Luhmann leicht gemacht: Eine Einführung in die Systemtheorie)~推薦!

作者:瑪格特.博格豪斯
原文作者:Margot Berghaus
譯者:張錦惠
出版社: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2016/11/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869348133
規格:平裝/416頁/16.5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瑪格特.博格豪斯(Margot Berghaus)


  德國克萊沃(Kleve)出生,主修文學研究、哲學、社會學、藝術史。擁有哲學博士、社會學大學教授資格。1987-2007年擔任德國曼海姆大學媒體與傳播學教授,發表關於尼可拉斯魯曼、伊曼紐康德,以及關於電視、網路與大眾媒體之影響等學術著作。自2007年起,為漢堡自由藝術家,分別於德國、義大利、美國和中國舉辦過個人藝術展覽。

審定者簡介

阮曉眉

  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

譯者簡介

張錦惠


  德國畢勒佛大學德國語文學/社會學碩士,主要興趣為:文學理論、角色與情感理論、英國與德國文學從浪漫主義至現代、美學等。現為專職的英德文譯者。譯作有魯曼《社會中的藝術》(2009)、《愛情作為激情》(2011)、《文學藝術書簡》(2013)。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魯曼就像「博曼」妖怪一樣,讓人退避三舍?!
透過各式各樣的圖像、表格、報紙文章,輕鬆進入魯曼的系統理論核心。

  魯曼,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理論家,畢生志業在建立一個「全社會的理論」。他提出的知名見解有:

  ●一個理論的起頭不是同一,而是差異。
  ●一旦捲入溝通之中,人們便再也回不到那輕鬆安逸的靈魂樂園。
  ●只有社會系統才會進行溝通,而不是人類在溝通。
  ●大眾媒體並沒有扭曲實在,它們創造實在。
  ●訊息愈多,非訊息也就愈多。
  ●報章雜誌、廣播與電視規定了這個世界被閱讀的方式。
  ●廣告犯下了現代大眾媒體的彌天大罪:涉有操弄的嫌疑。
  ●媒體引導全社會的自我觀察。

  他的著作,乍看似乎極為複雜,入門不易。讀者該從哪一本書開始、要如何理解魯曼呢?其實在他複雜性理論的背後,始終有一個明確的、獨到的理論框架,可以開啟一道有助於我們觀察現代社會的嶄新的、自由的視野。

  魯曼研究的核心對象是社會系統及其脈絡,其中包括:溝通作為全社會以及每一個社會系統的運作方式、特定的溝通形式與媒介(諸如語言、書寫文字、印刷術和無線電廣播)、溝通從遠古時期的口語部落社會一直到出現了電視與電腦的世界社會的演化,以及大眾媒體與公眾輿論等。魯曼的溝通定義,對於日常生活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幫助人們正確理解各種現象。本書搭配許多輕鬆有趣的圖像來輔助解說,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魯曼及他的理論。

名人推薦

  ◆要讓魯曼的系統理論變得容易,輕鬆就可上手,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讓魯曼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同時卻又不失其原味與深度,就更難了!瑪格特.博格豪斯教授不但全做到了,還顯得游刃有餘,讀來更是趣味盎然,無怪乎能在眾多引介魯曼系統理論的書籍中獨樹一幟,在德國書市上與學生間普獲好評,不斷再版。──湯志傑(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書多幅由作者親繪之搞笑與出人意表的插畫,不但讓魯曼深邃宏大的理論體系變得更為可親,而這些插畫本身的傳導與說明的功用,可說與正文相輔相成,讓本書成為深入淺出,又兼具通俗與學術著作的韻味。──邱炫元(政治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湯志傑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 關於本書
一、目標:從『博曼』到魯曼
二、策略:複雜性的化約

第二章 魯曼:個人與作品
一、傳記:偶然而成
二、畢生之作:全社會理論
三、魯曼與哈伯瑪斯的論戰
四、研究方法:利用卡片盒來進行溝通

第三章 系統理論
一、此一『超級理論』乃是超級且普世通用的
二、系統理論加上建構主義
三、一種『觀察理論式的』研究法
四、……諸系統所普遍共有的:全社會與它的功能系統
五、生物系統、心理系統與社會系統:就是沒有人的系統
六、關於語言表達與圖像表達的不充分

第四章 系統
一、系統乃其所為之事:它們進行『運作』
二、運作產生『與環境之間的差異』
1. 世界是『無可達及地』遠,而環境是『與系統相關地』近
2. 在「系統/環境」的差異中進行運作的諸系統
3. 在「系統/環境」的差異(自我指涉/異己指涉)中,諸系統觀察……
4. ……環境以及其自身
5. 一階觀察與二階觀察
三、系統以『自我生產』來製造自身
1. 他者製造出來的並不是系統
2. 系統運作,運作,再運作:『具有銜接能力的』
3. 演化產生分化
4. 同時(對環境)開放且(在運作上)封閉的

第五章 社會系統
一、社會系統乃其所為之事:它們進行『溝通』
二、社會,組織,互動:全都是社會系統
三、唯有社會系統才會溝通:人乃在其之外
四、即使是人的意識,也是屬於外部的
1. 社會系統與心理系統是分開運作的……
2. ……但經由『相互滲透』而相互依賴

第六章 溝通
一、不屈不撓且在形式上具有彈性的
二、溝通是有選擇性的
三、以兩位行動者的三種行動為例
1. 行動一,他者的登場:「我認為什麼東西是可以提供作為訊息的?」
2. 行動二,他者:「我要從中告知什麼東西?」
3. 行動三,自我登場:「啊哈,我要被告知什麼東西:選擇性的!」
四、溝通的全新見解
1. 不是人,而是只有溝通才會進行溝通
2. 沒有訊息的傳遞
3. 傳送者不再是老大
4. 沒有相互理解/共識,而是只有差異
5. 真誠是無可溝通的
五、具體的溝通,以大眾傳播為例

第七章 銜接溝通
一、溝通進行,進行,再進行
二、擬行動四,銜接溝通:自我變成了他者
三、具體的銜接溝通,以大眾溝通為例
四、關於溝通的溝通
五、溝通的成功

第八章 雙重偶連性與媒介
一、溝通是『極不可能的』
二、選擇是『偶連的』,而且是『雙重偶連的』
三、藉由『媒介』,所有一切都變成有可能的
四、『媒介』使『形式』變成有可能的
五、魯曼的媒介一覽表

第九章 意義
一、意義就如同世界一般是無可避免的
二、世界是以有意義的方式被觀察,不管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社會上
三、意義的三個面向:世界的三個面向

第十章 語言
一、『語音』與『意義』:為了意識與溝通的目的
二、溝通媒介第一號,『社會的繆斯』
三、附論:非語言的溝通──有這種東西嗎?
四、附論(續篇):有的!但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
五、除了『真實的實在』之外,還有一個『第二實在』
六、除了真實的實在的時間之外,還有一個第二時間
七、你的話語是『是的,是的─不是,不是』!
八、是或不是,被騙或者沒有被騙:語言都是一樣的

第十一章 書寫文字
一、『視覺性』語言:無可溝通的開端
二、『傳播』媒介第一號,為了更廣泛的溝通
三、擁有書寫文字的社會是『毀滅性地與眾不同的』
四、如此一來,溝通甚至是特別具溝通性的
五、又再產生一些新的實在層面
六、時間與空間的全新意涵
1. 既是缺席,同時又可以展開溝通
2. 自我製造出來的社會記憶
七、你「或許」也可以書寫
八、批評:就書寫文字而言,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

第十二章 印刷術
一、溝通再一次進行變革
二、印刷品以市場為導向
三、與作者的距離:與權威的距離
四、知識系統化,語言標準化
五、時間寶貴,線性思考
六、對新穎的讚賞
七、愛情是:如同在小說中一般
八、為觀察及全社會的自我觀察而製的印刷品

第十三章 電子媒體
一、透過電影、電視與電腦,一切又變得不一樣
二、電影與電視創造出一個『不在場的實在』:它是可信的
三、附論:圖像是『部分外於社會的』
四、電腦溝通:由電腦來進行溝通,還是與電腦進行溝通,或者藉由電腦進行溝通
五、非「權威性的」、反「社會的」、無「意義的」……
六、……以及「無中心的」:將世界溝通與世界社會現實化

第十四章 大眾媒體
一、具有特殊社會功能的傳播媒介
二、典型特徵:與大多數的溝通沒有互動
三、科技造成了接觸的中斷:接觸的中斷造就了系統
四、大眾媒體的實在就是兩個實在
五、根本就沒有『扭曲』!
六、「訊息/非訊息」是大眾媒體的符碼
七、一次性使用的易腐壞商品。因此:講求速度!

第十五章 新聞與深度報導
一、新聞與深度報導說出『真相』,或多或少是『與時事相關的』
二、赤裸裸的真相被挑選出來:尤其是真實的赤裸
三、一直都在:『對操弄的懷疑』
四、十個『選擇判準』建構出訊息
五、新聞與深度報導是這樣做出來的

第十六章 廣告
一、廣告騙人:老實地說
二、並且『協助及教唆人們進行自我欺騙』
三、潛在功能:提供品味給沒有品味的人
四、廣告與流行時尚始終要求新穎
五、廣告如同日常生活文化:強制與自由之間的平衡

第十七章 娛樂
一、『真實的實在』開啟了一扇通往「後窗」的窗
二、『第二實在』的訊息
1. 有著快樂的開頭與結尾的虛構性娛樂:令人信服的
2. 策劃性的娛樂:可信的
三、文化是這樣學習策劃與觀察的
四、娛樂『再浸透』入我們本來就知曉且所是之事物
五、『詼諧』:推論回到自己身上以及『自我定位』

第十八章 大眾媒體(續篇)
一、媒體、人、社會:『結構性耦合』
二、藉由基模與論題進行耦合
三、大眾媒體製造確定性,『社會記憶』
四、大眾媒體製造不確定性,『激擾』
1. 它們譴責社會的缺失:激擾的
2. 它們的知識是『模稜兩可的』:激擾的
五、建構實在:真實的建構
六、共識或者非共識,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第十九章 公眾意見
一、公共性意味著:從外部被觀察
二、窺探政治
三、甚至不是意見,而是論題
四、大量的匱乏、衝突與道德
五、對抗複雜性的建構

第二十章 全社會的自我描述作為建構:結論一
一、一階觀察與二階觀察,一階模控學與二階模控學
二、建構是無可避免的
三、社會的自我描述:弔詭的
四、……盲點……

第二十一章 溝通與全社會的演化:結論二
一、水井中的三塊石頭:系統、溝通、演化
二、溝通與社會:一種演化
三、從遠古,經過高度文化,到世界社會
四、接下來將走向何方?展望
1. 社會觀察它的未來:風險
2. 溝通進行演化:無邊無際的
五、魯曼:不斷延續

出版後記:引水人之跋/邱炫元
參考文獻
關於插圖
譯名對照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魯曼一點通》推薦序
 
  要讓魯曼的系統理論變得容易,輕鬆就可上手,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讓魯曼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同時卻又不失其原味與深度,就更難了!瑪格特.博格豪斯教授的《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論》不但全做到了,還顯得游刃有餘,讀來更是趣味盎然,無怪乎能在眾多引介魯曼系統理論的書籍中獨樹一幟,在德國書市上與學生間普獲好評,不斷再版。

  同為魯曼系統理論的愛好者,如今能看到此書中文版面世,我不但感到欣喜萬分,更覺得這實在是件功德無量的事。因為,魯曼系統理論交纏、遞迴的複雜概念網絡與書寫方式,其實對一般讀者立下了相當高的進入與理解障礙。一如作者所言,「沒有基礎知識便想踏入魯曼的世界,因此是相當費勁的」,往往,在閱讀魯曼的許多著作時,「腦袋裡事先存有理論的基礎知識乃是預設的先決條件」。許多對魯曼系統理論的誤解與批評,往往便由此而來。

  因此,我要特別感謝博格豪斯教授的高足陳吉興先生,獨力出資贊助這本在台灣怕終究是冷門的學術書。同時,我也要向一肩擔起翻譯重任的張錦惠女士,以及榨出時間幫忙審訂的阮曉眉教授致敬。最後,我還想謝謝幫忙穿針引線的邱炫元教授,找到這兩位正牌的系統理論愛好者,讓本書能如同德文原版般深入淺出,達成讓就算毫無相關知識背景的讀者,也可輕鬆掌握系統理論的目標。

  要完成這樣的知識挑戰,絕對不是就理論解理論便可做到,而有賴引入眾多信手便可拈來的日常實例,引導讀者熟悉魯曼有別於學界一般習慣的概念界定,以及顛覆傳統看法,乍看之下極易先入為主斥之為胡說的觀點。這如何可能呢?在一般的觀念裡,深和淺不正是對立的嗎?兩者同時成立,豈不矛盾?

  如果我們引入「弔詭」這個系統理論的核心概念,便可了解深與淺是有可能得兼的,而不必然矛盾。弔詭最直接而明白的界定,便是兩者互為條件。換句話說,正是因為能深,所以才能淺,同時也正因為能淺,所以才能深。重點是,弔詭之所以不是矛盾,關鍵在它勇於面對真實的世界,引入了「時間」,就表面的矛盾進行開展,而非滯留在無時間的邏輯裡,以致被自己的擬想所困。依此,如果系統理論的表述始終只能詰屈聱牙、艱深晦澀,而無法講清楚、說明白它究竟在談些什麼,讓一般讀者也能聽得懂的話,那麼這無疑將證明是系統理論本身有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博格豪斯教授的《魯曼一點通》具體證明了,雖然理解系統理論的門檻不低,但只要讀者敢於跨出接觸的第一步,願意使用自身的理性,推敲、思考剛聽或許覺得不習慣甚或怪異、荒謬的觀點,絕對可以理解系統理論在講什麼,乃至日益為其所說服,轉而擁護魯曼敢於與傳統決裂的基進立場。只是,就如「開展」的意象所點明的,「深入淺出」無疑是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而無法一開始便同時成立。而既然是深入淺出,自然就不會是一知半解,那勢必既得對系統理論的全貌有個概觀,又要能深入其理論觀點的核心,乃至論證上的細節。

  這時,難題可就來了,雖然在語言的表述上,我們大可釐清說系統理論是交纏、遞迴的,但要透過書寫介紹它時,仍不免只能按線性的時間循序漸進。那麼,要如何操作如此複雜而困難的全面性的介紹與引導呢?特別是,當所要介紹的,是一套從差異而非同一或統一出發的理論時,如何才能保持其風格與特色,而不致「扭曲」呢?

  退休後定居於漢堡,成為自由藝術家的博格豪斯教授,不但充分利用個人的繪畫專長,輔以大量的插圖以增進讀者的理解,同時還發展出一套由點而成線、成面,逐步由淺入深的書寫方式,並把他對書寫方式的反省,反身性地套用到分析魯曼的分析與寫作風格上,把系統理論深刻的洞見,用淺顯易懂的例子和語言,具體例示給讀者知曉。

  於是,站在博格豪斯教授幫我們釐清了系統理論諸多重要基本觀念此一點的基礎上,讀者將可了解為何系統與環境是組差異,為何說系統理論是從差異而非統一出發;為何只有系統才會進行溝通,是溝通而非人在進行溝通;為何人不是個系統;為何系統理論會採取運作建構論的立場,為何任何的觀察都是建構;為何要談實在的雙重化與二階觀察;系統在運作上封閉,但在因果上卻對環境開放究竟是什麼意思;魯曼與哈伯瑪斯到底在爭些什麼……。

  進一步,博格豪斯教授幫我們連點成線,逐一交待了魯曼系統理論的探討範圍︰從一般系統(原則)到特殊系統(的運作方式);從全社會到特定的功能系統;從互動、組織到社會;從政治、經濟、宗教、教育、藝術、科學到大眾媒體;從溝通媒介到語言、文字、印刷術與電子媒體等傳播媒介……。雖說這些粗略的線條自然不可能窮盡魯曼系統理論「所有一切」的內容,卻畢竟勾勒出魯曼系統理論的整體輪廓,速描了其可及的射程範圍,讓讀者不致見樹而不見林。

  緊接著,博格豪斯教授以其專長領域的大眾媒體為例(但又不限於此),闡示魯曼系統理論的實質內容,讓線進一步可連成面,更透過適時注入魯曼別具慧眼的具體分析,讓系統理論整個變得立體起來。因此,讀者將了解到,記憶其實以遺忘為前提;為何大眾媒體會以訊息╱非訊息為符碼,為何新對它來說如此重要;為何大眾媒體的功能在觀察與描述,也就是建構實在,製造激擾,好讓溝通得以繼續銜接下去;而它又是如何透過接觸的中斷而分化出來成為自我生產的功能系統;為何關於社會與世界的一切,我們都是透過大眾媒體知道的;為何根本沒有扭曲的問題;為何論題會比意見還重要……。

  最後,博格豪斯教授更以《大眾媒體的實在》一書的寫作方式為例,剖析魯曼如何從確定性開始,而結束於詰問此一確定性的合理性何在,或說此一確定性究竟是如何可能的,也就是透過怎樣的運作過程而得以確立下來成為看似穩固的參考架構的分析取徑,展示系統理論如何以反諷的姿態,進行社會學的啟蒙。

  要提醒的是,正如系統理論的一般原則所揭示的,任何複雜性的化約、任何的簡化,不只可能反而又增加或提高了複雜性,更必定蘊含著「風險」。用白話來說,再棒、再傑出的導論與簡介,終究無法取代原典,《魯曼一點通》自也如此。因此,不但有意對系統理論多點了解的讀者,有必要閱讀魯曼自己的著作,就是只想正確掌握系統理論立場的讀者,也有自行比對本書與魯曼原典的必要。值得讚許的是,博格豪斯教授對此有充分的自覺。他不但引用魯曼不可把地圖與實際地域混為一談的比喻,還聚焦討論了語言的限制,更直接提醒讀者,對於本書的插圖要有「在理論上無可避免是不夠正確的」心理準備。如果二階模控學的看法是對的,觀察終不免要依賴模型與簡化的話,那麼博格豪斯教授無疑提供了一個夠複雜、夠貼切,有著充分自我反省能力的模型。

  相信讀完本書後,深得其味的讀者將配備有一套強而有力的觀察世界的模型,能從許多新穎的視角重新觀看日常周遭或許再平常不過的事物,而玩味出新意來。從差異與偶連性出發,以功能分析的方法追問有無功能對等項的系統理論,無疑可提供我們許多洞見,開啟新的觀察與描述的可能性,而這勢必又將反身性地引導我們行動與實作的方向與可能性。因此,魯曼把自己的論文集命名為「社會學的啟蒙」,並非誇大之詞,而是恰如其名的反思。不過,在鼓勵大家將二階觀察的視角與方法,具體在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上實驗的同時,我想提醒一下,魯曼之所以能用一套完整且令人信服的系統理論顛覆掉「許多我們非常熟悉的、表面上十分明確可靠的知識」,不單純只是靠運用二階觀察的技術,靠系統理論所仰仗的新區分來看一階觀察而已,而是也十分倚賴他的卡片盒,倚賴他大量閱讀的心得與筆記。換句話說,沒有眾多理論與經驗研究的累積,沒有那些作為二階觀察對象的一階觀察,二階觀察仍是無所施其功的。而既然就社會系統來說,所有的觀察都必定包含在它的觀察對象之內的話,師法社會或說觀察社會就算不是終南捷徑的話,無疑也是條不會錯,終究要走的路。


湯志傑(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魯曼一點通》台灣中文版前言

  親愛的台灣讀者,

  社會,和所有更小型的社會系統一樣,都是由溝通所組成,而且除了溝通之外,別無其他。因此,假使我們想要瞭解社會的話,我們就必須研究溝通,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理論家,尼可拉斯.魯曼(1927-1998)如是說。我很開心,可以藉由《魯曼一點通》這本書中文版的問世,與台灣的讀者一同進入溝通之中。

  魯曼的著作極為複雜,入門不易。讀者可以從哪一本書開始呢?魯曼寫了這麼多書。而且,花費許多的時間和精力,值得嗎?無論如何--我是如此堅信!--在複雜性的背後,始終有一個明確的、獨到的理論框架,可以開啟一道有助於我們觀察現代社會的嶄新的、自由的視野。這樣的視野不僅可以適用在魯曼與我所居住的德國,同樣也可以適用在讀者居住的台灣。我甚至認為,魯曼的溝通定義對於日常生活而言,是非常有用的。

  我希望我的書可以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尼可拉斯.魯曼及他的理論,尤其是台灣中文版的問世,可以對台灣的讀者有所助益。我在此誠心地感謝您對此書所投予的關注!並且衷心希望您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樂趣,以及許多知識!


瑪格特.博格豪斯
二〇一五年七月 於德國漢堡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ISBN:9789869348133
規格:平裝/416頁/16.5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十四章 大眾媒體
 
一、具有特殊社會功能的傳播媒介
 
在我們討論過語言,書寫文字、印刷術與電子媒體等「傳播媒介」──所有這些都算是「溝通媒介」(試比較第八章第五節的媒介系統性整理)──之後,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大眾媒體」。在之前的章節中,我們已經按照時代順序介紹過溝通媒介的演化。如今,這樣一個原則將被捨棄。因為大眾媒體絕對不是接續在上述這些媒介之後的下一個發展階段;這裡所要關注的,反而是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與觀點:大眾媒體的特殊社會功能。
 
社會在它從早期的形式一直到現代的演化過程中,始終不斷持續分化,而且與此同時,還有許多諸如政治、經濟、法律、科學與藝術等次系統或者子系統或者「功能系統」逐漸形成,它們都是以自我生產的方式進行運作,並且執行特殊的功能。大眾媒體也屬於這些功能系統之一。大眾媒體建構出一個它自己的社會系統,一個現代社會的功能系統。
 
魯曼的研究興趣在於整體的社會理論。但是,為了檢測他的分析工具,他一個接著一個地在各個不同的次領域中進行操演。因此,諸如《社會的政治》、《社會的經濟》、《社會的法律》、《社會的科學》、《社會的藝術》等專書(試比較之前的第二章第二節)陸陸續續出現。大眾媒體對魯曼而言也是一個可供檢測的領域。他其實也可以將探討大眾媒體的專書命名為:《社會的大眾媒體》;但是,他卻將它命名為《大眾媒體的實在》(1996)。
 
我們到目前為止所討論過的溝通媒介,包括語言、書寫文字、印刷術和電子媒體等等,都是一種媒介,但它們並不是系統;它們服務於心理系統與社會系統(試比較之前的第十章第一節)。而且,它們是屬於大眾媒體的先決條件。唯有當魯曼提到分化出來的功能系統之時,他才會使用「大眾媒體」的概念(試比較1997,1098)。
 
那麼,現在大眾媒體所執行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功能?《大眾媒體的實在》這本書的標題指出了一個核心的命題:大眾媒體的功能在於為全社會觀察與描述「實在」(Realität)。這本書中的第一句話如此表述:
 
「我們所知道的關於我們的社會、關於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一切,都是透過大眾媒體得知的。」(1996,9)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ISBN:9789869348133
規格:平裝/416頁/16.5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魯曼一點通:系統理論導引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299?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PLUS 艷彩智慧型滾輪修正內帶6mm綠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PLUS 艷彩智慧型滾輪修正內帶5mm藍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批判實在論取徑 國際牌 4號碳鋅電池_4入 (R03NNT/4SC) 邁向柏林之路:德國土地與歷史的迂迴與謎團 變遷中的東亞法院:從指標性判決看東亞法院的角色與功能 [MUJI無印良品]原色化妝棉/180入 古典時代瘋狂史(附導讀別冊)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在沙發上的經濟學:看佛洛伊德與榮格如何診斷經濟學的惡疾 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Lv Shi Bu Hui Gao Su Ni De Shi 4︰ Ru He Zai Su Song Zhong...]~推薦!

作者:張冀明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ISBN:9789864771271
叢書系列:人與法律系列
規格:平裝/2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法律實例/應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張冀明 律師 Victor C. M. Chang


  vcmchang7@gmail.com

  《聖經‧箴言》17:22:「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處理糾紛案件近三十年,從天父話語中體會,眾多當事人身處訴訟糾紛,心靈憂傷,難以承受。幾年沉澱,由過去眾多與各審級法官交手的個案經驗中,發現許多訴訟問題重複發生,主要原因在於未能從法官的角度反思問題。
    
  完成本書,重返律師職場之際,盼望透過所發表的四本書,能為訴訟注入些許人性關懷,並為好的審判環境貢獻一己之力;同時,也能遵從天父旨意,協助身處糾紛困境者解答法律問題,因此化解憂傷心靈,獲得從天父而來的平安喜樂。

  期許: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耶穌基督同行。《聖經‧彌迦書》6:8

  學歷:
  台灣大學法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1:打贏官司的25大心法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3:你最好要知道的司法真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訴訟主要戰場在法庭,法官是法庭的主導者;
  當事人與律師面對坐在審判席上的人,要說服的對象就是法官。
  法官如何理解案件故事、如何形成心證、如何做出裁判……
  了解審判的人性與常情,做好法庭溝通,是達到訴訟目的的關鍵!
  

  法律是民主法治社會的遊戲規則,法律的價值在於它能維繫社會和諧,因此社會大眾可藉由法律清楚知道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萬一不幸發生糾紛時,透過審判,得以落實法律規定的精神。而主導審判者為法官,法官審判應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法官如何理解案件故事,以及法官心證,是影響審判的重要因素。
  
  你是否知道眼前坐著的是什麼樣的法官?你是否確定法官聽得懂你的陳述?你如何判斷法官的裁判傾向?
  
  本書作者協助當事人處理糾紛案件近三十年的經驗,與不少法官有過交手接觸,藉由眾多當事人的案件,體會法官審判心理,而眾多美好的訴訟成果也讓他因此明白,法官審判不外乎基於人性及常情,更重要的是法庭戰場沒有八卦的話題,而是刀鋒劍影的言詞對決,與法官溝通互動,才是致勝的關鍵。
  
  本書一開始提醒讀者,訴訟是一種選擇,但這不是一條好走的路,你在選擇前,最好理解訴訟且做好準備。
  
  其次,從法律的規定及實務經驗,介紹法官如何審判,主要從審判的主角、審判的規則及審判的實務等三方面,讓讀者了解法官依法審判的精神,以及法官實際審判的作業,好讓讀者在決定打官司前,先認識法官審判作業與心證,猶如在進入一場遊戲前,應先了解遊戲規則。
  
  之後,從訴訟所可能經歷的一審及二審,甚至三審階段,分別從訴訟結果不同所處的不同地位,以及遭遇不同審級的不同法官,提醒讀者要了解法官會採取什麼樣的眼光看待你的案件,最後則提出十點面對法官審理的態度及方法,主要建議讀者盡可能與法官保持良好溝通,協助法官了解糾紛事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部訴訟,是一種選擇
打官司是一條不好走的路
你不一定要選擇訴訟
建立風險意識,可避免走上訴訟
理解操作規格,以免盲目興訟
評估負擔能力,再決定是否提訴
訴訟的真實目的
追求公平正義
達成其他目的的手段
取得金錢利益或填補損失
爭取時間利益
教訓或懲罰對方
其他目的
 
第二部法官如何審判
審判的主角:法官
法官選拔
法官素質
法官迴避
法官審理
言詞審理
書面審理
法官判決
審判的規則
民事訴訟規則
行政訴訟規則
刑事訴訟規則
偵查階段
審判階段
審判的進行
民事及行政訴訟的審判實務
首次開庭
中間(準備)庭
最終(言詞辯論)庭
勸諭和解
專家鑑定
上訴程序
刑事訴訟的偵查實務
偵查的強制手段
偵查的訊問方式
偵查結束的後續
刑事訴訟的審判實務
案件性質:公訴案件與自訴案件
追訴者:偵查檢察官與公訴檢察官
審判實況:準備庭與審理庭
調查證據:詰問證人與訊問證人
審判原則:無罪推定與有罪推定
認罪協商:通常程序與簡易程序
 
第三部你可以協助法官審理你的案件
做好與法官溝通的準備
與法官見面前的心理準備
對法官背景的掌握
與法官首次見面的對話態度
庭訊審理時的對話態度
書面對話的態度
共通的操作技巧
避免法官對你的案件產生負面看法
建立主動出擊的訴訟態度
確保法官聽懂你的糾紛故事
糾紛故事的內容應符合常情
勿迴避閃躲訴訟弱點
民事與行政訴訟的操作技巧
如果你是原告
如果你是被告
如果你是上訴人
如果你是被上訴人
刑事訴訟的操作技巧
如果你是被追訴的人
偵查中的犯罪嫌疑人
審判中的被告
上訴程序中的被告
如果你是追訴者
向檢察官提告的告訴人
向法官提告的自訴人
影響訴訟操作的客觀因素
 
第四部面對法官審判的態度及方法
收起情緒,回到理智
避免主觀,盡量客觀
熟悉真相,見樹見林
反覆練習,學習溝通
九分事實,一分法律
七分傾聽,三分表達
表達清晰,兼顧情法
了解程序,正確回應
慎選律師,並肩作戰
持守目的,化繁為簡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一位專業律師謙卑及愛人的身影 TVBS董事長 張孝威

  
  與張律師認識是在我擔任台哥大總經理時期,如今已過了十餘年歲月。幾年前,當張律師決定放下如日中天的律師事業,我曾參與他第三本著作《你最好要知道的司法真相》的感恩說明會,談到基督信仰給他的啟發及心路歷程,讓我印象深刻,但對於他選擇放下律師工作,也不禁覺得可惜。
  
  幾年過去,得知張律師再度發表新書,且邀請我撰寫推薦序,我欣然接受。這本新作從法官的角度出發,提醒讀者在打官司時,須格外關注法官是否了解你的案件,而不是一廂情願表達自己的看法;張律師以他近三十年的經驗,毫無保留分享給讀者,書中論述扎實,可看出法學功底及訴訟專業。
  
  在企業經營上,我一向看重專業也尊重專業,過去我曾與張律師合作過幾件公司事務,與他交談的過程中,沒有艱澀的法律用語,很容易讓人快速掌握問題。委請他處理的事務,他總是化繁為簡、洞察問題、思想細膩、步驟明確、技巧靈活,從本書中同樣可看到類似的身影。
  
  本書屬「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系列,四本書合起來完整呈現了法庭訴訟的整體面貌。拜讀過之前三本著作,從與他合作的經驗中,我驗證他知行合一的功力,讓問題在沒有進入法庭前就已順利解決;至於本書談到法官審判的核心問題,我從朋友聘請他處理的訴訟案件中輾轉得知,當事人皆對他的操作讚賞有佳。
  
  張律師根據多年經驗,從不同訴訟當事人的角度剖析法庭訴訟,可以感受到他處事的用心與細膩。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到面對每件訴訟的首次開庭前的心理準備,從年輕時的緊張到戒慎恐懼的準備,以及如何在與法官首次對話的三十秒內,了解法官的性格,以定調開庭策略,此完全符合商場上的談判技巧,而他將之運用在法庭上,且得心應手,無怪乎成功處理了許多知名大案。
  
  張律師執業多年,仍然以戒慎恐懼的心情面對每位當事人的案件,我相信這是耶穌基督信仰給他的力量。與他交往中,不時聽到他提到信仰對他的影響,也可從書中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他對司法的關心,以及對想打官司與已經身處訴訟中的人,多一分的提醒及關懷,處處展現出基督謙卑及愛人的情懷。
  
  藉推薦本書的機會,我有幸提早得知他決定重出江湖,我衷心祝福他,能繼續協助許多遭遇訴訟困擾的人,順利走出困境。也祝福本書能帶給讀者開卷有益的無限價值。
  
推薦序
  
協助當事人安度訴訟的領航者 中央貿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廣鋐

  
  有位長輩曾告訴我,在台灣要定義你成功與否的要件之一,就是你是否被人告了。這是長輩安慰我的話,卻也體現了當今台灣社會的現實面。不管你為人處事多麼圓融、善良,總會有人與你意見不同,甚至想利用官司打擊你。法律沒有限制別人不能告你,尤其是刑事檢察官享有起訴人的權力,一旦涉入案件,不管你有無理由,都必須依法走上訴訟人生。
  
  張律師是我的好朋友,在他過去三本「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系列書中,多次提醒讀者要審慎面對訴訟,而他的新作《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再次提醒讀者應該用心處理訴訟,我深表贊同,而我更建議應以平常心、自然心面對訴訟過程。
  
  但如何保持平常心呢?首先,你須了解即將面對的訴訟程序的每個環節,才能調適自己的心態。張律師過去發表的三本書,已詳細說明訴訟程序的每個細節,而他的新作更從法官的角度出發,說明面對法官審理應注意的重點;他提到此四本書,恰好完整說明訴訟的全貌。我本人及朋友都曾在他的協助下,得以平常心順利走過許多訴訟風波,而拜讀他的新作,往事歷歷,書中所言中肯且見解獨到,不愧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
  
  經營企業難免遭人惡意攻訐,擔任負責人更免不了遭人追訴,當獲悉自己陷入訴訟時,難免充滿氣憤情緒,甚至不知所措,因此可能喪失辯白或澄清的良好時機。張律師的新作貼切地提醒讀者,在面對法官審判的前後應採取的不同態度及準備工作,收起情緒及理智面對,是掌握訴訟先機的關鍵。而他在書中更提出十項面對法官的態度,再再說明掌握訴訟先機,才能實現自保之道,順利走出訴訟漩渦。
  
  在台灣,許多小的商業糾紛常因媒體大肆渲染,演變成社會事件,所帶來的壓力及阻礙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而張律師在本書中提到訴訟應注意「影響訴訟操作的客觀因素」,思慮周全,手法細膩,相信必然能協助打官司的「新手」明白如何處理訴訟事宜,以及面對檢察官和法官應有的態度。
  
  書中提到︰「律師應該是帶領當事人走過訴訟大海的『領航者』,也是當事人遭遇訴訟挫折的『安慰者』,更是訴訟問題的『解惑者』。」我個人深有同感。而張律師在訴訟中展現為當事人付出的用心,我及我的朋友都是見證人。
  
  很榮幸能先拜讀張律師的新作,這是一位真實誠懇的律師將他多年體悟的「訴訟祕笈」毫不保留分享給讀者。相信這本書能嘉惠許多正陷入訴訟迷惘中的人,順利走出訴訟困境。也盼望台灣的司法能更進步,讓企業有個更安全的經營環境。
  
推薦序
  
必也無訟;訟也必勝之道 前台北市補教協會理事 王明智

  
  張律師是我大學同學,成績一向名列前茅,又是個信仰虔誠的基督徒,他總展現自信笑容,對生命及社會充滿熱情與愛。從他的「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系列書可看出他對訴訟、當事人、司法制度、律師角色、人文關懷,都展現高度專業、執著及期許。
  
  律師是司法體系重要的一環,幫助法官及當事人發現事實,完成審判。隨著社會風氣改變,一般人想要找到擁有專業、熱情、有同理心的律師似乎日漸困難,但閱讀張律師的大作,可看出他對訴訟實務操作及對法官的觀察與了解,有相當程度的掌握,而他願意將自己多年的經驗無保留地全盤分享與社會大眾及新進律師,更屬難能可貴,令人敬佩。
  
  有別於法界人士常使用法律專業語彙,使各種法律及訴訟書籍對一般人來說若「有字天書」般艱澀難懂,張律師的系列書使用生動、流暢、淺顯易懂的庶民文字與讀者溝通,讓讀者可輕易進入法律世界,加強普羅大眾的法律常識,使我這個三十年的法律逃兵感到既驚豔又感動,不自覺地再三閱讀,找回以前念法律的記憶。
  
  本書第一部〈訴訟是一種選擇〉完整呈現訴訟可能面對的風險及當事人可能無法承擔的成本,甚至不可預料的狀況,是張律師近三十年的法庭實務經驗的真實體會,他引用聖經《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節︰「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提醒讀者冷靜看清自己的錯誤,正確解讀訴訟,或可做出息訟向前看的智慧選擇,讓法官更有時間、精力提升審判品質。對於靠訴訟案件謀生的律師來說,提出這樣的觀點需要很大的道德勇氣與大愛。近年來,許多人士不思提升服務品質及產業競爭力,反處心積慮想以訴訟手段打擊同業,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損人不利己!張律師的殷切提醒,更顯得如暮鼓晨鐘般發人深省。
  
  本書第四部提到面對法官審理的十種態度與方法,可謂條條有理、見解獨到,累積了張律師半甲子的功力。我過去曾歷經多起同業意圖以訴訟打擊本人聲譽及企業商譽的情況,對張律師提到的要點深有所感︰決定興訟前後須收起情緒、理智面對自己錯誤、冷靜綜觀全局;如果做不到,一定要請有智慧又肯為你著想的好朋友或專業律師,協助釐清各種有利、不利情況、整理事實,才能有好的選擇與結果。
  
  本書另提到將糾紛故事依時間先後列表做成大事記以建立個別樹木,再將樹木集成樹林,反覆觀看,了解樹林全貌及個別樹木的相對位置,猶如了解糾紛故事及細節的關係,從而選擇有利於己的樹木……非常有創意,貼切又實用,值得咀嚼再三。
  
  張律師的大作淺顯易懂,引人入勝,我先睹為快,在收到書稿後一氣呵成地看完,才滿足地進入夢鄉;它帶給我這半個法律人了解訴訟各環節全貌的喜悅,不可言喻。本書也教導讀者如何成為一個與律師並肩作戰的堅實戰友,提供律師打仗的各種實用武器,且提醒不要固執己見,做好各種準備及功課。果真如此,相信律師也會全力以赴,而審案法官也能通盤了解訴訟事實,做出最好的審判。
  
  我常告訴學生,「能夠利用別人的經驗與智慧幫助自己成長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感謝張律師以類似宗教家的愛,將畢生法學功力、經驗、智慧,透過本書及系列書傳承給需要了解司法運作的人,並且提供新進律師猶如經典般的實用指導。
  
推薦序
  
換位思考,說服致勝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代水
  
  「毛遂自薦」這句成語眾人耳熟能詳。戰國時秦國圍攻趙國,趙國的平原君企圖向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前往,以三吋不爛之舌說服楚王支持「聯趙抗秦」的策略,解除趙國危機。若將這個故事穿越到現代的訴訟情境,具有肅殺氛圍的楚國王廷便可類比於激烈攻防的「法庭」,而那位已有成見的楚王便是應用心證的「法官」,毛遂則成為處於劣勢的「被告」。試問:毛遂如何在法庭上說服法官?
  
  答案可見於張大律師這本新作,他將告訴你被告如何換位思考,了解法官的立場與感受,以及如何收起恐懼或憤怒的情緒,回到理智,擬定攻防策略,在法庭上說服法官支持他的主張。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早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原則,然而由於當事人的經濟條件與學識經驗不對等,法律人的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媒體與政治的興風作浪,如果當事人沒有做好攻防準備,很可能面對強大的訴訟壓力而出錯,導致法官產生負面心證,因而遭到不利判決。畢竟法官也是人,猶如作者所言:「法官不是機器,無法操控;法官不是神,可能犯錯;法官是人,會受訊息與情感影響。」因此,本書提綱挈領地指出如何避免讓法官對當事人產生不好印象,以及如何兼顧情法清晰地表達,讓法官真正了解案件事實而做出判決。
  
  訴訟是將自己的問題交給法官決定。如果不設身處地站在法官的角度與感受去思考,只顧喋喋訴說自己的主張與不幸,在法官無法了解你的處境下,或是法官心證早已偏向檢察官的論點時,則訴訟風險就會大幅提高。
  
  張冀明律師本於訴訟近三十年的經驗,體會到法官審判的心理無外乎基於人性及常情,並歸納寶貴經驗與技巧,教導當事人要換位思考,領會法官的感受與思維,則較易掌握法律訴訟的遊戲規則,分析如何與法官溝通互動,也能擬出法律攻防策略。
  
  敝人的好友張律師德才兼備且學養兼優,累積大量法律案件的實戰經驗,觀察訴訟的各種面向,總結而成「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系列四本書。他深具基督徒悲天憫人的胸懷,體恤面臨訴訟而不知所措的當事人,鉅細靡遺整理出訴訟的要點與面對訴訟的正確心態。張律師不僅是「百戰不殆」的律師,同時具有撫慰人心的好牧師胸懷,個人深感敬佩。
  
推薦序
  
最會談判的人「考量對方感受,不單純考量效益」 賽仕電腦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愷新
  
  三十年前在法學院宿舍的時候,就認識了同住宿舍的冀明,他看來溫文儒雅且帶著一點文青氣質。後來看著他一路發展並赴美求學,之後在知名的律師事務所經辦各種大型案例,我衷心為他的努力及表現感到驕傲。冀明在工作上雖然很有成就,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家庭及朋友的付出與細心關懷。每一次見到他時,總能在他身上看到助人的善念,以及溫文和善的氣質。
  
  畢業投身商場後,或許是高度追求效益的習慣使然,也或許隨年紀增長對人性價值有了更細膩的詮釋,法律對我而言,開始轉變成風險控管的機制與行事準則。因為企業經營的法律風險無處不在,適法為基石,而我更深的感受是,企業若無風險評估與分析能力,潛藏的訴訟與竊盜人性,常是最致命的成本與名譽損傷。所幸我有緣與冀明相熟得早,他對於法律的熱情與人性之關懷異乎常人,在砥礪其自身成長之外,對我們這些在商場的好友也總是不吝耳提面命。
  
  執業多年的他,近年更在信仰信念的驅動下,將訴訟心法撰述成「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系列叢書,將多年體悟無私地與群眾分享,期望以一己之力協助健全司法體制與訴訟者的正常人生。每當咀嚼冀明的文字時,充分感受到理性至上、能言善戰的辯士學派風雅,但多了份他獨有的悲憫胸懷。
  
  當冀明再次告知因讀者迴響熱烈,他將重新思索帶給自己與讀者成長的命題時,我看到最終下筆的「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這個議題,心中滿是佩服與期待。因為要突破對立角色,以法官角度反思詮釋,於公於私都是挑戰自我智慧之道的大作。而這次作品,也是我在這系列叢書以來,最有共鳴與親近感的一作,因為本書在在強調的,恰是我每天所遇「談判」的本質,即是︰「成功談判的關鍵,在於表述方式」的領悟!
  
  幾年的職涯生活,我常碰到下屬同仁,多次自信滿歸地告訴我,某專案如囊中之物,勢在必得;又或者幕僚評估內外部風險,剖析下來,我們的策略絕對可取得談判優勢。然而,幾次的鎩羽而歸,檢討下來,卻幾乎凸顯出一個共同點︰眾人過於注重事實導向,而忽略人和流程的變數,是否主宰了認同感。這些認同感的變因,如冀明在文中的提點,可能就是來自於我們面對的談判者(法官)的經驗、性格、知識及生活體驗。「考量對方感受,不單純考量效益」是我在此書重新拾回的最深共鳴,也讓我看到剝除了繁文縟節的專業性,更可以看清楚最輕鬆卻也智慧的解決之道。
  
  最後呼應冀明在文末篇章提到,一位好的律師,應該是帶領當事人走過訴訟大海的「領航者」,也是當事人遭遇訴訟挫折時的「安慰者」,更是訴訟問題的「解惑者」,「不論律師市場如何變化,如果你有『自己是主人,律師是僕人』、『自立自強,監督律師』、『與律師並肩作戰,協助律師』等正確觀念,無論你的律師具備何種特質,你都能與他共同打一場美好的戰」。冀明以其悲憫博學之心,已向身陷法律泥沼之人多次伸出援手,甚至編撰成工具書,舌敝脣焦地給予眾人提點。然而,根據晚生多年職場的經驗,我始終奉臬「天助自助者,自助人恆助之」之道,唯有我們自身在尊重專業外,更肩負責任與同理心,才是讓您我能「獲得更多」的談判。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ISBN:9789864771271
叢書系列:人與法律系列
規格:平裝/2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法律實例/應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ISBN:9789864771271
叢書系列:人與法律系列
規格:平裝/24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法律實例/應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21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 你最好要知道的司法真相!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手抄經冊 民事、家事官司與狀例 1082 萬次轉動:帶著電玩哲學的單車冒險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 你最好要知道的司法真相! 圖解日本神社入門 第三餐盤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餐盤(The Third Plate)~推薦!

作者:丹.巴柏
原文作者:Dan Barber
譯者:郭寶蓮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90元

ISBN:9789864771295
叢書系列:People
規格:平裝/472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飲食>飲食文化>飲食文化/札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丹.巴柏(Dan Barber)

  位於曼哈頓西村Stone Barns藍山餐廳的廚師,此處同時結合非營利農場與教育中心。他對於食物與農業政策提出諸多見解,發表於《紐約時報》與其他出版品中。Barber曾獲James Beard美國傑出廚師大獎,2009年獲選《時代》雜誌百大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死後四十種生活》、《川普的女兒》、《思考的盲點》等非小說。以及《夜之屋》系列、《拋棄清單》、《家規》、《觸覺失憶》、《血色童話》、《罪證》等小說。已出版譯作七十餘本。

◆賜教信箱:hot8miso@hotmail.com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首度以廚師身分深入農業體系的紀實之旅,
揭開優質農技X環境永續X美味食物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提出比「從產地到餐桌」更具啟蒙性的飲食之道!

  ★被芝加哥論壇報譽為《雜食者的兩難》2.0版
  ★Amazon 4.8顆星極高好評、農業科學類No.1
  ★作者曾獲James Beard美國傑出廚師大獎、2009年獲選《時代》雜誌百大世界最具影響 力的人物之一。
  ★美國前副總統暨環境學家高爾(Al Gore)、《異數》暢銷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專文推薦


  《第三餐盤》用睿智又充滿思辯性的角度,提出對現行食物體系的改進之道。巴柏的眼界和經歷絕不僅止於在廚房,使他對這項議題發展出獨到的見解。這是本必讀的佳作!──高爾

  美國廚師丹.巴柏(Dan Barber),因為吃到遵循美洲原始農耕技法所產出的美味玉米而驚為天人,進而體悟到,真正美味的食物,所涉及的層面遠比食材挑選、烹飪方式更為複雜,我們總以為只要精挑細選最棒的食材,就能創造出對環境和人類最有利的永續飲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不能只想著改變食物系統中的一部分,而是必須積極介入食物生產鏈,重新設計整套系統,才能打造最永續且健康的飲食。於是他提出「第三餐盤」的革新理論,以此做為未來飲食文化的理想典範。

  §「第三餐盤」代表的是比「從產地到餐桌」更先進、更有利環境的飲食文化
  丹.巴柏用想像中的餐盤作比喻,將過去兩百年的美國料理史分為三種進程──

  第一餐盤:一塊七盎司的牛排佐以小份量的蔬菜。
  顯示出早期習慣肉食為主的飲食文化。

  第二餐盤:看似與第一餐盤無異,但牛排來自野放牛隻,蔬菜則是當地所產。
  代表現行飲食文化,加入「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對生態和健康都較為有益,但食材組合比例並未改變,人們還是依照過往的飲食習慣去決定各種產物的土地使用面積和栽作方式,如此一來還是無法改善環境、實踐真正的永續之道。

  第三餐盤:主食變成紅蘿蔔,牛排反而被熬煮成醬汁淋在上頭,成了調味品。
  代表未來理想的飲食文化。各種食物之所以用某種方式來組合,並非一味依循傳統,而是因為這樣的組合對於生產這些食物的環境是有利的。人們完全跳脫既往對食物的想像,對整體環境、土地共生有更深的思索,把蔬菜、穀物和牲畜整合成一個體系,並且透過我們的食材選擇或烹飪方式來支持或者設定這樣的體系。簡言之,好農法和好食物的交會點,就是「第三餐盤」的核心精神。

  為實踐「第三餐盤」的理想,丹.巴柏花了十年研究世界各地的農業社群,擷取廚師、農漁民、畜牧業者、營養師和環境科學家的智慧與經驗,循著產業食物鏈一路抽絲剝繭,除了介紹許多順應自然的好農法外,也告訴讀者,如何透過食材組合和烹調方式來對環境盡一份心力,同時也能品嘗到風味最原始的美妙食物。

  本書不僅替二十一世紀重新定義了營養、農業和食物味道,也帶領讀者進入那些顛覆固有飲食的廚房和農地,替人們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鼓勵所有人去思考一個既能永續,也能美味的飲食之道。

【各界好評】

=行家推薦=

  臺大土壤學教授/許正一  專文推薦

  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江振誠
  食材文化研究家/徐仲
  食物旅行家/張健芳
  PanSci泛科學 總編輯/鄭國威
  蔬菜百科達人/潘瑋翔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國外媒體盛讚=

   本書難免會被拿來和麥可.波倫的《雜食者的兩難》做比較,但《第三餐盤》用更寬廣的視野,將許多更高竿的飲食建議涵納進來,提供人類與土地共生更好的實踐之道。──《芝加哥論壇報》

  丹.巴柏替令人愉悅的永續食材寫下食譜,是繼麥可.波倫後,能夠改寫美國飲食文化歷史的重量級作者!──《華盛頓郵報》

  《第三餐盤》並不只是提倡回歸原始農法,而是提出比傳統農法更聰明、更現代化的飲食之道,本書探討的面向包括食物的歷史、環境科學以及餐飲業者的使命感,在永續議題上提出更多重要且令人振奮的發現。──《華爾街日報》

  巴柏參訪的對象涵蓋各領域,且具有獨到見解和說服力。《第三餐盤》大膽地將科學和食物的歷史交織在一起,閱讀此書的讀者將獲益不少。──《紐約時報》

  《第三餐盤》重新審視麥可.波倫書中關於飲食革命的種種假設。他對風味的追求迫使他對整個食物生態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展示了土地、社群、和食材風味如何受益於好的農法、烹調及飲食方式。──《大西洋月刊》

=名家美譽=

  丹.巴柏提出了沒人想過的關鍵問題,比如廚師的意義、味道的本質,以及永續的意涵。他挑戰了你對食物的所有既定觀念,也挑戰了你的飲食方式。如果我只能推薦廚師一本書,那絕對非這本莫屬。──《天生嫩骨》作者露絲.雷克爾(Ruth Reichl)

  丹.巴柏不只是名廚,還是出色的作家。他對於新食物系統的願景是建立在多元性、複雜化,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上,這樣的願景並非烏托邦式的空想,而是具有真實意義。──《一口漢堡的代價》作者艾瑞克‧西洛瑟(Eric Schlosser)

  我知道丹.巴柏這個人有創造出美食的能耐,但我從沒想到他寫出來的東西也這麼精采。好吧,我錯了。──《引爆趨勢》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很少有這種嚴肅探討議題的書能這麼具消遣效果。丹.巴柏將改變你看待食物的方式。──《第六次大滅絕》作者伊麗莎白‧科伯特(Elizabeth Kolbert)

  我在藍丘餐廳用過餐後,就對丹.巴柏相當敬佩。蔬菜經過他的料理,竟比剛採收時更鮮美。如今我也對他的寫作功力折服不已。如果你想了解食物,這本書你非讀不可。──《新有機種植》作者艾莉特.科爾曼(Eliot Coleman)

  丹.巴柏以內斂的筆觸寫出他的烹飪理念,文字如行雲流水,極具說服力。飲食是我們跟世界最深刻的連結。飲食形塑出我們本身,以及我們所屬的環境。當前飲食的各個環節都需改變,而巴柏的宣言在大膽原創與審慎研究之間取得巧妙平衡。這本熱情激昂、流暢易懂的書,可說從產地直抵你的心。──《背離親緣》作者安德魯.索羅門(Andrew Solomon)

  身為作家和思想家的丹.巴柏,就跟他身為廚師時一樣優秀,真是了不起。這本書善用了它的食材──全世界最優秀農夫的精闢看法──創作出全新的飲食未來。──《即將到來的地球末日》作者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前言

第一部/土壤:看見你正在看的東西
第二部/土地:大自然的禮物
第三部/海洋:心並不是幫浦
第四部/種子:未來的藍圖

後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ISBN:9789864771295
叢書系列:People
規格:平裝/472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飲食>飲食文化>飲食文化/札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十二章

十月初,麗莎打電話給我,說艾杜瓦多想邀請我去看他宰殺鵝,時間是十一月十日,問我到時要不要去西班牙,親睹「用瓦斯獻祭。」

我記得艾杜瓦多曾強調,要成功產出好的鵝肝,宰殺的過程非常重要。萬一這個步驟沒做好,很可能就毀了一副鵝肝。他說,他下手俐落,一眨眼就可以殺死一隻鵝,接著,又以神秘的口吻補充:「牠們可是處於一種毫無壓力的狀態喔,就像人在浴缸裡割腕─舒服地死去。」我不確定該不該認同他這種比喻,不過,我確實被他這番話勾起興趣。

可是就在我出發的前幾天,麗莎打電話來,說宰殺鵝的日期有變動,但艾杜瓦多沒交代原因。不過,我來不及取消這趟行程,所以還是如期出發。我猜想,那些準備上場的成鵝,要不是脂肪囤積的程度還不足以宰殺,就是更值得留下來觀賞。

當我抵達艾杜瓦多的農場,他迎接我的態度竟出奇地親暱,彷彿見到童年好友。我猜想,他大概是因為更改了宰殺時間而對我不好意思吧。

「艾杜瓦多,鵝的事,沒關係。」我說,希望他放輕鬆。「我可以明年再來看你宰殺的過程。」

麗莎翻譯完我的話之後,他揚起眉說:「對,對。」但沒有道歉或解釋。接著,他忽然開始描述起宰殺的過程,大概以為我想感受一下無緣親睹的場面吧。「牠們睡覺。」他說,還閉起眼睛,頭微微側倚在右手,假裝睡在柔軟的枕頭上。

「一起睡?」我的語氣懷疑多於探詢。

「是,是真的。」他說:「他們一起睡覺,不會有感覺,什麼感覺都沒有。」

艾杜瓦多開始描述起他在一間偌大的密閉室前所架起的玻璃纖維圍籬,這個圍籬就像迷宮般。他說會撒些玉米,吸引鵝過來,還表演他怎麼出聲及拍手誘勸牠們。然後他仔細地模仿鵝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假裝正在穿越一座隱形迷宮。

「一隻進來後,其他隻發現吃了那些玉米之後不會有事,就會跟著進來。」他說:「必須讓牠們自己進到屠宰室。」他的鵝不會掙扎,不會驚慌失控。他耐心地告訴我,自由意志是他養的食物之所以甜美的關鍵因素。

他怎麼確定他的鵝沒受苦?

「味道啊!」他說:「你吃過我的食物了,嚐起來像是受苦的鵝嗎?」當然不像。嚐起來像被主人悉心照料,臨死前還享受按摩的鵝。可是,我怎麼知道受過苦的鵝吃起來不同呢?在遇到艾杜瓦多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至少可以用不會讓鵝不舒服的方式來取得鵝肝呢。於是,我要他進一步說明。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ISBN:9789864771295
叢書系列:People
規格:平裝/472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飲食>飲食文化>飲食文化/札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第三餐盤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84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築地市場四百年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神奇飛天書 孤獨深處【作者親簽版】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 人生沒什麽不可放下:弘一大師的人生智慧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東京模樣:東京潛規則,那些生活裡微小卻重要的事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藝術的孤獨:給居住在孤寂城市中的你,和偶爾寂寞、獨特的所在,以及想要得到慰藉的心情。 後悔當媽媽 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猶太人大智慧[You Tai Ren Da Zhi Hui]~推薦!

作者:林郁
出版社:新BOOKHOUSE
出版日期:2016/11/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ISBN:9789869338066
叢書系列:自我啟發
規格:平裝/3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成功法>致富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兩位猶太教的拉比在交談―—

  「智慧與金錢,哪一樣更重要?」

  「當然是智慧更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為何要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卻不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學者、哲學家老是在討好富人,而富人卻對有智慧的人露出狂態呢?」

  「這道理很簡單啊!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錢的價值,而富人卻不懂得智慧的重要呀!」

  拉比的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知道金錢的價值,才會去為富人做事,而不知道智慧的價值,才會在智者面前露出狂態。但笑話明顯的調侃意味又體現在哪裡呢?

  就體現在這個內在悖謬之上:

  有智慧的人既然知道金錢的價值,為何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獲得金錢呢?知道金錢的價值,但卻只會靠為富人作事而獲得報酬。這樣的智慧又有什麼用,又稱得上什麼智慧呢?

  相反,富人沒有學者之類的智慧,但他卻能駕馭金錢,卻有聚斂金錢的智慧,卻有通過金錢去役使有智慧的學者的智慧―—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有了這種智慧,沒錢可以變成有錢,沒有「智慧」可以變成有「智慧」,這樣的智慧不是比金錢,同時也比「智慧」更重要嗎?

  兩千多年以來,猶太人屢屢作為精明、貪婪、吝嗇的人格化形象出現於文學、戲劇和其他民族的諺語之中。猶太人同錢似乎結下了不解之緣,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猶太人與錢互為象徵。事實上,有關猶太人擁有巨額財富從而可以控制整個世界的經濟的說法,卻一直盛傳不衰!

  但猶太人除了金錢之外,在亡國流散於世界各地的兩千多年以來,其不被消滅,不被同化,還能建立新的國家,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等優秀的民族,豈是只能以「金錢動物」來衡量?

  世界各國各民族中都不乏精明之人,這是毫無疑義的,雖則相互比較起來自然還有個程度的不同,但對精明本身的態度卻大不一樣。

  中國人不可謂不精明,能精明到發明「大智若愚」的程度,可以說精明已臻於極境,然而,正是從「大智」需要「若愚」可以反窺出在中國人的心態中,精明是一種適宜於在陰暗角落中生存的物種,中國人的典故中多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訓誡,共同反映出「精明」在中國文化心態中多多少少有點像個丑角,而猶太人則大大不同―—它是主角!

  猶太人不但極為欣賞和器重、推崇精明,而且是堂堂正正的欣賞、器重、推崇,就像他們對錢的心態一樣。在猶太人的心目中,精明似乎也是一種自在之物,精明可以「為精明而精明」的形式存在。這當然不是說,精明可以精明得沒有一點實效,而是指除了實效之外,其他的價值尺度一般難以用來衡量精明,精明不需要掩掩遮遮,精明可以堂而皇之拿上枱面,憑這種理性的思維,猶太人被列為優秀的民族就可當之無愧!

  猶太人熱中於賺錢,這是人所皆知的事!

  不同的是,猶太人對賺錢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也就是始終把賺錢看作是一件極為平常、極為正常的事,既沒有對錢敬之如神,也沒有惡之如鬼,更沒有又想要錢又羞於碰錢,伸手拿錢之際眼睛卻故意飄向別處。

  錢乾乾淨淨、平平常常,賺錢堂堂正正、大大方方。以這樣的心境,猶太人賺錢時就出奇地隨意自在,理所當然。

  猶太格言―—世上最沉重的東西是什麼?囊空如洗的荷包是也。以及―—塞滿物品的袋子固然很重,囊空如洗的袋子更重。

  有關金錢方面的猶太格言和諺語,真是不勝枚舉—―

  ‧金錢乃人生大事也。
  ‧有錢未必美滿幸福,沒錢卻是百事悲哀。
  ‧錢、錢、錢。如果沒錢的話,我們就要活不下去。
  ‧錢、錢、錢—―《聖經》普照光明,金錢投以溫暖。
  ‧世上有三大要事:錢、錢、錢―—此言如何?
  ‧金錢十分重要―—錢無論怎麼骯髒,終究也是去污的肥皂。
  ‧金錢強而有力―—錢幣聲響,惡言即止。
  ‧金錢再多也不嫌重―—覺得荷包沉重難負者,未曾有之。
  ‧《塔木德》如是說―—軀體靠心,心靠荷包。
  ‧看不起錢的人,也會被錢拋棄。

  總之,錢是好東西,莫要擺出一副假道學面孔,嫌棄金錢骯髒,說它腐化人心使人墮落。其實比起金錢,人乃高高在上,豈可渝為因錢而墮落的懦弱者?

  本書以猶太人在世界各地流散逃難的長遠過程中,融合並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智慧精髓,用來開創自己的生存空間。以融合和實踐各民族優秀之智慧為基礎,猶太人在生存、處世、生活、財富、經商、談判、婚姻、教育、信仰、幽默等方面創造並發展成屬於自己獨特又非凡的猶太智慧。這就是猶太民族發展過程中最為偉大、最為神奇的力量。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ISBN:9789869338066
叢書系列:自我啟發
規格:平裝/3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成功法>致富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ISBN:9789869338066
叢書系列:自我啟發
規格:平裝/3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成功法>致富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猶太人大智慧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719?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選擇的勇氣 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我可能不完美,但我至少不虛偽:我就是個語錄控 交易聖經:六大交易致勝通則,建立持續獲利的贏家模式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Biao Li Ri Ben : Min Su Xue Zhe De Ri Ben Wen Hua Sao Miao...]~推薦!

作者:蔡亦竹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9366328
叢書系列:浮世繪
規格:平裝/25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蔡亦竹


  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科日本研究碩士,同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專攻民俗學。現職為實踐大學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在學術和政治、實務和夢想間漂流,留學日本現居台南。人生的信條是「既生於世,豈不遊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你是否老是翻開「繩文與彌生」就決定放棄日本史?
  就算死背強記(還沒說到秀吉就忘了崇神天皇哪一位!)各個人名地名xx名也無法體會日本之所以迷人的文化精髓?

  大學生眼中的歌廳秀老師蔡亦竹蔡桑告訴你,日本文化不是這樣讀不能這樣讀!
  一支筆(或鍵盤)在他手中便成了雅俗能賞老嫗可解的歡唱麥克風
  且看他如何出古入今 上寫天皇下述賊軍、左打日本士族右攻台灣權貴
  將真實的日本又笑又罵又鬧又演給你聽  還不時深情回望台灣以史喻事借日勸台
  要你捧腹絕倒之餘驚覺日本的真滋味已經悄悄化為你的文化DNA

  但是放心笑完之後絕對不會揮一揮衣袖只留下一片雲彩
  你會在蔡桑立體鮮明的人物刻劃與事件剖析中明白:
  ‧「平民取代天皇!」──糾結日本史七百年的咒怨,不只出自八點檔劇情般的天皇家悲劇,還凝煉了深沉的宗教信仰觀

  ‧聖徳太子惹怒隋煬帝以後,一定有做了哪些事才讓這個國家得以從「倭」變成「日本」

  ‧旅人必訪的京都金閣寺,原來是棟承載野心、慾望、父子情結與愛恨情仇的偉大見證!

  ‧英雄不怕出身低?!可偏偏在古代日本出身低等於在台灣沒黨證(?),足見跨越血統階級高牆的豐臣秀吉展現多強大的意志與歷史意義

  ‧壽司、天婦羅、拉麵蕎麥麵,傳習於味覺間的不是別的,而是百年不摧的文化意識與職人精神

  對台灣人而言,日本如此親近,卻又像戴著面紗永遠看不清楚她的面容。就連日本偉大的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一生完成了無數的歷史小說巨著,卻也在人生的後期致力於散文寫作,想要探求出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樣貌。

  既然日本是台灣關係密切、甚至具有特殊感情的鄰國,那麼我們台灣人就不能永遠只是倚靠日本人所寫的日本論、甚至是中國觀點的日本論,而該也有從我們角度出發的日本觀察和感想才對。

  本書力圖以貼近年輕學生族群的語言,活靈活現述寫日本的歷史文化,內容縱橫古今,題材橫跨宗教、英雄到飲食。期望透過此書讓大眾讀者對日本建立更真實的文化認知,在對日本懷抱崇仰孺慕之情時,能夠更深入、更正確地了解日本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歡迎每位愛好日本的朋友不要只是在金閣寺打卡完就算日本文化走一遭了
  讓我們一同認識這個最熟悉的陌生國度,探求日本的原型

名人推薦

  林水福│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魚夫│漫畫家
  專文推薦

  凌宗魁│國立臺灣博物館規劃師  
  王時齊│資深媒體人
  謝哲青│知名節目主持人、作家
  好評推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以民俗學之眼,洞見日本文化真髓─林水福教授
推薦序   從他身上看見了歷史和願景─魚夫

自序─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一、日本的上古浪漫
二、神道、怨靈與妖怪
三、奈良,「國際化」的日本
四、京都,傳統日本的起點
五、貴族與武士─日本的血統信仰
六、鎌倉,武士復權的時代
七、金閣、銀閣,決定日本的室町時代
八、秀吉。日本國最強的自我啟發和文化教材
九、士族‧賊軍‧官軍
十、從《坂上之雲》的奇蹟到軍國昭和
十一、江戶三味
後記:日本的原型
參考書目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以民俗學之眼,洞見日本文化真髓 林水福(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一
  
  最近我在誠品夜講堂談芥川龍之介,開講前有位女士主動跟我聊天。
  
  她說,我離婚了!前夫是日本人,我們居住台灣時生活得好好的,哪知回日本之後,慢慢不對勁,最後離婚了。我一個人回來台灣。
  
  又說,我知道的跟日本人結婚的台灣女性,有百分之七十離婚了。
  
  最後她的結論:離婚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異。
  
  台日的文化差異?!
  
  許多人不是說,台日兩國文化相近嗎?
  
  沒錯,外表看來,似乎相近;骨子裡,卻是截然不同。
  
  亦即,表面相近;裏面,其實相遠。
  
  亦竹這本《表裏日本》,談的主要是「裏日本」。話頭,從「表日本」起,最想說的是「裏日本」。「表日本」,對日本有興趣,到過日本觀光的,不難看到,或接觸到;然而,「裏日本」就非得像亦竹這樣學有專精,在日本居住多年,從生活中,從文獻裏,以獨特眼光,豐富的學識,爬梳不可。
  
  就架構而言,這本《表裏日本》如副題——民俗學家的文化掃描——所示,從民俗學的角度,談日本民俗文化的歷史,從上古、日本「神的時代」開始,經奈良、京都、鎌倉、室町、戰國時代、江戶、明治到昭和,最後奉送讀者江戶三味(壽司、天婦羅、蕎麥麵)。
  
  不同於一般歷史是以政治為中心考量的書寫,民俗學是「透過民間傳承,尋找生活變遷,闡明民族文化的學問」(確立日本民俗學的、柳田國男的定義),以採集資料視為最重要事務,而以文獻資料為次;然而,文獻資料亦有採集資料文獻化部分。因此,我們看到的《表裏日本》談的,都是與庶民息息相關,是庶民最關心,感興趣的事物。
  
  二
  
  這本《表裏日本》,無論當成觀光日本的參考資料或作為瞭解日本歷史文化的讀物,會驚豔連連,大有斬獲。茲舉二例,由此可見一斑。
  
  其一,八幡宮、鎌倉八幡宮與鎌倉幕府
  
  日本全國祭祀八幡神,稱「八幡宮」「八幡社」「八幡神社」的的神社,約有四萬多處。其中最有名的是宇佐神宮、石清水八幡宮和鎌倉八幡宮。國人到關東旅遊,鎌倉鶴岡的八幡宮應是常去之處。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所謂八幡神社?而鎌倉的八幡宮重要性及其意義為何?
  
  亦竹這麼說:
  
  八幡神後來和伊勢神宮被當成皇室祖神……是個外來神。但在「記紀神話」中從未出現名字的八幡神,原本是九州宇佐地方渡來人部族、號稱秦始皇後裔的秦氏所祭祀的氏族祖神。顯現種種神蹟之後,並且藉由「託宣」——就是「出駕」、降乩聲稱自己「原本是震旦國(中國)的靈神,但現在成為日本的鎮守神明」並請表示自己是身分是的十五代應神天皇。
  
  意即:源自皇室的源氏武家將本為外來的八幡神視為守護神,之後源賴朝創立鎌倉幕府,八幡神也演變成守護武士的武神。西元一○六三年,源賴義平定奧州之後,便把京都石清水的八幡宮請到鎌倉,開啟了鎌倉鶴岡八幡宮的歷史。源賴朝於一九一一年建造;而現在的本殿是一八二八年江戶幕府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建造的,是江戶風格建築。
  
  其二,金閣寺背後的父子情仇與的文化意涵
  
  到京都,很少人會漏掉金閣寺。談到金閣寺,腦中浮現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主角最後火燒金閣,為的是「把光輝燦爛的金閣留在自己腦海中」這麼一來誰也搶不走金閣,金閣就被自己獨佔,永遠擁有。也就是說遠的美,不存在於世俗的具象裡,存在觀念中。
  
  亦竹如何闡釋金閣呢?他說:
  
  這棟建築物非常不可思議。其不可思議處,就在這三層樓的建築物,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建築手法。第一層,是公家貴族所居住的「寢殿造」,放置了寶冠如來和足利義滿像,名為法水院。第二層,則是武士所住的「武家造」,放置了岩屋觀音和四天王像,名為潮音洞。而第三層,則是中國風的「禪宗佛殿造」,放置的事是尊的佛舍利,名為究竟頂。……金閣的頂上,則裝飾一隻中國古典中,號稱只有天命仁君在位時才會出現的鳳凰。
  
  這裡所謂「XX造」,即「XX建築」之意。作者進一步解釋,第一層公家,表示武士出身的他,擁有強大的武力,把貴族當成最下層。第二層,是足利義滿用來治理國家的武士集團。第三層的中國式建築,是因為當時義滿已出家為禪宗僧。換句話說,金閣本身的建築結構,已暗示了義滿的政治理念和野心:「武士壓制貴族的社會關係,身為禪僧的義滿,在第三層樓高高在上地君臨日本的象徵。」
  
  金閣寺的前身為鎌倉時代藤原公經(西園寺公經)所建西園寺。鎌倉幕府滅亡後,這座荒蕪的西園寺讓渡給足利義滿,建造規模宏大的邸宅,稱「北山殿(北山第)」,義滿在此掌握政治實權。
  
  金閣寺原名「鹿苑寺」,其中「舍利殿」,第二三層貼金箔,因此一般稱「金閣寺」;為現存金閣寺的數十倍大。然而,這座「北山第」,為何只剩下今日我們看到的「金閣寺」呢?一般說法,依義滿遺言除金閣之外,其餘摧毀。
  
  然而,本書作者不作如是觀。他指出其實背後隱藏著一段義滿與義持之間的父子情仇。
  
  足利義滿權力達顛峰狀態時,出巡時依天皇規格;皇室重要儀式時故意舉辦宴會,要貴族選邊站。次子義嗣「元服」時比照親王規格。種種舉止,皆不難看看出義滿政治的野心。然而,就在義嗣元服結束兩天後,義滿猝死,來不及交代遺言。於是長子義持得以繼承父親的將軍職位,或許是出自對父親偏愛次子義嗣之恨,義持摧毀父親留下的「北山殿」,也殺掉同父異母弟的義嗣。
  
  至於金閣寺,作者的介紹著重於建造者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個性,與當時幕府勢微,不僅大名爭權得利,連義政家內亦不得安寧。初時無子,為了擺脫政治要已出家的弟弟還俗,還立下誓狀保證,將來即使自己有了兒子也會讓兒子出家,請有利大名細川勝元作見證及監護人。
  
  但後來義政的正室日野富子生了兒子,找來另一有力大名山名宗全當靠山;山名又是細川勝元的岳父。於是產生兩個將軍的可能繼承人。由於,義政不作為,導致後來應仁之亂的發生,戰國時代於焉開始。
  
  而銀閣寺的東求堂(取自六祖壇經,東方人念佛求生西方)同仁齋(出自韓愈,聖仁一視同仁)是「和風建築特色的「書院造」的原型。」「銀閣的造景工藝更是日本庭園文化的重大里程碑。」
  
  義政對於庭園造景、書畫、能樂等藝術的保護不遺餘力,把世俗眼中的工匠請到同仁齋,比肩而坐,談文論藝,因此室町時代的文化藝術,當時被視為無用之物,數百年後成為日本偉大的文化遺產,大放光彩。
  
  有趣的是作者也告訴我們為何那時許多職人工匠的名字都叫XX阿彌的原因。原來,身分差異,這些工匠演藝人員無法與將軍平起平坐,為了解決這問題,取名XX阿彌,意即與阿彌佛陀融而為一,超越世俗身分階級。所以那時庭園造景的叫善阿彌,書畫的叫相阿彌,能樂的叫音阿彌。
  
  其三秀吉從無姓,經木下、羽柴、藤原到豐臣的歷程
  
  一般談日本戰國三雄,大都從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觀點,談德川家康;但是本書就是不一樣。從文化的角度,以豐臣秀吉為對象。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之中,論出身只有豐臣秀吉是真正的平民。本無姓氏,後來改姓木下經羽柴、藤原最後到豐臣,其實每次姓氏的更改,都代表著一段人生的躍進或轉換,當然背後有著諸多艱難與辛苦。秀吉舉辦的大規模的北野茶會,應是對之前提倡的枯寂、恬淡的「わび」(wabi)「さび」(sabi)與向西洋傾斜的無意識的反作用;而醍醐「花見」(賞櫻花)雖然當時庶民無法參與,但是這樣的流風,與今日不但日人,連台灣、美國亦有多人逐櫻花的習俗,不無關係。
  
  三
  
  日本歷史,武士掌權的時間約有七百年之久,因此本書談有關武士的篇幅比率亦大。武士的崛起,莊園制度,士族的產生、沒落,華族產生,為何山口縣盡出首相?壽司由來、烏龍麵與餛飩(混沌)……。作者筆調輕鬆、詼諧,又常與台灣現況相結合,讓人感覺既談日本,似乎也在說台灣,完全沒有距離感。
  
  市面上談日本文化的書籍,大多是翻譯,也就是日本人觀點;這本《表裏日本》是以台灣人的觀點,深入淺出談日本歷史文化,趣味與知識兼具。有介紹,也有批判,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佳作。
  
推薦序

從他身上看見了歷史和願景 魚夫(漫畫家)

  
  初認識蔡亦竹時,我總慶幸在台、日兩國間又多了一座橋樑,而且是這座橋樑是現代工藝打造出來的,既新潮又能新舊並陳,同時在他身上看到了歷史和願景。
  
  我一直期許他能將日本從一小國,勇敢躍進成為世界列強的元素剖析出來,大至歷史輪的衍變,小至飲食文化的改變,事實上,他不但能跟人意興風發的高談闊論司馬遼太郎的《坂上之雲》,且信手拈來將明治維新時代的大小事如數家珍的挑出來仔細敍說其間的來龍去脈,又由於深入基層,他又能引導日本學者走進台灣民俗文化的研究領域中,甚至帶領他們來到乩童靈媒的世界。
  
  如今他不負眾望的在本書裡「大日本帝國興亡──明治的奇蹟到昭和的終焉」章節中,精闢的分析了當時弱小的日本裡青年們的偉大志氣:「如果我學習進度晚了一天,日本的進步就晚了一天。」詳盡的描述青年們把自己的奮鬥和努力投射到整個國家的大時代氛圍。
  
  假如能夠跟蔡亦竹去日本旅行絕對有許多驚奇。在東京,由他招待了一頓天麩羅餐,改變我對這種台灣稱為「甜不辣」的觀感,他既懂得品嚐日本美食,也能就這道食物的文化淵源侃侃而談,忽然讓人發現身著和服的女侍與打著領帶慎重其事的廚師都是理所當然,價錢再貴也變得合理了。
  
  在本書中「江戶三味」的章節裡,他也談到:「體驗美味是人生一大享受。但如果在體驗美味之際,同時了解到這些食物所經歷的歷史和文化脈絡,那麼口腹之欲的滿足,就能同時化成我們精神和感性的養料」。
  
  曾經有一回我隨著「李登輝之友會」到日本和當地分會的成員交流,過程中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我看見許多年輕人竟不去追星,卻對李登輝充滿孺慕之情,我雖尊崇李登輝先生和他那個時代的台灣士紳,卻還不至於如偶像般的尖聲驚叫,於是忍不住打探,李登輝有那麼偉大嗎?原來日本人認為從李登輝身上看見了從前的日本精神留在他的身上,如今在日本早已經看不到了。
  
  這讓我想起了旅日作家黄文雄的著作《日本留給台灣的精神文化遺產》,這本書將日人統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當然也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
  
  不過,畢竟終戰七十餘年了,李登輝時代受日本教育或承繼「日本留給台灣的精神文化遺產」的人已經非常稀少了,代表一個世代的即將落幕,然而,畢竟那也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我非常期待新的一代從全新的世代角度來詮釋日本與台灣之間錯綜複雜的歷史關連,而亦竹的學養與在日本長期生活的經驗,正是我引頸以盼的最佳人選,這是他第一部關於日本的近身觀察,就令人讀來津津有味,愛不釋卷了……
  
  有一回,亦竹帶來一群他日本的同學來府城遊玩,我私下問這些日本人,亦竹的日語如何?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比我們還好太多了!」如此看來,再來一本從台灣看日本的日文著作,對亦竹來說也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了。
  
自序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要寫一本有關日本的書----這句話好像我從十年前就在講了。不過因為種種雜事和外務,這個心願一直到最近才真正開始著手完成。
  
  雖然這些所謂雜事和外務,可能是別人眼中的憂國憂民或是社會運動。
  
  自己從十六歲開始接觸日文,算來人生中和日本相關的部分也接近快三分之二了。在台灣,日本是個離我們如此接近、卻又如此遙遠的國家。日本甚至曾經統治我們五十年。土生土長的我,從小就是盜版日本漫畫和任天堂紅白機陪伴長大。對我們來講,日本元素幾乎是一種日常生活一部分般的存在----就算它可能是變形或是片斷的。
  
  「學日文將來一定很好找工作」
  
  這就是二十多年前我爸爸要我選擇日文專攻的理由。的確只要生活在這個島上,不管你會不會日文,日本感覺就跟我們極度親密----不管是物理上、或是心靈上的距離。現在仍有許多會講日文的長者,從機場直飛東京或大阪不到四個小時,甚至是長久以來我們對日本的緊密貿易關係、每年超過兩百萬的赴日觀光人次。所有人都對這個國家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和熟悉感,而這也是當時家裏的人認為我如果選擇日文作為自己專攻的話,絕對不會餓死的台灣特殊風土。
  
  但是我們好像又不是很懂日本。
  
  就像剛才所說的。1975年出生的我,在娛樂文化和物質上對日本是毫不陌生的。但是在教育上,我們是反日意識形態打造出的最後一批人間產品。於是我們上學時聽著八年抗戰時蔣委員長和一班民族英雄們多麼英勇然後日本鬼子多麼混帳南京人好可憐哭哭,然後下課後馬上到電動玩具店報到看著新出的魂斗羅卡帶買不起只能在店裏十塊打15分鐘過乾癮哭哭,最後進家門前在樓下的租書店跟其他人搶借最新的日本漫畫回家。當時的盜版漫畫又小本而且印刷品質又差,而且因為趕時效直接從雜誌連載上抓下來,所以畫面裏還有雜誌上才有的獨特「煽り文句」(讓讀者快速進入狀況的提示文)。而像北斗神拳這種精細劇畫風的作品根本一團黑漿糊讓我們邊看邊哭哭。
  
  對我們而言體驗過日本時代的阿公阿媽們離我們太遙遠。而接受純反日教育的爸媽們沒辦法理解我們為什麼這麼熱愛日本次文化。但是不管什麼世代,大家的共識就是「日本貨超好用」。然後可以在家裏放台象牌電鍋或是熱水瓶根本身分地位象徵。而我進了日文學科之後,剛好正遇到哈日族全盛的世代。天生反骨的我看到身邊的同學們瘋日劇聽日文歌追日本明星,與其說無感不如說還帶著一點不屑――堂堂中華兒女,幹嘛崇拜小日本?日文只不過是將來吃飯的工具,雖然娶個日本妹好像不錯這樣。
  
  這就是我對日本的認識和感情,複雜中帶著一點自卑和自大交錯。
  
  專科畢業後進了大學,也因此有機會到日本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當時算是第一次見識到日本的先進----雖然主要是有關亞洲第一大歡樂街歌舞伎町的部分。在東京的一年生活,讓許多人心目中的夢想之國成為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地,也培養了自己的語文和文化理解實力,得以日後考過公費考試,用獎學金在日本完成了碩博士的學業。在日本生活了幾年,這個國家的禮貌和整齊變成再平凡不過的習以為常。而為了溶入當地,不知不覺中也丟掉了過去自以為是的大中華觀念。在日本經歷包括了311的無數悲歡之後,回到台灣重新省視這個自己的第二祖國,才發現大部分的台灣人對日本充滿了各種不管是好是壞的幻想,也不管你喜不喜歡日本,只要生活在台灣,這個國家的種種就經常會出現在你的話題或是思考裏。
  
  日本是個重視傳統和文化的國家----也對,也不對。
  
  日本是個有紀律壓抑自我的民族----也對,也不對。
  
  日本不懂創新但是極富改良天分----也對,也不對。
  
  就像台灣一樣,日本是個有機體。日本絕不可能用幾句話就解釋清楚,也永遠同時具有多種不同甚至矛盾的樣貌。
  
  日本偉大的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一生完成了無數的歷史小說巨著,卻在人生的後期致力於散文寫作,想要探求出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樣貌。正如前述,對台灣人而言日本跟我們如此親近,但在經過戰後的漫長「去日本化」時代後,與日本間的連結變成一種沈澱於民間的情感。於是這個國家對我們來講總是像戴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如此親近,卻又永遠看不清楚她的面容。
  
  要把日本描述清楚,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日本的文豪巨匠畢竟一生時光,也沒人敢誇口自己完成了這個偉業。原本專攻日文的我,因為不想把日文助詞和動詞間差異之類的語言學課題當成一生的志業,所以到日本攻讀研究所之後,就選擇了文化當成自己的專攻。原名福田定一的司馬遼太郎就是因為尊敬東洋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但是又覺得自己遠遠比不上司馬(遼に及ばず)而取了這個筆名。在這些日本的先進大家之前,我對日本文化的知識和見解也是遠遠不及的。但是既然日本是台灣關係密切、甚至具有特殊感情的鄰國,那麼我們台灣人就不能永遠只是倚靠日本人所寫的日本論、甚至是中國觀點的日本論,而該也有從我們角度出發的日本觀察和感想才對。
  
  於是,仍然處於學習階段(因為日本文化根本沒有「讀透」的一天)的我,決定寫下這本書。就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所寫的「日本刀歌」一樣,我並沒有把這本書寫成教科書或是大學參考資料的野心。日本刀歌最後歌頌的是中國的「先王聖教」還遺留在東洋化外,而拙作最大的目的,則是和各位一起探訪這個友好鄰國的美麗與光影。於是,基於自己的獨斷,採用像司馬遼太郎一樣的散文體裁,以大家有興趣或是較常接觸到的題材,讓我完成了這部關於日本文化的心靈遊記----畢竟物理上的距離台日兩國已如此接近,而日本也早已是台灣人出訪時的最多選擇。如果日本對你永遠只是中華文化的複製版、縮小版,那麼就真的是入寶山而空手回,失去太多美好體會和發見了。
  
  看完本書後再次造訪日本,相信你會看到這個國家另一個不同的樣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ISBN:9789869366328
叢書系列:浮世繪
規格:平裝/25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二章神道、怨靈與妖怪

神道之國日本有許多代表性的怨靈,其中最強的怨靈是崇德上皇。他被懷疑是曾祖父白河法皇和孫媳亂倫的產物、被名義上的父親鳥羽天皇冷落、被迫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弟弟、連想見父親最後一面都不被允許。即使經歷這種八點檔鄉土劇的人生,即使被流放到讚歧這樣的鬼地方,他也只是無奈又安份地過著抄經的生活,最後終於抄寫完成了大乘五部經,託人送上京都,然而卻被「鬼知道裏面有沒有藏什麼詛咒」的理由給拒絕!

崇德上皇終於崩潰了。他忍耐了一生結果全世界都在整他。他再也不剪指甲和頭髮,臉色和眼神都越來越恐怖,並且誓言成為日本的大魔王:「有一天我要讓天皇成為平民、平民取代天皇!」

詛咒應驗了,而且一直到明治維新時代才被化解……

其實日本的原始信仰相當簡單。清淨代表神聖,而髒污就代表罪惡。面對大自然的壯麗、莊嚴、潔淨,甚至猛威時所產生的畏敬之心,就是神道原始的信仰。當然,神道中也不乏像稻荷明神那樣求出人頭地、求「商賣繁盛」的現世利益。但就像神道的原始形態「神奈備」一般,現今的神社仍有許多是沒有神殿和作為主神的「御神體」,而是整座山、整個島、整片森林都是崇拜對象的御神體。就像有名的阿蘇神社原本的信仰對象就是阿蘇山上的火山口,而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雖然擁有壯麗的神殿建築,但是如果到它的元攝社(原來的舊址神社)山宮淺間神社,就會發現境內也沒有社殿,而是往富士山方向設置遙拜所。也就是說,整個富士山才是這個神社的信仰對象。而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擁有海上鳥居絕景的嚴島神社雖然也擁有如龍宮城般的夢幻社殿,但是嚴島神社的御神體其實是嚴島神社所在的宮島整個島嶼。

神道信仰就是出於這樣對於原始大自然的敬畏。

既然發源於對大自然的崇敬,那麼神道自然而然地就是個多神信仰。在神道的思考中,「八百萬神」是看不見的。從原始的神奈備開始,看不到的神也降臨到清淨的石座或是樹木等稱為「磐座」或是「依り代」的實體上接受崇拜。「依り代」的意思就是「用來依附的代理物」。所以不是那塊石頭或是那顆樹偉大,而是因為石頭和樹木正好處於清淨而適合神明降臨的場所,神明降臨在那裏而所以才成為信仰對象。

ISBN:9789869366328
叢書系列:浮世繪
規格:平裝/25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91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 圖解日本神社入門 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馬雅祕境:美國外交官史蒂芬斯的探險紀實(上、下冊不分售)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 給我看你的手帳吧!:全球最強25人手帳大揭祕x99本熱血手帳徹底調查 圖解日本神社入門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快樂就是...500個生活裡的小幸福(獨家加贈-快樂幸福小兔子手機座)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Ran Shao De Nian Dai : Du Li Wen Hua 、 Qing Nian Shi Dai Yu...]~推薦!

作者:張鐵志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6/11/0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863871286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規格:平裝/288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張鐵志


  台北人,台大政治所碩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做為寫作者,他是這十年來台灣與華人世界中最重要的文化與政治評論人之一,文章主題從國際思潮與政治、台灣民主與公民運動、中國與香港政治和文化,搖滾樂和另類文化,廣見於台港中馬主要媒體與國際媒體中文網。

  做為媒體工作者,他一直探索不同媒體的實驗,努力建構公共領域的對話,曾參與創辦網路新聞媒體《報導者》、網路節目《政問》(擔任主持人與主編)、《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任創刊總主筆);在擔任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暨聯合出版人推動雜誌轉型,在港引起廣大迴響。亦任《數位時代》雜誌首席顧問、端傳媒顧問、學學文創顧問、《新新聞周刊》副總編輯等,並主持過公共電視節目與廣播節目。

  作者也是知名音樂文化評論人,尤其關注音樂與社會的關係,著有《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等書。

  2016年擔任閱樂書店總顧問期間,策劃多場文化活動,將書店打造成台北重要的文化基地之一。亦曾擔任音樂影展策展人、設計展專區策展人。

  大學參與學運,長期參與與關注公民運動,擔任過多個NGO理事,並曾任教於台灣清華大學、台北藝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從獨立音樂、獨立書店、新媒體、新電影、文化政策
從台灣小確幸世代,到香港新獨立世代,再到中國小粉紅
一本對兩岸三地文化現象、社會趨勢的深刻觀察與犀利反思

 
  特別收錄與賈樟柯對談獨立精神、與侯孝賢談電影的未來、與林懷民談藝術的深耕

  深具影響力的評論家張鐵志  首部文化評論集,
  帶領讀者觀察與思索兩岸三地重要文化現象、社會趨勢──

  過去這幾年,獨立文化、青年世代和公共精神在台灣和香港都引發熾熱而猛烈的燃燒:在新舊典範之間、新舊想像之間、新舊資源和權力之間的衝撞與摩擦,造成了熊熊火焰,這就是我們這個「燃燒的年代」。

  《燃燒的年代》描繪當下台灣文化的幾個重要趨勢:獨立文化、青年世代和公共精神,這些力量不僅改變了當代台灣文化的內涵和文創產業的樣貌,更衝擊了既有的政治版圖與經濟模式,前者包括從太陽花到2016年大選,後者如這幾年興起的所謂「生活風格」產業或者所為「小確幸」產業。本書中,我們既要拆解與批判,也要重建與思考,要重新想像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

  文化,是思想、是價值、是美學、是生活。是國家的靈魂,決定民族的精神與高度,定義在世界地圖的位置。五十則台灣、中國、香港當代文化的觀察記錄,讓我們重新想像另一種可能。

名人推薦

  陳冠中、劉克襄 專文推薦

  本書結集的內容,都是當今發生的重要文化和社會運動議題,台灣、香港和中國,我們共同關心的三大區塊,鐵志以更年輕更貼近的睿智視野,全面介入。……那是一個過往七○年代副刊主編如高信疆才擁有的高度,又彷彿混搭了哪吒三太子的青春叛逆。──劉克襄

  像鐵志這樣能夠近距離接上台灣、大陸、香港的「地氣」,並對三地社會政治文化都有真知灼見的健筆,並不多見──這本文集,就是說明。──陳冠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從憤怒出來的搖滾/劉克襄
文章淑世,公器兼達天下/陳冠中

自序──
像搖滾般寫下去
說明與致謝

實踐──
以寫作與時代肉搏
新聞媒體的新實驗:《報導者》與《政問》
用書店進行一場文化革命

輯一 台灣
文化起義:用想像力奪權
文化政策的公民邏輯
小確幸的時代意義
青年世代的政治逆襲
青年返鄉與在地希望
在自己的土地上起舞:雲門舞集與台灣四十年
另一種台灣電影
悲情城市:凝視一個時代的黑暗
《太陽的孩子》如何想像家園
獨立音樂的時代天光
從〈美麗島〉到美麗灣
當長髮搖滾戰士進國會
這座城市沒有噪音
台灣民主的海市蜃樓
台北花博的華麗與空虛
《牽阮的手》:百年論述中不敢面對的真象
《寶島一村》遺忘的眷村歷史
悲劇之後,理解惡之根源
不只是寫一首詩
《當代》雜誌與反的哲學

輯二 香港
香港文化的「新獨立時代」
香港人的台灣情
《十年》之前:現在還來得及
當城市成為記憶的廢墟
還我香港
我們是同志
誰能代表當代香港流行音樂?
一個曾經光輝的都市:記黃耀明演唱會
何韻詩的十八種香港
當香港告別年少
《號外》兩年半的媒體實驗

輯三 中國
小粉紅們與戴立忍們
從愛國青年到憤青
如果國民黨在統治了四九年之後的中國
不會再回來的生猛中國
崔健的藍色骨頭
生活的尊嚴:關於電影《Hello!樹先生》與閻連科
霧霾之下
不會來臨的暖冬
野心中國:關於《野心中國》與《大路》
「尋路中國」背後的中國
中國的審查
不合作方式:關於艾未未的若干關鍵字
平等的藝術
韓寒:活在真實中

輯四 對話
對話侯孝賢——(台灣)電影的未來
對話林懷民——雲門舞集與台灣四十年
對話賈樟柯——你獨立了嗎?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從憤怒出來的搖滾
劉克襄


  前些時,在松菸湖畔的閱樂書店舉行新書《虎地貓》發表會,鐵志剛好是顧問,順道過來致意。會前閒聊,他詢及台東友人顧秀賢。進而提到一九八八年元月創辨的自立早報副刊,對他青少年時代的影響,我才恍然悟起此段歲月。

  當時我和秀賢等人負責此一副刊的編務,主採文化評論路線,約集諸多相關寫手,針對社會時局、城鄉發展和歷史風物等面向,提出各類包羅萬象的建言。出身環保運動的我,嘗試著把副刊帶向另一個可能。不僅僅是文學家創作發表的園地,同時也能成為各階層知識份子表述意見的場域。

 如今推算,那時的鐵志還在讀書,一個生澀、早熟的藝文少年,可能被搖滾音樂和鄉土文學略略啟蒙,但在社會體制的劇烈崩解下,早熟的靈魂也具體感受到時代即將銳變。我們的副刊不同於一般文學副刊的內涵,或許也幫他打開過一道眼界。時隔煙遠,我常奔走於野外和鄉鎮部落,早已忘記這一副刊跟我的關係,或者回顧當時可能帶來的意義。不想,他仍記得此一園地,同時充滿啟發的感懷。

  當時編此副刊,報社高層對此路線多少是充滿疑慮,希望仍舊以文學為主體。但我以為時代不同,應該展現多樣文化論述,提供更多思考論辯,何況當時自立晚報副刊已走出鄉土文學重鎮的格局,早報更該摸索新方向。

  當時若有些小扦格,無疑是來自這類的質疑。但我還是編得興緻昂然,尤其是創刊後不久,陸續聽到這類外界的支持聲音。但時隔近一甲子,還有人慎重提到,讓人不覺得眼睛一亮。彷彿當年編此副刊,還有這樣一位年輕人被啟蒙,似乎就值得了。

  或許,對很多不滿體制的年輕人來說,這樣一份不時帶著憤青質地,對主流威權文化充滿反抗的園地,好像是滿潮前夕,最早到來的第一波浪潮。當潮汐衝抵一個青少年的腳踝,自是讓他感到新奇。

  但我從未想到,如今換他成為造浪者,我成為佇立海邊的人。當年的海洋,換他來興風,在晚近的社會運動裡,掀起一波波時代的新浪潮。鐵志的敏銳觀察,以及激進的理想實踐,化作多樣的精彩論述。彷彿轟隆巨浪,不斷在我眼前翻滾。

  本書結集的內容,都是當今發生的重要文化和社會運動議題,台灣、香港和中國,我們共同關心的三大區塊,鐵志以更年輕更貼近的睿智視野,全面介入。不論編輯策劃和書寫,關心向度常能嫻熟地涵蓋整個時代不同區域的文化脈絡和屬性,進而適時提出分析和看法。那是一個過往七○年代副刊主編如高信疆才擁有的高度,又彷彿混搭了哪吒三太子的青春叛逆。

  我的共鳴特別強,或許也緣自於這一港中台三個地區的高度重疊性。在台灣,許多社會運動和環境議題上,我們幾乎都是站在同一陣線,譬如反國光石化。當然,更多是他成為第一線反對者,我只是站在後面搖旗吶喊。在諸多社會運動的議題,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或許是他最拿手的,以音樂結合政治的論述和實踐。重金屬、流行搖滾結合本土音樂。那樣憤怒帶來的聲音,澎湃嘹亮地常讓我浪漫的以為,整個時代已然來到翻轉的臨界點。

  香港又是一個視野的高度。二○一○年後,在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下,香港市民在生活上產生很多矛盾。梁振英當選特首,港人更確定一國兩制已經變調。年輕人的茫然和土地認同,還有各式各樣家園環境運動的保護,都在此時一併爆發。

  當香港開始浮躁不安,我們是少數身在其中,最密切注意這一波波社會運動的台灣作家。鐵志因為妻子為港人,常在港台間來去。我在香港,則因作家訪問和教書,長時旅居。鐵志在香港主編《號外》,正好是我積極宣揚香港郊野信念時。他的香港觀察更讓我清楚地靠緊這個城市,從多元的角度觀察它的未來。甚而,從這個城市的位置,觀看中國的龐然,以及跟台灣的互動。

  這樣不循過往本土文化的變革,把台灣當下的狀況和世界緊緊接軌。鐵志跟許多年輕的文化工作者一樣,灌注了許多新的思維和實踐創意。前年結束香港編務,回到台灣,他的活動面向更加寬廣。個人寫作也好,經營媒體平台、獨立書店亦然,乃至參與網路新媒體的創辨,他都繼續嘗試搭建一個更深刻多元的公共領域,推動在地思想深化的可能。這本書的結集,當是了解此一階段的重要指南。

  但乍看彷彿成功,彷彿是文化大前鋒,時代不盡然是站他那一邊,或者可以適時地提供他盡情發揮才情的空間。以前在一些聚會場合,我曾試著推舉其擔任政府要職,或者擔任重要媒體的負責人,怎奈都遭到相關單位的委婉推拒。我才訝異整個社會對他的理想信念仍充滿猶疑。

  理由或許不少,但直白的原因只有一個,聽到他的名字,彷若聽到文化小太保那般驚悚,隨即有一種害怕。他們不擔心鐵志帶來新的視野,新的創意發想,只是怕他也顛覆既有的基礎。

  鐵志彷彿代表著革命,最容易推翻體制的危險知識份子。或許,他太憤怒了,但社會依舊溫和。拒絕者並非不知,時代已滾向鐵志那兒,只是不以為,社會應該如是快速進展。但鐵志比我們更接近那要求改變的脈動,他在第一線,清楚掌握年輕人的渴望。同年級的人,也只有少數像他,擁有全面的高度視野,跟當代的時代潮流熱情對話。不斷地以合理的創新,衝撞社會體制,試圖走得更好。我們的猶豫有時是理智、成熟的,但也常像絆腳石。

  就不知哪天,鐵志若有公職的機會,他的信念透過社會公器實踐時會是何等情景。或者,他永遠在民間,反而更能朝理想的方向實踐。

推建序

文章淑世,公器兼達天下
陳冠中


  二○○四年中,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的張鐵志「飄移出學術軌道」,開始了他以筆為幟,在「公共領域」評論公共議題的生涯。幾年後,他在台灣的筆耕,吸引到一群銳意求變的大陸媒體人的注意,邀他「進入中國的公共領域,認識更多媒體人、文化人和異議份子」,並在當時最開放的重要報刊如《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新京報》、《南都週刊》、《鳳凰週刊》、《讀庫》、《財新新世紀》等版面上,發表政論、書評、樂評文章。本世紀的第一個十二年是大陸思想傳媒、公共領域、公民社會較為活躍的階段。

  我認識鐵志的時候,他已經是一位足跡遍兩岸、甚受大陸傳媒注意的新銳評論家,也即他自己所說的「中國公共領域的活躍作者。」我們同屬一個三地知識份子的谷歌郵件群組,並有許多傳媒界、學術界的共同朋友。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我認為我們堪稱同路。

  但時代是倉促的,究竟這已是公共領域日益崩壞的年代,也是公共知識份子處境江河日下甚至有人身風險的時期。我欣賞鐵志的是,他對此趨勢看得很清楚,但卻沒有放棄或只獨善其身,仍選擇兼達天下,他說:「台灣主流媒體的墜落速度讓人難以想像,而中國媒體的言論空間則不斷緊縮」,「我成為一個敏感人物。」一個年輕公共知識份子有這樣的堅毅淑世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難能可貴。

  二○一二年,他受聘出任香港《號外》雜誌主編。在他到港履職那天下午,我安排了他與《號外》一眾元老、現任出版人以及編輯一起茶敘。這是我作為退休老號外人的唯一貢獻。隨後幾年的香港社會翻天覆地,而鐵志不負眾望,義無反顧的帶著酷愛弄潮的《號外》再度走到時代的尖端。

  兩年半後,回到台灣,他繼續以文章為思想武器,同時以時政網媒、問政視頻以及書店空間為社會公器,矢志「拯救台灣的新聞,重建台灣的媒體公共領域」,堅定地「與這個時代肉博」,將脆弱的公共領域公知事業進行到底。

  像鐵志這樣能夠近距離接上台灣、大陸、香港的「地氣」,並對三地社會政治文化都有真知灼見的健筆,並不多見──這本文集,就是說明。

自序

像搖滾般寫下去


  這是我在台灣出版第一本關於台灣(和香港與中國)的文化評論集。在兩本西方音樂與文化的專書《聲音與憤怒》、《時代的噪音》,關於美國文化評論的書《反叛的凝視》之後,終於有了這本遲到很久的書。

  《燃燒的年代》試圖描繪當下台灣文化的幾個重要趨勢:獨立文化、青年世代和公共精神,這些力量不僅改變了當代台灣文化的內涵和文創產業的樣貌,更衝擊了既有的政治版圖與經濟模式,前者包括從太陽花到二○一六年大選,後者如這幾年興起的所謂「生活風格」產業或新農業(或被標籤為「小確幸」產業)——這些在本書中都有詳細討論。簡言之,台灣的青年世代(亦即是後解嚴世代)具有更多元的價值,希望在壟斷資本和既有政治力量之外尋找新的可能,他們更有獨立精神來追求自我實踐,也更有公共參與開放的精神,而這三者都有於網路的出現而有了更豐富的可能;或者說,這三者是網路世界應該帶來的解放力量。

  但這不只是一本文化趨勢觀察手冊(雖然可以這樣用),我也試圖在不同文章中探索文化與政治與商業力量的糾葛,拆解文化作品(音樂電影或文學)背後的意識形態和權力關係,以探索一條文化自主性之路。

  在這裡,我們既要拆解,也要重建,以重新想像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

  書名主標題「燃燒的年代」,是因為在過去這幾年,獨立文化、青年世代和公共精神」在台灣和香港都引發熾熱而猛烈的燃燒:在新舊典範之間、新舊想像之間、新舊資源和權力之間的衝撞與摩擦,造成了熊熊火焰。至於中國,如我在書中描述,在○八年到一二年之間也有幾點星火,但在過去幾年卻被暴力地熄滅。

  在這個燃燒的年代中,我自己用不同的角色參與部分,並且在這過程中從青年世代走到不再青春的「大叔」。

  我最主要的認同是一名寫作者。當初從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轉向寫作,是因為學術工作是對一個知識領域漫長而深刻的不斷鑽研,這當然令人感佩,但我對於寫作具有更大的熱情——我的寫作不是虛構創作,而是關注不同知識(從搖滾樂到國際思潮到台灣政治),並以知識介入現實,去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因此我想要冒這個險,試試作為一個獨立寫作者、一個有機知識份子的可能性。

  我很喜歡喬治歐威爾在「我為何要寫作中」一文所陳述的理由:

  1.純粹的自我。包括向那些在你童年冷落你的大人出口氣,決心要過自己的生活到底。

  2.美學的熱情。對文字和它們的恰當組合的感知,在語音的碰撞、堅實的文字、有節奏的好故事中所取得的愉悅感,希望分享自己認為寶貴而不可缺少的體驗。

  3.歷史衝動。希望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尋找並為後代儲存真實事件的欲求

  4.政治目的。這裡的「政治」有極廣泛的意義:把世界向某個方向推進,改變人們為之奮鬥的社會的理念。

  這四個理由在我身上都有。一如歐威爾的自我描述,我的評論也首先是立場鮮明的,希望能揭露事件背後的結構性權力,呈現人們未能見到的事實與歷史,詮釋與賦予事件和行動意義。這是我寫作最初也是最終的目的。

  也如同歐威爾說,「過去十年裡我最想做的事情,是讓政治寫作成為一種藝術。」我也相信文字的美學是表達不可或缺的。我希望自己的評論文字不只是乾燥的論理,也要有散文的感性風格。一些前輩與朋友確實看到我的努力,評價我的作品為知性散文,但我深知,要走出自己風格的散文之路,路尚遙遠。

  除了寫作,過去七、八年我也經歷不同媒介的媒體主管工作。

  我喜歡創新與改變,所以把每一個媒體工作都當作一場公共領域的實驗。除了年輕時代當過一兩年記者,第一份媒體主管是參與《旺報》創刊,擔任文化副刊主任,創辦一份每週一次二十頁的文化週報,不僅製作當代中國文化專題,且引入許多中國重要的且異議的作者(註),然後是擔任《陽光時務》雜誌台灣總監——這是華人社會第一份純iPad雜誌,具有高度運動性和思想性;2012年秋天到赴香港擔任《號外》雜誌總編輯兼共同出版人,把這份香港傳奇文化與時尚媒體變身為更有文化深度和社會介入性格,以及參與創辦《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和《號外》同公司,所以同時身兼籌備創刊工作和初期編務),再到2015年回台參與《報導者》和《政問》的創辦(詳情見本書)。這過程讓我幾乎參與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媒體,但對我來說,本質都一樣,就是回到本書副標:希望更與新世代對話、更昂揚多元獨立文化,更深化公共精神。

  從大學積極參與學運以來,這二十年來也參與許多公民運動。尤其是在過去十年,開始以藝文界身份和朋友們一起參與關注野草莓學運、三鶯部落拆遷、反對國光石化、反核、反美麗灣等等,另方面也和另一群藝文界朋友關注文化政策,在2011組成「文化元年」,舉辦了總統大選三黨後選人文化政策問答會——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提出政見、並接受文化界提問。

  二○一四年年底,我被藝文團體推薦參與台北市長文化局長遴選,目的就是希望把這幾年累積的文化能量和理念帶進公部門,以重新想像文化政策,並很榮幸獲得遴選委員票選最高票。雖然最終落選,但民間還有太多文化工作可以開展,我也沒有一刻停下腳步。這本書可以說是這幾年思考與實踐的部分集結。

  我是一個搖滾樂迷,搖滾始終是我心中那把不滅之火,讓我可以不斷勇敢去冒險、去衝撞、去顛覆式創新。克襄在序中所說「文化小太保」或許誇張了些,但是似乎也捕捉到我的寫作和工作態度。回首大學畢業來這二十年的工作,離開哥大當然是一個最大的冒險,而我的寫作主題也大部分是走人少之路:不論是音樂與政治,另類文化與社運,中國人權與香港政治,起初都是寂寞的議題。我的媒體之路也多半不是在舒適圈,而是去創造與改造。在寫作與媒體之外,還有一個中年大叔心中對改變世界不斷燃燒的天真與熱情。

  這是搖滾帶給我的生命態度。要像一首搖滾曲般寫下去,像一首搖滾曲般活出自己。

  註:這需要特別說明。二○○九年初,旺旺集團剛買下中時,人們尚在觀望。創刊總編輯黃清龍先生請我加入旺報擔任文化副刊主任,我當然不會來頌揚這個政權,但天生有點反骨的我決定接受挑戰,主要是因為總編輯允諾我可以辦一份週日的文化週報。英美等國報紙的週日版,都是重視文化與與思想內容,即使中國的好報紙都是如此,但台灣媒體週末只有休閒娛樂,這是我一直希望改變的。更何況,我熟悉許多中國的優秀作者(許多當然是異議份子),讓他們在台灣媒體上提出對中國的批判與反思(如廖亦武、余杰、滕標等)更有意義。但是,籌備期半年紅線尚不明顯,創刊兩個月後,蔡老闆就對我的部分有意見,我當然不願編輯自由受限,只能選擇離開,回到一個獨立寫作者身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ISBN:9789863871286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規格:平裝/288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輯一 台灣

小確幸的時代意義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樹在小說裡這麼說。
 
「小確幸」確實是理解我們這個時代與青年世代的關鍵字(註),它既是商品行銷的流行口號,也是台灣發展停滯不前的代罪羔羊。然而,太多對「小確幸」的批評都是對其根源與意義的不理解。
 
一種主流論述(特別是來自財經界)喜歡把小確幸是和大志向對比,他們認為台灣年輕人太小確幸,只向內看,只想開咖啡店、蹲在社區、做小東西;真正志氣的青年,應該要走出去,不論是去中國、去澳洲、還是去西方。
 
這一來是不了解小確幸之所以是小確幸的理由,二來不了解小確幸翻轉的時代意義,甚至不知道小確幸可能比去上海打工的人更國際化!
 
首先,很少人注意到兩種小確幸的區分,一種是消費意義,一種是作為工作。兩者有某些相同的背景,但也有很不同的意義。
 
有一些人指出過,小確幸出現的社會脈絡很大部分是來自台灣經濟的崩壞與世代不正義。尤其,年輕人薪資停滯,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加上物價與房價上漲,貧窮化的年輕世代只能透過簡單的消費來感受那「微小而確定的幸福」,不論是美食或旅遊。小確幸因此成為一種生活風格的追求。
 
這意味者,小確幸的現象是大人們造成的惡果,是他們的父輩世代沒有讓台灣經濟轉型、是他們讓貧富不均日益惡化,所以被擠壓的「魯蛇」世代只能選擇那些微小幸福。
 
上一個世代沒能推動台灣經濟前進也影響小確幸作為一種工作選擇態度:與其去選擇低薪工作乃至大量的非典型工作,很多年輕人更寧願選擇微型創業,以及返鄉創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ISBN:9789863871286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規格:平裝/288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425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十週年紀念增訂版) 德國【多倫斯】天然洋芋片-經典原味 孫中山: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 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黃媽媽說菜 反叛的凝視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我為你灑下月光: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給我看你的手帳吧!:全球最強25人手帳大揭祕x99本熱血手帳徹底調查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略論:間接路線(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推薦!

作者:李德哈特
原文作者:B. H. Liddell Hart
譯者: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11/0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20元

ISBN:9789863443926
叢書系列:戰略思想叢書
規格:平裝/48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軍事>軍事謀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


  英國軍事思想家。一八九五年生於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役於英國步兵隊,一九二七年退伍,官拜上尉。曾任《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軍事記者、《大英百科全書》軍事編輯。二次大戰前擔任英國陸軍部長私人顧問,致力於英國陸軍改組工作。戰後,李德哈特在世界軍事學界地位達到巔峰,歐美各大學及軍事院校紛紛授與榮譽學位,邀聘客座講學,一九六六年受封爵士。著作等身,包括《戰車:皇家戰車團及其前身的歷史》、《山的那一邊》、《回憶錄》、《戰略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一九七○年卒於英國。

  相關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下)》

譯者簡介

鈕先鍾


  江西九江人,南京金陵大學理學士。曾任《臺灣新生報》總編輯、國防計畫局編譯室主任、軍事譯粹社發行人、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榮譽教授、三軍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等。譯作近九十種,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西洋世界軍事史》、《島嶼浴血戰》、《希特勒征俄之役》、《二十世紀名將評傳》、《戰爭藝術》、《戰爭論精華》、《戰略論》、《戰爭指導》、《戰略緒論》等;著作涵括戰史及戰略,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略漫談》、《現代戰略思潮》、《西方戰略思想史》、《歷史與戰略》、《戰略研究入門》等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間接路線出奇招
逆向操作成王道

  當代軍事學大師李德哈特 戰略分析經典鉅作
  盡窺歷代重要戰役煙雲硝景

  「間接路線」是當代英國戰史大師李德哈特畢生所提倡的戰略觀念。在《戰略論》一書中,李德哈特溯古及今,起自上古希臘、羅馬時代,迄於二十世紀兩次大戰,按年代進程,還原西洋軍事史上數百場戰役的鏖兵詭略、奇謀妙策,歸結出間接路線實為最有效的致勝模式,為軍事思想拓開一條嶄新路徑。其中有關大戰略的劃時代思考,更開風氣之先,在戰火仍不歇止的今日,尤具啟示。本書對戰略理論提出之系統化精闢分析,遂確立其戰略研究權威經典之不朽地位。

  當我在研究古今無數的戰役時,我才發現到,「間接路線」實在遠比直接路線更為優越――在此,我還是專就戰略學的觀點來立論的。不過,深入反省之後,我才開始體認到,這種間接路線還可以有更廣泛的應用。在一切生活的領域之內,這都是一條不易的定律――這也是哲學上的真理。對於人生途徑上的一切問題,它都能夠加以解決。無論在何種情形之下,一個新觀念的直接攻擊,結果必然會挑起頑強抵抗,反而使局面難以改善。若使用出乎意料的滲透手段,採取側擊方式,則其收效會更容易、迅速。從政治領域乃至戀愛場合,間接路線都是一項基本原則。在商業方面,運用討價還價的手段,成交機會可能更大。在任何情況之下,要想說服一個人接受一個新觀念,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使他認為這就是他自己的觀念!  ― 李德哈特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篇 二十世紀以前的戰略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希臘時代的戰爭
第三章 羅馬時代的戰爭
第四章 拜占庭時代的戰爭
第五章 中世紀的戰爭
第六章 十七世紀的戰爭
第七章 十八世紀的戰爭
第八章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
第九章 一八五四至一九一四年的戰爭
第十章 二十五個世紀的結論

第二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略
第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的西戰場
第十二章 東北歐戰場
第十三章 東南歐與地中海戰場
第十四章 一九一八年的戰略

第三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
第十五章 希特勒的戰略
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全盛時期
第十七章 希特勒的衰頹
第十八章 希特勒的敗亡

第四篇 戰略和大戰略的基礎
第十九章 戰略的理論
第二十章 戰略和戰術的基本要點
第二十一章 國家目的與軍事目標
第二十二章 大戰略
第二十三章 游擊戰

附錄:李德哈特及其思想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ISBN:9789863443926
叢書系列:戰略思想叢書
規格:平裝/48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軍事>軍事謀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緒論
 
氫彈的出現已為世界投下了一道黑影,而「自由世界」方面,尤其顯得陰森。這種兵器在設計時的目的,本是為了保護他們,可是結果他們反而最感焦急。他們這種日益增高的「不安全」感,正足以構成一個極富諷刺意味的反省,使人回憶到當一九四五年,他們的領袖對放出這個「原子惡魔」以來加速日本崩潰的決定,是如何的草率和缺乏思考。邱吉爾的《戰時回憶錄》,其最後一卷故意定名為<勝利與悲劇>,在那本書上曾有一個極驚人且具有重大意義的透露。他說:「對於是否應該使用原子彈的問題,從來不曾有過一分鐘的討論。」
 
氫彈對於廣島的轟炸而言,可算是一個報應。當年負責的政治家認為這是確保迅速完全的勝利,和爾後世界和平的最容易和最簡單的方法。誠如邱吉爾所云,他們的想法是以為「這足以使戰爭結束,使世界和平,只要花少數幾個爆炸的成本,即足以顯示出驚人的力量,對於受苦受難的人民,伸出救援的手來。當我們經過這樣多的勞苦與危難之後,這似乎可以算是一種奇蹟了。」可是到了今天,自由世界的人們所感到的焦慮反而與日俱增,此正足以證明當時的領袖們,對這個問題並沒有能夠想透——這樣的勝利並不能獲得和平。
 
他們的眼光始終不曾超出眼前的戰略目標——「贏得戰爭」———之外,而且更認為軍事勝利即足以保障和平——這個假定是與歷史的通則相違背的。這可以算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真理:純粹軍事性的戰略,必須受到具有較長久和較廣泛觀點的「大戰略」的指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環境中,勝利的追求是注定要變成悲劇的,把德國的抵抗力完全消滅了之後,結果當然無異於是為蘇俄掃清了侵入歐陸的道路,而使共產黨的勢力,可以向四面八方擴展。這也是同樣自然的結果:在戰爭結束的時候,原子武器既然有了如此驚人的表演,俄國人在戰後就一定會設法發展這種武器了。
 
從來不曾有過這樣不安全的和平,經過了八個神經緊張的年頭之後,核熱武器的生產更使「勝利的國家」益增加其不安全感。但這還不是其唯一的效果。
 
即令還只是在試爆之中,氫彈卻早已比任何的東西,更足以證明出用「總體戰」當作方法,和用「勝利」當作戰爭目標,是如何的荒唐不經。這兩個名詞以及它們所代表的觀念,似乎都是完全不合理的。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ISBN:9789863443926
叢書系列:戰略思想叢書
規格:平裝/48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軍事>軍事謀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戰略論:間接路線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74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戰爭論精華 戰爭論:不朽的普魯士軍事聖經(3冊套書) 戰爭藝術:戰略、大戰術、以及政治軍事的綜合原則 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 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殺戮與文化:西方強權崛起的關鍵戰役 再見,總有一天 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食と農の社会学 生命と地域の視点から)~推薦!

作者:桝潟俊子、谷口吉光、立川雅司 等/編著
譯者:蕭志強,鍾怡婷,林朝成,王偉綱
出版社:開學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0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9255868
叢書系列:Uni
規格:平裝/416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本書主要編著者:

桝潟俊子


  現任:淑德大学社區發展政策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有機農業運動と<提携>のネットワーク』、『地域自給のネットワーク』(共編著)

谷口吉光

  現任:秋田県立大学地域連攜・研究推進中心之教授

  主要著作:「坂ノ下の桃源郷──持続可能な社会における農業・農村の姿とは」『生活協同組合研究』422:38-48、『戦後日本の食料・農業・農村9──農業と環境』(共著)

立川雅司

  現任:茨城大学農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萌芽的科学技術と市民』(共編著)、『遺伝子組換え作物と穀物フードシステムの新展開』

  其他作者包括古沢広祐、久野秀二、須田文明、大塚善樹、水野玲子、大山利男、相川陽一、高橋巌、靏理恵子、青木辰司、秋津元輝、記田路子、小口広太、西川芳昭、江頭宏昌、土居洋平。

譯者簡介

蕭志強


  專業日文譯者,譯有《鴉片戰爭》(遠流)《武士道解題》(前衛)等書共250冊,擔任台南社區大學農耕工作坊教師、奇美農場假日農夫班教師。
 
鍾怡婷

  台灣大學農業推廣所博士,現職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環境永續之農漁村傳統智慧集錦:稻作文化》,並任《巷仔口的農藝復興》、《藏種於民》之共同撰稿人。
 
林朝成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台南社大校長。譯有《佛教與生態學》(法鼓文化),於成功大學開授「農村社會與文化」、「里山里海方案規劃」等課程。
 
王偉綱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學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社會組碩士。學術領域興趣為社會理論、文化研究、次文化。現任職學術出版社編輯。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糧食是社會變遷的鏡子

  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公民退位為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農村與都市的矛盾逐漸拉大。繼之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發展主義與對環境、生態的不當掠奪,後果就是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糧食問題,甚至危及人類生存尊嚴。

  本書集結日本食農專家的十四篇專論,探索食農議題的各個面向以及建構新倫理,讓讀者再度從消費者化身公民,奪回自主權。

  食與農從人們對飲食認知出發,藉另類食物選擇(網絡)的呈現,擴及農業生產、品種改良、食品加工、廚藝呈現的統整並觸及各類的矛盾,甚或基因改造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衝擊;延伸人民生活在鄉村的種種可能,意味著地方社會的再認識,地方並非空間場域而是歸屬、記憶、認同、味覺、風土與習慣的形塑之處。
──蔡培慧

  台南社區大學與成功大學通識課程規劃選書

名人推薦

  王俊秀(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
  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
  周素卿(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系暨研究所教授)、
  曾旭正(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蔡培慧(立法委員、台灣農村陣線前秘書長)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譯序
前言

序章 掌握食農問題核心—農糧社會學及其發展
1 食與農—社會學新課題
2 對鄉村社會學的批判及「農糧社會學」之形成
3 飲食社會學及其鄰近研究領域
4 日本的農糧社會學相關研究

第一部 工業化與全球化

第 1 章 與地球共存的「食農世界」—危機重重的全球社會
1 不斷消失的生物、食與農
2 食農相關的世界與文明發展—兩種世界的接觸與美洲文明
3 巨大食物系統之矛盾
4 恢復「食農之尊嚴」重視自然恩惠的心情

第 2 章 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對農業、糧食、種子的支配
1 黑箱化的現代農食系統
2 看不見的巨人—嘉吉(Cargill)
3 世界最大食品企業—雀巢(Nestle
4 掌控全球種子與基因的人就可以稱霸世界—孟山都(Monsanto)
5 農業與糧食的全球治理—多國籍企業規範與爭取糧食主權

第 3 章 地方品牌—針對兩個本真性
1 需要「貨真價實」的產品
2 地方品牌實績與對生產者的貢獻
3 規格化與可及性
4 食物的文化遺產化與地方振興

第二部 危機、安心、安全

第 4 章 現代科學技術—從科學的生命理解觀點出發

1 有機農業應排除基因改造技術
2 機械論與生機論—生命思想的兩極
3 食農科學技術的機械論與生機論觀點
4 21 世紀生機論所代表的意義

第 5 章 農藥開發—以新菸鹼類農藥為例
1 農藥的歷史—安全神話之形成與崩潰
2 新農藥「新菸鹼類殺蟲劑」登場
3 農藥對人體的影響及預防原則

第 6 章 畜牧業—從工業化與產業化的角度觀察
1 現代的畜牧業系統
2 動物福利的問題
3 畜牧業經營規模擴大及其影響
4 放牧畜牧業及其可能性

第 7 章 廚餘垃圾與堆肥—地方循環型農業之崩潰與重建
1 廚餘垃圾全部送進焚化爐的不可思議
2 垃圾處理的架構
3 江戶時代的「有機物地方內循環」
4 現代化導致「地方循環型農業」之崩潰
5 重建地方循環型農業
6 物質循環、生命循環與社會連結

第三部 在地的實踐活動

第 8 章 食農在地化

1 食與農如何產生連結
2 美國有機農業的「工業化」
3 重新建構土地與人的親密關係
4 日本民眾對地方與「在地」的看法

第 9 章 中山間地區—從生活場所的角度進行觀察
1 中山間地區可發展成永續社會
2 日本「中國地方」山區的四季
3 什麼是「中山間地區」?
4 活用地方資源的生活原貌與崩壞
5 撐過「過疏時代」仍留在農山村的居民
6 地方活化之工作

第10 章 農之擔綱者—多樣化的方法
1 「農」與多樣化的擔綱者
2 由國家培育「擔綱者」
3 高齡化下「農之擔綱者」現況
4 新進從農與退休歸農之實況
5 「從農」的相關變化
6 支援中高年齡層從農並培育青年擔綱者的必要性
7 因應擔綱者的「多樣性」給予支援
8 多樣化擔綱者相關政策的強化

第11 章 農村的女性—培力與價值創造
1 農村女性的主要變化狀況
2 農村女性創業的實況及其社會學意義
3 還需努力的課題與今後展望

第12 章 都市與農村交流—以「農村綠色旅遊」為例
1 什麼是「農村綠色旅遊」?—和觀光的差異
2 都市與農村交流的必要性
3 新階段日本所應努力的農村綠色旅遊
4 綠色旅遊可以為農村帶來什麼?
5 將公平旅遊的理念帶進綠色旅遊之中

終章 重新審視食農相關倫理思考
1 晚餐吃什麼?
2 飲食消費實踐的現代特徵
3 自給自足思想的推廣
4 如何建立具有時效性的食農倫理思考

後記
作者簡介
人名索引
事項索引

專欄
1英國料理與法國料理
2 糧食體制(Food Regime)
3 以食農為主題的影像作品
4 種子的「智慧財產權」與「農民的權利」
5 削減農藥使用量與新菸鹼類農藥的諷刺關係
6 聚落全體經營有機農業—琦玉縣比企郡小川町下里一區作法
7 傳承本土作物與種子
8 女性對農業下挑戰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日常生活的實踐
蔡培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副教授)

 
  翻閱《食農社會學》常常讓我想起小時候愛吃的「時計果」,成長於山村的童稚時期,總在下雨過後或傍晚時分走進小丘矮叢中採摘野生的「時計果」啊,喜愛不只在於果子香甘甜,遇到產季還可以多採一些,賣到雜貨店,換回一點點零用錢。早期花卉燦爛、經常結果,而被稱為「時計果」、「四季果」,如今統稱「百香果」,命名的視角可能從採摘的角度轉化為在果菜市場遠遠聞到特殊香氣的消費角度,食與農的連結轉化有趣的發酵。是的,這是一本從生活中出發的書,也是一本牽動觀察食物視野/視角/遠見的書,更是讓我們找到真正食物的書。
 
  日常生活的實踐彷彿是亙古思維,意味著你我的飲食選擇,意味著你我的消費模式,意味著你我的生活依賴,之所以亙古連結著身土不二、醫食同源、地產地消的農藝文化根基。食與農是人們生活的根本,但是商品化、機械化與高速運轉的生活中,食與農被無限區隔,食物取得脫離與農的連結,成為商品必需,在市場經濟中透過貨幣轉化方能交換;然而何以致此,難道非得依附持續高度生產與持續消費的擴張邏輯?難道台灣今年(2016)極端氣候所帶來降雪、暴雨、劇颱尚未讓我們意識到現存的「生產擴張」已經耗盡地球資源?此時此刻必需尋求、展開、落實「生產循環」。食與農、消費與生產正是互惠共生、城鄉共好的生產循環之道。
 
  《食農社會學》是一本建基在反思工業化農業與市場化邏輯的生活實踐的另類選擇,也是食農社會學教科書。過去鄉村社會學的研究著重:1. 農村社會文化的轉變;2. 從供需交換的農業貿易到被壟斷資本掌握的國際農糧體系;3. 農業生產型態轉化,第一波綠色革命的品種改良與擴大生產,第二波綠色革命基因改造形成的社會衝擊與健康影響。以外顯的形式縱然足以探究鄉村社會結構議題,卻也讓鄉村存在遠方,成為觀察而非身處其中。唯有理解食與農,方能重置從土地到餐桌的食物鏈(Food Chain),知悉潛藏在婦女手中的漬、醋、酒等釀造文化、感受到豐收是從土地出發的生命滋潤,感受萬物循環道法自然的思維,細緻地呈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惠關係。
 
  當然食與農的連結並不停留在口腹之欲,食與農從人們對飲食認知出發,藉另類食物選擇(網絡)的呈現,擴及農業生產、品種改良、食品加工、廚藝呈現的統整並觸及各類的矛盾,甚或基因改造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衝擊;延伸人民生活在鄉村的種種可能,意味著地方社會的再認識,地方並非空間場域而是歸屬、記憶、認同、味覺、風土與習慣的形塑之處。
 
  或許找個時間吧!走進田梗觀察農耕,假日時節早上到菜市場走走,帶回你心中的記憶食材,走進廚房留下簡單悠遠的美味。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ISBN:9789869255868
叢書系列:Uni
規格:平裝/416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2
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對農業、糧食、種子的支配
 
1 黑箱化的現代農食系統
 
農產品貿易在統計上反映了國與國的關係,WTO(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協定與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等與農業有關的貿易自由化談判,也是各國你爭我奪的一部分。畢竟農產品是構成國民經濟與國際經濟不可或缺的區塊,然而,只剩下少數國家和農產品項目還是採取由政府統一進行管理的方式,大部分已變成民間企業在承攬經營全球農產品貿易,跨越國境進行交易者也很多,其中,彼此對峙的並非A 國農民與B 國農民與糧食消費者,而是把農產品當作商品處理的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只是,香蕉或鳳梨等以都樂(Dole)、奇基塔(Chiquita)、德爾蒙(Del Mote)等企業品牌行銷生鮮青果之外,大多數農產品在國際貿易過程中並不會出現貿易商名字,因此人們食用進口蔬果之際,不一定聯想到背後控制的那隻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的手。但事實上如後述,很多穀物與油料作物種子幾乎都由嘉吉(Cargill)這種大企業一手操控。
 
另一方面,加工食品經過製造與流通過程,誰製造、誰進出口都得標示,消費者一目了然。日本也有許多食品加工企業生產大量外銷產品,例如各種調味料、糕點、餅乾、速食食品、冷凍與半調理食品,都可在世界各國的超市或超商看到。同理,美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法國達能(Danone)以及美國卡夫食品(Kraft),這類世界級食品大企業產品,也大量銷往日本。各國食品相互進出口本身不是大問題,目前較令人憂慮的是超大型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在世界各地設立工廠,製造販賣該公司產品,愈來愈明顯地寡佔各國與各商品市場。日本市面上販售的外國品牌加工食品,大多在日本設廠;反之,進口冷凍食品也有一些從日本出口原料到海外工廠生產,做成產品之後再回銷至日本。而且加工食品包裝標示有一項規定,只要部分原料在國內取得,就可標示「日本製造」。因此,只看最終商品有時很難了解其生產過程。然而,若是回溯原料農產品的生產與運送過程,便可發現農與食兩端之間的空間距離十分遙遠—也就是「農食黑箱化」這樣的狀況已十分明顯。針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勢必得清楚在生產與消費之間,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所進行的事業全球化過程之實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ISBN:9789869255868
叢書系列:Uni
規格:平裝/416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260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基改追追追:揭露全球基改作物入侵生活的真相 食鮮限時批:日本食通信挑戰全記錄 土壤的救贖:科學家、農人、美食家如何攜手治療土壤、拯救地球 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歷史視野中的地方與變遷:濁水溪的二水、北斗、二林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咱ㄟ淡水魚:從臺灣淡水魚認識31堂常民飲食趣談與文化豆知識,先識魚才懂吃魚 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 土地正義: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一段被掩蓋、一再上演的歷史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儒化共產黨?:當代中國「儒家復興」之政治命運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第三餐盤 我可能不完美,但我至少不虛偽:我就是個語錄控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Wild Grass: Three Portraits of Change in Modern China)~推薦!

作者:伊恩.強森
原文作者:Ian Johnson
譯者:吳美真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ISBN:9789869356244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規格:平裝/320頁/17x22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伊恩.強森(Ian Johnson)


  中文名張彥,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新聞學和亞洲研究學位,柏林自由大學漢學碩士。一九九七年,他以《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身分報導中國,並在二○○○年至二○○一年因系列報導法輪功事件獲得普立茲獎。

  伊恩.強森以報導公民社會、文化和宗教方面的事件見長。著有《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Wild Grass: Three Stories of Change in Modern China)、有關歐洲激進伊斯蘭教起源的《慕尼黑的清真寺》(A Mosque in Munich,暫譯),以及關於中國宗教問題的新作《中國的靈魂》(The Souls of China,暫譯)。

  作者網站:ian-johnson.com

譯者簡介

吳美真


  雲林虎尾人,政治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任大學兼任英文講師,目前是專業譯者。譯著包括:《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奇石――從城市到荒野的另類紀實》、《消失中的江城》、《鋼琴師》、《微物之神》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三個底層中國的故事,猶如野草,
預示著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僅僅維持著一個無縫的表象。
而它們正是中國政治進步的希望之所在。

與歐逸文、何偉筆下的全景式中國不同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伊恩.強森――揭露底層中國精闢力作

  「中國,那裡有無數動人心弦的故事,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有關於中國未來走向的密碼。」――余杰

  三個底層中國的故事,三個關於正義、權利和命運的悲劇。
  它們的持續存在,不經意戳破「盛世」中國的虛幻一面……
  這三個故事看似沒有任何聯繫,卻是底層中國潛伏的暗流,
  有如野草般的力量,扎根在這片有待甦醒的土地上。

  在中國社會底層生活的老百姓,如果受到政府不公平的對待,他們大概無法爭得正義;甚至連受害者的家人想要為他們申討正義時,都很可能也受到巨大的傷害。為了報導這些不公不義的現象,作者好像私家偵探,大膽機警地避開中國無所不在的警察和保安,探尋出底層中國因維權上訴而遭遇不同命運的三段平凡中國人的故事,好像三部以維權為主題的推理小說。

  第一個故事的主題是稅。一個看起來像個農民的陝西地方律師,竟然起訴當地政府向農民徵收苛稅,他被捕入獄,成為農民眼中的英雄。第二個故事的主題是老北京的四合院,這些已有幾百年歷史的住宅被政府和地產商粗暴得夷為平地,換之以摩天大樓。它們的主人被迫遷移,集體上訴,但既改變不了北京的命運,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最後一個故事的主題是法輪功,一位山東老婦人因修煉法輪功而被政府無辜害死,迅速火化,改變了女兒對母親的認識,也改變了這個女兒一生的命運。

  作者冷靜克制、不動聲色的描述,呈現出當下中國荒謬的法律體制、令人瞠目結舌的維穩制度以及執法者的殘暴。這本書也改寫了我們對底層中國的想像――其實,它如野草般頑強不屈,充滿韌性的變革動力。

  這些小人物抗爭不公不義的故事,不管是出自狹隘利益的驅使,還是出於理想主義的召喚,都顯示了人類良知無法壓制的力量,也代表著一股正在撼動中國的力量,表明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僅僅維持著一個無縫的表象。而這些底層的故事,正是中國政治進步的希望之所在。

得獎記錄

  榮獲――奇里雅瑪環太平洋圖書獎(The Kiriyama Pacific Rim Book Prize)

名人推薦

  紐約時報∣休士頓紀事報∣巴爾的摩太陽報∣華盛頓時報∣波士頓評論∣中國經濟季刊∣華盛頓郵報書評世界∣亞洲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盛譽推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 言│一日百戰
第一部│農民英雄
第二部│消失的北京夢
第三部│轉法輪
致 謝
註 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


ISBN:9789869356244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規格:平裝/320頁/17x22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消失的北京夢

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中國不斷受到外來攻擊,西方國家強迫它輸入鴉片,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這些條約瓜分中國,割讓殖民地給外國人,還讓外國人享有特別的法律權利。外來勢力破壞中國逐步改革的努力,不停撕裂中國,最終導致日本人於一九三七年入侵中國。在危機中,激進主義經常取代了溫和主義,信心危機橫掃中國,人民開始懷疑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否還有任何價值。於是,經過四年內戰,當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取得政權之後,便主張與過去完全決裂。

都市計畫的情況也是如此――國家首都的都市計畫尤甚。和永樂帝一樣,中國的新統治者有自己的堪輿學系統,只不過這個系統的「進步」,卻是存在於巨大的方形、大道與地平線上隨處可見的大煙囪。這就是共產黨對於都市計畫的看法,也是歐洲傳統的城市規畫理論中,較為極端的觀點。從烏蘭巴托到東柏林,這種都市計畫四處盛行,要求拆除大多數古老的建築物――這不是「儘管它們十分古老,但仍然遭到拆除」,而是「因為它們十分古老,所以遭到拆除。」寺廟全部被關閉,並且改建成辦公室或工廠。今日,儘管當局做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重建工作,但北京大約有一千二百萬人口,現在卻只有二十間能夠發揮功能的寺廟。

最富於戲劇性的「都市攻擊」則是針對北京原本引以為傲的城牆。雖然當時中國已經邁入了毛澤東的極權主義時代,但人民卻願意為了保衛城牆而戰,實在不可思議。建築師、知識分子和一般百姓都提出抗議,提交請願書和書信交予當地報紙。有人希望能夠擬定同時協調「古蹟保護」和「現代化」兩種需要的計畫,例如保護這片最具歷史意義的區域,將新政府的中心設置在附近。但新政府不理會這個建議,仍然執意拆除城牆。新政府花了幾年的時間摧毀城牆,到了一九六○年代初期,城牆終於消失了――幾乎完全消失了。

現在僅有寥寥可數的城牆還保存在幾個位於交通核心的城門周遭,其他的城牆只能活在街道名稱當中。北京曾有十六道城門穿過城牆,主要街道從這些城門自城市的一邊延伸到另一邊,整座城市因而成為了棋盤式的街道布局。這些街道仍然存在,並且以它們所穿過的城門的名字命名。至於街名後所添加的「內」或「外」,則讓旅行者想到自己置身於舊城門內,或舊城門外。

ISBN:9789869356244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規格:平裝/320頁/17x22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24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焦慮的開羅:一個瑞士臺灣人眼中的埃及革命 [MUJI 無印良品] 透明管自動筆/0.5mm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誰在教育中國:從「虎媽」、「狼爸」到「高考神校」,透視中國未來競爭力背後的真相(上/下冊) 搭下一班巴士離開 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兩宋到明清 責任與判斷 日本右翼史家的主張:何謂真實的中國史&滿洲史(《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這才是真實的滿州史》二書組套)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劉仲敬點評近現代人物 殺戮與文化:西方強權崛起的關鍵戰役 孤獨,一個人的狂歡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The Dark Art)~推薦!

作者:艾德華‧弗利斯,道格拉斯‧山
原文作者:Edward Follis,Douglas Century
譯者:簡秀如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11/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863443940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艾德華.弗利斯Edward Follis


  前美國緝毒署幹員,退休後馬不停蹄地前往世界各地,提供在全球安全、戰術情報及風險評估等領域的諮詢專業。他是美國地方法院指定的認證專家,專長項目為涉毒恐怖主義、國際販毒,以及全球恐怖份子網絡

道格拉斯.山Douglas Century

  為《平板雜誌》(Tablet)編輯,亦為全國各大出版公司撰稿,同時也是暢銷書的作者及共同作者,作品包括《Under and Alone》、《Brotherhood of Warriors》、《Barney Ross and Takedown》,目前正在撰寫一部非小說類書籍。

譯者簡介

簡秀如


  專職譯者,譯有《閣樓裡的小花3:花中荊棘》、《紙牌屋2》、《紙牌屋3》、《分歧者》、《叛亂者》、《危光之火:藍》、《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放棄的力量》、《食不由己》、《拍出你的觀點》、《變調搖滾名人堂》、《國家地理終極旅遊:一生必遊的500公路之旅》(合譯)、《國家地理終極旅遊:一生必遊的500聖地之旅》(合譯)等。賜教信箱:chhjenn@hotmail.com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金獎導演 奧立佛.史東、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約翰.屈佛塔——特別推薦
  ★從第一頁起就令人震顫不已!唯一一本由內幕人士第一手敘述,並忠實呈現出毒品與恐怖份子組織之間交流的書籍
  

  他是販毒和恐怖組織之間匯合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窗口。

  什麼是臥底?簡單說:就是和壞人下棋,讓他走你要他走的那步棋,但卻不讓他知道你心裡打的是這個主意。

  從執法角度來看,臥底是有技巧地引出入罪陳述的藝術;從個人及心理觀點來說的話,這是取得信任,然後操控那份信任的黑暗藝術。

  隱身27年、橫跨5大洲,屢獲勳章的美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紀實,揭露鮮為人知的全球毒品交易與恐怖主義的驚人連結。

  為了緝毒,他必須偽裝成各種角色。
  
  特勤幹員不少,但真正稱得上「特勤幹員」的卻沒幾個,弗利斯就是少數幾個真正掙得這名號的人。

  多次獲頒勳章表揚的資深美國緝毒署幹員弗利斯在此書公開了他的驚人臥底生涯,他曾經與毒販交易過小量毒品,也曾洽談過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交易;從「天空之王」阿瑪多.卡里歐.富恩提茲的墨西哥華瑞斯販毒集團,到阿富汗億萬毒梟哈吉.朱瑪.汗……與各形各色的人們發展錯综複雜的關係。

  ——具有魔法的字眼:賭城
  「我來自拉斯維加斯。」這句話就像是一把七彩霓虹的鑰匙,會開啟歹徒心中所有貪婪之意。這幾個西班牙字(Las Vegas)的意思是「牧草地」,它的音節具有某種催眠效果,從舌尖性感地吐出……只要我拿它當臥底背景故事的地點,歹徒全都愛死了。

  ——臥底如同求愛
  當和阿拉伯人或亞洲人打交道,你必須跟他們先聊個三十分鐘或一小時,講些他們的家庭或私人生活的事。這是禮節的一部分,感覺幾乎帶點性感,過程一定要先有求愛、追求的感覺,然後再來慢慢地談前戲的部分。

  ——迪士尼樂園是最佳會面地點
  那裡是與歹徒見面最理想的地方,因為沒有條子會去迪士尼樂園,至少不會在周日下午出任務,而這會給予歹徒安全感,奠定良好的初次印象。

  ——毒梟的守護聖人竟是卡通崔弟?
  在墨西哥販毒集團裡,崔弟有邪惡的代表涵義,他們穿著印著黃色崔弟卡通圖案的T恤及外套,就連車上也貼了崔弟的圖案,身上則有崔弟刺青……幫派分子把崔弟視為pollo,意即「雛鳥」,這是墨西哥人對非法跨境者的俗稱。Pollero則是走私者的俗稱。

  弗利斯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單純的國際販毒者,他開著一部紅色雪佛蘭購買「八號球」、在天空之王私人飛機上談妥數百萬美元的交易,並且建立種種祕而不宣的關係,其對象不止是國際大毒梟,在某些案子裡還包括了蓋達、真主黨、哈馬斯、撣族聯軍等組織。

  臥底任務大多要靠直覺,這種技能是天生的,要嘛生來就有,不然就不會有。你必須建立起一種信任,但是絕不能有來有往,而且也絕對不能互相關照。這全是表象,你就像個虛幻的立體影像。

  弗利斯寫下橫跨5大洲,全球最殘暴的毒梟及恐怖份子網絡的故事,書中字字真實,皆有文件紀錄以資證明,猶如是一部驚悚電影。

名人推薦

  作家 馬欣、文字工作者 臥斧、偵探書屋探長 譚端、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 戴伸峰、知名影評人 膝關節——一致推薦

各界讚譽

  「『毒品』問題已經成為近年來台灣地區治安的重大隱憂,『向毒品宣戰』口號震天價響的喊了數十年,毒品卻依然像是無影鬼魅般的侵蝕著台灣。
  「《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書中,作者十分詳細且深入淺出地從一個臥底幹員的角度出發,點出了毒品的交易、流通、因為毒品所衍生的犯罪、甚至是所謂的毒品經濟等,雖然殘酷,但是卻清晰地描繪出毒品的各種樣態。
  「雖然被稱為毒品,其實這些毒品原本都是一種能夠暫時改變人類大腦心智狀態的心理藥物。這些藥物被發明出來的重要起源是奠基於其醫療價值。但是心理藥物所帶來的解脫感與欣快感,卻是那麼容易讓人上癮,尤其在現今社會高度的生活壓力環境下,『毒品』就成為許多人在缺少排遣壓力管道之餘,另外的一種抒壓方式。然後,就在毒品的成癮影響下,漸漸的成為毒品的俘虜……
  「在這邊我誠摯的推薦本書,也歡迎各位讀者透過本書能夠更清楚的知道毒品的各種樣貌以及了解一個臥底幹員危機四伏卻又充滿挑戰的工作樣貌。讓我們一起進入『緝毒幹員』神秘的世界,揭開毒品的多重面紗吧!」——戴伸峰/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

  「弗利斯以敬畏及親密的筆觸描述他的任務目標。」——《紐約客》雜誌

  「艾德華.弗利斯是個貨真價實的特勤幹員。」——奧立佛.史東/奧斯卡金獎導演

  「我拷問弗利斯好多天。我想知道當你摸清了某人的底,卻要在幾個月或幾年之後背叛那個人,這究竟是什麼感覺?你要做到什麼地步才能愚弄所有的人?而同時你的生命危在旦夕,政府危在旦夕,一切都危在旦夕。」——約翰.屈佛塔/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當艾德華.弗利斯走進辦公室時,所有經驗老道的幹員都忍不住對他行注目禮。他就像是上緊發條的玩具兵,這小子會把壞蛋一網打盡,無論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他有牧羊犬的勇氣和決心,天不怕地不怕,我們都在想,這點會不會有天害死他……雖然我們都有相同的職務名稱,但是真正稱得上『特勤幹員』的卻沒幾個。弗利斯最後成了少數幾個真正掙得這名號的特勤幹員。我們國家應該要好好感激他,這本書精彩可期。」——威廉.昆恩(William Queen)/《紐約時報》暢銷書Under And Alone作者。

  「艾德華.弗利斯是我有幸合作過最棒的一位緝毒署幹員。他是個冷靜沉著的臥底幹員,富有創新精神、自動自發,注定會有最頂尖的表現。《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是一本讓人廢寢忘食的精采讀物。」——麥可.邦斯莫(Michael Bansmer)/美國緝毒署的已退休長駐主管

  「艾德華.弗利斯是緝毒署「明星」臥底幹員的象徵。大多數幹員不會自願前往戰區服務,不會在少了監控的情況下,在異國進行臥底任務。我知道,因為我經歷過。弗利斯的成就、貢獻及犧牲受到緝毒署及執法人員的共同認可,本書最令人信服的讀物。」——麥可.何姆(Michael Holmes)/美國緝毒署洛杉磯分部的已退休特勤幹員副主管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人物表

【第一部】
◎序曲
◎第一章:第四組
◎第二章:我最喜愛的菲尼基人
◎第三章:見識眼鏡蛇

【第二部】
◎第四章:天堂
◎第五章:金三角
◎第六章:天空之王

【第三部】
◎第七章:大競賽
◎第八章:希哈
◎第九章:受難記
◎第十章:最後通話
◎尾聲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ISBN:9789863443940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序幕】

喀布爾的綁架案
任命/使館專員:GS-15
據點/阿富汗,喀布爾
目標/涉毒恐怖組織:哈吉.朱瑪.汗
日期/機密


所有的血都要算在我頭上。萬一我的幹員或線人在行動中出了任何事,即使是在安全的美國大使館區之外的日常往來,一切都由我來擔。

二○○六年初,我擔任使館專員:美國緝毒署(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簡稱DEA)GS-15級資深幹員,以軍事術語來說,相當於資深上校薪等。不過我還是幹我的老本行:在街頭執勤。這種事簡直前所未聞,GS-15幹員開著豐田的陸地巡洋艦(Land Cruiser)在戰區橫衝直撞,帶上M4卡賓槍和葛洛克(Glock)九毫米手槍,在阿富汗最惡劣又無法無天的地區進行臥底行動。常常緝毒署總部的主管看到我的小組從喀布爾發送的成串越洋電報、電郵,以及六號報告 時都不是太開心。

說真的,這是我唯一知道的工作方式。我從來不是那種傳統在辦公室發號施令的人,無論是在洛杉磯、帕索、曼谷、特拉維夫、開羅,或是喀布爾,我向來是街頭探員。

也就是這個原因,緝毒署洛杉磯分部的那些傢伙開始叫我「卡斯特」 。去他的勝算:我總是隨時準備出任務。他們給了我一張舊的裱框照片,那是卡斯特將軍在小大角戰役前幾周拍的,這是條子之間的典型黑色幽默。而那張照片此時就掛在我的辦公桌上方。

我們在喀布爾的大使館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周邊陣地委派給尼泊爾的一支廓爾克(Gurkhas)傭兵負責,他們是進行維安及反恐分子任務的專家。這處建築群花了美國政府八億八千萬美金,周遭有類似要塞的圍牆環繞。喀布爾和巴格達不同,沒有非戰事區,因此在這些混凝土高牆外,從來沒有所謂的安全時刻,每天都有暴動攻擊事件發生。我住在一間小公寓,就在大使宅邸的正下方,在大多數的早晨醒來時,爆炸聲往往不絕於耳。而在二○○六年九月齋戒月開始之後,我們遭到連續六十天的砲火攻擊。

每次有人開車離開大使館,就會成為身懷車載簡易爆炸裝置的自殺炸彈客目標。雖然我有一部銀灰色陸地巡洋艦,加上第三級防彈背心,不過這擋不了直接攻擊,打個比方來說,假如你在十字路口,就要格外當心汽車炸彈。甚至其中更粗糙的手法是:一大群人聚集在街頭,開口乞討,然後某個小鬼把一顆手榴彈滾到汽車底盤下面。你還來不及說出最後的祈禱,一切就結束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ISBN:9789863443940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一個緝毒署幹員的臥底生活:隱身27年、橫跨5大洲的毒品、恐怖主義與騙局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279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在世界與我之間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醫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從宗教、都市傳染病到戰地手術,探索人類社會的醫病演變史 憤怒韓國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 哈利波特(8)被詛咒的孩子【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一級玩家 復仇與求生:一隻老虎的反擊 一場人類的生存戰爭 搭下一班巴士離開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cies)~推薦!

作者:布萊恩‧卡普蘭
原文作者:Bryan Caplan
譯者:潘勛,劉道捷,鄭佩嵐,陳鴻旻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20元

ISBN:9789865797904
叢書系列:泛讀
規格:平裝/420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制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

  1997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共經濟學、公共選擇、心理學與經濟學、家庭經濟學等。曾在《美國經濟評論》、《經濟學雜誌》、《公共選擇》、《法律與經濟學雜誌》、《社會科學季刊》等學術期刊發表文章。《理性選民的神話》是他的第一部學術專著,於2007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後,獲評選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政治類年度好書、獨立出版人圖書獎銀獎。

譯者簡介

陳鴻旻(前言、序章、第一、二章)


  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元智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現專事翻譯。

潘勛(第三、八章、結語)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的撰述委員。

劉道捷(第四、六、七章)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鄭佩嵐(第五章)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面對風險社會》、《管理學》等書及各類型文章。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為什麼政見如此美好?政策卻總是跳票?
我的一票到底能有多少影響力?
民主集合眾人的「偏好」,但決策仰賴眾人的「智慧」
當智慧與偏好起衝突,理性就是天方夜譚

  ★美國《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英國《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獨立出版人圖書獎 銀獎
  《華爾街日報》《紐約客》《時代雜誌》《巴倫週刊》等重量級媒體熱議如潮


  .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以些微差距脫歐成功,但有八成以上的民眾根本不知道歐盟是什麼?隨即有400多萬選民希望重新投票。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為什麼醜聞幾乎變成川普與希拉蕊的辯論重點?
  .為什麼小布希的競選策略是恐懼,而歐巴馬則是希望?
  .歷史證明,保護主義與最低薪資政策可能加劇金融危機,但為什麼仍有許多國家堅持施行?

  理想的民主制度,是每一位選民都能仔細研究候選人的政見,為自己的利益,投下理智的一票。如此,社會就能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但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支持的政客表現不如人意,政府推行的政策也沒有效果。人民最大的疑問是:「我的一票究竟能決定什麼?」

  ※一人一票得到的最佳答案?

  本書作者卡普蘭提出「反市場」、「排外」、「創造就業」、「悲觀」等四種偏見,解釋這些偏見如何影響政策。以2016年6月的英國脫歐公投為例,當BBC記者訪問民眾對於脫歐的看法時,民眾的回應出乎預料:「我投脫歐,但是我沒有想到真的會脫歐!」投票成為普羅大眾宣洩情緒的管道,當民眾普遍不贊同自由貿易,認為如果沒有貿易保護,外國人就會得到本國人應得的利益,甚至搶走自己的工作機會時,選民的某些投票行為,就只是為了教訓政治菁英,但在表達情緒之後,卻無法估計選舉結果所付出的代價。

  ※民主的缺陷,就是人性的缺陷

  畢竟,民眾喜歡聽政治人物的八卦與小故事,尤甚於研究政治與政策。政客的明星特質容易吸引普羅大眾的目光,抵抗敵人與成長救贖的故事激勵人心,短期見效的政見更是投選民所好。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82%的民眾都知道老布希的狗叫什麼名字,但不知道老布希與柯林頓都贊成死刑;而2000年,小布希的競選團隊,要求小布希不要與民眾談經濟,只談恐怖主義造成的恐懼與年少輕狂的救贖;2008年,歐巴馬則主打不畏艱難的改革形象與非裔身分。這些都是選民朗朗上口的故事,但都不是真正的政策。

  ※選民真的「無知」嗎?投錯票的代價

  傳統政治經濟學家認為,選民並不清楚自己的期望,因此他們會「無知」地胡亂投票,這種無知的隨機性,讓好壞決策互相抵消,此時,只需要有少部分的有識之士,為群眾投下「智慧」的一票,社會便能逐步邁向盡善盡美。本書推翻這個觀念,卡普蘭研究指出,大眾的投票行為容易受到政治智識與偏見影響,意味他們會有「意識」地投票,甚至在選擇上理由完整,選民的行為看似「理性」,卻導致我們無法預計選擇後的結果是好是壞,

強力推薦

  「本書結合經濟、政治、心理、哲學,與歷史等學科的洞見,為民主的缺陷提供睿智的解答。」──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 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

  「本年度最棒的政治類圖書。」──《紐約時報》尼可拉斯‧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

  「這本書或許會讓你莞爾一笑,或者讓你眉頭深鎖,但絕對不會讓你覺得乏味。」──普林斯頓大學 艾倫‧布林德教授(Alan S. Blinder)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前 言 為非理性選民開立藥方
緒 論 民主的悖論
第一章 超越集體的奇蹟
第二章 經濟學的系統性偏見
第三章 來自《美國國民與經濟學家對經濟看法之調查》的證據
第四章 古典公共選擇與理性無知的失靈
第五章 理性的非理性
第六章 非理性行為與政策的制定
第七章 非理性與供給政治學
第八章 「市場基本教義派」對比民主的宗教
結 語 大讚愚行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前言

為非理性選民開立藥方


  本書的成功遠超出我的預期。不過真正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批評著也多半言之有理。我承認廣大讀者是我的目標,從一開始我就著眼於超越學科訓練與意識形態的界線,為具備常識的讀者找到共通的基礎,建基於之上。但我不太看好自己能成功推廣,畢竟,本書定位不是要爆學術爭論的冷門,而且它還質疑民主這世俗宗教的教條,敦促讀者離開教堂。

  顯然已有為數眾多的傑出腦袋默默質疑這些教條。我多少料到《經濟學人》會坦言不相信選民理性,但尼可拉斯.紀思道在《紐約時報》指稱本書是「今年最棒的政治類圖書」,讓我很驚訝。多數書評沒有如此盛讚。只有少數媒體宣稱選民是理性的,或為我批判的「普遍的經濟學誤解」出聲相挺。有幾位喬治梅森大學的同僚批評我有「菁英主義」,雖說如此,我真正的失算是低估優秀批評的持平程度。

  然而幾乎每個書評都提出異議,有些合乎我的論點,甚至蘊涵在其中。《經濟學人》的玩笑開得很對:「作者端出牛肉,可是不會當選。」我也能體會文中對「作者的診斷優於處方」的評論。可是措詞要改一下,病人不吃藥,不能怪到處方頭上。本書包含許多可行的改革,可惜礙於選民的不理性,不太可能付諸實行。

  這並非表示無計可施,本書沒有要訴諸宿命論,不過如果要有進展的話,也可能姍姍來遲。民主制度留有餘裕,最後一章有解釋,如果要更合情理地推動政策,就用得到這份餘裕。

  我相信維吉尼亞州的選民,不會想要我針對民眾的錯誤觀念寫書或講課,雖然原因還是個謎,但他們對我的作為還算通融。另一個普遍的批評,是說我忽視民主的象徵與/或正當權力。路易斯.曼南德在《紐約客》說:

  敗選的陣營必須吞下結果,必須把多數的意願視為有正當性,唯一可望做到這件事的法子,是自覺有在過程當中發聲,即使實際上來說,不過是象徵性地出聲也沒關係。安定是民主政治的大利多,容忍愚蠢的意見相較之下是微小的代價(像是經濟學家的口吻)。

  類似的不滿沒考慮到我在全書一再指出觀點:民主有分程度。我們沒必要在放棄民主以及無止盡容忍多數人青睞的愚蠢政策之間二選一。美國有超級多數、最高法院,及聯邦準備等獨立機構的規定,政體仍相當穩定。民主即便增加更多限制,也不見得有內亂之虞。

  有些批評說我的方案自相矛盾,說我假定經濟學的共識可靠,怎麼會得出經濟學的共識否認的結論。克里斯多福.海耶斯指出:

  這本書自打嘴巴。作者想要假定經濟學家的共識確有根據,可是經濟學家的共識是理性的選民,這無疑正是作者想要使人相信有錯的立場。

  若我假定的是,經濟學家的共識不會出錯,這說法就萬無一失了。但實際上我的假定僅是比照其他專業人士,在證據不足時,推定經濟學家沒有犯錯,舉證的責任要由質疑專家共識的一方承擔。既然共識的一部分是假設理性的選民,唱反調的我,責任就是反駁這點,於是我寫下本書。

  最嚴肅的批評也最奇怪。有些批評者,如《華爾街日報》的丹尼爾.卡斯,否認大眾的錯誤觀念能對政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作者在本書絲毫未指證愚笨選民的偏見引發了差勁的公共政策。以自由貿易來說,作者指出支持自由貿易的聲音,在1977年降到谷底,只有18%的美國人支持取消關稅。三年後,雷根競選用自由貿易當作政見,進一步與加拿大簽署了歷史性的自由貿易協議,並為墨西哥的自由貿易奠定基礎。

  卡斯在結論時說:「選民偏見在這幾年激起了若干愚蠢的全國爭議,不過很少成就愚蠢的國家政策。」 其實他是以民眾的聲音不會有人理會來為民主辯解。

  本書明白表示,考慮到民意,民主政府的決策好的超乎你的預期,但這沒有民意無關緊要的意思。若選民的偏見對政策沒影響,保護主義措施一開始是怎麼出現的?經歷三十年的自由化後,保護主義怎麼還沒消失?最有力也最簡單的解釋是,為之背書的政客有拿到選票,後繼者怕拿不到選票,也不敢更弦易轍。

  卡斯可能說對的地方是,這幾年選民偏見幾乎沒促成新的愚蠢政策(可惜有伊拉克戰爭這個大反例),可是有二個地方讓人誤導。首先,由於僵局讓現狀動彈不得,近年來幾乎什麼類型的新國家經濟政策都沒推出;其次,卡斯的焦點放在政策如何改變,而非存在什麼政策。評判民主成不成功,不該只看惡政是否受到節制,或長年積弊是否獲得矯正。

  儘管媒體平心報導,我依舊很懷疑本書是否真的改變學界。象牙塔內,存在極大的心智慣性和從眾壓力。即使是同意選民非理性的教授們,有可能「自尋死路」嗎?畢竟重新來過的難度更高。

  然後我還是很樂觀。行為經濟學氣勢正焰,做應用經濟學研究,難免多少會學到實證心理學。行為政治經濟學不至於遠遠落後。運氣好的話,經濟學家在研究與教學兩方面的信念衝突,會以嚴重的認知失調告終。一旦經濟學家承認選民跟自己的學生沒兩樣,下限只有更低,就會準備好動手解開政治與政策的謎團。

  等到經濟學家覺悟這點,其他社會科學的學者,特別是政治學,可能會傳來讚聲。對「經濟學家的傲慢」所發的牢騷,往往沒點出問題,但想到多數經濟學家對實證政治科學的漠不關心,我得承認這項指控多少不無道理。經濟學家不關心民意,是非常糟糕的現象,舉例來說,如果不多少看一下人們怎麼想,以及要什麼的文獻,要如何建立公共及特殊利益衝突的模型?好在,政治科學的學者沒這麼小心眼,以我的經驗,經濟學家上門提問,他們會欣然釋疑。

  多寫書是我對經濟學家同儕的另一項建議。一篇論文的篇幅僅僅足夠挑起一或二個普通觀點,除非你將一般常識視為理所當然,否則你的論文將會讓你顯得難以理解,好一點是令人混淆,差一點是不知所云。書的話,就有時間娓娓道來,而且一本內容普通的書,也很可能比任何一篇論文的讀者多。就我個人來說,可惜沒有更早就開始寫書,我計畫未來的職業生涯以出書為主。

  我得說,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的殷勤對待,也許讓我產生誤解。社長彼得.杜赫提(Peter Dougherty)在數年寫作期間一直鼓勵我;編輯提姆.蘇利文(Tim Sullivan)從交稿到發售一路專業引導、指點的電子郵件,總是即問即回;文編理查.伊索邁基(Richard Isomaki)不辭辛勞,一行一行校改本書;英語版書封設計師法蘭克.馬戶(Frank Mahood)的巧手,把一本談選民非理性的書,變成令人心動的架上商品。最後,充滿活力的公關潔西卡.佩利恩(Jessica Pellien),設法將不起眼的經濟學教授,推銷到全國各大媒體版面,我不曉得她怎麼辦到的,但衷心感謝。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ISBN:9789865797904
叢書系列:泛讀
規格:平裝/420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制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系統誤差的現實
 
如今將自由貿易拒於美國門外的公民普選,以前肯定也會禁止多軸紡織機和動力織布機。──威廉.萊基,《自由與民主》
 
「集體奇蹟」顯示,即使全體選民無知消極,民主仍能良好地運作。民主賦予聰明與不怎麼聰明的人相等的發言權,但政策端視有識之士。研究一再指出選民欠缺知識不是重點。
 
不過有一種事實證據,能把「集體奇蹟」拉下馬。奇蹟的條件是選民沒有犯下系統誤差,這意謂著,我們不必糾結於選民的錯誤,不如把火力集中在關鍵且尚未探討的問題:選民的錯誤具有系統性的嗎?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質疑,就像索羅維基提出猜測牛的重量的案例,平均答案通常與正確答案相去不遠。不過認知心理學列出了一長串系統性錯誤的清單。這門研究應當能使人放開心胸,接受選民系統性犯錯的可能性。
 
可惜,心理學文獻本身範圍有所不及,一般認知與特定的政治決定兩者之間,連結太過鬆散。一個人也許整體判斷能力普通,但對特定事務的判斷過人。選民也許不懂統計,但察覺得出政策孰好孰壞。所以說,問題要更精準一點:對於切身的政治問題,選民的錯誤是系統性的嗎?
 
我得說答案確實如此。本書提出扎實的實證,起碼證實經濟學的觀感,充斥嚴重的系統誤差。我強烈懷疑許多學科的情況雷同,至少在經濟學的範圍,爭端已經底定。一般人不懂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能調和私人貪念與公共利益,我稱之為「反市場偏見」(antimarket bias);一般人低估與外國人互通有無的好處,我稱之為「排外偏見」(antiforeign bias);捨生產而把就業與繁榮等而視之,我稱之為「創造就業偏見」(make-work bias);最後,一般人太易於認為經濟狀況不好而且正在變壞,我稱之為「悲觀偏見」(pessimistic bias)。

ISBN:9789865797904
叢書系列:泛讀
規格:平裝/420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制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3320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在世界與我之間 焦慮的開羅:一個瑞士臺灣人眼中的埃及革命 川普這種生物:被世界討厭的勇氣(全)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停滯的年代: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大國的不安:為什麼經濟互相依賴不會帶來和平?為什麼多極化的世界非常危險? 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 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 川普這種生物:被世界討厭的勇氣(全) 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 



文章標籤

BOOKS 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